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含位置修正功能的理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46673发布日期:2018-11-24 10:55阅读:9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包含位置修正功能的理袋机。

背景技术

软袋是一种包装介质,常常作为工业品包装或食品包装使用。当软袋已经装袋完成之后,需要对这些软袋进行物流传输和装箱的操作。但是在物流过程中,软袋存在堆积重叠等现象,不利于物流过程中的有序操作。

软袋往往表面光滑,当软袋出现堆积重叠时,会出现滑动和移位的现象,不利于物流系统的传送,软袋彼此之间间隙小,排布紧密,对装箱、计数等都带来了不便影响。在对软袋进行传送的时候,还需要控制软袋的速度,若是速度过低,则影响软袋的传输效率,若是速度过高,则会使得软袋脱离物流装备。

此外,各个软袋在物流传输设备上的位置不同,对于后续的软袋整理和装箱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包含位置修正功能的理袋机,差速设计,提升各个辊筒体的速度,增加软袋彼此之间的间隙,同时具备倾斜设计,能在传输过程中,对软袋的位置进行修正。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包含位置修正功能的理袋机,包含主支架,在所述主支架上安装有多个辊筒体组,该种间隙增加装置还包含感应组件,所述感应组件包含用于感应软袋的检测器,每个所述检测器的检测位置设在两组相邻所述辊筒体组之间,每组所述辊筒体组包含多个辊筒体,相邻所述辊筒体之间设有辊筒提速装置,所述辊筒提速装置使得按软袋前进方向前一个所述辊筒体的自转速度高于后一个所述辊筒体的自转速度。按传送方向,多个所述辊筒体的高度位置逐渐升高;所述主支架包含在在竖直方向延伸的阻挡墙,所述辊筒体安装在所述阻挡墙上,所述辊筒体按远离所述阻挡墙方向逐渐向上方位置倾斜延伸。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第n个检测器的检测位置位于第n组所述辊筒体组和第n+1组所述辊筒体组之间,第n+1个检测器的检测位置位于第n+1组所述辊筒体组和第n+2组所述辊筒体组之间,当第n个检测器检测到软袋,则第n组辊筒体组停止运行,当第n+1个检测器未检测到软袋,则第n组辊筒体组开始运行。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感应组件还包含与所述主支架连接的光电支架、连接在所述光电支架上的光电管和多个连接在所述光电管上的连接架,每个所述检测器安装在对应的所述连接架上。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光电支架包含与所述主支架连接的基座部、与所述基座部连接且呈圆弧形延伸的圆弧衔接部和与所述圆弧衔接部末端连接的卡接端部,所述卡接端部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光电管连接在所述弧形槽中,所述圆弧衔接部按远离所述主支架方向逐渐靠近所述辊筒体组。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连接架包含呈环形套接在所述光电管上的环形扣部、连接在所述环形扣部一端的调节部和连接在所述环形扣部另一端的插片,所述调节部上开设有调节槽,所述插片插入所述调节槽,所述调节槽的开槽长度大于所述插片的长度。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辊筒体包含内筒和由弹性材料制成的且位于所述内筒外圈的弹性增摩套,所述弹性增摩套包含环形排列的套齿。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每个所述辊筒体均连接有一个传动辊,所述辊筒提速装置安装在两个相邻的所述传动辊上,所述辊筒提速装置包含安装在前一所述传动辊上的小传动轮、安装在后一所述传动辊上的大传动轮和连接所述小传动轮和所述大传动轮的传送带,所述小传动轮半径小于所述大传动轮的半径。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每组所述辊筒体组包含的所述辊筒体数量为三个或三个以上,所述辊筒体连接两套所述辊筒增速装置,分别与前一个所述辊筒体和后一个所述辊筒体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辊筒体为一个辊筒体组,每一组所述辊筒体组连接一套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含驱动轮和与所述驱动轮连接的传动皮带,所述传动皮带与该组其中一个所述辊筒体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套齿包含用于和软袋接触的接触边和位于所述接触边两侧且倾斜设置的阻挡斜面。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辊筒体对软袋的速度传递直接稳定,控制性好,避免软袋滑脱甩出。

2、在整个传送过程中,原本堆叠的软袋会发生分离。

3、软袋的位置会得到修正,与阻挡墙对齐。

4、软袋的角度会得到修正,与传送方向平行。

5、各个辊筒体之间实现差速设计,靠前的辊筒体的自转速度更快,增大软袋之间的间隙。

6、整个流水线分成多个辊筒体组,每个辊筒体组包含多个辊筒体,每个辊筒体组的速度设计方式一致,从而使得末尾的辊筒体组的速度可控不会太高。

7、感应组件可根据软袋的检测结果来实现辊筒体组的运行和停止。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辊筒体安装在阻挡墙上的示意图;

