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平台和输送平台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62534发布日期:2018-10-13 01:05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品输送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输送平台和输送平台车。



背景技术:

输送平台车用于运输和装卸物品,其到达目的地后,依靠输送平台完成物品装卸。例如,在机场等场合,输送平台车将行李及货物运输至飞机货舱门处,并靠输送平台完成行李及货物向货舱内的快速输送,可以有效提高飞机装卸效率。

然而,现有的输送平台车,其输送平台的输送效率仍较低,且当作业过程中输送平台车出现故障难以移动时,缺乏对操作人员人身安全方面的考虑,无法保证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逃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高输送平台的输送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输送平台,其包括平台骨架、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平台骨架具有沿第一方向布置并彼此连接的第一骨架段和第二骨架段,第一驱动装置设置于第一骨架段上并驱动物品转向及沿第一方向运动,第二驱动装置设置于第二骨架段上并驱动物品沿第一方向运动。

可选地,第一驱动装置还驱动物品沿与第一方向大致垂直的第二方向运动。

可选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麦克纳姆轮,麦克纳姆轮转动,驱动物品转向及沿第一方向运动。

可选地,第一骨架段被分为四个区域,第一驱动装置包括四个第一驱动单元,四个第一驱动单元分别设置于四个区域内,每个第一驱动单元均包括麦克纳姆轮,相邻区域内的第一驱动单元的麦克纳姆轮的朝向相反。

可选地,每个第一驱动单元均包括多个麦克纳姆轮,且每个第一驱动单元均还包括第一动力源和第一传动机构,第一动力源通过第一传动机构与对应的多个麦克纳姆轮驱动连接,以驱动对应的多个麦克纳姆轮同步转动。

可选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驱动单元,第二驱动单元包括驱动滚筒、第二动力源和第二传动机构,第二动力源通过第二传动机构与驱动滚筒驱动连接,以通过驱动驱动滚筒转动而驱动物品沿第一方向运动。

可选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多个第二驱动单元,多个第二驱动单元沿着第一方向依次间隔布置。

可选地,输送平台还包括设置于第二骨架段上的辅助输送装置,辅助输送装置沿与第一方向大致垂直的第二方向设置在第二驱动装置的侧方,并用于在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物品沿第一方向运动的过程中减小物品所受到的摩擦力。

可选地,辅助输送装置包括滚筒,物品在第二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沿第一方向运动的过程中与滚筒接触。

可选地,辅助输送装置包括至少两个辅助输送单元,至少两个辅助输送单元沿第二方向分组设置于第二驱动装置的相对两侧。

可选地,沿第一方向,第一骨架段的尺寸为第二骨架段的尺寸的11。

可选地,输送平台还包括防护栏装置,防护栏装置沿与第一方向大致垂直的第二方向设置于平台骨架的两侧边缘。

可选地,防护栏装置包括第一防护栏和第二防护栏,沿第一方向,第一防护栏相对于第二防护栏远离第一骨架段,且沿第二方向,第一防护栏的尺寸大于第二防护栏的尺寸。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输送平台车,包括驾驶室和本实用新型的输送平台,输送平台与驾驶室连接。

可选地,驾驶室的后壁上设有安全门,安全门打开时连通驾驶室内部与输送平台的第一防护栏。

可选地,沿第二方向,输送平台的第一防护栏的尺寸与驾驶室的尺寸大致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中,沿第一方向布置的第一骨架段和第二骨架段上分别主要完成物品的转向和物品的输送,使得输送平台不仅能够沿第一方向输送物品,还能够调整物品的角度,并且调整角度过程不会影响主要的物品输送过程,因此,输送效率更高。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输送平台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图1中的俯视图。

图3示出图2中的第一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图2中的第二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图3中的辅助输送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图1在第一防护栏和第二防护栏处的局部示意图。

图中:

1、驾驶室;11、安全门;

21、第一骨架段;22、第二骨架段;

31、第一防护栏;32、第二防护栏;

4、第一驱动装置;41、第一驱动单元;411、麦克纳姆轮;412、第一链条机构;413、第一驱动马达;

