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构件粘贴装置、薄膜构件粘贴方法以及引导构件与流程

文档序号:16809896发布日期:2019-02-10 13:30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薄膜构件粘贴装置、薄膜构件粘贴方法以及引导构件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薄膜构件粘贴装置、薄膜构件粘贴方法以及引导构件。



背景技术:

以往,已有多种薄膜构件粘贴装置被提出,其中一种薄膜构件粘贴装置是在从粘贴有可剥离的离型膜的薄膜构件上将离型膜剥离后,将已剥离了离型膜的薄膜构件粘贴在被粘贴构件上(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图6中展示的是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薄膜构件粘贴装置的主要部位示意图。另外,专利文献1中的“塑料薄膜贴合装置”在本说明书中将作为“薄膜构件粘贴装置”来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薄膜构件粘贴装置具备:从粘贴有可剥离的离型膜810的薄膜构件820上将离型膜810剥离的剥离单元830。该剥离单元830上配置有剥离部840,该剥离部840的前端部上形成有呈锐角的折返部841。离型膜810在剥离部840处折返后通过辊850改变行进方向并在箭头x’方向上行进。

该剥离单元830在将离型膜810从薄膜构件820上剥离时,是在剥离单元830的上端面上利用吸附装置(未图示)吸附薄膜构件820的状态下,使剥离单元830朝箭头x方向滑动。通过这样,就能够将离型膜810从薄膜构件820上剥离。

另一方面,通过吸附装置吸附的薄膜构件820回被移送至被粘贴构件(未图示)的规定粘贴位置并被粘贴在该粘贴位置上。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11-251805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薄膜构件粘贴装置中,虽然能够在从粘贴有可剥离的离型膜810的薄膜构件820上将离型膜810剥离后,将已剥离了离型膜810的薄膜构件820粘贴在被粘贴构件上,但是仍然遗留有应当对用于将离型膜810从薄膜构件820上剥离的剥离部840进行改良的课题。

即,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薄膜构件粘贴装置中所使用的剥离部840上的折返部841成锐角,离型膜810在该锐角形的折返部841处折返。因此,根据离型膜810的材质不同,就可能会因摩擦导致离型膜810发生破损或粘连,最终导致离型膜的损坏。不仅如此,一旦该薄膜构件粘贴装置被长期使用,则还会因其与离型膜之间的摩擦而导致折返部841磨损。

一旦离型膜810损坏或折返部841磨损,就会对薄膜构件的行进运作以及离型膜的剥离作业造成不良影响。

另外,在具有与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薄膜构件粘贴装置中所使用的剥离部840相类似的其他薄膜构件粘贴装置中,也存在有同样的课题。

图7是用于说明以往的其他薄膜构件粘贴装置的一例说明图。以下,将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薄膜构件粘贴装置称为“以往的第一薄膜构件粘贴装置”,将图7中展示的薄膜构件粘贴装置成为“以往的第二薄膜构件粘贴装置”。另外,在图7中,对以往的第二薄膜构件粘贴装置所使用的剥离部进行了简略化的展示。

如图7所示,在以往的第二薄膜构件粘贴装置中,同样具备从粘贴有可剥离的离型膜910的薄膜构件920上将离型膜910剥离的剥离部930。该剥离单部930上的折返部931呈锐角形状,离型膜910在折返部931处折返后,通过使该离型膜910在箭头x方向上行进,从而从粘贴有可剥离的离型膜910的薄膜构件920上将离型膜910剥离。

但是,在以往的第二薄膜构件粘贴装置中,在剥离离型膜910时,并不是采用吸附装置来吸附薄膜构件920,而是一边剥离离型膜910一边使薄膜构件920稍微地行进,在使该薄膜构件920的行进方向前端部920a(有时也简称为前端部920a)到达被粘贴构件940的粘贴起始端940a后,利用按压辊950等将该薄膜构件920的前端部920a压住,在使工作台960沿导轨970朝箭头x’方向移动的同时,将在折返部931处折返的离型膜向箭头x方向拉伸。通过这样,薄膜构件920便得以被粘贴在被粘贴构件940上。

在以往的第二薄膜构件粘贴装置中,由于同样是利用呈锐角的折返部931来使离型膜910折返,因此与图6所示的以往的第一薄膜构件粘贴装置一样,除了会导致离型膜910损坏以外,还会因长时间使用该薄膜构件粘贴装置从而因其与离型膜之间的摩擦导致折返部931磨损,并最终对薄膜构件的行进运作以及离型膜的剥离作业造成不良影响。

为了消除上述这些问题,可以考虑不将折返部设置成锐角,而是如图7中的虚线框b中所示般,将折返部931设置为带有圆弧形状的折返部931a。但是,在以往的第二薄膜构件粘贴装置中,折返部与被粘贴构件940的粘贴起始端940a之间的位置关系也是极为重要的因素。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以往的第二薄膜构件粘贴装置中,在使通过折返部931剥离离型膜910后的薄膜构件920的前端部920a到达被粘贴构件时,对到达位置的精度是有很高的要求的。

即,在以往的第二薄膜构件粘贴装置中,是为了进行以下运作:通过剥离部930上的折返部931剥离离型膜910后的薄膜构件920会在剥离部930的倾斜面932的延长线上行进,当该薄膜构件920的前端部920a到达被粘贴构件940上的粘贴起始端940a后,在利用按压辊950等对该薄膜构件920的前端部920a压住的状态下,在使工作台960沿导轨970朝箭头x’方向移动的同时,将在折返部931处折返的离型膜向箭头x方向拉伸。

所以,在使薄膜构件920的前端部920a到达被粘贴构件940时,一旦到达位置的精度低的话,就会导致薄膜构件920无法被准确地粘贴在被粘贴构件940的正确位置上。具体来说,例如图7中的虚线框b中所示般,一旦将折返部931设置成带有圆弧的折返部931a后,当通过该折返部931a剥离离型膜后的薄膜构件920在剥离部930的倾斜面932的延长线上行进时,从薄膜构件920的前端部920a直至到达被粘贴构件940的粘贴起始端940a为止的距离就会变长,在到达粘贴起始端940a的这段时间内,可能会因自重导致发生弯曲。因此,就会导致薄膜构件920的前端部920a无法高精度地到达被粘贴构件940的粘贴起始端940a,从而导致无法将薄膜构件920准确地粘贴在被粘贴构件940上。

