一种可重复充冷的无源托盘式冷链保温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05345发布日期:2018-07-24 21:06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温箱,特别涉及一种可重复充冷的无源托盘式冷链保温箱。



背景技术:

对于我国医药物流行业而言,2016年最具震动效应的行政管控措施,非以“两票制”与“一票制”为主的新医改莫属。“两票制”是指药品从制药企业卖至经销商开一次发票,经销商卖至医院再开一次发票;“一票制”则更为严格,即医疗机构的药品采购只能有一张来自制药企业的发票,置于药品配送,制药企业向配送商支付物流费用即可,与医疗机构无关。国务院已经明确,医改试点省份要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两票制”,鼓励“一票制”。以浙江省为例:10月25日起,浙江省省级医疗机构及药品配送企业将转换到浙江省药品采购新平台进行药品采购,即将药品的信息流、商流、资金流“三流合一”,通过设立统一的采购结算账户,引入第三方金融机构,实现药品货款结算的功能。而“三流合一”的终极目标就是执行“一票制”。

本次新医改通过上述措施,在加强了政府对医药安全问题监控的同时,对冷链物流市场的药品运输能力提出了更加详细与严格的要求。

真正的全程冷链并不是泡沫箱加几盒冰块就可以解决的,必须考虑操作的便捷性、箱体温度场的稳定,能够将保温箱内部的整体环境温度控制在一个严格的范围内、保温的时长等等因素。所以,目前市场上所谓的冷链保温箱都存在以下问题:

1、保温时长不够

在我国跨地区运输中,经常会遇到极端气候,例如冬季在寒带气候的机场因飞机延误导致药品冷链保温箱滞留在机场,需要箱体在极端低温气候中对药品进行保温。而目前市场上保温箱产品都达不到连续35℃环境下保温72小时以上和连续零下20℃保温72小时以上。主要是因为两点制约因素:第一,储能载体的限制。第二,保温材料的限制。

目前市场上现有的冷链产品用到的储能载体都以水溶液为主,储能容量不高,而且完全蓄冷使用时为固体形式,不能流动。

保温材料目前使用市面上成熟产品多数使用发泡聚丙烯(EPP)或者发泡聚氨酯(EPU),这些保温材料传热系数高,导致保温箱的保温时长不够。

2、操作不便:目前市场上现有的冷链产品用到的储能载体都以水溶液为主,完全蓄冷使用时为固体形式,所以这些储能载体必须预先封装到与保温箱配套的冰盒容器中,这些冰盒需要在冷库中蓄冷后才能使用,运输途中这些储能载体不能替换,制约了长距离运输的应用。

每套保温箱每次运输可能需要操作20盒以上的冰盒,极大的增加了现场操作人员的工作量,降低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3、保温箱有效可用空间低,质量重。

因为现有保温箱产品使用的储能载体的储能容量低,在实际运输中为保证运输时的保温时长,需要增加储能载体的数量,导致能利用的空间非常小。因为蓄冷载体基本都使用盐水溶液,整体质量也非常大,非常不利工作人员的操作。

现有的保温箱都是采用冰盒加保温箱的包装方式,因为箱体和冰盒的数量多、体积大,对于工人操作非常困难。结构基本以滚塑工艺制成的塑料箱,强度够,但是体积庞大,非常重,有效利用率非常低。保温层都是采用聚氨酯发泡板,保温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冷链保温箱保温时长不足、操作不便、保温箱有效可用空间低的问题,提供一种可重复充冷的无源托盘式冷链保温箱。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重复充冷的无源托盘式冷链保温箱,包括外箱体和设置在外箱体内部的内箱体,所述外箱体采用隔热板材制成,所述内箱体和外箱体之间设有保温管对接形成的保温笼,保温笼前侧开口,保温笼的上下左右及背面均设有保温管,所述保温笼的底部的一角设有保温介质的输入口、顶部的对角设有保温介质的输出口,所述内箱体和外箱体的正面设置一体式的箱门,所述箱门内嵌设有可充放保温介质的保温管。本装置保温管中采用流态的保温介质,当保温介质温度达到预警值时,采用外部的保温介质输入保温管充冷进行替换,保温管的输入口和输出口可以通过翻盖等结构露出,无需开箱直接替换保温介质,操作简便,且能保证长时间的冷链运输所需。本装置制冷设备外置,仅负责对外部保温介质的降温,保温箱通过内箱体和外箱体夹层的保温管进行保温,且保温介质可以更换,无需准备一次性的过量冷媒,大大节约了箱体内部保温材料所占的空间,提高了箱体内的有效空间利用率。保温管内的保温介质为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2796494A公开的微米级相变微乳液,具有储能密度高、性能稳定,过冷度小、可泵送。

