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曲面分段的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20630发布日期:2018-09-11 23:18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船舶及钢结构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曲面分段的运输门架。



背景技术:

在船舶及钢结构制造中,船体结构的分段或总段等在车间建造结束后,一般使用平板车托起门架,将船体分段或总段运送至指定位置,并进行下一步涂装等工序。

对于部分有线型的分段或总段,为保证避免分段或总段在门架运输过程中和后续门架上施工中晃动,造成安全隐患,一般需要在门架上垫楔木,由于船体艏艉部和底部等区域线型变化很大,楔木并不能完全和分段或总段的线型一致,所以经常由于楔木不匹配,还需要额外使用支撑,将支撑焊接在门架和船体分段或总段上,如此使用支撑,在焊接和拆除时可能会破坏油漆,造成二次补漆。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曲面分段的运输装置,满足有线型的分段或总段的运输要求,保证施工中的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曲面分段的运输装置,该装置包括门架、支撑杆、千斤顶、连接杆、底座,

所述底座设置在门架的上表面,底座的中部区域为容纳区,在所述底座两端的侧壁上均设有调节孔,底座的两端均固定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设有第一固定孔、另一端开设有第一组螺栓孔,所述支撑杆一端分别通过第一固定孔、调节孔中的端部孔和固定螺栓与底座端部之间固定,在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上均设有千斤顶,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设有第二固定孔、另一端设有第二组螺栓孔,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分别通过第二固定孔、调节孔中的内侧孔和固定螺栓与底座内侧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和相对应的连接杆之间通过第一组螺栓孔、第二组螺栓孔和固定螺栓相连接。

所述千斤顶为螺旋式千斤顶,在所述支撑杆与千斤顶相连的端部设有内螺纹,千斤顶与支撑杆之间螺纹连接。

所述支撑杆、连接杆均呈管形。

所述底座为扁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杆和支撑杆组成的支撑架可以撑起有线型的分段或总段,避免这种有线型的分段和总段在运输和后续涂装施工过程中由于路面不稳或者喷砂等原因造成重心偏移,引起安全隐患。本实用新型使用简单,灵活方便,安全可靠,可以保证船舶或钢结构施工中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中连接杆与底板上调节孔的连接孔可以根据分段和总段的尺寸及弧度进行选择,通过千斤顶将分段或总段顶住,增加运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底板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使用状态图。

图中标号的具体含义为: 1、门架;2、支撑杆;3、千斤顶;4、连接杆;5、底座;6、调节孔;7、第一固定孔;8、第一组螺栓孔;9、第二固定孔;10、第二组螺栓孔;11、容纳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更容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功能。

如图1-图7所示,本实施例曲面分段的运输装置,该装置包括门架1、支撑杆2、千斤顶3、连接杆4、底座5,

所述底座5设置在门架1的上表面,底座5的中部区域为容纳区11,在所述底座两端的侧壁上均设有调节孔6,底座5的两端均固定有支撑杆2,所述支撑杆2的一端设有第一固定孔7、另一端开设有第一组螺栓孔8,所述支撑杆2一端分别通过第一固定孔7、调节孔6中的端部孔和固定螺栓与底座5端部之间固定,在所述支撑杆2的另一端上均设有千斤顶3,所述连接杆4的一端设有第二固定孔9、另一端设有第二组螺栓孔10,所述连接杆4的一端分别通过第二固定孔9、调节孔6中的内侧孔和固定螺栓与底座5内侧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2和相对应的连接杆4之间通过第一组螺栓孔8、第二组螺栓孔10和固定螺栓相连接。

作为优选,本实施例千斤顶3为螺旋式千斤顶,在所述支撑杆2与千斤顶相连的端部设有内螺纹,千斤顶3与支撑杆2之间螺纹连接。

作为进一步优选,本实施例支撑杆2、连接杆4均呈管形,均有一定的厚度,满足支撑的要求。

作为更进一步优选,本实施例底座5为扁铁。

在船舶或钢结构制造时,当带有线型的分段或总段制作完成后,需要门架运输时,可以使用本实施例,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①将分段或总段12放置在门架上,

②根据分段或总段的线型,将支撑杆旋转到所需要的角度,

③根据支撑杆的角度,选择需要底座上合适的调节孔,通过固定螺栓,将连接杆固定到底座上,并通过固定螺栓将支撑杆上的第一组螺栓孔与连接杆上的第二组螺栓孔相连接,

④旋转螺旋式千斤顶的手柄,将千斤顶顶出,顶到分段或总段上即可。

尽管上述实施例已对本实用新型作出具体描述,但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应该理解为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以及范围之内基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进行修改或改进,这些修改和改进都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以及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