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排列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78495发布日期:2018-07-20 19:39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排列机。



背景技术:

现有进行机加工的时候,需要将杂乱无章的物料按照特定的顺序或者组合进行排列。目前针对这种情况往往需要人工手动堆砌排列,费时费力,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自动排列机。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动排列机,包括基座以及设置于该基座上的堆料槽、与所述堆料槽相互配合安装进行上料的分级上料机构、对物料进行排列堆叠的四轴吸料移载机构以及将分级上料机构推送上来的物料输送至该四轴吸料移载机构的爬坡送料带;所述四轴吸料移载机构设置于所述爬坡送料带的上方,该四轴吸料移载机构包括视觉相机、吸料臂以及控制吸料臂进行运动吸料的四轴运动控制件,所述四轴运动控制件包括升降轴、横移轴、前后轴以及旋转轴。

本技术方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爬坡送料带包括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所述第一输送带倾斜设置,该第一输送带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输送挡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输送带与所述第一输送带的一端相接,所述第二输送带上设置有用于分散重叠在一起的软质凸起,所述四轴吸料移载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输送带的上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有物料反料斜板与回料送料带,所述物料反料斜板的第一端与第二输送带相对于第一输送带的另一端相接,所述物料反料斜板的第二端与所述回料送料带的第一端相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上料输送带,所述上料输送带的第一端与分级上料机构相接,所述上料输送带的第二端与第一输送带相接;所述回料送料带一端与物料反料斜板相接,另一端与上料输送带相接,将物料反料斜板翻转的物料重新输送到爬坡送料带进行重新上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级上料机构包括第一上料组和第二上料组,所述第一上料组包括第一上料板以及与该第一上料板相互配合安装的第一上料气缸,所述第二上料组包括第二上料板以及与该第二上料板相互配合安装的第二上料气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四轴吸料移载机构还包括吸料气缸,所述吸料气缸与所述吸料臂相互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物料反料斜板设置于所述第二输送带的正下方,物料从第二输送带跌落至物料反料斜板上,实现物料的翻转。

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自动排列机结构包括基座以及设置于该基座上的堆料槽、与所述堆料槽相互配合安装进行上料的分级上料机构、对物料进行排列堆叠的四轴吸料移载机构以及将分级上料机构推送上来的物料输送至该四轴吸料移载机构的爬坡送料带,通过将物料放进堆料槽,分级上料机构启动将物料推送至爬坡送料带,由于四轴吸料移载机构设置于所述爬坡送料带的上方,该四轴吸料移载机构包括视觉相机、吸料臂以及控制吸料臂进行运动吸料的四轴运动控制件,所以四轴吸料移载机构通过视觉相机检测材料和通过吸料臂吸取正面的材料进行排列堆叠,整个过程操作简单,仅需将物料放进堆料槽就可以实现自动分料,减少了人力的使用,省时省力,还有效提高生产效率;此外,所述爬坡送料带包括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所述第一输送带倾斜设置,该第一输送带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输送挡板,通过输送挡板能将物料整齐排列输送至第二输送带,由于所述第二输送带上设置有用于分散重叠在一起的软质凸起,所以通过软质凸起将重叠的物料分开,减少了视觉相机的误测,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

而且,还包括有物料反料斜板、回料送料带以及上料输送带,爬坡送料带的第二输送带将反面物料输送至物料反料斜板,所述物料反料斜板设置于所述第二输送带的正下方,物料从第二输送带跌落至物料反料斜板上,实现物料的翻转,然后通过回料送料带输送至上料输送带,由于所述上料输送带的第一端与分级上料机构相接,所述上料输送带的第二端与第一输送带相接,所以翻转为正面的物料通过上料输送带返回至爬坡送料带,物料翻转转为正面,四轴吸料移载机构检测后即可自动吸取,不需要再重新上料,减少了生产步骤,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自动排列机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自动排列机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自动排列机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自动排列机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基座,200、堆料槽,300、分级上料机构,310、第一上料组,311、第一上料板,320、第二上料组,321、第二上料板,400、四轴吸料移载机构, 410、吸料臂,420、四轴运动控制件,421、升降轴,422、横移轴,423、前后轴,424、旋转轴,500、爬坡送料带,510、第一输送带,511、输送挡板,520、第二输送带,600、回料送料带,700、上料输送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至图4所示,是本实施例自动排列机结构示意图,其中包括基座 100以及设置于该基座100上的堆料槽200、与所述堆料槽200相互配合安装进行上料的分级上料机构300、对物料进行排列堆叠的四轴吸料移载机构400以及将分级上料机构300推送上来的物料输送至该四轴吸料移载机构400的爬坡送料带500;所述四轴吸料移载机构400设置于所述爬坡送料带500的上方,该四轴吸料移载机构400包括视觉相机、吸料臂410以及控制吸料臂410进行运动吸料的四轴运动控制件420,所述四轴运动控制件420包括升降轴421、横移轴 422、前后轴423以及旋转轴424。

