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材取料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24633发布日期:2018-11-14 01:00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取料设备,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膜材取料设备。

背景技术

在面板制造行业中有大量贴膜工艺,比如偏光片贴附、保护膜贴附等。而贴膜工艺中均需设置料盒放置膜材,并通过机器设备进行自动取料、撕膜、对位及贴附等等的步骤。现有的侧置式料盒抽取料方式相比上下式取料方式效率更高,但在进行自动取料的过程中会导致膜材边缘与侧置式料盒的挡板摩擦。这是由于膜材受到外力推移而进行自动取料的过程中,膜材会与侧置式料盒的挡板产生相对移动进而导致膜材的磨擦,故使膜材边缘产生溢胶、缺胶、碰伤等不良影响,且这样的膜材在贴附后也造成产品边缘气泡、翘起等良率降低。

故,有必要提供一种膜材取料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膜材取料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自动取料时所产生的膜材不良损伤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膜材取料设备,其可以通过运输装置来运输所述膜材,以使所述膜材与所述运输装置的承载面之间呈一相对静止状态,故在进行自动取料时,可避免所述膜材与所述运输装置的承载面的磨擦,进而提升膜材贴附于目标表面的良率。

为达成本发明的前述目的,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膜材取料设备,其中所述膜材取料设备包含︰一平台、相对的一第一脚座与一第二脚座、一运输装置、一运输装置、一推动装置、至少一阻挡片以及一吸引装置。相对的所述第一脚座与所述第二脚座是设于所述平台上。所述运输装置设于所述第一脚座与所述第二脚座之间且具有一承载面,所述承载面用于承载由多个膜片堆叠而成的一膜材,其中当所述运输装置运输所述膜材时,所述膜材与所述承载面之间呈一相对静止状态。所述推动装置设于所述第一脚座的上方且用于抵撑在所述膜材的一后侧。所述至少一阻挡片邻设于所述第二脚座且固定所述平台上,其中所述至少一阻挡片、所述推动装置与所述承载面形成容置所述膜材的一容置空间。所述吸引装置设于所述膜材的一前侧,用于吸引所述多个膜片中的至少一个,以使被吸引的所述多个膜片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膜材分离。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阻挡片与所述运输装置之间具有一取料孔,其中被吸引的所述多个膜片中的至少一个是通过所述取料孔来与所述膜材分离。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运输装置是一运输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推动装置更包含:一固定板及一马达。所述固定板是固定于所述承载面上且用于抵撑所述膜材的后侧。所述马达具有一作用端,所述作用端连接所述固定板,其中当所述马达通过所述作用端施加一推力于所述固定板上时,所述固定板带动所述承载面,以使位于所述承载面上的所述膜材朝所述前侧运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承载面的宽度小于所述膜材的宽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膜材取料设备更包含一左侧运输装置与一右侧运输装置,所述左侧运输装置与所述膜材的一左侧具有一左侧接触面,以及所述右侧运输装置与所述膜材的一右侧具有一右侧接触面,其中所述左侧接触面、所述右侧接触面、所述阻挡片、所述推动装置与所述承载面形成所述容置空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推动装置更包含:一固定板及一马达。述固定板,固定于所述左侧接触面、所述右侧接触面与所述承载面上,所述固定板用于抵撑所述膜材的后侧。所述马达具有一作用端,所述作用端连接所述固定板,其中当所述马达通过所述作用端施加一推力于所述固定板上时,所述固定板带动所述左侧接触面、所述右侧接触面与所述承载面,以使位于所述承载面上的所述膜材朝所述前侧运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左侧运输装置的高度与所述右侧运输装置的高度皆小于所述膜材的高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膜材取料设备更包含一滑轨平台,所述左侧运输装置与所述右侧运输装置设于所述滑轨平台上,用于调整所述左侧运输装置与所述右侧运输装置之间的距离。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脚座具有二支撑脚,以及所述至少一阻挡片包含二阻挡片,其中所述二阻挡片分别邻设于所述二支撑脚。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膜材取料设备是通过运输装置来运输膜材,以使所述膜材与所述运输装置的承载面之间呈一相对静止状态,故在进行自动取料时,可避免所述膜材与所述运输装置的承载面的磨擦,进而提升膜材贴附于目标表面的良率。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膜材取料设备的侧视示意图。

