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现代物流运输托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53481发布日期:2018-09-04 23:37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物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现代物流运输托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物流运输业的托运服务也越来越完善,物流运输包括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环节,装卸搬运过程中,需要用到斜板用于卸货装货,传统的斜板是由多块木板组成的,需要在木板表面钻孔后拼接,传统的木板钻孔由人工手持钻头钻孔,费时费力,效率低下,且钻头完全裸露在外,意外启动会导致人身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现代物流运输托运装置,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的一种现代物流运输托运装置,包括基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基体右端面底部的传输作业台,所述基体右端面上呈上下设置有第一升落滑移槽和推移槽,所述推移槽底端壁上设置有水平滑移槽,所述推移槽左端底部设置有腔体,所述推移槽顶端壁上设置有第二升落滑移槽,所述第二升落滑移槽左右两端壁上设置有竖直滑移槽,所述基体中在所述第二升落滑移槽上方设置有驱使腔,所述推移槽中设置有可左右滑移的推移块,所述推移块底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水平滑移槽滑移配合连接的水平滑移块,所述水平滑移槽中左右伸长设置有与所述水平滑移块螺旋配合连接的水平螺旋杆,所述水平螺旋杆右端与第一马达动力连接,所述推移块中水平穿通且通过轴承可旋动设置有轴杆,所述轴杆左端固定设置有副齿转轮,所述轴杆右端固定设置有钻头,所述腔体中通过固定柱固定设置有伸长到所述推移槽中且用以与所述副齿转轮咬合的固定齿转轮,所述第二升落滑移槽中设置有第二升落滑移块,所述第二升落滑移块左右两端面上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竖直滑移槽滑移配合连接的竖直滑移块,所述竖直滑移槽底端壁上设置有簧圈槽,所述簧圈槽中设置有用以将所述竖直滑移块向上顶起的上顶簧圈,所述第二升落滑移块顶端面上设置有第二升落螺旋孔,所述第二升落滑移块底端面上嵌设有第二马达,所述第二马达下端动力连接有驱使轴,所述驱使轴下端固定设置有用以与所述副齿转轮咬合的主齿转轮,所述第二升落滑移槽中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升落螺旋孔螺旋配合连接的第二升落螺旋杆,所述第二升落螺旋杆向上伸长穿通所述第二升落滑移槽顶端壁并伸长到所述驱使腔中,所述第二升落螺旋杆顶端与第三马达动力连接,所述第一升落滑移槽中设置有可上下滑移的第一升落滑移块,所述第一升落滑移块右端设置有保护板,所述第一升落滑移槽中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升落滑移块螺旋配合连接且向上穿通所述第一升落滑移槽顶端壁并伸长到所述所述驱使腔中的第一升落螺旋杆,所述驱使腔中设置有传导组件,所述基体底面四周固定设置有第一支承脚,所述第一支承脚底面固定设置有用于增强装置稳定性的第一强力吸盘,所述传输作业台底面右侧前后对称设置有第二支承脚,所述第二支承脚底面固定设置有第二强力吸盘。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传导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升落螺旋杆上的第一齿接轮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升落螺旋杆上且与所述第一齿接轮相对的第二齿接轮,所述第一齿接轮与所述第二齿接轮之间配合连接有传导链条,所述第一齿接轮与所述第二齿接轮的半径相同。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升落螺旋杆与所述第二升落滑移槽顶端壁可旋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三马达嵌设在所述驱使腔顶端壁中,所述第一升落螺旋杆与所述第一升落滑移槽顶端壁可旋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升落螺旋杆顶端与所述驱使腔顶端壁可旋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升落螺旋杆底端与所述第一升落滑移槽底端壁可旋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升落滑移块中上下穿通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升落螺旋杆螺旋配合连接的第一升落螺旋孔。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升落螺旋杆与所述第一升落螺旋杆半径相同且所述第二升落螺旋杆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升落螺旋杆的长度。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竖直滑移块与所述第二升落滑移块一体式结构,所述上顶簧圈顶端与所述竖直滑移块底端面固定连接,所述上顶簧圈底端与所述簧圈槽底端壁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推移块与所述水平滑移块一体式结构,所述水平滑移块中左右穿通设置有与所述水平螺旋杆螺旋配合连接的水平螺旋孔,所述水平螺旋杆左端与所述水平滑移槽左端壁可旋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马达嵌设在所述水平滑移槽右端壁中。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副齿转轮、固定齿转轮和主齿转轮的体积相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控制第一马达工作旋动驱使水平螺旋杆旋动,水平螺旋杆旋动驱使水平滑移块向右滑移,水平滑移块向右滑移带动推移块向右滑移,推移块向右滑移带动副齿转轮和钻头向右滑移,从而使得钻头伸出推移槽外,之后控制第三马达工作旋动驱使第二升落螺旋杆旋动,在传导组件的传导下,第一升落螺旋杆与第二升落螺旋杆同时旋动,第二升落螺旋杆旋动驱使第二升落滑移块向下滑移,第二升落滑移块向下滑移推动主齿转轮伸出第二升落滑移槽并伸入到推移槽中与副齿转轮咬合,第一升落螺旋杆旋动驱使保护板向下滑移,从而能够更好的遮盖钻头,最后控制第二马达旋动主齿转轮旋动,主齿转轮旋动驱使副齿转轮旋动,副齿转轮旋动带动轴杆旋动,轴杆旋动带动钻头旋动,从而通过钻头旋动对传输作业台上的板材进行钻孔作业,从而实现自动控制钻头旋动,方便对板材进行钻孔加工作业,使得板材的钻孔安全稳定。

