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奶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37941发布日期:2018-11-07 08:05阅读:59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母婴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储奶袋。

背景技术

储奶袋是使用最为广泛的母婴用品之一。哺乳期母亲无法直接给婴儿进行哺乳时,通常需要先将母乳挤出,储存在储奶袋中进行临时保存一段时间,然后再将储奶袋带回到婴儿身边,将其内部的母乳取出喂养婴儿。储奶袋必须具备密封功能,避免在临时保存期间发生细菌或者病毒污染母乳的情况。市面上常规的储奶袋仅考虑了储奶袋的密封需求,采用简单的密封条封口,但是实际使用体验不佳。使用仅带有密封条封口的储奶袋临时储存母乳时,最容易发生母乳污染的反而是在母亲挤出母乳的过程中。因为母乳挤出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此期间储奶袋的口始终敞开,空气中漂浮的污染源轻易地就进入储奶袋中。此外,母亲在挤出母乳过程中需要不断用手挤压乳房,在反复摩擦过程中,手指、衣物、未有效清洁的乳房表面均有可能掉落污染源进入储奶袋中。实际使用中,部分母亲会实用清洁棉清洁乳头和乳晕,但是清洁棉难以保证手指、衣物获得彻底清洁,最为困难的是环境中漂浮的污染源无法避免。实际生活中,部分母亲会先使用吸奶器、奶瓶或者储奶杯等中间容器进行挤奶,再倒入储奶袋中,中间容器的使用不仅增大了因消毒不当造成母乳被污染的风险,而且增加了挤奶的复杂性和生活成本。综上所述,在母乳挤出过程中,如何低成本地实现储奶袋仅接触乳头区域并与外界环境隔开,是储奶袋技术方案需要改进的方向。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储奶袋,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奶袋,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储奶袋,包含储奶区,密封条和粘附区,所述密封条设置于储奶区与粘附区之间,所述粘附区包含漏斗形第一空腔、顶部封口侧壁和两侧的第一侧壁,所述漏斗形第一空腔设置于粘附区内部,所述漏斗形第一空腔底部开口连接密封条,所述储奶区包含第二空腔、第二侧壁和出奶口,第二空腔设置于储奶区内部被第二侧壁包围,所述第二空腔设置有顶部开口,所述顶部开口连接密封条,所述出奶口设置有一横向中空通道与储奶区第二空腔联通,所述粘附区的漏斗形第一空腔内壁设置有胶条,所述胶条包含第一胶条和第二胶条,所述第一胶条设置于粘附区漏斗形第一空腔的左侧内壁,所述第二胶条设置于漏斗形第一空腔的右侧内壁,第一胶条和第二胶条在垂直方向上交错设置,所述胶条设置于漏斗形第一空腔靠近顶部的区域,所述第一胶条和第二胶条的厚度相等,所述胶条底部设置有粘合处理剂层确保胶条与其所在位置的漏斗形第一空腔内壁紧密粘合,所述胶条上表面与人体皮肤之间有粘性。

所述粘附区材质为聚丙烯,所述胶条材质为硅胶,所述硅胶与漏斗形第一空腔的内壁表面之间不粘合。

所述第一侧壁设置有第一切口和第二切口,所述第一切口设置于胶条与粘附区顶部封口侧壁之间,所述第二切口设置于胶条与密封条之间,沿第一切口或者第二切口可将粘附区沿水平方向撕断。

出奶口区域的侧壁设置有第三切口,所述第三切口设置于横向中空通道上方,沿第三切口可将出奶口垂直撕断。

所述第一胶条和第二胶条的宽度相等。

所述第二空腔顶部开口的宽度小于第二空腔底部的宽度。

所述第二空腔顶部开口的宽度与漏斗形第一空腔底部开口的宽度相等,密封条处于打开状态时,漏斗形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联通。

所述第一胶条和第二胶条均设置有若干根。

储奶袋生产时,先对储奶袋内部进行抽真空,然后将所有侧壁区域热压对侧壁上的抽气区域进行封口,完成整个储奶袋内部的真空密封。

使用储奶袋挤奶时,先沿第一切口将粘附区撕开,去除顶部封口侧壁,将漏斗形第一空腔打开,漏斗形第一空腔的右侧内壁与漏斗形第一空腔左侧内壁分开,所述第一胶条在粘附区漏斗形第一空腔的左侧内壁,所述第二胶条在漏斗形第一空腔的右侧内壁。然后将密封条处于打开状态,此时漏斗形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联通。采用清洁棉对母亲的乳头和乳晕进行清洁后,将乳头和乳晕置入漏斗形第一空腔底部未设置胶条的空间内,使得第一胶条和第二胶条与乳晕外部的乳房表面紧密贴合,实现将乳头与储奶袋外部隔离的效果。用手对乳房进行挤压,流出的母乳就进入第二空腔内。挤奶结束后,先沿第二切口将粘附区撕开使得乳头与储奶袋分离;再将密封条闭合,实现对第二空腔内乳汁的隔绝保护;将粘附在乳房表面的胶条和粘附区取下丢弃。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采用胶条将乳头出乳区域与储奶袋外部隔离,彻底避免了环境中漂浮的污染源在挤奶进行过程中对乳汁的污染;同时无需使用任何中间容器,杜绝了中间容器消毒不当造成母乳被污染的风险;只需使用一个储奶袋就可以完成所有挤奶操作,且储奶袋结构简单,材料成本低,具有显著的优势。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实施例储奶袋示意图。

