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轿厢底部安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94712发布日期:2018-10-02 19:22阅读:46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是一种电梯轿厢底部安全装置,属于电梯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电梯轿厢底部防护性能不佳,防冲击能力不强,安全系数较低,现有技术中的电梯轿厢顶部无辅助支撑结构,极易造成顶部板材坠落,砸伤使用人员的情况发生,所以急需要一种电梯轿厢底部安全装置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梯轿厢底部安全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梯轿厢底部安全装置,包括轿厢本体、底部防护机构以及顶部防护机构,所述底部防护机构设置在轿厢本体下端面上,所述底部防护机构包括下防护板、前顶杆、前导向筒、前橡胶塞、前弹簧、真空筒、后弹簧、后橡胶塞、后导向筒、后顶杆、伸缩杆、压板以及推板,所述顶部防护机构设置在轿厢本体后侧面中部位置,所述顶部防护机构包括后导向槽、后齿条、载板、后齿轮、前导向槽、导向板、支撑块、前齿轮、前齿条以及开口。

进一步地,在所述底部防护机构中,所述下防护板设置在轿厢本体下侧面上,所述前顶杆固定在下防护板上侧面前部位置,且前顶杆上端安装在前导向筒内,所述前导向筒焊接在轿厢本体下端面前部,所述前橡胶塞固定在前顶杆上端面上,所述前弹簧固定在前导向筒内上侧面上,且前弹簧下端与前橡胶塞相连接,所述真空筒固定在轿厢本体下侧面右部位置,所述后弹簧固定在后导向筒内上侧面上,且后弹簧下端与后橡胶塞相连接,所述后橡胶塞固定在后顶杆上端面上,所述后导向筒焊接在轿厢本体下端面后部,所述后顶杆安装在下防护板上侧面后部,且后顶杆上端安装在后导向筒内,所述伸缩杆装配在真空筒内右部,且伸缩杆右端延伸至真空筒右侧面外,所述压板固定在伸缩杆右端面上,所述推板安装在伸缩杆左端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下防护板下端面中部开设有球形凹槽,所述前弹簧与后弹簧规格相同,在实际使用时,当轿厢本体发生坠落后,电梯井内的空气快速聚集至下防护板下侧面上的球形凹槽内,进而聚集的气流形成顶升力,同时将下防护板接触地面后,下防护板受轿厢本体挤压,进而轿厢本体带动前导向筒以及后导向筒同时向下移动,进而前顶杆上的前橡胶塞挤压前弹簧,后顶杆上的后橡胶塞挤压后弹簧,继而前弹簧以及后弹簧发生弹性变形,并吸收轿厢本体的冲击力,从而实现了轿厢本体坠落冲击力的吸收功能。

进一步地,所述前导向筒环形侧面上安装有输气管一,所述输气管一后端与真空筒环形侧面相连接,所述后导向筒环形侧面上安装有输气管二,所述输气管二前端与真空筒环形侧面相连接,在实际使用时,当轿厢本体发生坠落后,电梯井内的空气快速聚集至下防护板下侧面上的球形凹槽内,进而聚集的气流形成顶升力,同时将下防护板接触地面后,下防护板受轿厢本体挤压,进而轿厢本体带动前导向筒以及后导向筒同时向下移动,进而前顶杆上的前橡胶塞挤压前弹簧,后顶杆上的后橡胶塞挤压后弹簧,同时前橡胶塞将前导向筒内的空气输送至输气管一,输气管一将空气输送至真空筒内,后橡胶塞将后导向筒内的空气输送至输气管二,输气管二将空气输送至真空筒内,真空筒内气压增大,推动推板向右移动,推板推动伸缩杆向右移动,伸缩杆向右移动带动压板向右移动,继而压板与电梯井内壁接触,增加了摩擦力,降低了轿厢本体下降的速度。

进一步地,在所述顶部防护机构中,所述后导向槽开设在轿厢本体后侧面中部位置,所述后齿条固定在载板前端面上,且后齿条与后齿轮相啮合,所述载板固定在下防护板后端面上,所述后齿轮与前齿轮前后对称安装在开口内,且后齿轮与前齿轮相啮合,所述前导向槽开设在轿厢本体内后侧面中部,所述导向板固定在前齿条上端面上,所述支撑块固定在导向板前侧面上,所述前齿条安装在前导向槽内,所述开口开设在后导向槽内前侧面上部。

