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清理的粉料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56959发布日期:2018-07-31 20:06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粉料存储装置,具体涉及一种便于清理的粉料罐。



背景技术:

粉料罐一般用在混凝土搅拌站的散装水泥存储中,是一种封闭式的储存散装物料的筒仓,适合储存水泥、粉煤灰等各种混凝土物料。由于粉料罐使用一段时间后部分粉料会附着在粉料罐内壁,因此有必要对粉料罐进行定期清理。

目前对于粉料罐的内壁清理,如附图1所示,工作人员需要被吊车吊送至粉料罐的筒仓1顶端,之后从粉料罐顶端的检修口16进入筒仓1中对筒仓1内壁进行清理。

但由于粉料罐高度较高,工作人员从顶端进入粉料罐内部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清理的粉料罐,其优点是对粉料罐进行清理的工作人员不易发生危险。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便于清理的粉料罐,包括筒仓,所述筒仓下方设置有凸台,凸台上开设有检修口,检修口上安装有门,所述筒仓内壁装有供工作人员搭乘从而便于对筒仓内壁各处进行清理的若干梯子,所述梯子从筒仓底部延伸至筒仓顶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在对筒仓内壁进行清理时,可直接打开筒仓下方的门从检修口进入筒仓内壁,并搭乘设置在筒仓内壁的梯子到达筒仓内壁各处对筒仓内壁进行清理,这样一来可以避免工作人员需要被吊车吊送至粉料罐的筒仓顶端,之后从粉料罐顶端的检修口进入筒仓过程中发生危险。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门与凸台采用螺栓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螺栓连接可以保证门与凸台之间紧密地结合,进而保证了门与凸台之间的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门与凸台下端采用铰链连接,上端采用可拆卸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铰链连接使工作人员可以在无需将门拆卸下来的前提下将门开启,同时上端的卡接连接保证了门可以在关闭后可以与凸台紧密地连接在一起,进而保证了门与筒仓之间具有良好的密封性,也更加方便工作人员从检修口进出筒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门上端面铆接有两块卡板,卡板绕铆钉轴线旋转,所述门两侧设置有卡接块,所述卡接块上设有卡槽,所述门上的卡板旋下后插入卡槽中实现门的关闭。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扳起和放下卡板实现对门的开启和关闭,从而使工作人员不必将门拆下的前提下实现对门的开启和关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梯子为第一直梯。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可攀爬在第一直梯上到达筒仓内壁各处并对筒仓内壁各处进行清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直梯呈圆周阵列分布于筒仓的内壁。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直梯均匀地分布在筒仓内壁上,各个直梯间的距离相同,是工作人员可以攀爬在不同直梯上从而对筒仓内壁的不同位置处进行清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相邻所述第一直梯下端间连接有第二走道,第二走道下方连接有第二直梯,第二直梯延伸至筒仓底部,相邻所述第一直梯上端连接有第一走道。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可通过第一走道和第二走道走至相邻第一直梯处,在工作人员对筒仓内壁进行清理时,可以不必爬下第一直梯从筒仓底部走至相邻第一直梯处,因此节省了工作人员的体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梯子为环梯。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可以行走在环梯上对粉料罐上部进行清理,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对筒仓内壁进行比较全面的清理工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环梯从筒仓下部螺旋延伸至筒仓上部,下端延伸至第二走道,第二走道下方连接第二直梯,第二直梯延伸至筒仓底部,所述环梯上端与设置在筒仓顶部的第一走道相连。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可以行走在第一走道、第二走道以及环梯上到达筒仓内壁各处进行清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工作人员可以直接开启设置在筒仓下方的门并从检修口进入到筒仓中,然后行走在第一走道、第二走道和直梯或环梯上对筒仓内壁进行清理,从而避免工作人员因搭乘云梯时所带来的高空坠落的风险;

2、工作人员可在梯子上和走道上到达筒仓内壁各处对其进行全面的清理。

附图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附图;

图2是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中门与检修口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一中筒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二中门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三中环梯结构示意图。

图中,1、筒仓;11、进料口;12、出料口;13、凸台;14、卡接块;15、卡槽;16、检修口;2、门;21、卡板;22、铆钉;23、铰链;3、环梯;31、第一走道;321、第一直梯;322、第二直梯;33、第二走道;34、挡板 ;4、安全阀;5、进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特点和优势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种便于清理的粉料罐,如图2所示,包括筒仓1,其中筒仓1内腔用于存储粉料,筒仓1上部设有进料口11,进料口11连有进料管5,粉料从进料管5经进料口11进入筒仓1进行存储,待使用时从出料口12排出。筒仓1顶部设有安全阀4,当筒仓1内气体压力过大时安全阀4会开启将多余气体排出以起到减压的作用。

如图3所示,在筒仓1下方设置有一个凸台13,凸台13上开设有检修口16,工作人员可通过检修口16进入筒仓1内对其内壁进行清理。检修口16上安装有矩形的门2,门2的四角采用螺栓固定于凸台13上,螺栓连接可以保证筒仓1的密封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检修口16设置在筒仓1下方可以方便工作人员直接从粉料罐下方进入粉料罐中并对其进行清理,从而避免让工作人员搭乘云梯或被吊车吊至粉料罐顶端进入筒仓1。

如图4所示,筒仓1内设有第一直梯321和第二直梯322,第一直梯321呈圆周形阵列分布于筒仓1内壁,其中第一直梯321下端连接第二走道33,第二走道33下方连有第二直梯322,第二直梯322延伸至筒仓1底部。第一直梯321上端与设置在筒仓1顶部的第一走道31相连接。工作人员从检修口16进入筒仓1内部后可从第二直梯322下部爬上第二走道33后爬上第一直梯321并对筒仓1内壁进行清理,清理到筒仓1顶部后可从第一走道31走到下一处第一直梯321处,然后从下一处第一直梯321爬下并对筒仓1内壁进一步清理。如此循环往复直至完成对筒仓1内壁的清理。

工作过程:粉料通过进料管5经进料口11进入筒仓1内进行存储,使用时从出料口12排出。粉料罐使用一段时间后部分粉料会附着与筒仓1内壁,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定期清理。

在工作人员对筒仓1内壁进行清理的时候,可先将安装于筒仓1下方凸台13上的矩形门拆卸下来,之后从检修口16进入筒仓1,并攀爬在直梯32、第一走道31和第二走道33上对筒仓1内壁进行清理。

待清理完成后,工作人员将门2重新安装到凸台13上,并检查筒仓1的密封性。

实施例二:相较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如图4所示,门2下部与凸台13通过铰链23连接,门2的上部铆接有两块卡板21,卡板21可绕铆钉22轴线转动。在门2的两侧设置有卡接块14,卡接块14上设有卡槽15,门2上的卡板21可旋下后插入卡槽15中实现对门2的固定。工作人员可将卡板21旋上使卡板21与卡槽15分离后将门2打开,将卡板21旋下使其插入卡槽15中实现门2的关闭。本实施例相较与实施例一,门2的开启和关闭更加方便。

实施例三:如图6所示,与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筒仓1内设有环梯3,环梯3边上设有挡板34,挡板34可以供工作人员扶持,还可以保护工作人员使其不易从环梯3上跌落。环梯3下方与第一走道31相连,第一走道31与直梯32相连,直梯32延伸至筒仓1底端,环梯3上方延伸至筒仓1顶部的第二走道33。工作人员从检修口16进入筒仓1底端后,从直梯32登上环梯3,可行走在环梯3、第一走道31和第二走道33上对筒仓1内壁进行清理。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