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脑显示屏用具有防撞功能的运输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46881发布日期:2019-02-12 22:23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脑显示屏用具有防撞功能的运输箱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脑显示屏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脑显示屏用具有防撞功能的运输箱。



背景技术:

随之科技的发展,如今电脑已经离不开人们的生活,电脑上的显示屏通常也被称为电脑监视器或电脑屏幕,它是除了cpu、主板、内存、电源、键盘、鼠标之外最重要的一个电脑部件,现有的大多数运输箱在运输显示屏的时候,容易发生碰撞,导致显示屏受到损坏,降低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脑显示屏用具有防撞功能的运输箱,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大多数运输箱在运输显示屏的时候,容易发生碰撞,导致显示屏受到损坏,降低使用寿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脑显示屏用具有防撞功能的运输箱,包括运输箱盖、运输箱主体、横支撑杆和竖支撑杆,所述运输箱盖的右侧设置有母锁扣,且运输箱盖内设置有固定海绵盖,所述固定海绵盖的上侧设置有固定海绵,且固定海绵的侧面设置有卡块,同时卡块设置在固定海绵盖的内侧面,所述运输箱主体与运输箱盖相连接,且运输箱主体的左侧设置有子锁扣,同时运输箱主体内设置有固定盒,所述固定盒上开设有卡槽,且固定盒内壁上设置有挡板,所述横支撑杆设置在挡板的内侧,且横支撑杆两端内均设置有第一复位弹簧,同时横支撑杆通过第一复位弹簧与第一弹性块相连接,所述第一弹性块设置在横支撑杆的内侧,且横支撑杆的中部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同时横支撑杆的中部通过第二复位弹簧与第二弹性块相连接,所述第二弹性块设置在横支撑杆的上侧,且第二弹性块设置在第一弹性块内侧,同时横支撑杆的下侧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竖支撑杆上开设有第二凹槽,且第二凹槽设置在第一凹槽的下侧,同时竖支撑杆设置在挡板的内侧,所述竖支撑杆的中部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且竖支撑杆的中部通过第二复位弹簧与第二弹性块相连接,同时第二弹性块设置在第二凹槽的外侧,所述竖支撑杆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三复位弹簧,且竖支撑杆通过第三复位弹簧与第三弹性块相连接,同时第三弹性块设置在竖支撑杆的内侧。

优选的,所述固定海绵的长度和宽度均与固定盒内侧的长度和宽度均相等,且固定海绵的高度与挡板的深度相等,同时挡板的水平高度、横支撑杆的水平高度和竖支撑杆的水平高度均相等。

优选的,所述卡块和卡槽均设置有两组,且每组卡块和每组卡槽设置有五个,同时卡块和卡槽为卡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挡板设置有十八组,且每组挡板设置有两个,同时每组挡板之间的距离、横支撑杆的宽度和竖支撑杆的宽度均相等。

优选的,所述横支撑杆和竖支撑杆在固定盒内均呈等间距分布,且横支撑杆通过第一复位弹簧与第一弹性块以及竖支撑杆通过第三复位弹簧与第三弹性块均构成伸缩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第二凹槽的深度、横支撑杆内侧的高度的一半和竖支撑杆内侧的高度的一半均相等,且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相卡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电脑显示屏用具有防撞功能的运输箱,

(1)将显示屏放置到固定盒内,当发生碰撞的时候,横支撑杆通过第一复位弹簧与第一弹性块以及竖支撑杆通过第三复位弹簧与第三弹性块均进行伸缩运动,对显示屏进行缓冲,避免显示屏受到损坏,提高了显示屏的安全性;

(2)将显示屏后侧放置在固定盒底部,横支撑杆通过第二复位弹簧与第二弹性块以及竖支撑杆通过第二复位弹簧与第二弹性块均进行压缩运动,使第二弹性块与显示屏后侧充分吻合,提高了显示屏的稳定性;

(3)每组挡板之间的距离、横支撑杆宽度和竖支撑杆的宽度均相等,便于对横支撑杆和竖支撑杆进行固定,提高了横支撑杆宽度和竖支撑杆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图2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运输箱盖,2、母锁扣,3、固定海绵盖,4、固定海绵,5、卡块,6、运输箱主体,7、子锁扣,8、固定盒,9、卡槽,10、挡板,11、横支撑杆,12、第一复位弹簧,13、第一弹性块,14、第二复位弹簧,15、第二弹性块,16、第一凹槽,17、第二凹槽,18、竖支撑杆,19、第三复位弹簧,20、第三弹性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若该文中出现电器元件等,则其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同时若文中出现电机、水泵、输料泵和液压缸等,则其均为现有已知设备。