作为优选,所述外箱体包括相互拼合的顶板、底板、左侧板、右侧板、背板,顶板、底板、左侧板、右侧板、背板相邻的棱边处采用框架型的包边扣条锁合,所述箱门内侧设有方形门框,包边扣条前端与门框扣合。外箱体为拼合结构,方便保温笼的安装。

作为优选,所述箱门包括相互扣合一体的内层和外层,箱门内层与内箱体材料一致,所述箱门的外层与外箱体材料一致,所述箱门的内层与外层之间并列设置若干竖直的保温管,各保温管的底端相连并设有保温介质的输入口,各保温管的顶端相连并设有保温介质的输出口。箱门内嵌设独立的保温管,箱门保温管同样为可重复充冷。

作为优选,所述内箱体的上下左右及背面与外箱体之间留有布置保温笼的间隙,所述内箱体的上下左右及背面的外壁分别设有支撑保温笼的支撑条。

作为优选,外箱体的隔热板材为双层复合板材,内层为热塑性聚丙烯或者聚碳酸酯或者聚酯树脂加工而成的蜂窝结构板,外层为真空绝热聚氨酯板。

作为优选,所述蜂窝结构板和真空绝热聚氨酯板之间涂设有增强剂。

作为优选,所述保温笼底面设有左下棱管、后下棱管、右下棱管,保温笼顶面设有左上棱管、后上棱管、右上棱管,保温介质的输入口设置在左下棱管的前端,保温介质的输出口设置在右上棱管和后上棱管的对接处,所述左下棱管、左上棱管之间设有竖直的左侧管,后下棱管、后上棱管之间设有竖直的后侧管,右下棱管、右上棱管之间设置竖直的右侧管;左下棱管、右下棱管之间设有左右方向水平设置的下侧管,左上棱管、右上棱管之间设有左右方向水平设置的上侧管;左侧管和上侧管一一对应,左上棱管为与左侧管、上侧管一一对应的分段式隔断结构;下侧管和右侧管一一对应,右下棱管为与下侧管、右侧管一一对应的分段式隔断结构;所述左下棱管、后下棱管、后上棱管、右上棱管为一体连通的通管;每根后侧管、右侧管、上侧管上均设有温度传感器,每根左侧管、下侧管、后侧管上均设置电磁阀,所有电磁阀组成电磁阀组,电磁阀组中至少一个电磁阀导通。保温笼在保温介质的输入口和输出口之间有很多的通道,而流体会选择流阻最小的通道流动,如果不设置电磁阀,由于管道加工和放置折叠的原因,各个管路的流阻均不相同,充冷过程快慢不一,甚至有的管路阻力大而无法充冷,有的管理阻力小而导致低温保温介质大量回流,实际充冷消耗的保温介质远超保温笼的实际容量。本方案左上棱管、右下棱管为分段结构,使对应的左侧管和上侧管串联形成同一管路,对应的下侧管和右侧管串联成同一管路。对每根后侧管、右侧管、上侧管均进行温度监控,电磁阀组的电磁阀接收到对应管路温度信号,当温度达到低温条件时关闭,阻断对应管路的流通,使保温介质往其他通道充冷。本方案大大提高了充冷效率,且减少了充冷保温介质的消耗量。

作为优选,所述后侧管、右侧管、上侧管上的温度传感器均靠保温介质流向的尾端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左侧管、下侧管、后侧管的电磁阀靠保温介质流向的首端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外箱体上设有供保温介质的输入口和输出口露出的翻盖。

