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充气包装箱及可折叠包装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08379发布日期:2018-08-21 13:08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包装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充气包装箱及可折叠包装箱。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采用线上购物,商家通过快递将货物运送到买家手中,买家足不出户就可以购买到自己心仪的产品,快递又名速递,是兼有邮递功能的门对门物流活动,即指快递公司通过铁路、公路、空运和航运等交通工具,对客户产品进行快速投递。

快递运送产品的过程,为了减少外力对产品造成的损坏,一般会将产品装在快递袋或包装箱内,对于易碎产品,一般会在包装箱内填充废纸团、泡沫等填充物,对易碎产品进行保护,以减少运送路途中受到颠簸或其他外力破碎损坏情况的发生;而泡沫等塑料填充物使用过后被丢弃,无法重复利用,且对环境污染严重。

即,现有的包装箱使用时,泡沫等塑料填充物使用过后被丢弃,无法重复利用,且对环境污染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充气包装箱及可折叠包装箱,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包装箱使用时,泡沫等塑料填充物使用过后被丢弃,无法重复利用,且对环境污染严重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自动充气包装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壁上固设有充气气囊,所述充气气囊包括囊体和囊芯,所述囊体上设有充气嘴,所述充气嘴用于外部向所述充气气囊内充气或所述充气气囊向外部放气,所述充气嘴上封堵有封堵盖;所述囊芯填充于所述囊体内部,所述囊芯能够压缩或扩张撑起所述囊体。

进一步的,所述囊芯包括高回弹全脂海绵。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包括顶板、底板和侧框体,所述顶板连接于所述侧框体的顶端,所述底板连接于所述侧框体的底端;所述箱体顶板的内壁、侧框体的内壁和底板的内壁上各自至少固设有一个所述充气气囊。

进一步的,所述侧框体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前侧板、右侧板、后侧板和左侧板,所述前侧板、所述右侧板、所述后侧板、所述左侧板、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均为矩形,且尺寸相匹配形成所述箱体;所述充气气囊为六个,六个所述充气气囊分别固设于所述顶板、所述底板、所述前侧板、所述右侧板、所述后侧板和所述左侧板的内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前侧板和所述后侧板内壁上的所述充气气囊位于所述箱体内靠近所述顶板的位置,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内壁上的所述充气气囊位于所述箱体内靠近底板的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前侧板和所述后侧板内壁上的所述充气气囊位于所述箱体内靠近所述底板的位置,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内壁上的所述充气气囊位于所述箱体内靠近顶板的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顶板、底板、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均包括加强衬板。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叠包装箱,包括上述自动充气包装箱,所述前侧板、所述右侧板、所述后侧板和所述左侧板之间依次通过柔性连接件连接,所述顶板的部分边缘与所述后侧板的顶部铰接,所述顶板的另一部分边缘与所述侧框体的顶部对应可拆卸式固接;所述底板的部分边缘与所述前侧板的底部铰接,所述底板的另一部分边缘与所述侧框体的底部对应可拆卸式固接;

所述左侧板包括相互软连接的第一左板体和第二左板体,连接位置与所述左侧板的高度方向一致;所述右侧板包括相互软连接的第一右板体和第二右板体,连接位置与所述右侧板的高度方向一致,且所述左侧板上的连接位置与所述右侧板上的连接位置相互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顶板与所述侧框体的顶部通过第一拉链可拆卸式固接;和/或,所述底板与所述侧框体的底部通过第二拉链可拆卸式固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锁紧部件,所述锁紧部件设于所述侧框体的端部、所述顶板或所述底板上,所述顶板、所述底板和所述侧框体折叠状态时,所述锁紧部件用于将所述顶板、所述底板和所述侧框体锁紧在一起。