而且,所述四轴吸料移载机构400还包括吸料气缸,所述吸料气缸与所述吸料臂410相互连接;整个排列分料操作过程简单,仅需将物料放进堆料槽200 就可以通过分料上料机构300推送至爬坡送料带500,然后四轴吸料移载机构 400通过视觉相机检测正反面,吸料臂410通过四轴运动控制件420移动至正面物料后吸料汽缸驱动进行吸取排列堆叠,实现自动分料,减少了人力的使用,省时省力,还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具体的,所述分级上料机构300包括第一上料组310和第二上料组320,所述第一上料组310包括第一上料板311以及与该第一上料板311相互配合安装的第一上料气缸,所述第二上料组320包括第二上料板321以及与该第二上料板321相互配合安装的第二上料气缸。

进一步地,所述爬坡送料带500包括第一输送带510和第二输送带520,所述第一输送带510倾斜设置,该第一输送带51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输送挡板511,通过输送挡板511,使得物料经过第一输送带510能自动将物料整齐排列。

而且,所述第二输送带520与所述第一输送带510的一端相接,所述第二输送带520上设置有用于分散重叠在一起的软质凸起,所述四轴吸料移载机构 400设置于所述第二输送带520的上方,通过软质凸起将重叠的物料分开,减少了视觉相机的误测,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有物料反料斜板与回料送料带600,所述物料反料斜板的第一端与第二输送带520相对于第一输送带510的另一端相接,所述物料反料斜板的第二端与所述回料送料带600的第一端相接,通过该结构可将反面物料输送至回料送料带600上。

进一步地,所述物料反料斜板设置于所述第二输送带的正下方,物料从第二输送带跌落至物料反料斜板上,实现物料的翻转,可将物料翻转为正面。

而且,还包括上料输送带700,所述上料输送带700的第一端与分级上料机构300相接,所述上料输送带700的第二端与第一输送带510相接;所述回料送料带600一端与物料反料斜板相接,另一端与上料输送带700相接,将物料反料斜板翻转的物料重新输送到爬坡送料带500进行重新上料;物料通过物料反料斜板翻转将反面转为正面,然后经过回料送料带600输送至上料输送带 700,上料输送带700输送至第一输送带510再进行自动排列分料,由于物料翻转为正面,视觉相机检测后即可吸取排列堆叠,不需要再重新上料,减少了生产步骤,提高了生产效率。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自动排列机结构包括基座100以及设置于该基座100 上的堆料槽200、与所述堆料槽200相互配合安装进行上料的分级上料机构 300、对物料进行排列堆叠的四轴吸料移载机构400以及将分级上料机构300 推送上来的物料输送至该四轴吸料移载机构400的爬坡送料带500,通过将物料放进堆料槽200,分级上料机构300启动将物料推送至爬坡送料带500,由于四轴吸料移载机构400设置于所述爬坡送料带500的上方,该四轴吸料移载机构400包括视觉相机、吸料臂410以及控制吸料臂410进行运动吸料的四轴运动控制件420,所以四轴吸料移载机构400通过视觉相机检测材料和通过吸料臂410吸取正面的材料进行排列堆叠,整个过程操作简单,仅需将物料放进堆料槽200就可以实现自动分料,减少了人力的使用,省时省力,还有效提高生产效率;此外,所述爬坡送料带500包括第一输送带510和第二输送带520,所述第一输送带510倾斜设置,该第一输送带51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输送挡板 511,通过输送挡板511能将物料整齐排列输送至第二输送带520,由于所述第二输送带520上设置有用于分散重叠在一起的软质凸起,所以通过软质凸起将重叠的物料分开,减少了视觉相机的误测,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

而且,还包括有物料反料斜板、回料送料带600以及上料输送带700,爬坡送料带500的第二输送带520将反面物料输送至物料反料斜板,所述物料反料斜板设置于所述第二输送带520的正下方,物料从第二输送带520跌落至物料反料斜板上,实现物料的翻转,然后通过回料送料带600输送至上料输送带 700,由于所述上料输送带700的第一端与分级上料机构300相接,所述上料输送带300的第二端与第一输送带510相接,所以翻转为正面的物料通过上料输送带700返回至爬坡送料带500,物料翻转转为正面,四轴吸料移载机构400 检测后即可自动吸取,不需要再重新上料,减少了生产步骤,提高了生产效率。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