请参阅图1-4,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脑显示屏用具有防撞功能的运输箱,根据图1所示,运输箱盖1的右侧设置有母锁扣2,且运输箱盖1内设置有固定海绵盖3,固定海绵盖3的上侧设置有固定海绵4,且固定海绵4的侧面设置有卡块5,同时卡块5设置在固定海绵盖3的内侧面,固定海绵4的长度和宽度与固定盒8内侧的长度和宽度均相等,且固定海绵4的高度与挡板10的深度相等,同时挡板10的水平高度、横支撑杆11的水平高度和竖支撑杆18的水平高度均相等,便于固定海绵4嵌入固定盒8的内侧,提高了显示屏的稳定性,卡块5和卡槽9均设置有两组,且每组卡块5和每组卡槽9均设置有五个,同时卡块5和卡槽9为卡合连接,关闭运输箱盖1,卡块5与卡槽9相卡合,提高了固定海绵盖3的稳定性,运输箱主体6与运输箱盖1相连接,且运输箱主体6的左侧设置有子锁扣7,同时运输箱主体6内设置有固定盒8,固定盒8上开设有卡槽9,且固定盒8内壁上设置有挡板10,挡板10设置有十八组,且每组挡板10设置有两个,同时每组挡板10之间的距离、横支撑杆11的宽度和竖支撑杆18的宽度均相等,使横支撑杆11和竖支撑杆18的两端分别放置在挡板10内侧,提高了横支撑杆11和竖支撑杆18的稳定性。

根据图1和图3所示,横支撑杆11设置在挡板10内侧,且横支撑杆11两端内均设置有第一复位弹簧12,同时横支撑杆11通过第一复位弹簧12与第一弹性块13相连接,横支撑杆11和竖支撑杆18在固定盒8内均呈等间距分布,且横支撑杆11通过第一复位弹簧12与第一弹性块13以及竖支撑杆18通过第三复位弹簧19与第三弹性块20均构成伸缩结构,横支撑杆11通过第一复位弹簧12与第一弹性块13以及竖支撑杆18通过第三复位弹簧19与第三弹性块20均进行伸缩运动,从四个方向,对显示屏进行缓冲,提高了电脑显示屏的安全性。

根据图2和图4所示,第一弹性块13设置在横支撑杆11的内侧,且横支撑杆11的中部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14,同时横支撑杆11的中部通过第二复位弹簧14与第二弹性块15相连接,第二弹性块15设置在横支撑杆11的上侧,且第二弹性块15设置在第一弹性块13内侧,同时横支撑杆11的下侧开设有第一凹槽16,第一凹槽16的深度、第二凹槽17的深度、横支撑杆11内侧的高度的一半和竖支撑杆18内侧的高度的一半均相等,且第一凹槽16与第二凹槽17相卡合,将横支撑杆11与竖支撑杆18相互垂直放置在固定盒8底部,使横支撑杆11下侧的第一凹槽16与竖支撑杆18上侧的第二凹槽17进行卡合,使横支撑杆11和竖支撑杆18的表面在同一水平高度,便于第二弹性块15对显示屏进行固定。

根据图1和图3所示,竖支撑杆18上开设有第二凹槽17,且第二凹槽17设置在第一凹槽16的下侧,同时竖支撑杆18设置在挡板10的内侧,竖支撑杆18的中部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14,且竖支撑杆18的中部通过第二复位弹簧14与第二弹性块15相连接,同时第二弹性块15设置在第二凹槽17的外侧,竖支撑杆18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三复位弹簧19,且竖支撑杆18通过第三复位弹簧19与第三弹性块20相连接,同时第三弹性块20设置在竖支撑杆18的内侧。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电脑显示屏用具有防撞功能的运输箱时,先将竖支撑杆18放置在固定盒8底部,使竖支撑杆18两端卡合在挡板10内侧,再将横支撑杆11与竖支撑杆18相互垂直放置在固定盒8底部,使横支撑杆11下侧的第一凹槽16与竖支撑杆18上侧的第二凹槽17进行卡合,同时横支撑杆11卡合在挡板10内侧,提高了横支撑杆11和竖支撑杆18的稳定性,再将显示屏放置在固定盒8内,关闭运输箱盖1,使固定海绵4嵌入固定盒8内侧,固定海绵4挤压显示屏,使显示屏后侧与第二弹性块15进行挤压,横支撑杆11通过第二复位弹簧14与第二弹性块15以及竖支撑杆18通过第二复位弹簧14与第二弹性块15均进行压缩运动,使第二弹性块15与显示屏后侧充分吻合,提高了显示屏的稳定性,同时卡块5与卡槽9相卡合,提高了固定海绵盖3的稳定性,再将母锁扣2和子锁扣7扣上,母锁扣2和子锁扣7均为现有产品,当运输箱主体6发生碰撞时,横支撑杆11通过第一复位弹簧12与第一弹性块13以及竖支撑杆18通过第三复位弹簧19与第三弹性块20均进行伸缩运动,对显示屏进行缓冲,避免显示屏受到损坏,提高了显示屏的安全性,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发明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内容的限制。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