上述这样的问题,即,薄膜构件920的前端部920a无法高精度地到达被粘贴构件940的粘贴起始端940a,从而导致无法将薄膜构件920准确地粘贴在被粘贴构件940上的问题,不仅会发生在将折返部931设置成带有圆弧的折返部931a时,同样也会发生在例如将折返部931设置为辊(图示为)的情况下。即,即便是将折返部931设置为辊,也同样会和将折返部931设置成带有圆弧的折返部931a时一样,当剥离离型膜910后的薄膜构件920在剥离部930的倾斜面932的延长线上行进时,由于到达被粘贴构件940的粘贴起始端940a为止的距离会变长,因此导致薄膜构件920的前端部920a无法高精度地到达被粘贴构件940的粘贴起始端940a。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目的是提供一种薄膜构件粘贴装置,使被剥离了离型膜的薄膜构件的行进方向前端部在到达被粘贴构件的粘贴起始端后,以该粘贴起始端为起点,将薄膜构件在薄膜粘着面上进行粘贴,其能够防止离型膜破损或折返部磨损,从而切实地进行薄膜构件的行进作业以及离型膜的剥离作业,同时,还能够使被剥离了离型膜的薄膜构件的行进方向前端部精准地到达被粘贴构件的粘贴起始端。



技术实现要素:

【1】本发明的薄膜构件粘贴装置,从一个面为粘着面的,并且该粘着面上粘贴有可剥离的离型膜的薄膜构件上一边剥离所述离型膜一边使所述薄膜构件行进,在使剥离了所述离型膜的所述薄膜构件的行进方向前端部到达被粘贴构件的粘贴起始端后,以该粘贴起始端为起点将所述薄膜构件粘贴在所述被粘贴构件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用于放置所述被粘贴构件;以及薄膜构件供应机构部,从所述薄膜构件上一边剥离所述离型膜一边使所述薄膜构件行进,并且供应所述薄膜构件从而使该薄膜构件的进行方向前端部到达所述被粘贴构件的粘贴起始端,其中,所述薄膜构件供应机构部具有:剥离辊,通过朝与所述薄膜构件的行进方向几乎相反的方向将离型膜折返,从而从所述薄膜构件上将所述离型膜剥离;离型膜行进机构部,使通过所述剥离辊折返后的所述离型膜行进;引导构件,具有引导面,该引导面在通过所述剥离辊剥离了离型膜后的所述薄膜构件朝所述被粘贴构件的粘贴起始端行进时,对该薄膜构件的行进进行引导,并且在该引导面上,施加有用于防止粘合剂附着的非粘着性表面加工;以及按压辊,在所述薄膜构件沿所述引导构件的所述引导面行进,并且该薄膜构件的行进方向前端部到达所述被粘贴构件的粘贴起始端时,将该薄膜构件的行进方向前端部按压在所述粘贴起始端处,所述引导构件被设置为:在以该引导构件的前端部为边缘的同时,所述引导面相对于所述被粘贴构件呈锐角,并且,使所述被粘贴构件的粘贴起始端位于该引导面的延长线上。

根据本发明,将用于从薄膜构件上剥离离型膜的折返部设置为辊(剥离辊),并通过利用该剥离辊来使离型膜折返后行进,从而将离型膜从薄膜构件上剥离。通过这样,就能够在防止离型膜破损的同时,防止折返部(剥离辊)磨损,从而切实地进行薄膜构件的行进作业以及离型膜的剥离作业。

另外,由于在剥离辊的前方侧,设置有用于引导薄膜构件行进的引导构件,并且该引导构件的引导面施加有用于防止粘合剂附着的非粘着性表面加工,因此就能够防止薄膜构件的粘着面附着在引导构件的引导面上,从而使薄膜构件在引导构件的引导面上顺利地行进。

另外,引导构件被设置为:在以该引导构件的前端部为边缘的同时,引导面相对于被粘贴构件呈锐角,并且,使被粘贴构件的粘贴起始端位于该引导面的延长线上。

通过这样,由于引导构件的前端部为边缘,因此不但能够尽可能地缩短该引导构件的前端部与被粘贴构件的粘贴起始端之间的间隔,还能够尽可能地缩小引导构件的前端部与被粘贴构件的粘贴起始端之间的落差。这样一来,相比将折返部设置为例如带有圆弧形的折返部(参照图7中的虚线圆圈b),就能够虽短薄膜构件的行进方向前端部到达被粘贴构件的粘贴起始端为止的距离,从而防止薄膜构件在到达粘贴起始端之前,因自重发生弯曲。通过这样,就能够使在引导面上行进的薄膜构件的行进方向前端部精准地到达被粘贴构件的粘贴起始端。另外,由于引导构件被设置为被粘贴构件的粘贴起始端位于该引导面的延长线上,因此通过这样的设置,也能够使在引导面上行进的薄膜构件的行进方向前端部精准地到达被粘贴构件的粘贴起始端。

“引导构件的前端部为边缘”例如不仅是指前端部可以呈锐角,还可以指前端部呈薄板状。

【2】在本发明的薄膜构件粘贴装置中,理想的情况是:所述按压辊为多个按压辊多段叠加的结构,该多个按压辊的各自的旋转轴沿所述薄膜构件的行进方向前端部的方向设置。

通过将按压辊设置为上述结构,就能够切实地对薄膜构件的行进方向前端部进行按压。特别是在薄膜构件的宽度方向(沿按压辊的旋转轴方向上的长度)较长的情况下,就能够在整个宽度方向上以均匀的按压力来按压薄膜构件的行进方向前端部,从而切实地对薄膜构件的行进方向前端部进行按压。

【3】在本发明的薄膜构件粘贴装置中,理想的情况是:所述多个按压辊中位于与所述薄膜构件相接触一侧的按压辊的直径被设定为小于其他按压辊的直径。

通过将位于与所述薄膜构件相接触一侧的按压辊的直径被设定为小于其他按压辊的直径,即便是在引导构件的前端部与被粘贴构件的粘贴起始端之间的间隔较窄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该按压辊直径较小的特征,在避免与引导构件发生接触的情况下,切实来按压引导构件的行进方向前端部。另外,由于能够防止较小直径的按压辊发生翘曲,因此能够在整个宽度方向上以均匀的按压力来按压薄膜构件的行进方向前端部。

【4】在本发明的薄膜构件粘贴装置中,理想的情况是:所述离型膜行进机构部具有设置在通过所述剥离辊折返后的所述离型膜的行进方向下游侧的张力调节辊(dancerroll),所述离型膜被施加有来自于该张力调节辊的张力。

通过在离型膜行进机构部处设置张力调节辊,在进行用于将薄膜构件粘贴至被粘贴构件的粘贴作业时,就能够在不必使工作台或薄膜构件供应机构部的移动作业与通过卷绕辊来进行的离型膜卷绕作业相同步的情况下,独立地来进行各自的作业。

【5】在本发明的薄膜构件粘贴装置中,理想的情况是:在所述剥离辊与所述张力调节辊之间配置有送料机构部,所述送料机构部能够使所述离型膜在该离型膜的行进方向上按照规定的移动量行进,从而使所述薄膜构件的所述行进方向前端部到达所述被粘贴构件所述粘贴起始端。

