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管道生产用转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49837发布日期:2018-11-24 11:11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石油管道生产用转移装置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石油管道生产用转移装置。

背景技术

石油挖掘、提纯、运输等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件是管道。石油整个生产运输过程中,常用到的大型管道。大型管道的制作工艺虽和小型管道的制作工艺差别不大,但是将大型管道从一个工位转移到另一个工位时,由于其质量大、体积大等原因,其转移起来非常麻烦。传统的转移方式是将从工作平台上完成一个加工步骤的管道直接移动到移动板上,再用绳索类部件将其固定,然后通过轨道将其运输到下一个工位,并且为了便于这样运输,通常将加工大型管道的多个工位沿着轨道的轴线依次排列。现有技术在大型管道转移中,管道固定不紧,导致管道在运输过程中会产生移位及碰撞,这样就会增加制造车间的噪音,对车间的工作环境造成影响,且容易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石油管道生产用转移装置,其结构包括管道固定装置、移动主机、控制器、主机底座、移动轮,所述的移动轮设有两个以上且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主机底座底部四角,所述的主机底座顶部设有活动装设移动主机的凹槽,所述的移动主机右端安装有控制器且顶部与管道固定装置底部相扣合,所述的管道固定装置内部包括主传动机构、管道底座、真空装置、隔层板、启动机构、第三传动机构、联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装置主体,所述的装置主体顶部与管道底座底部通过扣合方式相连接,所述的主传动机构设于装置主体内部上端且顶部贯穿管道底座内部设于表面,所述的隔层板为平行状态且两端通过焊接方式安装于装置主体内部两端的三分之一处,所述的装置主体两端中部各设有一个启动机构,所述的启动机构上端分别与真空装置底部相连接,所述的真空装置设于隔层板表面两端,所述的联动机构共设有两个且底部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装置主体下端中部,所述的两个联动机构以装置主体中心点为轴相互对称,所述的启动机构下端通过第三传动机构与联动机构相连接,所述的主传动机构底部两端分别通过第二传动机构与联动机构相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主传动机构包括主传动顶杆、复位弹簧、复位板、传动齿条,所述的主传动顶杆底部贯穿装置主体上端中部与复位板相连接,所述的复位弹簧通过套合方式安装于主传动顶杆下端,且下端与复位板表面相连接,所述的复位弹簧上端与装置主体内部的上表面相连接,所述的传动齿条顶部通过焊接方式与复位板下端中部相连接,且下端两侧分别与第二传动机构啮合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管道底座包括真空吸附孔、底座主体、真空分布管,所述的底座主体底部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装置主体顶端,所述的真空吸附孔设有两个以上且通过嵌入方式设于底座主体两端,且真空吸附孔与底座主体顶部处于同一面上,所述的真空吸附孔底部分别通过真空分布管与真空装置相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真空装置包括真空导出管、真空罐、电源线、控制装置、控制阀门,所述的真空罐共设有两个且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隔层板表面两端,所述的控制装置为矩形结构且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真空罐中部下端,且中间位置设有控制阀门,所述的控制阀门与启动机构相连接,所述的真空导出管共设有两个且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真空罐顶部,所述的真空导出管与真空分布管相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启动机构包括一号直齿支座、一号直齿、传动链条,所述的一号直齿支座共设有两个且通过焊接方式安装于装置主体两端中部,且两两之间对向一端各设有一个一号直齿,所述的一号直齿中部通过传动链条与控制阀门相啮合,且下端分别与第三传动机构啮合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第三传动机构包括二号直齿、二号直齿支座、一号传动绳、一号联动轮,所述的二号直齿设有两个并通过二号直齿支座扣合安装于装置主体两端侧壁的三分之二处,所述的二号直齿上端与一号直齿下端相啮合,且中部与一号传动绳相绕合,所述的一号联动轮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装置主体两端侧壁的四分之三处,所述的一号传动绳下端分别绕过一号联动轮与联动机构相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联动机构包括推杆导架、摆动轮、传动销、传动推杆、传动摆杆,所述的推杆导架共设有两个且底部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装置主体底部的三分之二处,所述的摆动轮设有两个底部通过嵌入方式安装于装置主体底部的四分之三处,且以装置主体中心点为轴相互对称,所述的传动摆杆底部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装置主体底部两端的中间位置,且上端与传动推杆首端相扣合,所述的传动推杆中部与推杆导架相套合且末端的二分之一处与摆动轮顶端相扣合,所述的摆动轮后端与第二传动机构相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第二传动机构包括三号直齿、二号链条、转向轮、三号链条,所述的二号链条下端与摆动轮后端中部相啮合,且上端与转向轮中部相啮合,所述的转向轮共设有两个且对向一端通过二号链条与三号直齿相啮合,所述的三号直齿分别啮合连接于传动齿条两端下端。

