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密集型自动化物流分拣存储仓库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83380发布日期:2018-08-17 07:29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仓储存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密集型自动化物流分拣存储仓库系统。



背景技术:

自动化立体仓库,也叫自动化立体仓储,物流仓储中出现的新概念,利用立体仓库设备可实现仓库高层合理化,存取自动化,操作简便化:自动化立体仓库,是当前技术水平较高的形式。自动化立体仓库的主体由货架,巷道式堆垛起重机、入出库工作台和自动运进出及操作控制系统组成。货架是钢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或结构体,货架内是标准尺寸的货位空间,巷道堆垛起重机穿行于货架之间的巷道中,完成存、取货的工作。

虽然自动化立体仓库的使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仓库空间的利用率,在有限的空间内达到存放货物的最大化。但目前在物流运输过程中内部转运环节,在存入立体仓库之前仍需要对接收到的物流产品进行码放、分拣、分发、装货、卸货安置等待运输步骤,由于需要运输的货物种类繁多、目的地各不相同,需要专门的人员进行分拣、分发、装货等过程,虽然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在分拣、分发环节都分别采用了专门的传送设备辅助工作,但主要还是借助人工实现上述过程,尤其是货物检验环节,分拣以及分发的环节效率相对较低。这是目前很多物流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随着仓储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物流配送、医药、图书、服装等行业的仓储过程中,货物每天的进出量很大,为了提高了仓库空间的利用率,大都配备了立体仓储,从而在有限的空间,从而在有限的空间内达到存放货物的最大化。在满足存放货物最大化的同时,还要求仓储立库系统出入库要灵活,低耗高效,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货物的存取。这是目前很多物流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是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出一种高效密集型自动化物流分拣存储仓库系统,以提高物流运输内部分拣、分发过程的工作效率,从而提高物流运输的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效密集型自动化物流分拣存储仓库系统,包括库房和依次布置于所述库房内的前端输送带、第一翻转分拣机构、第二翻转分拣结构和尾端输送带;其中,所述前端输送带上方装设有用于识别货物表面对应二维码的扫码器;所述第一翻转分拣机构、第二翻转分拣结构两侧分别设置有仓储装置,所述仓储装置包括立体仓库、分别设置于所述立体仓库与所述第一翻转分拣机构和第二翻转分拣结构之间的分拣输送带、第一机械手和循环输送装置;所述立体仓库由四根支撑柱、四角套设在四根所述支撑柱上的若干层上下布置的储物格栅以及设置于每层所述储物格栅上的水平移动机构组成;所述第一翻转分拣机构、第二翻转分拣结构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翻转分拣机构包括支撑架、u型翻转板、固定在所述u型翻转板底部的若干翻转柱、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的若干伸缩气缸和装设于所述u型翻转板上的翻转循环输送带,所述伸缩气缸的伸缩杆通过y型固定套套设在所述翻转柱上;通过若干所述伸缩气缸的相对移动驱动所述u型翻转板及翻转循环输送带向一侧翻转,以使所述翻转循环输送带上的货物转移到其两侧的分拣输送带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翻转分拣机构还包括装设于所述翻转柱下方的u型限位板,所述u型限位板固定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u型限位板上开设有若干限位孔,若干所述伸缩气缸的伸缩杆穿过对应的所述限位孔连接所述翻转柱。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上装设有第一光电传感器,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位于所述翻转循环输送带的一侧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分拣输送机构与其两侧的所述分拣输送带的输送方向相反;所述第二翻转分拣结构与其两侧的所述分拣输送带的方向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机械手和循环输送装置为两组,分别设置于所述仓储装置两侧用于存储和输出货物。

进一步地,所述水平移动机构包括导轨、移动板和水平驱动电机,所述导轨固定在所述储物格栅的框架上;所述移动板由所述水平驱动电机驱动在所述导轨上进行前后移动。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移动板上装设有第二机械手。