通过设置这样的送料机构部,就能够使剥离了离型膜的薄膜构件的行进方向前端部到达被粘贴构件的粘贴起始端。

【6】在本发明的薄膜构件粘贴装置中,理想的情况是:进一步包括用于控制所述工作台以及所述薄膜构件供应机构部的控制装置,所述薄膜构件供应机构部进一步具有能够对所述薄膜构件的规定部位进行拍摄的摄像机,所述控制装置具有控制功能,所述控制功能为:根据所述摄像机的拍摄数据来监视所述薄膜构件的所述规定部位的位置,并控制送料机构部从而使所述薄膜构件的行进方向前端部到达所述被粘贴构件的粘贴起始端。

通过这样,就能够薄膜构件的行进方向前端部精准地到达被粘贴构件的粘贴起始端。

【7】在本发明的薄膜构件粘贴装置中,理想的情况是:所述薄膜构件的规定部位为该薄膜构件的行进方向后端部。

通过将摄像机设置为可对薄膜构件(现阶段下为作为粘贴对象的薄膜构件)的行进方向后端部进行拍摄,就能够充分地保证用于设置摄像机所需的空间。采用这种配置的原因在于:如果对现阶段下为作为粘贴对象的薄膜构件的行进方向前端部进行拍摄的话,由于在该薄膜构件的行进方向前端部附近存在有按压辊等构件,因此很难保证用于设置摄像机所需的空间。

【8】在本发明的薄膜构件粘贴装置中,理想的情况是:所述剥离辊为具有轴承的辊。

像这样,当剥离辊为具有轴承的辊的情况下,辊的旋转就会变得顺畅,并且在将离型膜从薄膜构件上剥离时,就能够以较小的力顺利地剥离离型膜,另外,还能够使离型膜在折返后更加顺畅地行进。

【9】在本发明的薄膜构件粘贴装置中,理想的情况是:所述引导构件由金属构成,并且该引导构件电接地。

通过这样,即便从薄膜构件供应机构部提供来的薄膜构件上带有静电,也能够将该静电去除。而通过去除薄膜构件上的静电,不但能够使灰尘或垃圾难以附着在薄膜构件上,还能够在将薄膜构件粘贴在被粘贴构件上时,将薄膜构件高精度地粘贴在被粘贴构件上。另外,还能够防止薄膜构件在带有静电的状态下被输送至下一道工序。

【10】在本发明的薄膜构件粘贴装置中,理想的情况是:所述薄膜构件呈长条片状,并且设有切口,所述切口沿该长条片状的薄膜构件的长度方向,在每隔规定长度且保留所述离型膜的状态下进行设置,通过离型膜被所述剥离辊剥离,从而成为小片化的薄膜构件,并且该小片化的薄膜构件被粘贴在所述被粘贴构件上。

薄膜构件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就能够连续地将薄膜构件粘贴在每个被粘贴构件上。

【11】在本发明的薄膜构件粘贴装置中,理想的情况是:所述薄膜构件为用于液晶面板的偏光膜,所述被粘贴构件为用于所述液晶面板的玻璃基板。

像这样,所述薄膜构件为用于液晶面板的偏光膜,所述被粘贴构件为用于所述液晶面板的玻璃基板。这样一来,由于能够高精度地将偏光膜粘贴在玻璃基板上,因此有助于制造出高品质的液晶面板。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一涉及的薄膜构件粘贴装置1的图。

图2是用于说明偏光膜30的图。

图3是用于说明引导构件130以及按压辊140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涉及的薄膜构件粘贴装置1中偏光膜30的粘贴运作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引导构件130为板状的形态时的说明图。

图6是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薄膜构件粘贴装置的主要部位提取图。

图7是用于说明以往的薄膜构件粘贴装置的一例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实施方式涉及的薄膜构件粘贴装置为:从粘贴有可剥离的离型膜的薄膜构件上一边剥离离型膜一边使薄膜构件行进,在使剥离了离型膜的薄膜构件的行进方向前端部到达被粘贴构件的粘贴起始端后,以该粘贴起始端为起点将薄膜构件粘贴在被粘贴构件上的薄膜构件粘贴装置。另外,虽然本发明的薄膜构件是以被粘贴构件的薄膜构件粘着面上的粘贴起始端为起点被粘贴在该薄膜构件粘着面上的,但是在本说明书中,省略了“薄膜构件粘着面”,因此在本说明书中,例如会表述为“被粘贴在被粘贴构件的粘贴起始端上”、或表述为“被粘贴在被粘贴构件上”。

另外,在实施方式一涉及的薄膜构件粘贴装置1中,薄膜构件为用于液晶面板的偏光膜,被粘贴构件为用于液晶面板的玻璃基板。其中,薄膜构件(偏光膜)的尺寸并没特别的限定,在实施方式一涉及的薄膜构件粘贴装置1中,被粘贴构件(玻璃基板)的尺寸例如被设置为:长边(纵)1500mm×短边(横)900mm程度的较大尺寸,并且在留有分别距离上述被粘贴构件的横方向的边以及纵方向的边5mm程度的余白后,剩余的区域为可进行粘贴的区域(例如,长边(纵)1490mm×短边(横)890mm)。

另外,虽然一般而言,液晶面板所采用的结构是将偏光方向相垂直的偏光膜粘贴在配置在液晶层的表侧以及背侧的两片玻璃基板(表侧的玻璃基板以及背侧的玻璃基板)上,但在实施方式一涉及的薄膜构件粘贴装置1中,是对将偏光膜粘贴在表侧的玻璃基板以及背侧的玻璃基板中的一方上进行说明的。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涉及的薄膜构件粘贴装置1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一涉及的薄膜构件粘贴装置1的图。图1中所展示的实施方式一涉及的薄膜构件粘贴装置1为模式图,因此并不一定反映实际的尺寸。实施方式一涉及的薄膜构件粘贴装置1如图1所示,包括:工作台20,用于放置作为被粘贴构件的玻璃基板10;薄膜构件供应机构部100,从作为薄膜构件的偏光膜30(参照图2)上一边剥离离型膜40一边使偏光膜30行进,并且供应偏光膜30从而使该偏光膜30的进行方向前端部30a到达玻璃基板10的粘贴起始端10a;以及控制装置200,具有对实施方式一涉及的薄膜构件粘贴装置1的各构成要素进行控制的控制功能。控制装置200所具有的控制功能将后述。

在实施方式一涉及的薄膜构件粘贴装置1中,将以通过固定薄膜构件供应机构部100并且使工作台20移动(沿x轴移动),从而将偏光膜30粘贴在玻璃基板10上的运作来进行说明。图1中展示的是工作台20已移动至进行将偏光膜30粘贴在玻璃基板10上的运作的位置上的状态。

薄膜构件供应机构部100具有:剥离辊110,通过朝与偏光膜30的行进方向几乎相反的方向将离型膜40折返,从而从偏光膜30上将离型膜40剥离;离型膜行进机构部120,使通过剥离辊110折返后的离型膜40行进;引导构件130,具有引导面131,该引导面131在通过剥离辊110剥离了离型膜40后的偏光膜30的行进进行引导;按压辊140,在该偏光膜30的行进方向前端部30a(以下简称为前端部30a)到达玻璃基板10的粘贴起始端10a时,将该偏光膜30的前端部30a按压在该粘贴起始端10a处;以及摄像机150,能够对偏光膜30的规定部位(后述)进行拍摄。