2.通过控制第二马达停止旋动,之后控制第三马达工作反转,从而使得主齿转轮脱离与副齿转轮的咬合,第二升落滑移块向上滑移带动主齿转轮向上滑移恢复到初始位置状态,保护板也向上滑移恢复到初始位置状态,最后控制第一马达工作反转,从而使得推移块向左滑移带动副齿转轮和钻头向左滑移恢复到初始位置状态,副齿转轮与固定齿转轮咬合从而使得钻头无法旋动,从而保证了本装置在不使用时的安全性,防止钻头的意外旋动而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

3.本发明能够实现钻头旋动和锁定之间的自动切换,实现了智能化控制钻头工作,在不使用状态下,钻头一直处于锁定状态,有效保护了钻头,防止钻头意外旋动而造成伤人事故,在需要对板材进行钻孔时,能够自动控制钻头伸出,通过可上下升落的保护板可起到较好的防尘作用,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快捷,生产成本低,大大减少了人力物力的使用,在对板材进行钻孔加工时稳定性好,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现代物流运输托运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钻头处于锁定状态,无法旋动;

图2为图1中钻头处于工作旋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现代物流运输托运装置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的一种现代物流运输托运装置,包括基体1以及设置在所述基体1右端面底部的传输作业台10,所述基体1右端面上呈上下设置有第一升落滑移槽16和推移槽11,所述推移槽11底端壁上设置有水平滑移槽12,所述推移槽11左端底部设置有腔体13,所述推移槽11顶端壁上设置有第二升落滑移槽14,所述第二升落滑移槽14左右两端壁上设置有竖直滑移槽15,所述基体1中在所述第二升落滑移槽14上方设置有驱使腔5,所述推移槽11中设置有可左右滑移的推移块2,所述推移块2底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水平滑移槽12滑移配合连接的水平滑移块20,所述水平滑移槽12中左右伸长设置有与所述水平滑移块20螺旋配合连接的水平螺旋杆21,所述水平螺旋杆21右端与第一马达22动力连接,所述推移块2中水平穿通且通过轴承可旋动设置有轴杆23,所述轴杆23左端固定设置有副齿转轮24,所述轴杆23右端固定设置有钻头26,所述腔体13中通过固定柱固定设置有伸长到所述推移槽11中且用以与所述副齿转轮24咬合的固定齿转轮25,所述第二升落滑移槽14中设置有第二升落滑移块3,所述第二升落滑移块3左右两端面上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竖直滑移槽15滑移配合连接的竖直滑移块30,所述竖直滑移槽15底端壁上设置有簧圈槽31,所述簧圈槽31中设置有用以将所述竖直滑移块30向上顶起的上顶簧圈32,所述第二升落滑移块3顶端面上设置有第二升落螺旋孔33,所述第二升落滑移块3底端面上嵌设有第二马达34,所述第二马达34下端动力连接有驱使轴35,所述驱使轴35下端固定设置有用以与所述副齿转轮24咬合的主齿转轮36,所述第二升落滑移槽14中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升落螺旋孔33螺旋配合连接的第二升落螺旋杆37,所述第二升落螺旋杆37向上伸长穿