进一步地,所述后齿轮通过转轴一与开口相连接,在实际使用时,当轿厢本体发生坠落后,电梯井内的空气快速聚集至下防护板下侧面上的球形凹槽内,进而聚集的气流形成顶升力,同时将下防护板接触地面后,轿厢本体在势能作用下继续向下移动,继而轿厢本体带动后齿轮通过转轴一在开口内转动,同时后齿条在后导向槽内向上移动,进而实现了下防护板导向移动功能。

进一步地,所述前齿轮通过转轴二与开口相连接,所述支撑块上端面加工有防滑纹,所述防滑纹横截面呈波浪形,在实际使用时,当轿厢本体发生坠落后,电梯井内的空气快速聚集至下防护板下侧面上的球形凹槽内,进而聚集的气流形成顶升力,同时将下防护板接触地面后,轿厢本体在势能作用下继续向下移动,继而轿厢本体带动后齿轮通过转轴一在开口内转动,后齿轮带动前齿轮通过转轴二在开口内转动,前齿轮转动带动前齿条在前导向槽内向上移动,前齿条向上移动带动导向板向上移动,导向板向上移动带动支撑块向上移动,进而支撑块与轿厢本体内上侧面紧密贴合,从而实现了轿厢本体底部防护功能,避免了轿厢本体内顶部板材坠落的情况发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一种电梯轿厢底部安全装置,因本发明添加了下防护板、前顶杆、前导向筒、前橡胶塞、前弹簧、真空筒、后弹簧、后橡胶塞、后导向筒、后顶杆、伸缩杆、压板以及推板,实现了底部缓冲防护功能。

因本发明添加了后导向槽、后齿条、载板、后齿轮、前导向槽、导向板、支撑块、前齿轮、前齿条以及开口,实现了轿厢本体内顶部板材辅助支撑功能。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一种电梯轿厢底部安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电梯轿厢底部安全装置中底部防护机构的右视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电梯轿厢底部安全装置中底部防护机构的主视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电梯轿厢底部安全装置中顶部防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部防护机构、2-顶部防护机构、3-轿厢本体、101-下防护板、102-前顶杆、103-前导向筒、104-前橡胶塞、105-前弹簧、106-真空筒、107-后弹簧、108-后橡胶塞、109-后导向筒、110-后顶杆、111-伸缩杆、112-压板、113-推板、201-后导向槽、202-后齿条、203-载板、204-后齿轮、205-前导向槽、206-导向板、207-支撑块、208-前齿轮、209-前齿条、210-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请参阅图1-图4,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梯轿厢底部安全装置,包括轿厢本体3、底部防护机构1以及顶部防护机构2,底部防护机构1设置在轿厢本体3下端面上,底部防护机构1包括下防护板101、前顶杆102、前导向筒103、前橡胶塞104、前弹簧105、真空筒106、后弹簧107、后橡胶塞108、后导向筒109、后顶杆110、伸缩杆111、压板112以及推板113,顶部防护机构2设置在轿厢本体3后侧面中部位置,顶部防护机构2包括后导向槽201、后齿条202、载板203、后齿轮204、前导向槽205、导向板206、支撑块207、前齿轮208、前齿条209以及开口210。

在底部防护机构1中,下防护板101设置在轿厢本体3下侧面上,前顶杆102固定在下防护板101上侧面前部位置,且前顶杆102上端安装在前导向筒103内,前导向筒103焊接在轿厢本体3下端面前部,前橡胶塞104固定在前顶杆102上端面上,前弹簧105固定在前导向筒103内上侧面上,且前弹簧105下端与前橡胶塞104相连接,真空筒106固定在轿厢本体3下侧面右部位置,后弹簧107固定在后导向筒109内上侧面上,且后弹簧107下端与后橡胶塞108相连接,后橡胶塞108固定在后顶杆110上端面上,后导向筒109焊接在轿厢本体3下端面后部,后顶杆110安装在下防护板101上侧面后部,且后顶杆110上端安装在后导向筒109内,伸缩杆111装配在真空筒106内右部,且伸缩杆111右端延伸至真空筒106右侧面外,压板112固定在伸缩杆111右端面上,推板113安装在伸缩杆111左端面上。