剥离辊110采用具有轴承的辊。通过这样,在将离型膜40从偏光膜30上剥离时,就能够以较小的力顺利地剥离离型膜40。

薄膜构件供应机构部100除了上述构成要素以外,还配置有用于使偏光膜30(粘贴有离型膜40的状态下的偏光膜30)弯曲后行进的辊161、162。另外,还存在有用于输送偏光膜30的输送机构部以及配置在进行路线途中的张力调节辊等,不过这些构成要素省略了图示。

在图1中,偏光膜30(粘贴有离型膜40的状态下的偏光膜30)在通过辊161大角度向下方向弯曲后,再通过辊162与xy平面呈规定角度(在实施方式涉及的薄膜构件粘贴装置1中为30度)弯曲后到达剥离辊110。虽然偏光膜30(粘贴有离型膜40的状态下的偏光膜30)在行进路线上,会通过辊161、162朝下方向或斜方向弯曲行进,但整体而言,偏光膜30是沿x轴按照图示的右向左的方向(箭头x’方向)进行的。因此,在本说明书中,在描述偏光膜30的行进方向时,使用“沿x轴的箭头x’方向”或“图示的右向左方向”来进行描述。

图2是用于说明偏光膜30的图。如图2所示,偏光膜30呈长条片状,长条片状的离型膜40以可剥离的状态经由粘着层34粘贴在偏光膜主体32上。在该偏光膜30上,在保留离型膜40的状态下每隔固定长度设置有切口,通过该切口,能够将偏光膜30变为小片化,从而使之与作为粘贴对象的每个玻璃基板10(参照图1)尺寸相对应。例如,当玻璃基板10的长边(长度为1500mm)以沿x轴的方式被放置在工作台20上时,在保留离型膜40的状态下按照每隔偏光膜30的长边(长度为1490mm)设置有切口c1、c2、……。

另外,在图2所示的长条片状的偏光膜30中,在分别说明与每个玻璃基板10相对应的各个偏光膜时,以从图2中左侧开始,按照第一偏光膜30、第二偏光膜30、……的顺序来进行说明。切口c1、c2、……可以表示各个偏光膜30的行进方向后端部(以下简称为后端部),也可以表示前端部。例如,以第一偏光膜30来说,切口c1表示该第一偏光膜30的后端部30b,以第二偏光膜30来说,切口c1表示该第二偏光膜30的前端部30a。

下面将返回图1,并对实施方式涉及的薄膜构件粘贴装置1的各个构成要素进一步进行详细说明。

工作台20能够在被铺设在平台50上的导轨60上沿x轴在箭头x-x’方向上往复移动。工作台20除了能够沿x轴往复移动外,还能够沿y轴进行位置调整以及在xy平面上进行角度调整。另外,对于上述工作台20的沿x轴往复移动、沿y轴的位置调整以及在xy平面上的角度调整,能够通过控制装置200所具备的一种控制功能来进行控制。另外,在实施方式涉及的薄膜构件粘贴装置1中,工作台20、平台50以及导轨60例如是由铁等金属构成。

离型膜行进机构部120具有使通过剥离辊110折返后的离型膜40朝箭头x方向行进的功能。另外,将通过剥离辊110折返后的离型膜40的行进方向(箭头x方向)作为“离型膜行进方向”。

离型膜行进机构部120具有:设置在通过剥离辊110折返后的离型膜40的行进方向下游侧的张力调节辊125;多个辊(例如,辊121~124);设置在剥离辊110与该张力调节辊125之间(具体在辊122与辊123之间)的送料机构部126;以及设置在比张力调节辊125更下游侧的,并且用于卷绕离型膜40的卷绕辊(未图示)等。

送料机构部126具有用于夹持离型膜40的多个夹持器(clamper)127,并且可沿x轴在箭头x-x’方向上往复移动。该送料机构部126具有用于使剥离了离型膜40的偏光膜30的前端部30a到达玻璃基板10的粘贴起始端10a的功能。

上述送料机构部126的这一运作是通过控制装置200所具备的一种控制功能来进行的。此情况下,控制装置200根据摄像机150的拍摄数据来监视偏光膜30的规定部位(例如后端部30b)的位置(沿x轴的位置),并控制送料机构部126从而使偏光膜30的前端部30a到达玻璃基板10的粘贴起始端10a。

作为通过控制装置200来控制送料机构部126的一例,例如,控制装置200根据来自于摄像机150的拍摄数据,来监视此时作为粘贴对象的偏光膜(第一偏光膜30)的后端部30b(该第一偏光膜30与第二偏光膜30之间的切口c1)的位置,并使送料机构部126运行,直至该后端部30b(切口c1)的位置到达目标位置。

具体来说,预先将偏光膜30的前端部30a正确地到达玻璃基板10的粘贴起始端10a时的该偏光膜30的后端部30b的位置作为“目标位置”,通过控制装置200使离型膜40向离型膜行进方向行进,直至作为粘贴对象的偏光膜的后端部30b的位置到达目标位置。通过这样,就能够使该第一偏光膜30的前端部30a精准地到达玻璃基板10的粘贴起始端10a。

一旦偏光膜30的后端部30b(切口c1)的位置到达目标位置,则会解除对离型膜40的夹持,并控制送料机构部126回到原来的位置上。

在实施方式一涉及的薄膜构件粘贴装置1中,摄像机150对作为粘贴对象的第一偏光膜30的后端部30b(切口c1)的位置进行监视,这样配置的原因在于,如果对现阶段下为作为粘贴对象的第一偏光膜30的前端部30a进行监视的话,则会因存在有按压辊140等构件(参照图1),从而导致很难保证用于设置摄像机150所需的空间。但如果能预留出用于设置摄像机150所需的足够的空间的话,也可以设置为对现阶段下为作为粘贴对象的第一偏光膜30的前端部30a进行监视。

接着,将参照图3对引导构件130以及按压辊140进行说明。

图3是用于说明引导构件130以及按压辊140的图。其中,图3(a)是图1中的按压辊140以及图1中被虚线框a包围的范围的放大图,图3(b)是沿z轴从上方观看图3(a)后的平面图。在图3(b)中,省略了图3(a)中的按压辊140的图示。

首先,对引导构件130进行说明。引导构件130是用于引导剥离了离型膜40的偏光膜30行进的构件。由于图3与图1一样为模式图,因此省略了该引导构件130的安装构造。该引导构件130被安装在竖立设置在平台5上的支撑构件(未图示)上。该支撑构件例如由不锈钢等金属构成,该引导构件130的引导面131(与偏光膜30相接触一侧的面)被施加了用于防止粘合剂附着的非粘着性表面加工。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偏光膜30的一个面是具有粘着性的粘着面。