通所述第二升落滑移槽14顶端壁并伸长到所述驱使腔5中,所述第二升落螺旋杆37顶端与第三马达54动力连接,所述第一升落滑移槽16中设置有可上下滑移的第一升落滑移块39,所述第一升落滑移块39右端设置有保护板391,所述第一升落滑移槽16中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升落滑移块39螺旋配合连接且向上穿通所述第一升落滑移槽16顶端壁并伸长到所述所述驱使腔5中的第一升落螺旋杆38,所述驱使腔5中设置有传导组件,所述基体1底面四周固定设置有第一支承脚101,所述第一支承脚101底面固定设置有用于增强装置稳定性的第一强力吸盘102,所述传输作业台10底面右侧前后对称设置有第二支承脚103,所述第二支承脚103底面固定设置有第二强力吸盘104。

其中,所述传导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升落螺旋杆37上的第一齿接轮51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升落螺旋杆38上且与所述第一齿接轮51相对的第二齿接轮52,所述第一齿接轮51与所述第二齿接轮52之间配合连接有传导链条53,所述第一齿接轮51与所述第二齿接轮52的半径相同。

其中,所述第二升落螺旋杆37与所述第二升落滑移槽14顶端壁可旋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三马达54嵌设在所述驱使腔5顶端壁中,所述第一升落螺旋杆38与所述第一升落滑移槽16顶端壁可旋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升落螺旋杆38顶端与所述驱使腔5顶端壁可旋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升落螺旋杆38底端与所述第一升落滑移槽16底端壁可旋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升落滑移块39中上下穿通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升落螺旋杆38螺旋配合连接的第一升落螺旋孔。

其中,所述第二升落螺旋杆37与所述第一升落螺旋杆38半径相同且所述第二升落螺旋杆37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升落螺旋杆38的长度。

其中,所述竖直滑移块30与所述第二升落滑移块3一体式结构,所述上顶簧圈32顶端与所述竖直滑移块30底端面固定连接,所述上顶簧圈32底端与所述簧圈槽31底端壁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推移块2与所述水平滑移块20一体式结构,所述水平滑移块20中左右穿通设置有与所述水平螺旋杆21螺旋配合连接的水平螺旋孔,所述水平螺旋杆21左端与所述水平滑移槽12左端壁可旋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马达22嵌设在所述水平滑移槽12右端壁中。

其中,所述副齿转轮24、固定齿转轮25和主齿转轮36的体积相同。

初始状态下,所述钻头26缩回在所述推移槽11中,所述副齿转轮24与所述固定齿转轮25处于咬合状态,所述钻头26此时无法旋动,所述主齿转轮36缩回在所述第二升落滑移槽14中,所述第一升落滑移块39位于所述第一升落滑移槽16的最顶部,所述上顶簧圈32此时对所述第二升落滑移块3起到部分支撑作用。