有益效果

本发明石油管道生产用转移装置,通过固定装置放置固定石油管道,然后通过控制器控制移动主机启动,再由移动轮进行移动控制,为了防止管道在运输过程中松动,当放置在固定装置顶部后,石油管道自动下压主传动顶杆,而后主传动顶杆底部推动传动齿条与两端三号直齿啮合,三号直齿转动起来后通过二号链条带动转向轮旋转,并且将动力转嫁至摆动轮,设有的摆动轮旋转带动传动销摆动两个传动推杆向外侧推出,而后释放一号传动绳一端,使二号直齿能够复位转动,进而啮合一号直齿,最终一号直齿通过传动链条带动控制阀门启动控制装置,设有的真空罐启动后产生真空负压,并通过真空分布管连接真空吸附孔,就能够对底座主体表面的石油管道进行吸附固定。

基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设有的的固定装置在石油管道放置后,顶部的主传动顶杆被下压并带动两端第二传动机构进行传动,而后第二传动机构下端通过联动机构控制第三传动机构,最终将动力转嫁至启动机构上,再由启动机构顶部控制真空装置启动真空负压,进而方便管道底座上的真空吸附孔进行负压吸附,确保石油管道表面被固定,避免在运输过程中产生移位造成碰撞和噪音,防止对车间的工作环境造成影响,且能够确保安全事故的杜绝。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石油管道生产用转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固定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固定装置第二形态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固定装置-1、移动主机-2、控制器-3、主机底座-4、移动轮-5、主传动机构-101、管道底座-102、真空装置-103、隔层板-104、启动机构-105、第三传动机构-106、联动机构-107、第二传动机构-108、装置主体-109、主传动顶杆-1011、复位弹簧-1012、复位板-1013、传动齿条-1014、真空吸附孔-1021、底座主体-1022、真空分布管-1023、真空导出管-1031、真空罐-1032、电源线-1033、控制装置-1034、控制阀门-1035、一号直齿支座-1051、一号直齿-1052、传动链条-1053、二号直齿-1061、二号直齿支座-1062、一号传动绳-1063、一号联动轮-1064、推杆导架-1071、摆动轮-1072、传动销-1073、传动推杆-1074、传动摆杆-1075、三号直齿-1081、二号链条-1082、转向轮-1083、三号链条-108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说明,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