即,由于在偏光膜30的粘着面上粘贴有可剥离的离型膜40,从而被剥离了离型膜40的偏光膜30的一个面(粘贴有离型膜40的一侧的面)具有粘着性,因此如果不对引导构件130的引导面131施加用于防止粘合剂附着的非粘着性表面加工的话,偏光膜30的粘着面就会附着在引导构件130的引导面131上,从而导致偏光膜30无法顺利地沿引导构件130的引导面131行进。

用于防止粘合剂附着的非粘着性表面加工属于公知技术,例如能够采用被称为“tosical(注册商标)scoating”的表面加工技术。通过对引导构件130的引导面131施加这种表面加工,就能够在被剥离了离型膜40的偏光膜30的粘着面不会附着在引导构件130的引导面131上的情况下,使偏光膜30顺利地行进至玻璃基板10的粘贴起始端10a处。

引导构件130被设置为:在以该引导构件130的前端部为边缘的同时,引导面131相对于玻璃基板10呈锐角倾斜。具体来说,在实施方式涉及的薄膜构件粘贴装置1中,引导构件130呈三角形的块状,并且其前端部132呈锐角。

如图3(a)所示,具有这种结构的引导构件130被设置为:在玻璃基板10的粘贴起始端10a到达穿过按压辊140的按压点p的垂线l上的位置(称为粘贴运作开始位置)时,使玻璃基板10的粘贴起始端10a位于引导面131的延长线上。另外,该引导构件130还被设置在:不会与放置在工作台20上的玻璃基板10相接触(沿z轴的位置),并且使前端部132与玻璃基板10之间的落差变小的高度上。另外,按压辊140的“按压点p”是指按压辊140在实施对偏光膜30的按压运作时,对偏光膜30施加按压力的点。

在实施方式涉及的薄膜构件粘贴装置1中,引导面131的倾斜度,即引导面131与xy平面所呈的角度θ(引导面131与放置在工作台20上的玻璃基板10之间所呈的角度θ)被设定为30度。另外,也没有必要将引导面131与玻璃基板10所呈的角度θ设定为非常严谨的30度,只要偏光膜30的前端部30a能够顺利地到达玻璃基板10的粘贴起始端10a便可。

另外,引导构件130最好被设置为:当玻璃基板10的粘贴起始端10a到达粘贴运作开始位置时,尽可能地缩短引导构件130的前端部132与玻璃基板10的粘贴起始端10a之间的间隔(沿x轴的间隔)d。间隔d会因引导面131的倾斜角度而发生不同,在实施方式涉及的薄膜构件粘贴装置1中,间隔d为15mm。

引导构件130电接地。具体来说,如前述般,引导构件130被安装在竖直设置在平台50上的支撑构件(未图示)上,这些支撑构件以及平台50均由金属构成,因此引导面131在经由这些支撑构件以及平台50后电接地。尽管如前述般,引导构件130的引导面131被施加有非粘着性表面加工,但这种表面加工并不会有损引导面131的导电性。

由于图1时展示实施方式一涉及的薄膜构件粘贴装置1的模式图,因此并没有展示出平台50的具体设置状态,平台50是在与工厂的的地面电接地的状态下设置的平台。通过这样,引导构件130就连同其引导面131一起,在经由支撑构件以及平台50后电接地。

如上述说明般,由于引导构件130的前端部132为边缘,因此不但能够尽可能地缩短该引导构件130的前端部132与玻璃基板10的粘贴起始端10a之间的间隔,还能够尽可能地缩小引导构件130的前端部132与玻璃基板10的粘贴起始端10a之间的落差。这样一来,相比将折返部设置为例如带有圆弧形的折返部(参照图7中的虚线圆圈b),就能够虽短偏光膜30的前端部30a到达玻璃基板10的粘贴起始端10a为止的距离,从而防止偏光膜30在到达粘贴起始端10a之前,因自重发生弯曲。通过这样,就能够使在引导面131上行进的偏光膜30的前端部30a精准地到达玻璃基板10的粘贴起始端10a。另外,由于引导构件130被设置为玻璃基板10的粘贴起始端10a位于该引导面131的延长线上,因此通过这样的设置,也能够使在引导面131上行进的偏光膜30的前端部30a精准地到达玻璃基板10的粘贴起始端10a。

另外,通过将引导构件130电接地,即便作为薄膜构件的偏光膜30上带有静电,也能够将该静电去除。而通过去除偏光膜30上的静电,不但能够使灰尘或垃圾难以附着在偏光膜30上,还能够在将偏光膜30粘贴在玻璃基板10上时,将偏光膜30高精度地粘贴在玻璃基板10上。另外,在将粘贴有偏光膜30的玻璃基板10输送至下一道工序时,还能够防止偏光膜30在带有静电的状态下被输送至下一道工序。

下面,对按压辊140进行说明。如图3(a)所示,按压辊140为两个直径不同的辊141、142沿垂线l两段叠加的结构,其各自的旋转轴141a、142a沿偏光膜30的前端部30a的方向(沿y轴的方向)设置。两个按压辊141、142分别各自的旋转轴141a、142a分别被可自由旋转地安装在按压辊安装构件143上。按压辊安装构件143则被安装在薄膜构件供应机构部100上。

此处,将两个按压辊141、142中位于与偏光膜30相接触一侧的按压辊141设为第一按压辊141,将另一个按压辊142设为第二按压辊142,此此情况下,第一按压辊141的直径φ1(参照图3(a))被设定为小于第二按压辊142的直径φ2。在实施方式一涉及的薄膜构件粘贴装置1中,第一按压辊141的直径φ1为10mm程度。关于将第一按压辊141与第二按压辊142设置为两段叠加的结构,以及将第一按压辊141的直径φ1设定为小于第二按压辊142的直径φ2的理由,将后述。

具有上述构成的按压辊140(第一按压辊141以及第二按压辊142)可伴随按压辊安装构件143一同沿z轴方向(箭头z-z’方向)上下移动,当实施方式涉及的薄膜构件粘贴装置1未进行粘贴作业时(简称为非粘贴作业时),按压辊140会与工作台20上放置的玻璃基板10所包含的平面(xy平面)相脱离(位于其上方),而当实施方式涉及的薄膜构件粘贴装置1进行粘贴作业时(简称为粘贴作业时),按压辊140则会下降并进行对偏光膜30的按压作业。按压辊140的上升以及下降运作,是通过控制装置200所具备的一种控制功能来完成的。

另外,将第一按压辊141的直径φ1设置为小于第二按压辊142的直径φ2,并且将直径较大的第二按压辊142叠加在第一按压辊141上的理由如下。

即,当玻璃基板10到达粘贴运作开始位置后,由于引导构件130的前端部132与玻璃基板10的粘贴起始端10a之间的间隔d如上述般为15mm,因此在第一按压辊141按压偏光膜30的状态下,为了使第一按压辊141不与引导构件130发生接触,就必需要将第一按压辊141的直径φ1尽可能设置得更小。而另一方面,一旦将第一按压辊141的直径设置的较小,则又会产生出:仅依靠第一按压辊141无法对整个偏光膜30的宽度方向(沿y轴方向的宽度)施加均匀的按压力的问题。

