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中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45437发布日期:2018-09-28 20:44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包装设备,特别涉及一种使用薄膜包装成型食品的中包机。



背景技术:

随着快消食品的发展,食品包装形式层出不穷,按产品形态分为液态、块状和散粒体包装。其中,大多数块状食品采用塑料薄膜包装,按包装程度可分为:一次密封成型大包装、独立简易小包装和二次密封精包装。二次密封精包装也可称为中包,是指根据市场实际需求,对经过简单包装的独立小包进行二次再包装成为较大包装袋的包装作业。

实现中包作业的设备称为中包机。一般来说,应用中包机的主要生产流程是:给料、送膜、成袋、打标和封装切断等步骤。相应地,中包机主要包括给料装置、对中修正装置、压痕装置、成袋器、中封装置、端封装置和出料装置等,然而,对压痕装置和端封装置的技术革新则是难点。

对于压痕(折痕)部件而言,中国专利文献CN206551471U公开了一种薄膜双折痕装置,通过第一折痕机构和第二折痕机构在气压导轨上滑压实现两条折痕。第一折痕机构和第二折痕机构需通过控制器才能产生压痕,每次成形折痕均需配合运动机构动作,不但动作频繁,且每次折痕长短、粗细均不相同,压痕效果差。另外,一次压痕只能形成两条折痕,对于复杂结构包装袋来说,仅两条折痕远不能满足现今精包装要求。

对于端封部件而言,中国专利文献CN106144027A公开了热封件和热封底板,依靠气缸驱动热封件下压热封并切断薄膜,这种结构一次动作只能端封一端,且切断时输送需暂停,工作效率低,电气控制系统复杂。还有中国专利文献CN106829053A公开了上切刀和下切刀沿着滑块和滑轨形成往复式地来回端封切断作业,这种结构的切刀的行进轨迹呈多段直线,包括上升,前进、下降、上升、后退和下降等复杂工序,电气控制程序相当复杂,容易出现误差,且输送装置需配合切断动作而暂停运行,导致包装效率低下,这些问题形成原因是轨迹板设计存在缺陷,若仍采用普通凸轮结构,根本不能解决端封装置在与物料输送带同步情况下端封切断动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恒续压痕且具有多条折痕、以及端封切断一气呵成且动作连贯同步以提高包装效率的薄膜中包机。

本实用新型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薄膜中包机,按包装流程包括:用于输入小包装食品的给料装置;提供带状包装薄膜的膜辊装置;调整薄膜输送直线度的薄膜纠偏装置;用于在薄膜表面压制出包装折痕的滚压痕装置,所述薄膜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辊轮和压痕轮;顺着折痕形成半成型袋待包装状态的成袋器;用于在半成型袋处于输送状态下封装半成型袋中线封口的中封装置和送料皮带;用于封装和切断半成型袋的前后端横向封口的端封装置,所述端封装置包括刀座,刀座安装于往复运动机构,所述往复运动机构连接凸轮,凸轮主体置入一轨迹板的凹槽中,所述凹槽呈圆弧环形结构,所述凸轮连接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驱动凸轮运动;将中包装成品输出,完成包装作业的出料皮带。

进一步地,所述辊轮为一对且同位于薄膜一侧,压痕轮为一个且位于薄膜另一侧;所述两个辊轮与压痕轮呈三角形布置。

所述压痕轮的轮面的宽度为0.05-0.2mm。

所述辊轮和压痕轮均安装于转轴,转轴架设于机架两侧之间;所述压痕轮安装于轮座,轮座连接气缸的伸出轴。

所述传动机构由三级齿轮啮合构成,首级齿轮连接电机,末级齿轮连接所述凸轮。

所述凹槽的中心线由圆弧段和直线段首尾相接构成,且中心线的直线段位于水平方向。

所述凹槽设置为两个,该两个凹槽对称布置。

实施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自主研发“滚压式折痕装置”和“圆弧形轨迹同步式端封”作为核心组成部件的中包机,结构上更加合理,稳定性更强,包装效率更高。

通过设计滚压痕装置,巧妙地对包装薄膜按照包装外观尺寸要求,预先滚压出包装折痕,在包装入物品后,自适应包装物外观成型,使整体包装美观大方,该滚压痕装置能制出两道以上折痕,适应复杂包装工艺需要;同时,通过设计端封装置,使往复运动机构和端封刀座沿着圆弧形轨迹与物料输送带同步运动而完成最终封口,在运动过程内同时实现端封和切断的连贯动作,不影响物料和薄膜的持续输送,机器始终处于工作状态,整体包装效率更高,经济效益大大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薄膜中包机图。