在需要进行钻孔时,控制所述第一马达22工作旋动,所述第一马达22工作旋动驱使所述水平螺旋杆21旋动,所述水平螺旋杆21旋动驱使所述水平滑移块20向右滑移,所述水平滑移块20向右滑移带动所述推移块2向右滑移,所述推移块2向右滑移带动所述副齿转轮24和所述钻头26向右滑移,从而使得所述钻头26伸出所述推移槽11外,之后控制所述第三马达54工作旋动,所述第三马达54工作旋动驱使所述第二升落螺旋杆37旋动,在所述传导组件的传导下,所述第一升落螺旋杆38与所述第二升落螺旋杆37同时旋动,所述第二升落螺旋杆37旋动驱使所述第二升落滑移块3向下滑移,所述第二升落滑移块3向下滑移推动所述主齿转轮36伸出所述第二升落滑移槽14并伸入到所述推移槽11中与所述副齿转轮24咬合,所述第一升落螺旋杆38旋动驱使所述保护板391向下滑移,从而能够更好的遮盖所述钻头26,最后控制所述第二马达34旋动,所述第二马达34旋动驱使所述主齿转轮36旋动,所述主齿转轮36旋动驱使所述副齿转轮24旋动,所述副齿转轮24旋动带动所述轴杆23旋动,所述轴杆23旋动带动所述钻头26旋动,从而通过所述钻头26旋动对所述传输作业台10上的板材进行钻孔作业。

在不需要进行钻孔时,先控制所述第二马达34停止旋动,之后控制所述第三马达54工作反转,从而使得所述主齿转轮36脱离与所述副齿转轮24的咬合,所述第二升落滑移块3向上滑移带动所述主齿转轮36向上滑移恢复到初始位置状态,所述保护板391也向上滑移恢复到初始位置状态,最后控制所述第一马达22工作反转,从而使得所述推移块2向左滑移带动所述副齿转轮24和所述钻头26向左滑移恢复到初始位置状态,所述副齿转轮24与所述固定齿转轮25咬合从而使得所述钻头26无法旋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控制第一马达工作旋动驱使水平螺旋杆旋动,水平螺旋杆旋动驱使水平滑移块向右滑移,水平滑移块向右滑移带动推移块向右滑移,推移块向右滑移带动副齿转轮和钻头向右滑移,从而使得钻头伸出推移槽外,之后控制第三马达工作旋动驱使第二升落螺旋杆旋动,在传导组件的传导下,第一升落螺旋杆与第二升落螺旋杆同时旋动,第二升落螺旋杆旋动驱使第二升落滑移块向下滑移,第二升落滑移块向下滑移推动主齿转轮伸出第二升落滑移槽并伸入到推移槽中与副齿转轮咬合,第一升落螺旋杆旋动驱使保护板向下滑移,从而能够更好的遮盖钻头,最后控制第二马达旋动主齿转轮旋动,主齿转轮旋动驱使副齿转轮旋动,副齿转轮旋动带动轴杆旋动,轴杆旋动带动钻头旋动,从而通过钻头旋动对传输作业台上的板材进行钻孔作业,从而实现自动控制钻头旋动,方便对板材进行钻孔加工作业,使得板材的钻孔安全稳定。

2.通过控制第二马达停止旋动,之后控制第三马达工作反转,从而使得主齿转轮脱离与副齿转轮的咬合,第二升落滑移块向上滑移带动主齿转轮向上滑移恢复到初始位置状态,保护板也向上滑移恢复到初始位置状态,最后控制第一马达工作反转,从而使得推移块向左滑移带动副齿转轮和钻头向左滑移恢复到初始位置状态,副齿转轮与固定齿转轮咬合从而使得钻头无法旋动,从而保证了本装置在不使用时的安全性,防止钻头的意外旋动而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

3.本发明能够实现钻头旋动和锁定之间的自动切换,实现了智能化控制钻头工作,在不使用状态下,钻头一直处于锁定状态,有效保护了钻头,防止钻头意外旋动而造成伤人事故,在需要对板材进行钻孔时,能够自动控制钻头伸出,通过可上下升落的保护板可起到较好的防尘作用,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快捷,生产成本低,大大减少了人力物力的使用,在对板材进行钻孔加工时稳定性好,安全性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