作为优选,所述外箱体的底面设有托盘,托盘底面设有供叉车两臂伸入的叉车槽。

本实用新型通过可反复充冷的保温管组成保温笼进行保温,延长了冷链保温的续航时间,简化了保温介质的放置和更换操作,且大大提高了保温箱内的空间有效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分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保温笼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箱体,2、包边扣条,3、托盘,4、箱门,5、箱门锁扣,6、内箱体,7、门框,8、保温笼,11、右侧板,12、左侧板,13、背板,14、顶板,15、底板,61、支撑条,81、输入口,82、输出口,83、左侧管,84、右侧管,85、上侧管,86、下侧管,87、后侧管,88、左下棱管,89、后下棱管,810、右下棱管,811、左上棱管,812、后上棱管,813、右上棱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种可重复充冷的无源托盘式冷链保温箱,如图1、2、3所示。包括外箱体1和设置在外箱体内部的内箱体6,内箱体和外箱体之间设有保温管对接形成的保温笼8,保温笼前侧开口,保温笼的上下左右及背面均设有保温管,内箱体和外箱体的正面设置一体式的箱门4,箱门内嵌设有可充放保温介质的保温管。保温管内的保温介质为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2796494A公开的微米级相变微乳液,具有储能密度高、性能稳定,过冷度小、可泵送。外箱体1包括相互拼合的顶板14、底板15、左侧板12、右侧板11、背板13,顶板、底板、左侧板、右侧板、背板相邻的棱边处采用框架型的包边扣条2锁合,所述箱门4内侧设有方形门框,包边扣条2前端与门框扣合。包边扣条的前端还设有锁紧箱门的箱门锁扣5。外箱体的隔热板材为双层复合板材,内层为热塑性聚丙烯或者聚碳酸酯或者聚酯树脂加工而成的蜂窝结构板,外层为真空绝热聚氨酯板,蜂窝结构板和真空绝热聚氨酯板之间涂设有增强剂。箱门4包括相互扣合一体的内层和外层,箱门4内层与内箱体6材料一致,所述箱门4的外层与外箱体1材料一致,所述箱门4的内层与外层之间并列设置若干竖直的保温管,各保温管的底端相连并设有保温介质的输入口,各保温管的顶端相连并设有保温介质的输出口。外箱体上设有供保温介质的输入口和输出口露出的翻盖。

内箱体6的上下左右及背面与外箱体之间留有布置保温笼的间隙,所述内箱体的上下左右及背面的外壁分别设有支撑保温笼的支撑条61,上下侧面的支撑条与保温管平行设置,左右及背面的支撑条与保温管垂直,并在支撑条上均匀开设有U型槽。

保温笼8底面设有左下棱管88、后下棱管89、右下棱管810,保温笼顶面设有左上棱管811、后上棱管812、右上棱管813,保温介质的输入口81设置在左下棱管88的前端,保温介质的输出口82设置在右上棱管813和后上棱管812的对接处,所述左下棱管88、左上棱管811之间设有竖直的左侧管83,后下棱管89、后上棱管812之间设有竖直的后侧管87,右下棱管810、右上棱管813之间设置竖直的右侧管84;左下棱管88、右下棱管810之间设有左右方向水平设置的下侧管86,左上棱管811、右上棱管813之间设有左右方向水平设置的上侧管85;左侧管83和上侧管85一一对应,左上棱管811为与左侧管83、上侧管85一一对应的分段式隔断结构;下侧管86和右侧管84一一对应,右下棱管810为与下侧管86、右侧管84一一对应的分段式隔断结构;所述左下棱管88、后下棱管89、后上棱管812、右上棱管813为一体连通的通管;每根后侧管87、右侧管84、上侧管85上均设有温度传感器,每根左侧管83、下侧管86、后侧管87上均设置电磁阀,所有电磁阀组成电磁阀组,电磁阀组中至少一个电磁阀导通。后侧管87、右侧管84、上侧管85上的温度传感器均靠保温介质流向的尾端设置;左侧管83、下侧管86、后侧管87的电磁阀靠保温介质流向的首端设置。

本装置保温管中采用流态的保温介质,当保温介质温度达到预警值时,采用外部的保温介质输入保温管充冷进行替换,保温管的输入口和输出口可以通过翻盖等结构露出,无需开箱直接替换保温介质,操作简便,且能保证长时间的冷链运输所需。本装置制冷设备外置,仅负责对外部保温介质的降温,保温箱通过内箱体和外箱体夹层的保温管进行保温,且保温介质可以更换,无需准备一次性的过量冷媒,大大节约了箱体内部保温材料所占的空间,提高了箱体内的有效空间利用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