5、第二驱动装置;51、第二驱动单元;511、驱动滚筒;512、第二链条机构;513、第二驱动马达;514、第一支架;

6、辅助输送装置;61、辅助输送单元;611、滚筒;612、第二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开展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图1-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参照图1-6,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输送平台,包括平台骨架、第一驱动装置4和第二驱动装置5,平台骨架具有沿第一方向布置并彼此连接的第一骨架段21和第二骨架段22,第一驱动装置4设置于第一骨架段21上并驱动物品转向及沿第一方向运动,第二驱动装置5设置于第二骨架段22上并驱动物品沿第一方向运动。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沿第一方向布置的第一骨架段21和第二骨架段22上分别设置第一驱动装置4和第二驱动装置5,使得输送平台可以在第一骨架段21和第二骨架段22上分别完成物品(例如行李及集装箱物资等)的转向过程和主要的物品输送过程,由于物品可以以更符合需求的角度被输送,且调整角度过程不会影响主要的物品输送过程,因此,输送效率更高。

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驱动装置4可以设置为包括万向轮和/或麦克纳姆轮411等,以利用万向轮和/或麦克纳姆轮411来驱动物品转向及沿第一方向运动。其中,在利用万向轮驱动物品转向及沿第一方向运动时,万向轮的结构通常较为复杂,成本也较高,磨损也较为严重;而与能够驱动物品转向及沿第一方向运动的万向轮相比,麦克纳姆轮411的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低,磨损较少,可以更加方便高效且可靠地驱动物品转向及沿第一方向运动。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输送平台可以还包括设置于第二骨架段22上的辅助输送装置6,辅助输送装置6沿与第一方向大致垂直的第二方向设置在第二驱动装置5的侧方,并用于在第二驱动装置5驱动物品沿第一方向运动的过程中减小物品所受到的摩擦力。由于辅助输送装置6可以减少物品在第二骨架段22上输送过程中所受的摩擦力,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输送效率,完成更高效的物品装卸过程。

而为了防止物品在输送过程中从输送平台上滑落或掉下,在本实用新型中,输送平台可以还包括防护栏装置,防护栏装置沿与第一方向大致垂直的第二方向设置于平台骨架的两侧边缘。利用防护栏装置对物品进行阻挡,可以防止物品在输送过程中从输送平台上滑落或掉下,这也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输送效率。

其中,防护栏装置可以包括第一防护栏31和第二防护栏32,沿第一方向,第一防护栏31相对于第二防护栏32远离第一骨架段21,且沿第二方向,第一防护栏31的尺寸大于第二防护栏32的尺寸。基于该设置,较宽的第一防护栏31既可以起到阻碍物品从输送平台上滑落或掉下的作用,又可以起到逃生平台的作用,由于其宽度较宽,因此,更便于操作人员在遇到紧急情况下踩踏逃生,使用安全性更高,而同时设置较窄的第二防护栏32,还可以使得整个输送平台仍满足对整车的宽度要求。

下面结合图1-6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予以进一步地说明。

如图1所示,输送平台车包括驾驶室1和输送平台,输送平台与驾驶室1连接,使得输送平台能够随着驾驶室1一起运动。操作人员启动车辆后,可以实现物品在装载地和卸载地之间的运输。而待到达装载地或卸载地之后,操作人员又可以控制输送平台,完成物品的装载或卸载。

结合图1和图2可知,在该实施例中,输送平台包括平台骨架、防护栏装置、第一驱动装置4、第二驱动装置5和辅助输送装置6。

其中,平台骨架起到支撑作用,其不仅用于承载待输送物品,还用于为防护栏装置、第一驱动装置4、第二驱动装置5和辅助输送装置6等提供安装基础。如图1和图2所示,该实施例的平台骨架包括第一骨架段21和第二骨架段22,该第一骨架段21和第二骨架段22沿着第一方向布置且彼此连接。具体地,沿着第一方向,第二骨架段22由第一骨架段21向着驾驶室1延伸,即,在该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第二骨架段22相对于第一骨架段21更靠近驾驶室1。同时,也不难理解,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方向即为输送平台车的进退方向,所以,为了方便描述,以下将第一方向称为前后方向,并将平行于输送平台表面且与第一方向大致垂直的第二方向称为左右方向。基于此,由图1可知,驾驶室1位于输送平台的左侧。