在顶部防护机构2中,后导向槽201开设在轿厢本体3后侧面中部位置,后齿条202固定在载板203前端面上,且后齿条202与后齿轮204相啮合,载板203固定在下防护板101后端面上,后齿轮204与前齿轮208前后对称安装在开口210内,且后齿轮204与前齿轮208相啮合,前导向槽205开设在轿厢本体3内后侧面中部,导向板206固定在前齿条209上端面上,支撑块207固定在导向板206前侧面上,前齿条209安装在前导向槽205内,开口210开设在后导向槽201内前侧面上部。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下防护板101下端面中部开设有球形凹槽,前弹簧105与后弹簧107规格相同,在实际使用时,当轿厢本体3发生坠落后,电梯井内的空气快速聚集至下防护板101下侧面上的球形凹槽内,进而聚集的气流形成顶升力,同时将下防护板101接触地面后,下防护板101受轿厢本体3挤压,进而轿厢本体3带动前导向筒103以及后导向筒109同时向下移动,进而前顶杆102上的前橡胶塞104挤压前弹簧105,后顶杆110上的后橡胶塞108挤压后弹簧107,继而前弹簧105以及后弹簧107发生弹性变形,并吸收轿厢本体3的冲击力,从而实现了轿厢本体3坠落冲击力的吸收功能。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前导向筒103环形侧面上安装有输气管一,输气管一后端与真空筒106环形侧面相连接,后导向筒109环形侧面上安装有输气管二,输气管二前端与真空筒106环形侧面相连接,在实际使用时,当轿厢本体3发生坠落后,电梯井内的空气快速聚集至下防护板101下侧面上的球形凹槽内,进而聚集的气流形成顶升力,同时将下防护板101接触地面后,下防护板101受轿厢本体3挤压,进而轿厢本体3带动前导向筒103以及后导向筒109同时向下移动,进而前顶杆102上的前橡胶塞104挤压前弹簧105,后顶杆110上的后橡胶塞108挤压后弹簧107,同时前橡胶塞104将前导向筒103内的空气输送至输气管一,输气管一将空气输送至真空筒106内,后橡胶塞108将后导向筒109内的空气输送至输气管二,输气管二将空气输送至真空筒106内,真空筒106内气压增大,推动推板113向右移动,推板113推动伸缩杆111向右移动,伸缩杆111向右移动带动压板112向右移动,继而压板112与电梯井内壁接触,增加了摩擦力,降低了轿厢本体3下降的速度。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后齿轮204通过转轴一与开口210相连接,在实际使用时,当轿厢本体3发生坠落后,电梯井内的空气快速聚集至下防护板101下侧面上的球形凹槽内,进而聚集的气流形成顶升力,同时将下防护板101接触地面后,轿厢本体3在势能作用下继续向下移动,继而轿厢本体3带动后齿轮204通过转轴一在开口210内转动,同时后齿条202在后导向槽201内向上移动,进而实现了下防护板101导向移动功能。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前齿轮208通过转轴二与开口210相连接,支撑块207上端面加工有防滑纹,防滑纹横截面呈波浪形,在实际使用时,当轿厢本体3发生坠落后,电梯井内的空气快速聚集至下防护板101下侧面上的球形凹槽内,进而聚集的气流形成顶升力,同时将下防护板101接触地面后,轿厢本体3在势能作用下继续向下移动,继而轿厢本体3带动后齿轮204通过转轴一在开口210内转动,后齿轮204带动前齿轮208通过转轴二在开口210内转动,前齿轮208转动带动前齿条209在前导向槽205内向上移动,前齿条209向上移动带动导向板206向上移动,导向板206向上移动带动支撑块207向上移动,进而支撑块207与轿厢本体3内上侧面紧密贴合,从而实现了轿厢本体3底部防护功能,避免了轿厢本体3内顶部板材坠落的情况发生。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