本发明自动充气包装箱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自动充气包装箱,包括用于盛装物品的箱体,箱体内设有能够膨胀对箱体内的物品进行压紧固定,又能够放气缩小体积的充气气囊,充气气囊包括囊体和受到压力压缩、不受外力时膨胀撑起囊体的囊芯,囊气上设有用于供气体流通的充气嘴和对充气嘴进行封堵的封堵盖。

初始时,囊芯处于压缩状态,相应的囊体内空气较少也呈压缩状态,封堵盖对充气嘴进行封堵。需要使用箱体盛装物品时,将物品放入箱体内,打开封堵盖,外部空气能够经过充气嘴进入囊体内部,囊芯膨胀与空气进入相互促进,直至囊芯完全膨胀将囊体撑开,将封堵盖封堵上充气嘴即可,膨胀状态的充气气囊对物品与箱体之间的间隙进行填充,并对物品进行压紧固定,从而减少物品受到外力颠簸时晃动摔碎情况的发生,同时也能够起到减震作用,对物品进行保护;对物品输送完成后,打开封堵盖,对膨胀的充气气囊施加压力,囊芯受压缩小,空气从囊体中经充气嘴排出,囊芯和囊体压缩到一定程度时,将封堵盖封堵在充气嘴上即可,随后将物品从箱体内取出,下次需要使用包装箱时,再次打开充气嘴,使囊芯扩张即可。

充气气囊固设于包装箱内,通过控制囊芯压缩或扩张状态,改变充气气囊的充气状态和体积大小,从而实现重复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此外,囊体内设置囊芯,使得封堵盖打开时,充气气囊能够自动充气,充气过程便捷性更高。

本发明可折叠包装箱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可折叠包装箱,包括共同构成箱体的顶板、底板、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各板体之间通过柔性连接件软连接,能够沿连接处弯折,其中,左侧板包括相互软连接可以弯折的第一左板体和第二左板体,右侧板包括相互软连接可以弯折的第一右板体和第二右板体,左侧板和右侧板上的连接位置相对应,且均沿其高度方向设置。

需要使用上述可折叠包装箱时,将底板与侧框体的底端固定连接,顶板绕铰接处转动,呈打开状态,物品放入箱体内并控制充气气囊对物品压紧后,转动顶板盖合在侧框体的顶部,并将顶板的可拆卸边缘连接在侧框体的顶部,箱体和充气气囊共同对物品起到保护作用。物品输送完成并取出后,充气气囊呈压缩状态占用体积较小,将顶板和底板的可拆卸连接处拆开,绕铰接处转动,直至顶板与后侧板贴紧、底板与前侧板贴紧;随后自左向右对左侧板施力,左侧板的第一左板体和第二左板体沿竖直连接处向侧框体的内部发生弯折,直至第一左板体与后侧板贴紧、第二左板体与前侧板贴紧;类似的,自右向左对右侧板施力,右侧板的第一右板体和第二右板体沿竖直连接处向侧框体的内部发生弯折,直至第一右板体与后侧板贴紧,第二右板体与前侧板贴紧,箱体折叠在一起,各板体之间紧贴在一起,从而大大减小箱体占用的空间,使用者可以将包装箱放置起来,或,运输公司对包装箱进行回收,以备再次利用。

再次利用时,只需将左侧板的第一左板体和第一右板体沿连接处弯折至同一平面,同时,将右侧板的第一右板体和第二右板体沿连接处弯折到同一平面,形成侧框体;随后,沿铰接处转动底板,将其转动至与侧框体的底部形状匹配,将底板的边缘连接在侧框体底部即可形成箱体,将物品通过侧框体的顶部开口装入箱体内,绕铰接处转动顶板,最后,将顶板的边缘连接固定在侧框体的顶部即可。