进一步地,所述循环输送装置由垂直输送带、传送平台和驱动电机组成,所述传送平台垂直设置于所述垂直输送带表面,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垂直输送带两端的第一传动辊和第二传动辊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立体仓库局部承重信息的检测机构,所述倾斜检测机构由分布于所述储物格栅底部的四个承重袋、分别与所述承重袋连通的检测管以及设置于所述检测管上端内壁的检测端子组成;其中,所述承重袋内装设有导电流变固体颗粒,当所述承重袋承受一定压力时,所述承重袋内的导电流变固体颗粒在所述检测管上升至所述检测端子位置,使所述检测端子与报警器构成一个检测通路。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检测端子包括一级校对端子、二级校对端子和保护校对端子组成;所述一级校对端子、二级校对端子和保护校对端子自下而上依次固定在所述所述检测管上端内壁。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本发明的高效密集型自动化物流分拣存储仓库系统,采用前端输送带、第一翻转分拣机构、第二翻转分拣结构、残次品输送带以及分拣输送带的输送分拣方式进行货物自动分拣,解决了人工分拣效率低下、工人劳动强度大的问题,同时可以防止工人长时间重复劳动造成货物分拣出错率高的问题,采用本货物自动分拣装置可以有效降低货物分拣出错率;

(2)本发明的高效密集型自动化物流分拣存储仓库系统中前端输送带、第一翻转分拣机构、第二翻转分拣结构、残次品输送带和分拣输送带以及立体仓库结构设计紧凑,布置合理,占地面积小,成本低,易推广;

(3)本发明翻转分拣结构,可将货物以倾斜的方式滑入其两侧的分拣输送带上,由翻转循环输送带上自动滑移至分拣输送带,可匀速分拣货物,不会因为用力过大用力不均匀而造成货物损坏;

(4)仓储装置的立体仓库部分由可拆卸的若干层上下布置的储物格栅以及设置于每层所述储物格栅上的水平移动机构组成,可根据货物量,通过增加或减少储物格栅调整立体仓库容量大小,并通过水平移动机构实现储物格栅上货物的存储或输送;

(5)立体仓库底部设置的四个检测机构,当立体仓库局部承重过大时发出警报,提醒操作人员调整储物格栅上的货物存储位置,避免了立体仓库局部过载影响其受用寿命、及其造成的安全隐患;

(6)该分拣存储仓库系统,能够自动对货物进行分拣作业,提高分拣效率,减轻工人劳动强度的同时可以减少分拣出错率,实现了自动化分拣货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高效密集型自动化物流分拣存储仓库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翻转分拣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述翻转分拣结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为仓储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仓储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仓储装置中水平移动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循环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检测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检测机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各附图标记为:

10-库房,20-前端输送带,21-货物,22-二维码,23-扫码器,30-第一翻转分拣机构,31-支撑架,32-u型翻转板,33-翻转柱,34-翻转循环输送带,35-伸缩气缸,36-y型固定套,37-u型限位板,38-限位孔,39-第一光电传感器,40-第二翻转分拣机构,49-第二光电传感器,50-仓储装置,51-立体仓库,52-分拣输送带,53-第一机械手,54-循环输送装置,55-支撑柱,56-储物格栅,561-框体,562-限位通道,57-水平移动机构,571-导轨,572-移动板,573-水平驱动电机,58-第二机械手,59-检测机构,591-承重袋,592-检测管,593-一级校对端子,594-二级校对端子,595-保护校对端子,60-残次品输送带,61-残次品输送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和具体的介绍,以使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但是下述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发明范围。

如图1-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效密集型自动化物流分拣存储仓库系统,包括库房10和依次布置于库房10内的前端输送带20、第一翻转分拣机构30、第二翻转分拣结构40和尾端输送带60;其中,前端输送带20上方装设有用于识别货物21表面对应二维码22的扫码器23;第一翻转分拣机构30、第二翻转分拣结构40两侧分别设置有仓储装置50,仓储装置50包括立体仓库51、分别设置于立体仓库51与第一翻转分拣机构30和第二翻转分拣结构40之间的分拣输送带52、第一机械手53和循环输送装置54;立体仓库51由四根支撑柱55、四角套设在四根支撑柱55上的若干层上下布置的储物格栅56以及设置于每层储物格栅56上的水平移动机构57组成,储物格栅56的四周框体561的四角位置开设有限位通道562,支撑柱55分别位于该限位通道562内;第一翻转分拣机构30、第二翻转分拣结构40的结构相同,第一翻转分拣机构30包括支撑架31、u型翻转板32、固定在u型翻转板32底部的若干翻转柱33、固定在支撑架31上的若干伸缩气缸35和装设于u型翻转板32上的翻转循环输送带34,伸缩气缸35的伸缩杆通过y型固定套36套设在翻转柱33上;通过若干伸缩气缸35的相对移动驱动u型翻转板32及翻转循环输送带34向一侧翻转,以使翻转循环输送带34上的货物滑到其两侧的分拣输送带52上。其采用前端输送带、第一翻转分拣机构、第二翻转分拣结构、残次品输送带以及分拣输送带的输送分拣方式进行货物自动分拣,解决了人工分拣效率低下、工人劳动强度大的问题,同时可以防止工人长时间重复劳动造成货物分拣出错率高的问题,采用本货物自动分拣装置可以有效降低货物分拣出错率。

