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用底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15083发布日期:2018-07-11 00:30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本涉及包装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包装用底托。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 OEM客户对包装环保要求越来越高,可降解纸类具有无污染、费用低等特点被越来越多的产品包装所认可,已经成了不可替代的包装材料。然而,纸结构有时会面临裱糊、粘胶、结构穿插缝接不美观、结构不牢固、支撑性不强等缺点,无法很好的满足产品包装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一体成型、外观美观、结构牢固的包装用底托。

一种包装用底托,包括由一张裁切成型的纸板折叠而成的底托本体,所述底托本体整体为立方体形,包括:

中间层,所述中间层包括中板,在所述中板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折叠为第一支撑墙的第一中间层侧板,在所述中板的另一侧设有与第一中间层侧板相对应的、用于折叠为第二支撑墙的第二中间层侧板,在所述中板的上侧设有第三中间层侧板,在所述中板的下侧设有与第三中间层侧板相对应的第四中间层侧板;第四中间层侧板与中板的折痕线上设置有第一插槽;

顶盖板,所述顶盖板包括顶板,所述顶板的上侧与所述第四中间层侧板连接,在所述顶板的一侧设有第一顶盖板侧板,第一顶盖板侧板远离顶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卡舌;在所述顶板的另一侧设有与第一顶盖板侧板相对应的第二顶盖板侧板,第二顶盖板侧板远离顶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卡舌;在所述顶板的下侧设有第三顶盖板侧板;在所述顶板的上部分划设有用于折叠为第三支撑墙的第一顶盖板折板,在所述顶板的下部分划设有用于折叠为第四支撑墙的第二顶盖板折板;折叠后,所述第三支撑墙与第四中间层侧板紧贴对应,第四支撑墙与第三顶盖板侧板紧贴对应,第一支撑墙与第一顶盖板侧板紧贴对应,第二支撑墙与第二顶盖板侧板紧贴对应;所述第一支撑墙、第二支撑墙、第三支撑墙和第四支撑墙围成的容置空间;

底盖板,所述底盖板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侧与所述第三顶盖板侧板连接,底板的下侧设置有与第一插槽对应的第一卡舌,在所述底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底盖板侧板和第二底盖板侧板,所述第一底盖板侧板与底板的折痕线上设置有与第二卡舌对应的第二插槽;所述第二底盖板侧板与底板的折痕线上设置有与第三卡舌对应的第三插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板的上部分划设有第一中间层折板,下部分划设有第二中间层折板,所述第一中间层折板与第二中间层折板折叠后相对,形成分隔墙;第一顶盖板折板和第二顶盖板折板之间形成分隔板,所述分隔板与分隔墙配合;分隔板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第四卡舌和第五卡舌,第一中间层折板和第二中间层折板相应设置第四插槽和第五插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卡舌和第五卡舌分别设置有多个,所述第四插槽和第五插槽相应地分别设置多个。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顶盖板折板上开设有第六插槽,所述中板上部分开设有第二切口,所述第二切口与顶板上第一顶盖板折板折叠成第三承重墙形成的容纳腔相对,所述第二切口靠近顶板的一侧设置有与第六插槽配合的第六卡舌;所述第二顶盖板折板上开设有第七插槽,所述中板上部分开设有第一切口,所述第一切口与顶板上第二顶盖板折板折叠成第四承重墙形成的容纳腔相对,所述第一切口远离顶板的一侧设置有与第七插槽配合的第七卡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中间层侧板包括四个折板,能够折叠成空心的第一承重墙;对应地,所述第二中间层侧板包括四个折板,能够折叠成空心的第二承重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顶盖板折板包括三个折板,能够折叠成空心的第三承重墙;对应地,所述第二顶盖板折板包括三个折板,能够折叠成空心的第四承重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中间层折板包括两个折板,能够折叠成所述分隔墙的一半;所述第二中间层折板包括两个折板,能够折叠成所述分隔墙的另一半;第一中间层折板和第二中间层折板折叠后相对接,形成空心的分隔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卡舌和第三卡舌分别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插槽和第三插槽相应地分别设置多个。