该可折叠包装箱收纳方便、可重复利用,进一步降低成本、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包装箱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充气包装箱的内部俯视结构示意图,此时,充气气囊呈充气状态;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充气包装箱中箱体上水平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包装箱中左侧板和右侧板向内折叠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包装箱折叠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充气气囊;2-充气嘴;3-顶板;4-底板;5-侧框体;6-柔性连接件;7-第一拉链;8-第二拉链;9-锁紧部件;11-囊体;12-囊芯;51-前侧板;52-后侧板;53-左侧板;531-第一左板体;532-第二左板体;54-右侧板;541-第一右板体;542-第二右板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充气包装箱,如图2和图3所示,包括箱体,箱体的内壁上固设有充气气囊1,充气气囊1包括囊体11和囊芯12,囊体11上设有充气嘴2,充气嘴2用于外部向充气气囊1内充气或充气气囊1向外部放气,充气嘴2上封堵有封堵盖;囊芯12填充于囊体11内部,囊芯12能够压缩或扩张撑起囊体11。

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充气包装箱,包括用于盛装物品的箱体,箱体内设有能够膨胀对箱体内的物品进行压紧固定,又能够放气缩小体积的充气气囊1,充气气囊1包括囊体11和受到压力压缩、不受外力时膨胀撑起囊体11的囊芯12,囊气上设有用于供气体流通的充气嘴2和对充气嘴2进行封堵的封堵盖。

初始时,囊芯12处于压缩状态,相应的囊体11内空气较少也呈压缩状态,封堵盖对充气嘴2进行封堵。需要使用箱体盛装物品时,将物品放入箱体内,打开封堵盖,外部空气能够经过充气嘴2进入囊体11内部,囊芯12膨胀与空气进入相互促进,直至囊芯12完全膨胀将囊体11撑开,将封堵盖封堵上充气嘴2即可,膨胀状态的充气气囊1对物品与箱体之间的间隙进行填充,并对物品进行压紧固定,从而减少物品受到外力颠簸时晃动摔碎情况的发生,同时也能够起到减震作用,对物品进行保护;对物品输送完成后,打开封堵盖,对膨胀的充气气囊1施加压力,囊芯12受压缩小,空气从囊体11中经充气嘴2排出,囊芯12和囊体11压缩到一定程度时,将封堵盖封堵在充气嘴2上即可,随后将物品从箱体内取出,下次需要使用包装箱时,再次打开充气嘴2,使囊芯12扩张即可。

充气气囊1固设于包装箱内,通过控制囊芯12压缩或扩张状态,改变充气气囊1的充气状态和体积大小,从而实现重复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此外,囊体11内设置囊芯12,使得封堵盖打开时,充气气囊1能够自动充气,充气过程便捷性更高。

具体的,囊体11可以选用pvc、pp、pe、tpu等材料制成。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囊芯12可以包括高回弹全脂海绵。高回弹全脂海绵的海绵泡孔直径大小混合分布,有很大的开孔率,在受压时会在不同形变状态下产生不同支撑力的反弹力,即,受压可以压缩为体积较小的状态,占用空间较小,膨胀时体积变大对物品进行压紧固定。

囊芯12除了选用上述高回弹全脂海绵之外,还可以选用如弹簧等能够压缩、膨胀的弹性物体。

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4所示,箱体可以包括顶板3、底板4和侧框体5,顶板3连接于侧框体5的顶端,底板4连接于侧框体5的底端;箱体顶板3的内壁、侧框体5的内壁和底板4的内壁上各自至少固设有一个充气气囊1。

具体的,如图2-图4所示,侧框体5可以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前侧板51、右侧板54、后侧板52和左侧板53,前侧板51、右侧板54、后侧板52、左侧板53、顶板3和底板4均为矩形,且尺寸相匹配形成箱体;充气气囊1为六个,六个充气气囊1分别固设于顶板3、底板4、前侧板51、右侧板54、后侧板52和左侧板53的内壁上。物品放置在包装箱内,六个充气气囊1充气后对物品的上、下、左、右、前和后六个方位进行挤压固定,其中,六个充气气囊1上分别安装有一个充气嘴2,六个充气气囊1相对独立控制,根据物品的形状尺寸控制各个充气气囊1内充入气体的气体量,提高充气气囊1充气后,各个方位对物品的施力均衡性。