图2是图1背面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立体图,即辊筒增速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是软袋在各个辊筒体之间角度修正的示意图;

图5是感应组件的安装示意图;

图6是图5进行各个辊筒体和各个检测器进行编号后的示意图;

图7是感应组件的具体部件示意图。

图中:

1、辊筒体,11、内筒,12、弹性增摩套、套齿,121、阻挡斜面,122、接触边,2、主支架,21、阻挡墙,,3、驱动装置,31、驱动轮,32、驱动皮带,4、辊筒增速装置,41、小传动轮,42、大传动轮,43、传送带,5、转动辊,6、感应组件,61光电支架、611、基座部,612、圆弧衔接部,613、卡接端部,6131、弧形槽,62、光电管,63、连接架,631、环形扣部,632、调节部,调节槽,633、插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如图1所示,包含主支架2,主支架2包含在竖直方面延伸的阻挡墙21,阻挡墙21可以立于地面。

阻挡墙21上设有辊筒体1,辊筒体1可以为多个,倾斜排布设置。具体的,按软袋的传送方向向前,辊筒体1的离地高度逐渐升高。辊筒体1可以在驱动结构的作用下发生自转。驱动结构可以是现有技术下的电机、皮带、齿轮变速装置等结构,这里不再详述。

多个辊筒体1的离地高度逐渐升高便于多个软袋在传输过程拉开彼此间的间距,具体的,因为软袋表面较为光滑,当多个辊筒体存在高度差时,软袋本身必然也是倾斜的状态。若是软袋彼此堆叠,自然由于重力原因发生相对滑动,堆叠在上方的软袋下滑,从另一个软袋上下滑至辊筒体1上。

另一个原因是,在这个物流传输的过程的上一个工序往往是分流工序,而下一道工序往往是装箱工序。是在实际生产中,装箱机的高度也是高于分流机的高度,这就使得辊筒体1的爬坡式高度设计不仅利于彼此间距的增大,也利于衔接上下两个工序的高度差,无需额外增加竖直传输的设备,节省资金。

而每个辊筒体1在水平方向上也存在倾斜设计,具体的,辊筒体1按远离阻挡墙21方向高度逐渐升高。这样的设置,使得软袋在传输过程中由于重力影响向内,即阻挡墙21方向靠近,并最终与阻挡墙21接触。这样,软袋的侧边自然而然与阻挡墙21齐平,达到对齐的作用。

辊筒体1的设置采用了双重设计,一方面,内筒11可以与驱动系统连接,发生自转。而在内筒11的外侧,设有弹性增摩套12。弹性增摩套12由软性、弹性材料制成,表面粗糙,摩擦系数大,例如橡胶材料。软袋与之接触的摩擦力大,不宜滑脱。弹性增摩套12表面环形设有套齿,套齿包含用于和软袋接触的接触边122和位于所述接触边122两侧且倾斜设置的阻挡斜面121。在平常的传送状态,软袋的下表面都是和各个接触边122接触,并且,在本技术方案下,是线接触,而非面接触。这样的线性接触更加有利于辊筒体1的速度传递到软袋上,更直接高效。此外,在某些情况下,辊筒体1是停止旋转,即停止软袋的输送,而软袋本身也是软性的,在此时,软袋的前边沿会发生下卡,被阻挡斜面121挡下,避免停下辊筒体1时,软袋由于惯性而继续前移从而滑出辊筒体1。

如图2和图3所示,辊筒体1为多个,本技术方案中,对各个辊筒体1采用了差速动力设计,使得按软袋的前进方向,下一个辊筒体1的旋转速度要略快于上一个辊筒体1的旋转速度,这样的差速设计,多个软袋在前进时,会自然拉开彼此之间的间隙。

同时,诚如上文所述,本技术方案特别将弹性增摩套12设计成套齿结构,从而接触边122与软袋的接触不是面接触而是线接触,这样的设计更有利于软袋包装的“角度修正”。由于软袋本身一开始在各个辊筒体1上堆放的杂乱无章,往往它的角度与其前进方向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夹角。这样状态的软袋从当前辊筒体1传送到下一个辊筒体1时,必定是软袋的一个角或者一个部分先接触下一个辊筒体,这个部分获得了这个辊筒体1的速度v1,而其他部分的瞬时速度还是获得上一个辊筒体1提供的速度v0,v0速度小于v1,由于此时的速度差,软袋的这个角或者这个部分就获得了一个拉扯效果,而在实际操作中,往往设置多个辊筒体1,软袋每次传送到下一个辊筒体1时,都会获得这样一个拉扯力,直到软袋本身的方向与与输送方向平行,即软袋的左右两侧同时传送到下一个辊筒体1上,不存在速度差,不存在拉扯力。如图4所示。