上述包装用底托,由一张裁切成型的纸板折叠而成,三层翻折扣合,并通过多处支撑墙固定,增加了底托整体的结构强度,结构牢固,支撑性强;同时无需粘接,通过卡舌和插槽配合,采用内扣结构,接缝隐藏,外观美观;成本低、通用性强。操作简单,一纸成型,实用性强,既能直观的展示产品、提高作业效率又降低了包装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包装用底托的平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包装用底托的折叠过程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包装用底托的折叠过程的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说明:

中间层100;第一中间层侧板110;第二中间层侧板120;第三中间层侧板130;第四中间层侧板140;第一插槽150;第一支撑墙A;第二支撑墙B;中板160;第一中间层折板161;第四插槽1611;第二中间层折板162;第五插槽1621;分隔墙E;第一切口163;第七卡舌1631;第二切口164;第六卡舌1641;

顶盖板200;第一顶盖板侧板210;第二卡舌211;第二顶盖板侧板220;第三顶盖板侧板230;第三卡舌221;顶板240;第一顶盖板折板241;第六插槽2411;第二顶盖板折板242;第七插槽2421;第三支撑墙C;第四支撑墙D;分隔板250;第四卡舌251;第五卡舌252;

底盖板300;第一底盖板侧板310;第二插槽311;第二底盖板侧板320;第三插槽321;底板330;第一卡舌34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进行详细阐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的包装用底托,包括由一张裁切成型的纸板折叠而成的底托本体,底托本体优选采用E瓦裱卡纸材质,图1中虚线为折痕线,实现为刀线。如图2和图3所示,底托本体折叠后整体为立方体形。具体地,底托本体包括顶盖板200、中间层100和底盖板300共三层。三层扣合形成立方体形的底托。

中间层100包括中板160,在中板160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折叠为第一支撑墙A的第一中间层侧板110,在中板160的另一侧设有与第一中间层侧板110相对应的、用于折叠为第二支撑墙B的第二中间层侧板120,在中板160的上侧设有第三中间层侧板130,在中板160的下侧设有与第三中间层侧板130相对应的第四中间层侧板140;第四中间层侧板140与中板160的折痕线上设置有第一插槽150。

顶盖板200包括顶板240,顶板240的上侧与第四中间层侧板140连接。在顶板240的一侧设有第一顶盖板侧板210,第一顶盖板侧板210远离顶板24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卡舌211。在顶板240的另一侧设有与第一顶盖板侧板210相对应的第二顶盖板侧板220,第二顶盖板侧板220远离顶板240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卡舌221。在顶板240的下侧设有第三顶盖板侧板230。在顶板240的上部分划设有用于折叠为第三支撑墙C的第一顶盖板折板241,在顶板240的下部分划设有用于折叠为第四支撑墙D的第二顶盖板折板242。折叠后,第三支撑墙C与第四中间层侧板140紧贴对应,第四支撑墙D与第三顶盖板侧板230紧贴对应,第一支撑墙A与第一顶盖板侧板210紧贴对应,第二支撑墙B与第二顶盖板侧板220紧贴对应;第一支撑墙A、第二支撑墙B、第三支撑墙C和第四支撑墙D围成的用于容纳产品的容置空间。

底盖板300包括底板330,底板330的上侧与第三顶盖板侧板230连接。底板330的下侧设置有与第一插槽150对应的第一卡舌340。在底板33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底盖板侧板310和第二底盖板侧板320,第一底盖板侧板310与底板330的折痕线上设置有与第二卡舌211对应的第二插槽311;第二底盖板侧板320与底板330的折痕线上设置有与第三卡舌221对应的第三插槽321。

上述的包装用底托,由一张裁切成型的纸板折叠而成,三层翻折扣合,并通过多处支撑墙固定,增加了底托整体的结构强度,结构牢固,支撑性强;同时无需粘接,通过卡舌和插槽配合,采用内扣结构,接缝隐藏,外观美观;成本低、通用性强。操作简单,一纸成型,实用性强,既能直观的展示产品、提高作业效率又降低了包装成本。