本实施例中,前侧板51和后侧板52内壁上的充气气囊1位于箱体内靠近顶板3的位置,左侧板53和右侧板54内壁上的充气气囊1位于箱体内靠近底板4的位置。前侧板51和后侧板52上的充气气囊1位于箱体内高度方向上的上部,左侧板53和右侧板54上的充气气囊1位于箱体内高度方向上的下部,物品放置在箱体内时,顶板3上的充气气囊1对物品的顶部自上向下压紧、底板4上的充气气囊1对物品的底部自下向上压紧、前侧板51和后侧板52上的充气气囊1在物品的上部的两侧相互压紧、左侧板53和右侧板54上的充气气囊1则在物品的下部的两侧相互压紧,六个充气气囊1对物品的顶部、底部、上部和下部位置均进行压紧固定,大大提高了充气气囊1对物品的固定牢固度,增强对其的保护。

类似的,本实施例中,前侧板51和后侧板52内壁上的充气气囊1也可以位于箱体内靠近底板4的位置,左侧板53和右侧板54内壁上的充气气囊1位于箱体内靠近顶板3的位置。此种情况为,前侧板51和后侧板52上的充气气囊1对物品的下部位置相互压紧固定、左侧板53和右侧板54上的充气气囊1对物品的上部位置相互压紧固定,也可以实现对物品各部位的压紧固定,固定牢固性强、保护作用好。

请参照图3,图3为箱体放置时,水平面作为剖切面在箱体侧框体5上的截面剖视图,且剖切面的高度位置与左侧板53和右侧板54上的充气气囊1的高度位置一致,此时,剖切面对左侧板53和右侧板54上的充气气囊1进行剖切,而前侧板51和后侧板52上的充气气囊1未被剖切。

本实施例中,箱体的顶板3、底板4、前侧板51、后侧板52、左侧板53和右侧板54均可以包括加强衬板。加强衬板具有一定硬度,可以维持箱体的形状,对放置在其内的物品进行保护,且充气气囊1充气状态时,加强衬板受到充气气囊1向外的膨胀力发生形变较小,从而使得充气气囊1仅向箱体的内部方向膨胀扩张,减少箱体受充气气囊1的膨胀力向外鼓起变形情况的发生,从而确保充气气囊1对箱体内部物品的压紧固定。具体的,加强衬板可以作为箱体的板体,也可以在箱体的板体上额外设置的加强件,加强衬板的材料可以选用碳纤维板材、中空塑料pp、pc等塑料板材、金属板材和木材等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板材。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折叠包装箱,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包括上述自动充气包装箱,前侧板51、右侧板54、后侧板52和左侧板53之间依次通过柔性连接件6连接,顶板3的部分边缘与后侧板52的顶部铰接,顶板3的另一部分边缘与侧框体5的顶部对应可拆卸式固接;底板4的部分边缘与前侧板51的底部铰接,底板4的另一部分边缘与侧框体5的底部对应可拆卸式固接;左侧板53包括相互软连接的第一左板体531和第二左板体532,连接位置与左侧板53的高度方向一致;右侧板54包括相互软连接的第一右板体541和第二右板体542,连接位置与右侧板54的高度方向一致,且左侧板53上的连接位置与右侧板54上的连接位置相互对应。

本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包装箱,包括共同构成箱体的顶板3、底板4、前侧板51、后侧板52、左侧板53和右侧板54,各板体之间通过柔性连接件6软连接,能够沿连接处弯折,其中,左侧板53包括相互软连接可以弯折的第一左板体531和第二左板体532,右侧板54包括相互软连接可以弯折的第一右板体541和第二右板体542,左侧板53和右侧板54上的连接位置相对应,且均沿其高度方向设置。