具体来说的话,图3中偏光膜30的宽度方向(图3中邀请你y轴方向上)的长度为890mm程度。而如果偏光膜30的宽度方向(图3中邀请你y轴方向上)的长度大于890mm的话,第一按压辊141沿旋转轴141a的长度(沿y轴的长度)也会变长。此时,第一按压辊141的直径φ1相对于第一按压辊141沿旋转轴141a的长度就会变得很小,从而容易导致第一按压辊141产生弯曲,而一旦第一按压辊141产生弯曲,就无法在整个宽度方向上施加均匀的按压力。所以,在将第一按压辊141的直径φ1尽可能设置的更小的同时,还要在第一按压辊141的上面叠加直径较大的第二按压辊142从而使按压点p处的按压力均匀地分布在偏光膜30的整个宽度方向上。

通过将按压辊140设置为上述结构,即便是在引导构件130的前端部132与玻璃基板10的粘贴起始端10a之间的间隔d仅为15mm的情况下,也能够在第一按压辊141不与引导构件130相接触的状态台下,切实地对偏光膜30进行按压。另外,第二按压辊142也能够防止第一按压辊141产生弯曲,从而帮助第一按压辊141以均匀的按压力对偏光膜30的整个宽度方向进行按压。像这样,第二按压辊142是作为辅助第一按压辊141按压的辅助辊来发挥作用的。

接下来,实施方式涉及的薄膜构件粘贴装置1的运作(特别是偏光膜30的粘贴运作)进行说明。

图4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涉及的薄膜构件粘贴装置1中偏光膜30的粘贴运作的图。其中,图4(a)展示的是粘贴运作开始前的状态,这里,将该状态作为初始状态。在该初始状态下,工作台20位于比按压辊140(第一按压辊141以及第二按压辊142)更靠近图中左侧的位置(开始(start)位置)上。在初始状态下,此时作为被粘贴对象的玻璃基板10(第一玻璃基板10)被放置在工作台20上的规定位置上。另外,工作台20从开始位置沿x轴的移动量、沿y轴的位置以及在z轴周围的角度(平面上的角度)等均已被经过适宜地调整。

离型膜40上卷绕侧的前端部(未图示)与用于卷绕离型膜的卷绕辊(未图示)相连接,并且此时作为粘贴对象的偏光膜(第一偏光膜30)的前端部30a已到达剥离辊110处。在该初始状态下,按压辊140(第一按压辊141以及第二按压辊142)与工作台20上放置的玻璃基板10所包含的平面(xy平面)相脱离(位于其上方)。

在图4(a)所示的初始状态下,首先进行使工作台20移动的工序。即,控制装置200控制工作台20使其沿x轴朝右方向(箭头x方向)按规定的移动量行进。通过这样,工作台20就会朝图4(b)中所示的位置(粘贴运作开始位置)移动。具体来说,控制装置200控制工作台20使其沿x轴朝右方向行进,从而使玻璃基板10的粘贴起始端10a到达与按压辊140的按压点p相向的位置上。

一旦工作台20移动至图4(b)中所示的粘贴运作开始位置,则进行使通过剥离辊110剥离了离型膜40后的偏光膜30的前端部30a到达玻璃基板10的粘贴起始端10a的工序。即,控制装置200控制送料机构部126,从而使偏光膜30到达玻璃基板10的粘贴起始端10a(薄膜构件供应控制)。通过这样,送料机构部126就通过夹持器127来夹持离型膜40,并使该离型膜40按照规定的移动量朝离型膜行进方向(图示箭头x方向)行进。

在通过送料机构部126使离型膜40按照规定的移动量朝离型膜行进方向行进后,在通过剥离辊110从第一偏光膜30上剥离离型膜40的同时,剥离了离型膜40的第一偏光膜30会沿引导构件130的引导面131行进,然后,该第一偏光膜30的前端部30a会到达第一玻璃基板10的粘贴起始端10a(参照图4(b))。

此时,控制装置200对送料机构部126所进行的控制,是根据来摄像机150所拍摄的图像数据来进行的。作为控制装置200对送料机构部126所进行的控制的一例,如前述般,控制装置200根据来自于摄像机150的拍摄数据,来监视此时作为粘贴对象的偏光膜(第一偏光膜30)的后端部30b(切口c1)的位置,并使送料机构部126运行,直至该后端部30b(切口c1)的位置到达目标位置。通过这样,第一偏光膜30的前端部30a就会到达第一玻璃基板10的粘贴起始端10a。像这样,一旦第一偏光膜30的前端部30a就会到达第一玻璃基板10的粘贴起始端10a,控制装置200则会控制送料机构部126,从而使解除对离型膜40的夹持。然后,送料机构部126会回到初始状态时的位置上。

一旦送料机构部126使离型膜40朝离型膜行进方向行进,张力调节辊125就会例如图4(b)所示般,从虚线所示的位置(图4(a)中的张力调节辊125的位置)按照送料机构部126所移动的移动量来进行下降运作。通过设置该张力调节辊125,就能够在不需要将通过送料机构部126进行的偏光膜30供应作业,与通过卷绕辊(未图示)进行的离型膜40卷绕作业相同步的情况下,相互独立地来进行各自的作业。只要在张力调节辊125的下降量达到规定量时进行通过卷绕辊(未图示)进行的离型膜40卷绕作业即可。一旦卷绕辊(未图示)开始进行离型膜40卷绕作业,张力调节辊125便会回到原来的位置(例如图4(a)中所示的位置)。

在通过送料机构部126使离型膜40朝离型膜行进方向行进时,由于离型膜40的行进会因剥离辊110而发生折返,因此不仅能够在离型膜40的表面产生摩擦的情况下防止离型膜40产生破损,还能够防止折返部(剥离辊110)的磨损。

即,在实施方式涉及的薄膜构件粘贴装置1中,将用于从偏光膜30上剥离离型膜40的折返部设置为辊(剥离辊110),并通过利用该剥离辊110来使离型膜40折返后行进,从而将离型膜40从偏光膜30上剥离。通过这样,在进行从偏光膜30上剥离离型膜40的作业时,就能够在防止离型膜40破损的同时,防止折返部(剥离辊110)磨损。

另外,由于引导构件130的引导面131施加有用于防止粘合剂附着的非粘着性表面加工,因此当剥离了离型膜40的偏光膜30在引导构件130的引导面131上行进时,就能够在剥离了离型膜40的偏光膜30的粘着面不会附着在引导构件130的引导面131上的情况下,使偏光膜30顺利地行进。

