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框架式运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05569发布日期:2018-07-24 21:09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框架式运输系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运输大型厢式半挂车的框架式运输系统。



背景技术:

现实中有某些设备因为设备体积超大无法装入普通集装箱,且公路运输有限高、宽、重等规定,需要一种框架箱,四面无档板,无顶板及厚板来安全运输。现有的运输框架结构稳定性不高,且只能单次运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稳固,有效降低运输空间,节约运输成本的框架式运输系统。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框架式运输系统,包括托架和支撑架,支撑架固定于托架的两侧边上,支撑架和托架之间通过角件相连接,托架上连接有至少两根第五钢梁,第五钢梁的底端设有第一钢板,第五钢梁的底端固定有第二钢板,第五钢梁上连接有两个平行的第六钢梁,第六钢梁的两端设有第四挡板装置,第六钢梁上第四挡板装置之间设有三个均匀分布的第二挡板装置,托架的四角处设有第三挡板装置,托架上设有数个第一挡板装置。

进一步的,托架由两根第一钢梁和两根第二钢梁焊接成矩形框架结构,支撑架由两根第三钢梁和连接于第三钢梁之间的第四钢梁组成,第三钢梁和第四钢梁之间通过角件相固定相连接,第三钢梁固定于托架上。

进一步的,第一钢梁和第二钢梁均为热轧H型钢,第三钢梁为冷弯方形空心型钢,第四钢梁为热轧工字型钢,第五钢梁为热轧折弯型钢,第六钢梁为热轧工字型钢。

进一步的,第四挡板装置和第二挡板装置的底部均设有挡板,挡板置于两根第六钢梁之间。

进一步的,第一挡板装置设于第一钢梁上,且第一挡板装置在两根第一钢梁上呈对应排布。

进一步的,第二挡板装置呈立体十字结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结构简单、稳固,整体的结构不仅能够提供更好的框架强度,降低运输空间,返回时还可以再次运输其它设备,避免使用包装架只可以单次运输,节约运输成本,同时要运输较多小部件时可以在内再增加铁箱,将铁箱放在框架内;整体结构安全牢固,可承载较重设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5为图1的U部放大图。

图中标号:1-第三钢梁、2-第一钢梁、3-第五钢梁、4-第一钢板、5-角件、6-第四钢梁、7-第二钢梁、8-第二钢板、9-第六钢梁、10-第二挡板装置、11-第一挡板装置、12-第三挡板装置、13-挡板、14-第四挡板装置、15-托架、16-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我们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如图1-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框架式运输系统的一种实施方式,包括托架15和支撑架16,所述支撑架16固定于所述托架15的两侧边上,所述支撑架16和所述托架15之间通过角件5相连接,所述托架15上连接有至少两根第五钢梁3,所述第五钢梁3的底端设有第一钢板4,所述第五钢梁3的底端固定有第二钢板8,所述第五钢梁3上连接有两个平行的第六钢梁9,所述第六钢梁9的两端设有第四挡板装置14,所述第六钢梁9上所述第四挡板装置14之间设有三个均匀分布的第二挡板装置10,所述托架15的四角处设有第三挡板装置12,所述托架15上设有数个第一挡板装置11,所述托架15由两根第一钢梁2和两根第二钢梁7焊接成矩形框架结构,所述支撑架16由两根第三钢梁1和连接于第三钢梁1之间的第四钢梁6组成,所述第三钢梁1和所述第四钢梁6之间通过角件5相固定相连接,所述第三钢梁1固定于所述托架15上,所述第一钢梁2和所述第二钢梁7均为热轧H型钢,所述第三钢梁1为冷弯方形空心型钢,所述第四钢梁6为热轧工字型钢,所述第五钢梁3为热轧折弯型钢,所述第六钢梁9为热轧工字型钢,所述第四挡板装置14和所述第二挡板装置10的底部均设有挡板13,所述挡板13置于两根所述第六钢梁9之间,所述第一挡板装置11设于所述第一钢梁2上,且所述第一挡板装置11在两根所述第一钢梁2上呈对应排布,所述第二挡板装置10呈立体十字结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稳固,包括托架15和支撑架16,同时设有第一挡板装置11、第二挡板装置10、第三挡板装置12和第四挡板装置14,可起到限位固定的作用,整体的结构不仅能够提供更好的框架强度,降低运输空间,返回时还可以再次运输其它设备,避免使用包装架只可以单次运输,节约运输成本,同时要运输较多小部件时可以在内再增加铁箱,将铁箱放在框架内;第一钢梁2和第二钢梁7均为热轧H型钢,第三钢梁1为冷弯方形空心型钢,第四钢梁6为热轧工字型钢,整体结构安全牢固,可承载较重设备;第五钢梁3的底端固定有第二钢板8,有效提高第六钢梁9的承重量。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和结构特征,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相关人士能够据以实施,但以上内容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所作的任何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