防护栏装置设置在平台骨架上,用于对物品沿左右方向的运动形成阻挡,防止物品在输送过程中从输送平台的左右两侧掉落。如图1和图6所示,在该实施例中,防护栏装置包括第一防护栏31和第二防护栏32,沿左右方向(即第二方向)第一防护栏31的尺寸大于第二防护栏32的尺寸,即,第一防护栏31的宽度大于第二防护栏32的宽度。其中,平台骨架的右侧边缘和左侧边缘均设有第二防护栏32,但位于右侧边缘的第二防护栏32较长,一直由第一骨架段21的后端延伸至第二骨架段22的前端,即,位于右侧边缘的第二防护栏32对整个右侧边缘进行防护,防止物品从右侧掉落,而位于左侧边缘的第二防护栏32则相对较短,其未由第一骨架段21的后端一直延伸至第二骨架段22的前端,而只是由第一骨架段21的后端延伸至第二骨架段22的前端后侧且与驾驶室1后壁之间仍间隔一段距离的位置处,即,位于左侧边缘的第二防护栏32只对右侧边缘的一部分进行防护。而第一防护栏31只设置在平台骨架的左侧边缘,即,第一防护栏31与驾驶室1沿左右方向位于平台骨架的同一侧;且第一防护栏31由位于左侧边缘的第二防护栏32的前端延伸至驾驶室1的后壁,这样,平台骨架的左侧边缘由第一防护栏31和第二防护栏32一起进行防护,防止物品从左侧掉落。

而且,由图1和图6可知,在该实施例中,驾驶室1的后壁上还设有安全门11,安全门11打开时连通驾驶室1内部与第一防护栏31。现有技术中,驾驶室1的后壁上没有设置安全门11,其问题在于,由于输送平台离地高度较高,因此,当出现紧急情况时,操作人员无法安全离开,而只能被困在驾驶室1中,存在安全隐患。而该实施例通过设置安全门11和较宽的第一防护栏31,使得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操作人员可以从安全门11出入驾驶室1,并到达较宽的第一防护栏31上,便于逃生。此时,第一防护栏31不仅能够起到防止物品掉落的作用,还同时能够起到安全逃生平台的作用。

其中,可以在较宽的第一防护栏31或者较窄的第二防护栏32上设置伸缩式爬梯,以便于操作人员更及时地离开输送平台,到达安全地带。由于第二防护栏32较窄,因此,更便于伸缩式爬梯的安装布置。而伸缩式爬梯设置在第一防护栏31上的好处则在于,当遇到紧急情况时,操作人员到达第一防护栏31上后,即可快速打开爬梯进行逃生,而无需再由第一防护栏31移至第二防护栏32上,因此,更有利于缩短逃生时间,提高逃生成功率。

另外,如图6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沿左右方向(即沿第二方向),第一防护栏31的尺寸与驾驶室1的尺寸大致相同,即,第一防护栏31的宽度与驾驶室1的宽度大致相同。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一方面,操作人员从安全门11出来后,能够更方便且更稳定地踩踏在第一防护栏31上,安全性更高;另一方面,防护栏装置的最大宽度仍未大于驾驶室1的宽度,使得防护栏装置不会增加整车宽度,有利于保证整车仍然满足宽度限制。可见,该实施例所设置的第一防护栏31和第二防护栏32,能够在满足整车宽度尺寸限制的前提下,方便操作人员在第一时间逃生,降低人身安全风险,提高使用安全性。

第一驱动装置4设置在第一骨架段21上并用于驱动物品转向及沿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运动;第二驱动装置5设置在第二骨架段22上并用于驱动物品沿前后方向运动。基于此,在第一驱动装置4和第二驱动装置5的作用下,物品能够在经过第一骨架段21和第二骨架段22的过程中分别完成转向及主要的前后输送过程,使得第一骨架段21对应的输送平台部分形成转向平台区,用于在输送物品的过程中完成物品的转向,调节物品的角度,且第二骨架段22对应的输送平台部分形成输送平台区,用于完成快速输送过程。