一旦第一偏光膜30的前端部30a到达玻璃基板10的粘贴起始端10a,则会进行使按压辊140移动(下降)的工序,从而通过按压辊140将偏光膜30的前端部30a按压在玻璃基板10的粘贴起始端10a上。通过这样,在按压辊140(第一按压辊141以及第二按压辊142)下降后,第一按压辊141的按压点p就会将偏光膜30的前端部30a按压在玻璃基板10的粘贴起始端10a上(参照图4(c))。通过这样,第一偏光膜30就会被定位在玻璃基板10的粘贴起始端10a上。此时,第二按压辊142处于对第一按压辊141进行按压的状态下。

接着,从图4(c)所示的状态(将偏光膜30的前端部30a按压在玻璃基板10的粘贴起始端10a上的状态)开始,进行使工作台20移动的工序,从而以玻璃基板10的粘贴起始端10a为起点将偏光膜30粘贴在玻璃基板10上。即,从图4(c)所示的状态开始,通过使工作台20沿x轴朝箭头x’方向(图示中的左方向)移动,从而将第一以第一玻璃基板10的粘贴起始端10a为起点进行粘贴。此时,由于按压辊140保持在对第一偏光膜30进行按压的状态在,因此当工作台20朝箭头x’方向(图示中的左方向)移动时,在第一按压辊141一边顺时针旋转,第二按压辊142一边逆时针旋转的同时,一边将第一偏光膜30按压在玻璃基板10上。

在进行图4(d)所示的粘贴作业时,离型膜40上始终施加有来自于张力调节辊125的固定张力。因此,在进行第一偏光膜30的粘贴作业的期间内,通过张力调节辊125例如从图4(d)中的虚线位置进一步下降,从而将离型膜40从第一偏光膜30上剥离。此情况下,只要将通过卷绕辊(未图示)进行的离型膜40卷绕作业设置为在张力调节辊125的下降量达到规定量时开始进行卷绕作业便可。

通过设置这样的张力调节辊125,在进行粘贴作业时,就能够在不必使工作台20的移动作业与通过卷绕辊来进行的离型膜40卷绕作业相同步的情况下,独立地来进行各自的作业。

另外,即便是在进行上述粘贴作业时,由于离型膜40会在通过剥离辊110折返后行进,因此离型膜40的表面就不会产生摩擦,从而能够防止离型膜40出现破损,不仅如此,还能够在防止剥离部(剥离辊110)磨损的同时,防止折返部(剥离辊110)磨损。

一旦工作台20从图4(d)所示状态进一步朝箭头x’方向移动,就会返回图4(a)所示的位置(与初始状态下相同的位置)。通过这样,第一偏光膜30相对于第一玻璃基板10的粘贴工序就结束了。接着,将进行偏光膜(第二偏光膜30)相对于下一个玻璃基板(第二玻璃基板10)的粘贴工序。在进行将第二偏光膜30粘贴在第二玻璃基板10上的粘贴工序时,先将已完成第一偏光膜30粘贴工序的第一玻璃基板10从工作台20上卸下,然后再将第二玻璃基板10放置在该工作台20上后进行图4(a)至图4(d)中所示的工序。通过重复这些工序,就能够将偏光膜依次粘贴在每个玻璃基板上。

如上述说明般,根据实施方式涉及的薄膜构件粘贴装置1,将用于从偏光膜30上剥离离型膜40的折返部设置为辊(剥离辊110),并通过利用该剥离辊110来使离型膜40折返后行进,从而将离型膜40从偏光膜30上剥离。通过这样,就能够在离型膜40的表面不产生摩擦的情况下防止离型膜40破损,并且还能够在防止折返部(剥离辊110)磨损的情况下,切实地来进行偏光膜30的行进作业以及离型膜40的剥离作业。另外,由于剥离辊110具有轴承,因此辊的旋转就会变得顺畅,并且在将离型膜40从偏光膜30上剥离时,就能够以较小的力顺利地剥离离型膜40,另外,还能够使离型膜40在折返后更加顺畅地行进。

另外,由于在剥离辊110的前方侧,设置有用于引导偏光膜30行进的引导构件130,并且该引导构件130的引导面131施加有用于防止粘合剂附着的非粘着性表面加工,因此就能够防止偏光膜30的粘着面附着在引导构件130的引导面131上,从而使偏光膜30在引导构件130的引导面131上顺利地行进。

另外,由于引导构件130的前端部132为边缘,因此不但能够尽可能地缩短该引导构件130的前端部132与玻璃基板10的粘贴起始端10a之间的间隔,还能够尽可能地缩小引导构件130的前端部132与玻璃基板10的粘贴起始端10a之间的落差。这样一来,相比将折返部设置为例如带有圆弧形的折返部(参照图7中的虚线圆圈b),就能够虽短偏光膜30的行进方向前端部132到达玻璃基板10的粘贴起始端10a为止的距离,从而防止偏光膜30在到达粘贴起始端10a之前,因自重发生弯曲。通过这样,就能够使在引导面131上行进的偏光膜30的前端部30a精准地到达玻璃基板10的粘贴起始端10a。另外,由于引导构件130被设置为玻璃基板10的粘贴起始端10a位于该引导面131的延长线上,因此通过这样的设置,也能够使在引导面131上行进的偏光膜30的前端部30a精准地到达玻璃基板10的粘贴起始端10a。

另外,由于按压辊140是由位于与偏光膜30相接触的一侧的直径较小的第一按压辊141、以及用于对第一按压辊141的按压力进行辅助的直径较大的第二按压辊142所组成的,因此即便是在引导构件130的前端部132与玻璃基板10的粘贴起始端10a之间的间隔较窄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第一按压辊141直径较小的特征,在避免与引导构件130发生接触的情况下,切实来按压偏光膜30。另外,由于第二按压辊142起到了防止第一按压辊141发生翘曲的作用,因此能够在偏光膜30的整个宽度方向(沿按压辊140的旋转轴的方向)上以均匀的按压力来对偏光膜30进行按压。

另外,通过在离型膜行进机构部120处设置张力调节辊125,在进行用于将偏光膜30粘贴至玻璃基板10的粘贴作业时(例如参照图4(d)),就能够在不必使工作台20朝箭头x’方向移动的作业与通过卷绕辊(未图示)来进行的离型膜40卷绕作业相同步的情况下,独立地来进行各自的作业。并且在通过送料机构部126进行供应偏光膜30的作业时(例如参照图4(b)),也能够在不必使偏光膜30的供应作业与通过卷绕辊(未图示)来进行的离型膜40卷绕作业相同步的情况下,独立地来进行各自的作业。

另外,通过将引导构件130电接地,即便作为薄膜构件的偏光膜30上带有静电,也能够将该静电去除。而通过去除偏光膜30上的静电,不但能够使灰尘或垃圾难以附着在偏光膜30上,还能够在将偏光膜30粘贴在玻璃基板10上时,将偏光膜30高精度地粘贴在玻璃基板10上。另外,在将粘贴有偏光膜30的玻璃基板10输送至下一道工序时,还能够防止偏光膜30在带有静电的状态下被输送至下一道工序。