进一步地,中板160的上部分划设有第一中间层折板161,下部分划设有第二中间层折板162,第一中间层折板161与第二中间层折板162折叠后相对,形成分隔墙E。第一顶盖板折板241和第二顶盖板折板242之间形成分隔板250,分隔板250与分隔墙E配合。分隔板250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第四卡舌251和第五卡舌252,第一中间层折板161和第二中间层折板162相应设置第四插槽1611和第五插槽1621。分隔墙E将容置空间分隔为两部分,可满足多空间展示需求;同时分隔墙E还起到了支撑作用,增大了顶板240与中板160之间的支撑强度。

进一步地,为了增强分隔墙E的稳定性,第四卡舌251和第五卡舌252分别设置有多个,第四插槽1611和第五插槽1621相应地分别设置多个。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四卡舌251和第五卡舌252分别设置两个。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第三承重墙和第四承重墙的稳固性,在第一顶盖板折板241上开设有第六插槽2411,中板160上部分开设有第二切口164,第二切口164与顶板240上第一顶盖板折板241折叠成第三承重墙形成的容纳腔相对,第二切口164靠近顶板240的一侧设置有与第六插槽2411配合的第六卡舌1641。第二顶盖板折板242上开设有第七插槽2421,中板160上部分开设有第一切口163,第一切口163与顶板240上第二顶盖板折板242折叠成第四承重墙形成的容纳腔相对,第一切口163远离顶板240的一侧设置有与第七插槽2421配合的第七卡舌1631。折叠后,第六卡舌1641插入第六插槽2411内,第三承重墙稳固支撑在顶板240中板160之间;同样的,第七卡舌1631插入第七插槽2421内,第四承重墙稳固支撑在顶板240中板160之间。

具体地,第一中间层侧板110包括四个折板,能够折叠成空心的第一承重墙。对应地,第二中间层侧板120包括四个折板,能够折叠成空心的第二承重墙。

具体地,第一顶盖板折板241包括三个折板,能够折叠成空心的第三承重墙;对应地,第二顶盖板折板242包括三个折板,能够折叠成空心的第四承重墙。

具体地,第一中间层折板161包括两个折板,能够折叠成分隔墙E的一半;第二中间层折板162包括两个折板,能够折叠成分隔墙E的另一半;第一中间层折板161和第二中间层折板162折叠后相对接,形成空心的分隔墙E。

进一步地,为了使底盖板300与顶盖板200的连接牢固,第二卡舌211和第三卡舌221分别设置有多个,第二插槽311和第三插槽321相应地分别设置多个。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根据底托的整体大小,合理设置第二卡舌211和第三卡舌221的数量。

上述包装用底托的折叠步骤如下:

首先折叠中间层100,分别将第一中间层侧板110、第二中间层侧板120向内折叠为与中板160垂直的第一支撑墙A和第二支撑墙B;再将第一中间层折板161和第二中间层折板162折叠相对成垂直的分隔墙E。第三侧板沿折痕线向内弯折90°与中板160垂直。

再折叠顶盖板200,分别将第一顶盖板折板241和第二顶盖板折板242折叠为垂直的第三支撑墙C和第四支撑墙D。然后将中间层100沿第四中间层侧板140与顶板240的折痕线翻折,使中间层100扣合在顶板240上。将中板160上的第六卡舌1641插入到第六插槽2411中,使支撑墙C固定;中板160上的第七卡舌1631插入到第七插槽2421中,使支撑墙D固定。然后将中板160分隔板250上的第四卡舌251和第五卡舌252分别插入到中板160分隔墙E上的第四插槽1611和第五插槽1621中,将分隔墙E固定。

然后将底盖板300沿第三顶盖板侧板230与底板330的折痕线翻折,将底盖板300扣设在中板160上,将第一底盖板侧板310和第二底盖板侧板320向内弯折90°分别中间层100的承重墙A和承重墙B的侧面贴合。

最后将底板330上的第一卡舌340插入到中间层100上的第一插槽150内,顶盖板200两侧的第二卡舌211和第三卡舌221分别插入到底盖板300上的第二插槽311和第三插槽321内,将底盖板300固定,由此完成整个底托的折叠组装。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