由于转向平台区能够调整物品的角度,完成对物品的转向,使物品在输送过程中的姿态更加符合实际需要,因此,有利于提高物品装卸效率。例如,当由于空间位置等的限制输送平台车只能与飞机货舱等被装卸物品的目标成角度停放时,若输送平台无法对物品的角度进行调整,则物品通常只能以垂直于前后方向的角度姿态被输送,以致于输送平台完成装卸的难度将增大,装卸效率将降低;而该实施例通过在转向平台区对物品角度进行调整,使得物品能够以更符合实际需要的角度姿态朝向飞机货舱等被装卸物品的目标运动,可以更方便地将物品装卸至飞机货舱等被装卸物品的目标上,完成物品装卸,降低装卸难度,加快装卸效率。

而且,该实施例在输送平台区之外设置专门的转向平台区来调整物品的角度,使得物品可以在进入输送平台区之前即完成角度调整(当物品由后向前输送时,即当物品依次经过第一骨架段21和第二骨架段22时)或在经输送平台区输送之后再进行角度调整(当物品由前向后输送时,即,当物品依次经过第二骨架段22和第一骨架段21时),由于相对于整个过程中均边输送边调整角度等其他情况,该实施例的角度调整过程不会影响在输送平台区进行的主要物品输送过程,因此,可以有效提高输送效率。并且,这种沿输送方向依次布置转向平台区和输送平台区的方式,也更便于第一驱动装置4和第二驱动装置5的布置,使得输送平台的结构更加简单,成本更低。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骨架段21的长度(即第一骨架段21沿第一方向的尺寸)可以设置为第二骨架段22长度(即第二骨架段22沿第一方向的尺寸)的。例如,第一骨架段21的长度可以为第二骨架段22长度的,使得转向平台区占整个输送平台区长度的,而输送平台区占整个输送平台区长度的。这样设置,可以更合理地分配整个输送平台的功能比重,使输送平台区所进行的快速输送工作占据整个输送平台的更大比重,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物品装卸效率。

为了使第一驱动装置4能够驱动物品转向及沿前后左右方向运动,结合图2和图3所示,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骨架段21被分为四个区域,第一驱动装置4包括四个第一驱动单元41,四个第一驱动单元41分别设置于四个区域内,每个第一驱动单元41均包括麦克纳姆轮411,相邻区域内的第一驱动单元41的麦克纳姆轮411的朝向相反。此处“朝向”是指麦克纳姆轮411的子轮轴线相对于麦克纳姆轮411的转动轴线的倾斜方向。其中,如图3所示,转向平台区被划分为呈“田”字型,左上角和右下角区域内的麦克纳姆轮411的朝向相同,左下角和右上角区域内的麦克纳姆轮411的朝向相同但与左上角和右下角区域内的麦克纳姆轮411的朝向相反。

由于麦克纳姆轮411的子轮轴线相对于麦克纳姆轮411的转动轴线是倾斜设置的,因此,麦克纳姆轮41转动时,各子轮所受到的作用力是倾斜的,可以分解出沿转动轴线的分力和垂直于转动轴线的分力,使得在麦克纳姆轮411的作用下,与麦克纳姆轮411接触的物品既能够沿前后方向运动,又能够沿左右方向运动。并且,该实施例通过将转向平台区划分为拼成“田”字的四个区域,且将相邻区域内的麦克纳姆轮411设置为朝向相反的,使得在这四个区域内的麦克纳姆轮411的作用下,物品能够发生转向,改变物品在输送过程中的角度姿态。

可见,基于该实施例的设置,第一驱动装置4能够驱动物品转向及沿前后左右方向运动,灵活地满足更多样的物品输送需求,有利于扩大输送平台的适用范围。同时,采用麦克纳姆轮411,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低,便于实现对物品更大角度的姿态调整,且磨损较小,工作可靠性较高。