图2本发明实施例第一空腔打开后的示意图。

图3本发明实施例储奶袋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请参考图1至图3,一种储奶袋,包含储奶区3,密封条2和粘附区1,所述密封条2设置于储奶区3与粘附区1之间,所述粘附区1包含漏斗形第一空腔15、顶部封口侧壁11和两侧的第一侧壁13,所述漏斗形第一空腔15设置于粘附区1内部,所述漏斗形第一空腔15底部开口17连接密封条2,所述储奶区3包含第二空腔31、第二侧壁32和出奶口33,第二空腔31设置于储奶区3内部被第二侧壁32包围,所述第二空腔31设置有顶部开口,所述顶部开口连接密封条2,所述出奶口33设置有一横向中空通道34与储奶区3第二空腔31联通,所述粘附区1的漏斗形第一空腔15内壁设置有胶条14,所述胶条14包含第一胶条141和第二胶条142,所述第一胶条141设置于粘附区1漏斗形第一空腔15的左侧内壁,所述第二胶条142设置于漏斗形第一空腔15的右侧内壁,第一胶条141和第二胶条142在垂直方向上交错设置,所述胶条14设置于漏斗形第一空腔15靠近顶部的区域,所述第一胶条141和第二胶条142的厚度相等,所述胶条14底部设置有粘合处理剂层确保胶条14与其所在位置的漏斗形第一空腔15内壁紧密粘合,所述胶条上表面与人体皮肤之间有粘性。

所述粘附区1材质为聚丙烯,所述胶条材质为硅胶,所述硅胶与漏斗形第一空腔15的内壁表面之间不粘合。

所述第一侧壁13设置有第一切口12和第二切口16,所述第一切口12设置于胶条14与粘附区1顶部封口侧壁11之间,所述第二切口16设置于胶条14与密封条2之间,沿第一切口12或者第二切口16可将粘附区1沿水平方向撕断。

出奶口33区域的侧壁设置有第三切口35,所述第三切口35设置于横向中空通道34上方,沿第三切口35可将出奶口33垂直撕断。

所述第一胶条141和第二胶条142的宽度相等。

所述第二空腔31顶部开口的宽度小于第二空腔31底部的宽度。

所述第二空腔31顶部开口的宽度与漏斗形第一空腔15底部开口17的宽度相等,密封条2处于打开状态时,漏斗形第一空腔15与第二空腔31联通。

所述第一胶条141和第二胶条142均设置有若干根。

储奶袋生产时,先对储奶袋内部进行抽真空,然后将所有侧壁区域热压对侧壁上的抽气区域进行封口,完成整个储奶袋内部的真空密封。

使用储奶袋挤奶时,先沿第一切口12将粘附区1撕开,去除顶部封口侧壁11,将漏斗形第一空腔15打开,漏斗形第一空腔15的右侧内壁与漏斗形第一空腔15左侧内壁分开,所述第一胶条141在粘附区1漏斗形第一空腔15的左侧内壁,所述第二胶条142在漏斗形第一空腔15的右侧内壁。然后将密封条2处于打开状态,此时漏斗形第一空腔15与第二空腔31联通。采用清洁棉对母亲的乳头和乳晕进行清洁后,将乳头和乳晕置入漏斗形第一空腔15底部未设置胶条的空间内,使得第一胶条141和第二胶条142与乳晕外部的乳房表面紧密贴合,实现将乳头与储奶袋外部隔离的效果。用手对乳房进行挤压,流出的母乳就进入第二空腔31内。挤奶结束后,先沿第二切口16将粘附区1撕开使得乳头与储奶袋分离;再将密封条2闭合,实现对第二空腔31内乳汁的隔绝保护;将粘附在乳房表面的胶条14和粘附区1取下丢弃。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采用胶条将乳头出乳区域与储奶袋外部隔离,彻底避免了环境中漂浮的污染源在挤奶进行过程中对乳汁的污染;同时无需使用任何中间容器,杜绝了中间容器消毒不当造成母乳被污染的风险;只需使用一个储奶袋就可以完成所有挤奶操作,且储奶袋结构简单,材料成本低,具有显著的优势。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