通过上文的叙述,原本杂乱无章,排列紧密的多个软袋,经过多个辊筒体1的输送之后,自动达到如下效果:第一,软袋彼此之间间隔增大。第二,软袋统一靠向阻挡墙21,完成侧对齐。第三,软袋的朝向方向无偏置。

下文叙述差速设计的具体机械结构。如图2和图3所示,将多个辊筒体1设为一组,如,六个辊筒体1设为一组,没一组辊筒体组只设置一个驱动装置3。驱动装置3可以是电机带动驱动轮31转动,驱动轮31上套接有驱动皮带32,驱动皮带32另一端连接该组的任意一个辊筒体1。

具体的,如图3所示,每个辊筒体1上都单独连接有一个传动辊5,连接至阻挡墙21的背面,驱动皮带32与其中一个传动辊5连接,完成动力的连接传递。

图3中,这一组辊筒体组包含6个辊筒体1,对应的传动辊5相邻之间依靠辊筒增速装置4来传输动力并进行差速控制。具体的,辊筒增速装置4包含小传动轮41、大传动轮42,连接这两个传动轮的传送带43。按传送方向靠前的,设置小传动轮41,从而使得靠前的对应的辊筒体1的旋转速度大。如图3中对应的a1\a2\a3这三个辊筒体1,每个辊筒体设置两个两套辊筒增速装置4来与前后的辊筒体1分别连接。图中,a2与a3连接的辊筒增速装置4中,a2对应的是小传动轮41,a3对应的是大传动轮42。而a2与a1连接的辊筒增速装置4中,a1对应的是小传动轮41,a2对应的是大传动轮42。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得位置越靠前的辊筒体1的速度更大,软袋越往前方输送,得到的速度越大。

如图5和图6所示,在本技术方案的生产流水线上,实际拥有多套辊筒体组,而每一套辊筒体组又包含有多个辊筒体1。如,每一个辊筒体组都包含有6个辊筒体1。如图6所示,图中标识了辊筒体b组、c组和d组,b1-d6表示辊筒体1,诚如上文解释,每一组中,按软袋的前进方向,辊筒体1的自转速度是依次升高的,即,b1到b6,速度依次升高;c1到c6,速度依次升高;d1到d6,速度依次升高。而这其中,由于每一组辊筒体组都是单独连接驱动装置3的,故每一组辊筒体组相同顺序的辊筒体1的速度都是相同的,即b1、c1、d1的速度相同,b6、c6、d6的速度相同。这样的结构和速度设计,一方面,软袋经过多组的辊筒体组传输后,软袋之间的间隙会逐渐拉开,而另一方面,软袋到了最后一组辊筒体组的最后一个辊筒体1时,速度还是处于可控的状态,不会速度过高,避免软袋从辊筒体1上飞出。

每一个检测器都安装在该组辊筒体组和下一组辊筒体组之间,其检测位置也在这个位置,检测的内容是该区域是否存在软袋。检测器可以是光电感应器,例如红外线感应器,这属于现有技术中可以购买到的部件,本文不再赘述。

如图6所示,b组辊筒体组为一号组,对应的一号检测器是f1,c组辊筒体组为二号组,对应的二号检测器是f2,d组辊筒体组为三号组,对应的三号检测器是f3。f1的检测位置具体位于b6辊筒体和c1辊筒体之间,f2的检测位置具体位于c6和d1之间。

在本技术方案中,辊筒体组b组的运行状态是根据检测器f1和f2的检测结果来切换。若f1的检测结果是有软袋,则整个辊筒体组b组停止运行,软袋在辊筒体组b组上保持静止。若f2的检测结果是无软袋,则整个辊筒体组b组开始允许,软袋继续传输。这样的设置,使得软袋的传输井然有序,各个辊筒体组间隔运行。

如图7所示,图7中标注了感应组件6具体的结构。感应组件6还包含与主支架2连接的光电支架61、连接在光电支架61上的光电管62和多个连接在光电管62上的连接架63,每个检测器安装在对应的连接架63上。

光电支架61包含与主支架2连接的基座部611、与基座部611连接且呈圆弧形延伸的圆弧衔接部612和与圆弧衔接部612末端连接的卡接端部613,卡接端部613开设有弧形槽6131,光电管62连接在弧形槽6131中,圆弧衔接部612按远离主支架2方向逐渐靠近辊筒体组。连接架63包含呈环形套接在光电管62上的环形扣部631、连接在环形扣部631一端的调节部632和连接在环形扣部631另一端的插片633,调节部632上开设有调节槽,插片633插入调节槽,调节槽的开槽长度大于插片的长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