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携带的软包装过滤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72674发布日期:2019-01-29 18:29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便于携带的软包装过滤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固体饮品冲调的软包装容器,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便于使用者携带并且可以用于固体饮品冲调和过滤的便于携带的软包装过滤容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人喜欢冲调茶叶、咖啡等固体饮品。但是,固体饮品的特点是在冲调过程中,固体饮品容易悬浮在水中,人们需要将固体饮品过滤后,才能饮用。

因此,人们通常采用具有过滤机构的茶壶来冲泡茶叶,采用具有过滤机构的咖啡机来冲调咖啡。可是,这些专用设备通常体积较大,难以携带,使得人们无法在外出过程中冲调固体饮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携带的软包装过滤容器,这种便于携带的软包装过滤容器不仅能够完成固体饮品的冲调,而且能够大幅节省占用的空间,便于携带和使用。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便于携带的软包装过滤容器,包括软包装容器体和可开启固体饮品入口,所述可开启固体饮品入口与软包装容器体内腔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包装过滤容器还包括固体饮品过滤袋、饮料出口和二次过滤机构,所述固体饮品过滤袋安装在软包装容器体内腔的内壁上,并且固体饮品过滤袋入口连通可开启固体饮品入口,所述饮料出口开设在软包装容器体上,所述二次过滤机构位于软包装容器体内腔内,并且二次过滤机构设置在饮料出口周围。

较优的方案,所述固体饮品过滤袋为具有将水与固体饮品分隔开的顶部具有开口的第一过滤袋,所述第一过滤袋的开口与可开启固体饮品入口连通。也就是说,从可开启固体饮品入口进入的固体饮品、水,必须进入第一过滤袋,而水则通过第一过滤袋的网孔离开过滤袋,进入软包装容器体内腔。

较优的方案,所述二次过滤机构为具有将水与固体饮品分隔开的顶部具有开口的第二过滤袋,所述第二过滤袋的开口与饮料出口连通。也就是说,软包装容器体内腔中的水或固体饮品(比如从第一布袋的网孔离开第一过滤袋的较小的固体饮品)要从饮料出口离开软包装容器体内腔,必须经过第二过滤袋的过滤,然后水通过第二布袋的网孔离开第二过滤袋,离开软包装容器体内腔,而固体饮品则被留在软包装容器体内腔内。

较优的方案,所述可开启固体饮品入口安装有第一可开启密封机构,所述饮料出口安装有第二可开启密封机构。

一种方案,所述第一可开启密封机构和/或第二可开启密封机构为拉链式密封机构。

更优的方案,所述拉链式密封机构为夹链。

更优的方案,所述夹链为卡扣式夹链或滑块式夹链。

另一种方案,所述第一可开启密封机构和/或第二可开启密封机构为灌装管盖,所述灌装管盖包括灌装管和密封盖,所述密封盖安装在灌装管上。

较优的方案,所述可开启固体饮品入口设置在软包装容器体顶部,所述饮料出口设置在软包装容器体的一侧。

更优的方案,所述软包装容器体具有顶边和倾斜侧边,所述倾斜侧边与顶边的夹角为钝角,所述饮料出口设置在倾斜侧边上。优选的方案,所述钝角的范围为120-150度。

本实用新型对照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设有可开启固体饮品入口和固体饮品过滤袋,因此可以从可开启固体饮品入口将固体饮品加入固体饮品过滤袋,并通过可开启固体饮品入口注入开水冲调,而设置的饮料出口及二次过滤机构便于使用者将冲调好的饮料倒出,并过滤掉软包装容器体内腔中的杂质,其结构简单,易于使用和携带,尤其适用于外出泡茶或冲咖啡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1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便于携带的软包装过滤容器,包括软包装容器体1和可开启固体饮品入口2,所述可开启固体饮品入口2与软包装容器体1内腔连通。由于软包装容器体1采用透明塑料制成,因此在图1、2中可以清晰看见其内的结构。

所述软包装过滤容器还包括固体饮品过滤袋、饮料出口4和二次过滤机构,所述固体饮品过滤袋安装在软包装容器体1内腔的内壁上,并且固体饮品过滤袋入口连通可开启固体饮品入口2,所述饮料出口4开设在软包装容器体1上,所述二次过滤机构位于软包装容器体1内腔内,并且二次过滤机构设置在饮料出口4周围。

所述固体饮品过滤袋为具有将水与固体饮品分隔开的顶部具有开口的第一过滤袋3,所述第一过滤袋3的开口与可开启固体饮品入口2连通。也就是说,从可开启固体饮品入口2进入的固体饮品、水,必须进入第一过滤袋3,而水则通过第一过滤袋3的网孔离开过滤袋,进入软包装容器体1内腔。

所述二次过滤机构为具有将水与固体饮品分隔开的顶部具有开口的第二过滤袋5,所述第二过滤袋5的开口与饮料出口4连通。也就是说,软包装容器体1内腔中的水或固体饮品(比如从第一布袋的网孔离开第一过滤袋3的较小的固体饮品)要从饮料出口4离开软包装容器体1内腔,必须经过第二过滤袋5的过滤,然后水通过第二布袋的网孔离开第二过滤袋5,离开软包装容器体1内腔,而固体饮品则被留在软包装容器体1内腔内。

所述第一过滤袋3、第二过滤袋5均选择无纺布。

所述可开启固体饮品入口2安装有第一可开启密封机构,所述饮料出口4安装有第二可开启密封机构。

所述第一可开启密封机构和第二可开启密封机构均为灌装管盖。所述第一可开启密封机构为第一灌装管盖,所述第一灌装管盖包括第一灌装管6和第一密封盖7,所述第一密封盖7安装在第一灌装管6上。所述第二可开启密封机构为第二灌装管盖,所述第二灌装管盖包括第二灌装管8和第二密封盖9,所述第二密封盖9安装在第二灌装管8上。

所述可开启固体饮品入口2设置在软包装容器体1顶部,所述饮料出口4设置在软包装容器体1的一侧。

所述软包装容器体1具有顶边102和倾斜侧边101,所述倾斜侧边101与顶边的夹角为钝角,所述饮料出口4设置在倾斜侧边上。所述钝角为125度。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便于携带的软包装过滤容器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所述第一可开启密封机构为拉链式密封机构。为了便于携带和使用,所述拉链式密封机构上方还设有提手11。

所述拉链式密封机构为夹链。

所述夹链为卡扣式夹链10。

所述钝角为130度。

所述第一过滤袋3、第二过滤袋5均选择玉米纤维布。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的便于携带的软包装过滤容器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

所述第一可开启密封机构、第二可开启密封机构均为拉链式密封机构。

所述拉链式密封机构为夹链。

所述夹链为滑块式夹链10。

所述钝角为140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均为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覆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