图1b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膜材取料设备的上视示意图。

图1c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膜材取料设备的前视示意图。

图2a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膜材取料设备的侧视示意图。

图2b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膜材取料设备的上视示意图。

图2c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膜材取料设备的前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发明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再者,本发明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顶、底、前、后、左、右、内、外、侧面、周围、中央、水平、横向、垂直、纵向、轴向、径向、最上层或最下层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发明,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请参照图1a至1c,图1a至1c分别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膜材取料设备10的侧视示意图、上视示意图与前视示意图,其中图1b为了描述的目的,绘示未承载有膜材90的情况。所述膜材取料设备10包含一平台11、相对的一第一脚座12与一第二脚座13、一运输装置14、一推动装置15、至少一阻挡片16与一吸引装置17。所述平台11主要用于承载所述膜材取料设备10的构件,例如所述第一脚座12与所述第二脚座13是设置在所述平台11上。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脚座12与所述第二脚座13是设置在所述平台11的后侧11a与前侧11b。

所述膜材取料设备10的运输装置14设于所述第一脚座12与所述第二脚座13之间。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脚座12与所述第二脚座13可作为所述运输装置14的支架,以使所述运输装置14可架设在所述第一脚座12与所述第二脚座13之间。在一具体范例中,所述运输装置14可以是一运输带。另一方面,所述运输装置14具有一承载面14a,所述承载面14a用于承载由多个膜片90堆叠而成的一膜材91,其中当所述运输装置14运输所述膜材91时,所述膜材91与所述承载面14a之间呈一相对静止状态。换言之,所述膜材91在进行自动取料时,可避免所述膜材91与所述运输装置14的承载面14a的磨擦,进而提升膜材91贴附于产品表面的良率。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多个膜片90可以包含偏光片或保护膜中的至少一种。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承载面14a的宽度w1小于所述膜材91的宽度w2。

所述膜材取料设备10的推动装置15设于所述第一脚座12的上方且用于抵撑在所述膜材91的一后侧91a。所述推动装置15大致上是抵撑在所述膜材91的后侧91a,并且可在所述膜材91进行自动取料时不断的提供抵撑力,进而起到抵撑或支撑效果。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推动装置15可更包含一固定板151与一马达152。所述固定板151固定于所述承载面14a上且用于抵撑所述膜材91的后侧91a,且所述马达152具有一作用端152a,所述作用端152a连接所述固定板151,其中当所述马达152通过所述作用端152a施加一推力于所述固定板151上时,所述固定板151带动所述承载面14a,以使位于所述承载面14a上的所述膜材91朝所述膜材91的一前侧91b运动。换言之,所述推动装置15实际上是通过所述固定板151推动所述承载面14a,以使位在所述承载面14a上的膜材91通过所述膜材91与所述承载面14a之间的静磨擦力被带动(即,所述运输装置14不提供外力来源,而是由推动装置15来提供推力来达成所述承载面14a的移动),所以所述膜材91与所述运输装置14的承载面14a之间是相对静止状态,故可避免所述膜材91受到磨擦而损伤。再者,所述推动装置15的固定板151除了受到所述马达152的作用而推动所述承载面14a之外,所述固定板151本身亦可起到抵撑所述膜材91的后侧91a的效果,从而避免所述膜材91的滑动所产生的磨擦损伤。

所述膜材取料设备10的至少一阻挡片16邻设于所述第二脚座13且固定所述平台11上,其中所述至少一阻挡片16、所述推动装置15与所述承载面14a形成容置所述膜材91的一容置空间18。详言之,所述膜材91可通过夹设于所述推动装置15与所述至少一阻挡片16之间,进而侧置式的位于所述承载面14a上。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脚座13具有二支撑脚131,以及所述至少一阻挡片16包含二阻挡片16,其中所述二阻挡片16分别邻设于所述二支撑脚131,以使所述二阻挡片16提供对于所述膜材91更加稳固的抵撑或夹设效果。