实施例

请参阅图1-图3,本发明提供石油管道生产用转移装置,其结构包括管道固定装置1、移动主机2、控制器3、主机底座4、移动轮5,所述的移动轮5设有两个以上且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主机底座4底部四角,所述的主机底座4顶部设有活动装设移动主机2的凹槽,所述的移动主机2右端安装有控制器3且顶部与管道固定装置1底部相扣合,所述的管道固定装置1内部包括主传动机构101、管道底座102、真空装置103、隔层板104、启动机构105、第三传动机构106、联动机构107、第二传动机构108、装置主体109,所述的装置主体109顶部与管道底座102底部通过扣合方式相连接,所述的主传动机构101设于装置主体109内部上端且顶部贯穿管道底座102内部设于表面,所述的隔层板104为平行状态且两端通过焊接方式安装于装置主体109内部两端的三分之一处,所述的装置主体109两端中部各设有一个启动机构105,所述的启动机构105上端分别与真空装置103底部相连接,所述的真空装置103设于隔层板104表面两端,所述的联动机构107共设有两个且底部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装置主体109下端中部,所述的两个联动机构107以装置主体109中心点为轴相互对称,所述的启动机构105下端通过第三传动机构106与联动机构107相连接,所述的主传动机构101底部两端分别通过第二传动机构108与联动机构107相连接,所述的主传动机构101包括主传动顶杆1011、复位弹簧1012、复位板1013、传动齿条1014,所述的主传动顶杆1011底部贯穿装置主体109上端中部与复位板1013相连接,所述的复位弹簧1012通过套合方式安装于主传动顶杆1011下端,且下端与复位板1013表面相连接,所述的复位弹簧1012上端与装置主体109内部的上表面相连接,所述的传动齿条1014顶部通过焊接方式与复位板1013下端中部相连接,且下端两侧分别与第二传动机构108啮合连接,所述的管道底座102包括真空吸附孔1021、底座主体1022、真空分布管1023,所述的底座主体1022底部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装置主体109顶端,所述的真空吸附孔1021设有两个以上且通过嵌入方式设于底座主体1022两端,且真空吸附孔1021与底座主体1022顶部处于同一面上,所述的真空吸附孔1021底部分别通过真空分布管1023与真空装置103相连接,所述的真空装置103包括真空导出管1031、真空罐1032、电源线1033、控制装置1034、控制阀门1035,所述的真空罐1032共设有两个且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隔层板104表面两端,所述的控制装置1034为矩形结构且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真空罐1032中部下端,且中间位置设有控制阀门1035,所述的控制阀门1035与启动机构105相连接,所述的真空导出管1031共设有两个且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真空罐1032顶部,所述的真空导出管1031与真空分布管1023相连接,所述的启动机构105包括一号直齿支座1051、一号直齿1052、传动链条1053,所述的一号直齿支座1051共设有两个且通过焊接方式安装于装置主体109两端中部,且两两之间对向一端各设有一个一号直齿1052,所述的一号直齿1052中部通过传动链条1053与控制阀门1035相啮合,且下端分别与第三传动机构106啮合连接,所述的第三传动机构106包括二号直齿1061、二号直齿支座1062、一号传动绳1063、一号联动轮1064,所述的二号直齿1061设有两个并通过二号直齿支座1062扣合安装于装置主体109两端侧壁的三分之二处,所述的二号直齿1061上端与一号直齿1052下端相啮合,且中部与一号传动绳1063相绕合,所述的一号联动轮1064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装置主体109两端侧壁的四分之三处,所述的一号传动绳1063下端分别绕过一号联动轮1064与联动机构107相连接,所述的联动机构107包括推杆导架1071、摆动轮1072、传动销1073、传动推杆1074、传动摆杆1075,所述的推杆导架1071共设有两个且底部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装置主体109底部的三分之二处,所述的摆动轮1072设有两个底部通过嵌入方式安装于装置主体109底部的四分之三处,且以装置主体109中心点为轴相互对称,所述的传动摆杆1075底部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装置主体109底部两端的中间位置,且上端与传动推杆1074首端相扣合,所述的传动推杆1074中部与推杆导架1071相套合且末端的二分之一处与摆动轮1072顶端相扣合,所述的摆动轮1072后端与第二传动机构108相连接,所述的第二传动机构108包括三号直齿1081、二号链条1082、转向轮1083、三号链条1084,所述的二号链条1082下端与摆动轮1072后端中部相啮合,且上端与转向轮1083中部相啮合,所述的转向轮1083共设有两个且对向一端通过二号链条1082与三号直齿1081相啮合,所述的三号直齿1081分别啮合连接于传动齿条1014两端下端。

本发明的原理:通过固定装置1放置固定石油管道,然后通过控制器3控制移动主机2启动,再由移动轮5进行移动控制,为了防止管道在运输过程中松动,当放置在固定装置1顶部后,石油管道自动下压主传动顶杆1011,而后主传动顶杆1011底部推动传动齿条1014与两端三号直齿1081啮合,三号直齿1081转动起来后通过二号链条1082带动转向轮1083旋转,并且将动力转嫁至摆动轮1072,设有的摆动轮1072旋转带动传动销1073摆动两个传动推杆1074向外侧推出,而后释放一号传动绳1063一端,使二号直齿1061能够复位转动,进而啮合一号直齿1052,最终一号直齿1052通过传动链条1053带动控制阀门1035启动控制装置1034,设有的真空罐1032启动后产生真空负压,并通过真空分布管1023连接真空吸附孔1021,就能够对底座主体1022表面的石油管道进行吸附固定。

本发明所述的复位弹簧1012是一种利用弹性来工作的机械零件。用弹性材料制成的零件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除去外力后又恢复原状。亦作"弹簧"。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在大型管道转移中,管道固定不紧,导致管道在运输过程中会产生移位及碰撞,这样就会增加制造车间的噪音,对车间的工作环境造成影响,且容易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本发明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确保石油管道表面被固定,避免在运输过程中产生移位造成碰撞和噪音,防止对车间的工作环境造成影响,且能够确保安全事故的杜绝。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或基本特征的前提下,不仅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因此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