图2为滚压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侧视图。

图4为端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轨迹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薄膜中包机的结构组成按包装流程包括:1-给料装置,输入小包装食品物料,在推杆的作用下推送物料往前方的包装工位行进。2-膜辊装置,储存并提供包装用的带状薄膜,由两个膜辊组成。3-接膜装置,当更换膜辊时对前后两段薄膜首尾进行对接,以达到更换薄膜料的目的。4-薄膜纠偏装置,用于薄膜成袋工序之前进行纠偏,确保合格包装效果。5-滚压痕装置,对薄膜压制出折痕,预压出包装折痕,实现快速折摸成袋。6- 成袋器,使薄膜形成半成型袋状态,待包装物料被半封闭包裹。7-中封装置,利用热压将半成型袋的背面沿中线纵向封口。8-送料皮带,协助中封装置完成中封作业。9-端封装置,利用热压将半成型袋的前后端压紧横向封口成为成品中包装,然后由切刀将包装袋切离。 10-出料皮带,将中包装成品输出打包。薄膜中包机除了上述部队,还配置有打标印码等辅助设备,这里不再详述。

下面针对滚压痕装置和端封装置这两个核心部件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和图3所示,滚压痕装置5主要由机架5-1、进膜辊5-2、转轴5-4、辊轮5-5、压痕轮5-8和出膜辊5-3组成。压痕轮的轮面为三角形或锥形或刀刃,压痕轮的轮面宽度为0.05至0.2mm,辊轮的轮面宽度为10至20mm。机架5-1的两块侧板5-1.1之间架设转轴5-4、进膜辊5-2和出膜辊5-3。转轴5-4设为一对且分为上转轴5-4.3、中转轴5-4.2 和下转轴5-4.1。上转轴5-4.3的一转轴安装一对上辊轮5-5.3且另一轴安装一气缸5-6,气缸5-6的输出轴连接轮座5-7,轮座5-7安装上压痕轮5-8.3。中转轴5-4.2的一转轴安装一对中辊轮5-5.2且另一轴安装一气缸5-6,气缸5-6的输出轴连接轮座5-7,轮座 5-7安装中压痕轮5-8.2。下转轴5-4.1的一转轴安装一对下辊轮5-5.1且另一轴安装一气缸5-6,气缸5-6的输出轴连接轮座5-7,轮座5-7安装下压痕轮5-8.1。一对辊轮和一个压痕轮相向设置且呈以薄膜为中心对称三角形布置。压痕轮的轮面涂装有防静电层,防止接触薄膜后产生静电,影响折痕外观。薄膜包装袋成型前,需先折痕。薄膜11自进膜辊5-2导入,依次经过下辊轮与下压痕轮之间的缝隙、中辊轮与中压痕轮之间的缝隙和上辊轮与上压痕轮之间的缝隙,最后由出膜辊3导出,在薄膜行进过程中,被压痕轮5-8的刀刃面摩擦挤压出折痕。

如图4所示,端封装置9主要由机架9-1、伺服电机9-2、齿轮传动机构9-3、轨迹板9-4、凸轮9-5、往复运动机构9-6、上刀座9-7、下刀座9-8和插角装置9-9组成。如图 5所示,轨迹板9-4的一侧面开设有上下两个对称的凹槽9-4.1,凹槽的中心线由圆弧段 9-4.1a和直线段9-4.1b首尾相接构成。齿轮传动机构9-3由三级齿轮相互啮合构成。伺服电机9-2驱动齿轮传动机构9-3动作,齿轮传动机构9-3的末级齿轮安装凸轮9-5。凸轮9-5主体置入轨迹板9-4的凹槽9-4.1中,使凸轮沿着凹槽产生圆弧形运动轨迹。凸轮 9-5连接往复运动机构9-6,往复运动机构9-6吊装有上刀座9-7和插角装置9-9。上刀座 9-7的下方设置可直线往复运动的下刀座9-8。上刀座和下刀座均设置有加热体。薄膜包装机完成中封作业后,需要对半成型袋进行前、后端封口,往复运动机构和上刀座沿着轨迹线,先圆弧上升就位、后圆弧下降加热端封、最后直线前进时由上刀座自带的切刀封口,在一个轨迹运动周期内完成端封和切断工序,定位精确且快速,电气控制程序简单,整体不停机以提高包装效率。

薄膜中包机的包装流程是:小包装食品包装物料自给料装置输送至成袋器,同时,薄膜自膜辊装置开始输入,经过薄膜纠偏装置整理薄膜中线平行度,再经滚压痕装置预制出对折痕,薄膜与物料汇合至成袋器;成袋前,辅助打印日期和贴标等工序;成袋器将薄膜半包裹物料,接着,由中封装置对半包装袋背面沿中线纵向封口,半包装袋继续前进进入端封装置,由加热的上下刀座将半包装袋前后端压紧封口,然后由切刀将相互连接的成型包装袋切断分离,最后由出料皮带将产品送出端封机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