所述膜材取料设备10的吸引装置17设于所述膜材91的一前侧91b,用于吸引所述多个膜片90中的至少一个,以使被吸引的所述多个膜片90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膜材91分离。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吸引装置17例如是一吸嘴,可通过气体压力的调整来达成吸引所述膜片91以分离所述膜材90的效果。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阻挡片16与所述运输装置14之间具有一取料孔19,其中被吸引的所述多个膜片91中的至少一个是通过所述取料孔19来与所述膜材91分离。更具体而言,所述吸引装置17例如是可动式的,以使被吸引的膜片91通过所述取料孔19而移动到其他位置,以进行后续的对位及贴附等等步骤。

在一实施例中,请一并参照图2a至2c,图2a至2c分别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膜材取料设备20的侧视示意图、上视示意图与前视示意图。图2a至2c中的所述膜材取料设备20与图1a至1c中的所述膜材取料设备10的构件大致相同,但所述膜材取料设备20更包含一左侧运输装置21与一右侧运输装置22,所述左侧运输装置21与所述膜材91的一左侧91c具有一左侧接触面211,以及所述右侧运输装置22与所述膜材91的一右侧91d具有一右侧接触面221,其中所述左侧接触面211、所述右侧接触面221、所述阻挡片16、所述推动装置15与所述承载面14a形成所述容置空间。换言之,在本实施例中,主要是增加了位于所述膜材91的两侧(左侧与右侧)的运输装置,以使所述膜材更加稳定的位在所述承载面14a上。在一具体范例中,所述左侧运输装置211与所述右侧运输装置221分别是一运输带。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左侧运输装置211的高度与所述右侧运输装置221的高度皆小于所述膜材91的高度。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推动装置15更包含:一固定板151与一马达152。所述固定板151固定于所述左侧接触面211、所述右侧接触面221与所述承载面14a上,所述固定板151用于抵撑所述膜材91的后侧91a。所述马达152具有一作用端152a,所述作用端152a连接所述固定板151,其中当所述马达152通过所述作用端152a施加一推力于所述固定板151上时,所述固定板151带动所述左侧接触面211、所述右侧接触面221与所述承载面14a,以使位于所述承载面14a上的所述膜材91朝所述前侧91b运动。具体而言,所述推动装置15实际上是通过一并推动所述左侧接触面211、所述右侧接触面221与所述承载面14a,以使位在所述承载面14a上的膜材91被带动,所以所述膜材91相对于所述左侧接触面211、所述右侧接触面221与所述承载面14a之间是相对静止状态,故可避免所述膜材91受到磨擦而损伤。再者,所述推动装置15的固定板151除了受到所述马达152的作用而推动所述承载面14a之外,所述固定板151、所述左侧接触面211与所述右侧接触面221本身亦可起到分别抵撑所述膜材91的后侧91a、左侧91c与右侧91d的效果,从而避免所述膜材91的滑动所产生的磨擦损伤。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膜材取料设备20更包含一滑轨平台23(具有沿所述膜材91两侧(左右两侧)方向的滑轨装置231),所述左侧运输装置21与所述右侧运输装置22设于所述滑轨平台23上,用于调整所述左侧运输装置21与所述右侧运输装置22之间的距离。因此,通过所述滑轨平台23可根据各种膜材91的尺寸来对应调整所述左侧运输装置21与所述右侧运输装置22之间的距离,进而形成适用于所述膜材91的容置空间18。

由上可知,本发明的膜材取料设备是通过运输装置来运输膜材,以使所述膜材与所述运输装置的承载面之间呈一相对静止状态,故在进行自动取料时,可避免所述膜材与所述运输装置的承载面的磨擦,进而提升膜材贴附于目标表面的良率。

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发明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公开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反地,包含于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及范围的修改及均等设置均包括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