如图2-3所示,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技术方案,第一翻转分拣机构30还包括装设于翻转柱33下方的u型限位板37,u型限位板37固定于支撑架31上,u型限位板37上开设有若干限位孔38,若干伸缩气缸35的伸缩杆穿过对应的限位孔38连接翻转柱33。相应的第二翻转分拣机构40,具有与第一翻转分拣机构30同样的结构。支撑架31上装设有第一光电传感器39,第一光电传感器39位于翻转循环输送带34的一侧布置,相应的第二翻转分拣机构40上的第二电传感器49,位于其上翻转循环输送带的一侧布置。

作为一个优选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仓储装置50位于库房10的四角位置,第一分拣输送机构30与其两侧的分拣输送带52的输送方向相反;第二翻转分拣结构40与其两侧的分拣输送带52的方向相同,便于将货物21从第一分拣输送机构30和第二分拣输送机构40上就近输送给仓储装置50,节省了物流中的货物在传输距离,节省了占用空间,并且提高了物流运输内部分拣、分发过程的工作效率,从而提高了物流运输的效率。

继续参阅如图4所示,第一机械手53和循环输送装置54为两组,分别设置于仓储装置50两侧用于存储和输出货物21。靠近分拣输送带52一侧设置的一组第一机械手53和循环输送装置54用于将分拣输送带52尾端的货物转移到水平移动机构57上;另一组第一机械手53和循环输送装置54可设置于立体仓库51其它任一侧,用于将水平移动机构57上的货物转移出仓储装置50,实现货物出库。

如图5,所示,具体地,水平移动机构57包括导轨571、移动板572和水平驱动电机573,导轨571固定在储物格栅56的框架561上;移动板572由水平驱动电机573驱动在导轨571上进行前后移动,如图6所示为水平移动机构57的局部放大示意图。此外,移动板572上还装设有第二机械手58,用于将移动板572上的货物转移到相应的储物格栅56内,或将相应储物格栅56内的货物通过第二机械手58转移到移动板572上,继而通过第一机械手53和循环输送装置54进行出库。

如图7所示,本实例所采用的循环输送装置54由垂直输送带541、传送平台542和驱动电机545组成,传送平台542垂直设置于垂直输送带541表面,驱动电机545与垂直输送带541两端的第一传动辊543和第二传动辊544连接,用于驱动垂直输送带541进行循环输送,实现货物的在垂直方向上的转移。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如图8-9所示,该高效密集型自动化物流分拣存储仓库系统还包括用于检测立体仓库51局部承重信息的检测机构59,倾斜检测机构59由分布于储物格栅56底部的四个承重袋591、分别与承重袋591连通的检测管592以及设置于检测管592上端内壁的检测端子组成;其中,承重袋591内装设有导电流变固体颗粒,当承重袋591承受一定压力时,承重袋591内的导电流变固体颗粒在检测管592上升至检测端子位置,使检测端子与报警器构成一个检测通路。所采用的承重袋591为高强度承重气囊,所采用的导电流变固体颗粒为轻质金属颗粒,优选为铝颗粒,粒径为300-500μm。当立体仓库51局部承重过大时发出警报,提醒操作人员调整储物格栅上的货物存储位置,避免了立体仓库局部过载影响其受用寿命、及其造成的安全隐患。

具体地,检测端子包括一级校对端子593、二级校对端子594和保护校对端子595组成;一级校对端子593、二级校对端子594和保护校对端子595自下而上依次固定在检测管592上端内壁。当高强度承重气囊内的铝颗粒逐渐漫过一级校对端子593和二级校对端子时,一级校对端子593和二级校对端子594与对应的报警器连接构成报警通路,构成不同级别的报警信号;当高强度承重气囊内的铝颗粒逐渐漫过保护校对端子595时,保护校对端子595与对应的报警器连接构成保护通路,该高效密集型自动化物流分拣存储仓库系统自动控制相应的翻转分拣机构停止运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是作为范例,本发明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本发明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发明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