需要使用上述可折叠包装箱时,将底板4与侧框体5的底端固定连接,顶板3绕铰接处转动,呈打开状态,物品放入箱体内并控制充气气囊1对物品压紧后,转动顶板3盖合在侧框体5的顶部,并将顶板3的可拆卸边缘连接在侧框体5的顶部,箱体和充气气囊1共同对物品起到保护作用。物品输送完成并取出后,充气气囊1呈压缩状态占用体积较小,将顶板3和底板4的可拆卸连接处拆开,绕铰接处转动,直至顶板3与后侧板52贴紧、底板4与前侧板51贴紧;随后自左向右对左侧板53施力,左侧板53的第一左板体531和第二左板体532沿竖直连接处向侧框体5的内部发生弯折,直至第一左板体531与后侧板52贴紧、第二左板体532与前侧板51贴紧;类似的,自右向左对右侧板54施力,右侧板54的第一右板体541和第二右板体542沿竖直连接处向侧框体5的内部发生弯折,直至第一右板体541与后侧板52贴紧,第二右板体542与前侧板51贴紧,箱体折叠在一起,各板体之间紧贴在一起,从而大大减小箱体占用的空间,使用者可以将包装箱放置起来,或,运输公司对包装箱进行回收,以备再次利用。

再次利用时,只需将左侧板53的第一左板体531和第一右板体541沿连接处弯折至同一平面,同时,将右侧板54的第一右板体541和第二右板体542沿连接处弯折到同一平面,形成侧框体5;随后,沿铰接处转动底板4,将其转动至与侧框体5的底部形状匹配,将底板4的边缘连接在侧框体5底部即可形成箱体,将物品通过侧框体5的顶部开口装入箱体内,绕铰接处转动顶板3,最后,将顶板3的边缘连接固定在侧框体5的顶部即可。

该可折叠包装箱收纳方便、可重复利用,进一步降低成本、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具体的,箱体的各个板面可以根据折叠需要设置为相互软连接的两块或多块;柔性连接件6可以选用防水布等柔性材料;箱体的外表面可以印刷、粘贴或嵌装说明资料或宣传资料等信息材料。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顶板3与侧框体5的顶部可以通过第一拉链7可拆卸式固接;和/或,底板4与侧框体5的底部可以通过第二拉链8可拆卸式固接。具体的,可以在顶板3的边缘固设一条链条,侧框体5的顶部设置另外一条链条,其中一条链条上设有连接件,通过连接件将两条链条锁紧在一起或分开,以实现顶板3与侧框体5的连接和分开;底板4与后侧板52之间通过第二拉链8可拆卸式连接与此类似,这里不再赘述。采用拉链连接,不仅连接、分开操作便捷,且拉链的连接连续性较好,包装箱装载物品时,可以有效减少物品从连接处漏出情况的发生。具体的,第一拉链7和第二拉链8均可以为防水拉链。

除使用拉链连接顶板3与侧框体5、底板4与侧框体5外,还可以使用其他,如、锁扣、魔术贴、螺纹连接件、插接件等连接件实现可拆卸连接。

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5所示,可折叠包装箱还可以包括锁紧部件9,锁紧部件9设于侧框体5的端部、顶板3或底板4上,顶板3、底板4和侧框体5折叠状态时,锁紧部件9用于将顶板3、底板4和侧框体5锁紧在一起。包装箱不使用折叠状态时,顶板3、底板4、前侧板51、后侧板52、左侧板53的第一左板体531、第二左板体532和右侧板54的第一右板体541和第二右板体542叠摞在一起,使用锁紧部件9将各个板体锁紧在一起,具体的,可以沿折叠后包装箱的厚度方向将各板体压紧在一起,一方面,可以减少折叠后包装箱占用的空间;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搬运折叠后包装箱的过程中,顶板3或底板4等松散转动,而影响搬运情况的发生。具体的,锁紧部件9可以为机械锁、电子锁、螺纹紧固件、柔性绳索等能够紧固折叠后包装箱的部件均可以。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