本发明不仅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并且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实施各种变形。例如,可以实施下述的几种变形。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当玻璃基板10到达粘贴运作开始位置时,虽然引导构件130的前端部132与玻璃基板10的粘贴起始端10a之间的间隔d被设置为15mm,但该间隔d并不仅限于15mm,可以根据引导构件130的引导面131相对于xy平面的角度、以及偏光膜30的材质以及尺寸不同,将该间隔d设置为合适的值。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第一按压辊的直径为10mm程度,但也不必一定将第一按压辊的直径设置为10mm程度,也可以根据引导构件130的前端部132与玻璃基板10的粘贴起始端10a之间的间隔d来设置为合适的直径。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是采用引导构件130的形状为三角形的块状为例进行了示例,但是引导构件130的形状并不仅限于此,只要能够使剥离了的离型膜40的偏光膜30的前端部30a向放置上工作台20上的玻璃基板10的粘贴起始端10a行进便可,例如也可以为板状。

图5是用于说明引导构件130为板状的形态时的说明图。图5是与图3(a)相对应的图,其不同点仅在于引导构件130的形状为板状,而其他构成要素均与图3相同,因此同一构成要素使用了同一符号来进行表示。即便是在引导构件130的形状为板状的情况下,如图5所示,前端部132也应该呈锐角为宜。通过这样,也能够使偏光膜30的前端部30a精准地到达玻璃基板10的粘贴起始端10a。另外,即便是在引导构件130的形状为板状的情况下,该板状的引导构件130的引导面131也同样被施加了用于防止粘合剂附着的非粘着性表面加工。再有,引导构件130所具有的厚度并不如图5所示,可以采用板厚例如为1mm至数mm程度的薄板装构件,情况下,其前端部132便自然会成为边缘。

另外,即便是将引导构件130的形状设置为如图5所示的板状的情况下,只要该板状的引导构件130如上述实施方式一样由不锈钢等金属构成,并且与接地电连接,就同样能够将作为薄膜构件的偏光膜30上所附带的静电去除。而通过去除偏光膜30上的静电,不但能够使灰尘或垃圾难以附着在偏光膜30上,还能够在将偏光膜30粘贴在玻璃基板10上时,将偏光膜30高精度地粘贴在玻璃基板10上。另外,在将粘贴有偏光膜30的玻璃基板10输送至下一道工序时,还能够防止偏光膜30在带有静电的状态下被输送至下一道工序。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在进行图4所示的粘贴作业时,是以固定薄膜构件供应机构部100并且使工作台20沿x轴移动为例来进行说明的,但也可以采用固定工作台20并且使薄膜构件供应机构部100往复移动的形态。

具体来说,与图4(a)中所示的初始状态一样,在将玻璃基板10放置在工作台20上的状态下,预先将该工作台20固定。并且,是薄膜构件供应机构部100朝图4中的箭头x’方向(图示的左方向)移动,使第一按压辊141的按压点p与玻璃基板10的粘贴起始端10a相一致。在该状态下,使送料机构部126运行从而使偏光膜30(第一偏光膜30)行进并到达玻璃基板10的粘贴起始端10a处,再使按压辊140下降后,使薄膜构件供应机构部100朝图4中的箭头x方向(图示的右方向)移动。通过进行上述的运作,也同样能够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获得的效果相同的效果。

另外,也可以将使工作台20沿x轴往复移动的运作与使薄膜构件供应机构部100沿想x轴往复移动的运作相并用。具体来说,在图4(a)所示的初始状态下,在使工作台20朝图4中的箭头x方向(图示的右方向)移动的同时,使薄膜构件供应机构部100朝图4中的箭头x’方向(图示的左方向)移动,从而使第一按压辊141的按压点p与玻璃基板10的粘贴起始端10a相一致,在该状态下,使送料机构部126运行从而使偏光膜30(第一偏光膜30)行进并到达玻璃基板10的粘贴起始端10a处,再使按压辊140下降后,在使工作台20朝图4中的箭头x’方向(图示的左方向)移动的同时,使薄膜构件供应机构部100朝图4中的箭头x方向(图示的右方向)移动,通过进行上述的运作,不仅能够获得使工作台20沿x轴往复移动时所获得的效果,还能够获得使粘贴运作高速化的效果。

(5)作为通过控制装置200对送料机构部126进行控制的其他例子,也可以是:对第一偏光膜30的后端部30b的位置进行监视,控制离型膜朝离型膜行进方向行进,直至第一偏光膜30的后端部30b的位置按照偏光膜30的后端部30b的目标移动量移动为止。通过这样,就能够使偏光膜30的前端部30a精准地到达第一按压辊141的按压点p。通过将使偏光膜30的后端部30b从规定位置移动按多少移动量移动后该偏光膜30的前端部30a就会到达第一按压辊141的按压点p作为目标移动量预先进行设定,就能够实施上述运作。

(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是以在用于液晶面板上的两片玻璃基板(设置在液晶层表面侧的玻璃基板以及设置在液晶层背面侧的玻璃基板)中的一个面上玻璃基板上粘贴偏光膜为例进行说明的,但也可以在用于另一个面上的玻璃基板上粘贴偏光膜,此情况下能够获得相同的效果。

(7)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虽然是以薄膜构件为用于液晶面板的偏光膜,被粘贴构件为用于液晶面板的玻璃基板,并且薄膜构件粘贴装置是用于将偏光膜粘贴在该玻璃基板上的装置来进行说明的,但是作为薄膜构件粘贴装置,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薄膜构件粘贴装置,本发明可以广泛地适用于各种将偏光膜粘贴在该玻璃基板上的装置中。

(8)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薄膜构件为长方形,但又不仅限于长方形,也可以是正方形,但由不仅限于长方形以及正方形(矩形)。

(9)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第一按压辊141的直径设置得比第二按压辊142的直径更小,但是只要第二按压辊142能够发挥辅助辊的功能,也可以将第一按压辊141以及第二按压辊142设置为相同的直径。

(10)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按压辊140采用的是将两个按压辊两段叠加的结构,但又不仅限于两个按压辊,也可以时将三个或更多的按压辊叠加的结构。

(1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引导构件130是通过支撑构件(未图示)以及平台50电接地的,但也可以利用接地用的引线来连接该引导构件130从而使该引导构件130直接接地。

符号说明

1…薄膜构件粘贴装置;10…玻璃基板(被粘贴构件);10a…粘贴起始端;20…工作台;30…偏光膜(薄膜构件);30a…前端部(行进方向前端部);30b…后端部(行进方向后端部);40…离型膜;50…平台;60…导轨;100…薄膜构件供应机构部;110…剥离辊;120…离型膜行进机构部;125…张力调节辊;126…送料机构部;130…引导构件;131…引导面;132…引导构件的前端部;140…按压辊;141…第一按压辊;142…第二按压辊;150…摄像机;c1、c2…切口;p…按压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