而为了进一步提高输送和转向效率,如图3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每个第一驱动单元41均包括多个麦克纳姆轮411,这样,第一驱动装置4可以在更多麦克纳姆轮411的作用下完成对物品转向及前后左右运动的驱动,效率更高。并且,如图3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每个第一驱动单元41均还包括第一动力源和第一传动机构,第一动力源通过第一传动机构与对应的多个麦克纳姆轮411驱动连接,以驱动对应的多个麦克纳姆轮411同步转动。具体地,第一动力源包括第一驱动马达413;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链条机构412。由一个第一动力源(第一驱动马达413)通过第一传动机构(第一链条机构412)完成对对应区域内的多个麦克纳姆轮411的驱动,不仅可以使第一驱动单元41的结构更加简单紧凑,同时还可以使同一区域内各麦克纳姆轮411动作时具有更好的同步性,从而能够更高效可靠地完成对物品转向及前后左右运动的驱动。

另外,为了使第二驱动装置5能够驱动物品沿前后方向运动,结合图2和图4可知,在该实施例中,第二驱动装置5包括第二驱动单元51,第二驱动单元51包括驱动滚筒511、第二动力源和第二传动机构,第二动力源通过第二传动机构与驱动滚筒511驱动连接,以通过驱动驱动滚筒511转动而驱动物品沿前后方向运动。其中具体地,驱动滚筒511可转动地连接于设置在第二骨架22上的第一支架514上,其转动轴线沿左右方向(即第二方向);第二动力源包括第二驱动马达513;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第二链条机构512。基于此,当第二驱动马达513启动后,可以通过第二链条机构512带动驱动滚筒511转动,带动物品沿前后方向运动。

并且,如图2所示,在该实施例中,第二驱动装置5包括多个第二驱动单元51,这多个第二驱动单元51沿着前后方向(即第一方向)依次间隔布置。在这多个第二驱动单元51的作用下,物品可以更快速且更稳定地经过输送平台区,完成主要的快速输送过程。

而为了进一步加快输送平台区对物品的输送效率,该实施例还在输送平台区设置了辅助输送装置6,用于减少物品输送过程中所受到的摩擦力。同时,辅助输送装置6也起到主要的承重作用。具体地,如图2所示,在该实施例中,辅助输送装置6包括四个辅助输送单元61,其中两个辅助输送单元61设置在第二驱动装置5的左侧,另两个辅助输送单元61设置在第二驱动装置5的右侧,即,在该实施例中,第二驱动装置5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两个辅助输送单元61。其中,每个辅助输送单元61的结构相同,以使结构更加简单,节约成本。具体地,如图5所示,每个输送单元61均包括多个滚筒611,这多个滚筒611沿着前后方向(即第一方向)依次间隔地布置,并分别可转动地与设置在第二骨架段22上的第二支架611连接,各滚筒611的转动轴线沿着左右方向(即第二方向)。

当物品在第二驱动装置5的驱动作用下沿前后方向运动时,物品的左右两侧可以搭接于位于第二驱动装置5左右两侧的滚筒611上,即,物品可以与滚筒611接触,由于滚筒611可以随着物品前后运动而发生转动,因此,物品与滚筒611之间为滚动摩擦,从而相对于不设置滚筒611时物品受到滑动摩擦的情况,可以有效减小物品所受到的摩擦力,便于物品更高效地经过输送平台区,进一步提高输送效率,降低输送难度。

设置滚筒611来减小物品在第二驱动装置5驱动下沿前后方向运动过程中所受到的摩擦力,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低。并且,将四个辅助输送单元61分组地设置在第二驱动装置5的左右两侧(即第二驱动装置5的沿第二方向的相对两侧),不仅可以在输送过程中同时减小物品左右两侧的摩擦力,便于更快速地完成物品输送,并且结构较为对称,整体稳定性也更好。当然,辅助输送单元61的数量不限于四个,而也可以为两个或六个等其他数量。

可见,该实施例的输送平台车,其考虑了紧急情况下操作人员的逃生问题,提高了使用安全性,且其输送平台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低,并能够较为灵活高效地完成物品装卸过程,可以适应更多场合的装卸需求,尤其适用于军用输送平台车等大型输送平台车,能够更好地满足这些大型输送平台车对输送距离及输送效率等的更高要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