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仓库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61537发布日期:2019-04-30 19:06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自动仓库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对货物进行入库或出库的自动仓库系统。



背景技术:

作为能够用较少的空间将大量货物有效地进行入库及出库的仓库系统,已知有在立体结构的自动仓库中使用台车进行货物的搬运的自动仓库系统。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对储藏于保管区域的货物进行搬运的自动仓库系统。在专利文献1的自动仓库系统中,为了有效利用空间,在不与倾斜顶棚rf或横柱bm发生干扰的范围内对应于建筑物的形状而设置有保管架。并且,为了容易取出货物,在一对保管架之间设置有能够沿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移动的台车。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062001号公报

本发明人针对自动仓库系统获得了如下见解。

自动仓库系统优选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容纳尽可能多的货物。通常,现有的建筑物具有倾斜顶棚、倾斜壁或者突出的柱等向内部空间突出的突出部。若要在内部空间具有这种突出部的建筑物内设置各个面的轮廓为矩形的长方体形状的保管架,则为了避开该突出部有可能将保管架设计成较小。此时,在保管架的周围产生较大的死区,可容纳的货物的量会受限。

由此,本发明人等认识到,从能够将大量货物容纳于建筑物的内部空间的观点出发,自动仓库系统存在需要改善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建筑物的内部空间能够容纳大量货物的自动仓库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自动仓库系统,其能够保管货物,所述自动仓库系统具备:容纳台,其具有用于保管货物且沿横宽方向延伸的多个容纳行,并且所述容纳台由多个容纳行沿与横宽方向交叉的进深方向排列而构成;及第1台车,能够在多个容纳行的各个容纳行中沿横宽方向搬运货物。多个容纳行包括大容纳行及横宽方向上的尺寸比大容纳行在横宽方向上的尺寸小的小容纳行。

根据该方式,多个容纳行能够包含横宽方向上的尺寸互不相同的小容纳行及大容纳行。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也提供一种自动仓库系统。该自动仓库系统包括能够保管货物的容纳部,所述自动仓库系统具备:容纳块,其具有用于保管货物且沿横宽方向延伸的多个容纳行,并且所述容纳块由多个容纳行沿与横宽方向交叉的高度方向排列而构成;及第1台车,能够在多个容纳行的各个容纳行中沿横宽方向搬运货物。多个容纳行包括大容纳行及横宽方向上的尺寸比大容纳行在横宽方向上的尺寸小的小容纳行。

另外,以上构成要件的任意组合或在方法、装置、系统等之间相互置换本发明的构成要件或表述的方式也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而有效。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建筑物的内部空间能够容纳大量货物的自动仓库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仓库系统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自动仓库系统的主视图。

图3是比较例所涉及的自动仓库系统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图1的自动仓库系统的搬运台车的一例的俯视图。

图5是图4的搬运台车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图4的搬运台车的行驶状态的主视图。

图7是表示图1的自动仓库系统的中间台车的一例的俯视图。

图8是图7的中间台车的侧视图。

图9是图1的自动仓库系统的框图。

图10是表示图1的自动仓库系统的出库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图1的自动仓库系统的出库动作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图1的自动仓库系统的入库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图1的自动仓库系统的入库动作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14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仓库系统的俯视图。

图15是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仓库系统的俯视图。

图16是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仓库系统的主视图。

图17是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仓库系统的主视图。

图18是第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仓库系统的俯视图,其中,(a)是表示第1层容纳台的俯视图,(b)是表示第3层容纳台的俯视图。

图19是表示图18的自动仓库系统的作业空间的周边的主视图。

图中:4-横宽方向搬运机构,6-进深方向搬运机构,10-自动仓库系统,12-货物,14-搬运台车,16-中间台车,18-出入库部,20-保管架部,22-容纳台,24-容纳行,26-容纳部,28-容纳块,30-控制部,32-建筑物,32b-内部空间,34-突出部,34b-倾斜壁部,34c-柱部,34d-顶棚倾斜部,34e-阳角部,44-横宽方向轨道,46-进深方向轨道,50-外部搬运装置,58-作业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近年来,本发明人等从提高容纳效率的观点出发研究了自动仓库系统并获得了以下见解。

出于各种原因,设置有自动仓库系统的建筑物通常并不一定具有长方体形状。例如,屋顶上有时设置有用于排放雨水等的倾斜或基于建筑基准法的倾斜,并且根据土地的形状或与相邻建筑物之间的关系,墙面有时设置有阳角部,而且为了确保强度,立柱或梁(横柱)有时向建筑物的内部空间突出。对于这样的突出部向内部空间突出的建筑物,也希望提高容纳效率,从而能够容纳更多的货物。

可想而知,若在具有这种突出部的建筑物内设置长方体形状的保管架,则在保管架的周围会产生较大的死区从而导致容纳效率下降。为了减少该死区,可以考虑在不干扰倾斜顶棚或横柱等突出部的范围内设置对应于建筑物的形状的保管架。例如,可以考虑在保管架的进深方向(第2方向)上的侧部设置与突出部的形状相对应的台阶。

可以认为,在这种保管架中,通过设置能够与保管架的多个容纳部面对并能够取放货物的取放机构,能够从各个容纳部取出货物或者向各个容纳部放入货物(即,针对各个容纳部取放货物)。此时,通过将取放机构构成为能够在沿保管架的进深方向延伸的空间移动,从而能够沿进深方向移动而针对各个容纳部取放货物。在该结构中,通过在取放机构的移动空间的两侧成对配置保管架并使其彼此相对,从而能够提高容纳效率。

图3是表示具备这种保管架620的自动仓库的比较例600的俯视图。比较例600具备建筑物632、多个保管架620及叉车650。各个保管架620包括沿进深方向连结在一起的多个容纳部626。各个保管架620沿横宽方向(第1方向)排列配置,且其一部分连续配置,而另一部分则分开配置。在分开配置的各个保管架620之间的横宽方向上的空间设置有通道652。叉车650构成为能够沿进深方向在通道652中移动并且针对各个容纳部626取放货物12。建筑物632储藏容纳各个保管架620及各个通道652。在比较例600中,每隔两个保管架620设置有通道652,因此保管架620的空间会减少通道652的量。并且,保管架620的横宽方向上的侧部形状的自由度较低,因此,若在横宽方向上存在建筑物632的突出部,则有可能会导致此处产生较大的死区。其结果,比较例600所涉及的自动仓库的容纳效率受限。

基于这些,本发明人等研究出了如下结构:不在各个容纳部设置出入口而取放货物,而是将多个容纳部沿横宽方向连结在一起的集合(以下,称为容纳行)作为单位设置出入口而取放货物的结构。即,本发明人等研究出了如下结构:沿进深方向排列多个包含沿横宽方向排列的多个容纳部的容纳行,并且具备能够沿横宽方向在容纳行的各个容纳部之间移动从而搬运货物的搬运台车。具体而言,通过搬运机构,可以沿横宽方向搬运包括物品及载置有该物品的托盘的货物。例如,可以构成为,使搬运台车移动到对象货物的下方,并且使搬运台车的载置部上升以使该货物从容纳部提升,并以该状态进行搬运。在该结构中,搬运台车能够沿横宽方向搬运货物,因此能够将用于使货物沿进深方向移动的搬运机构的空间抑制在最小。并且,在该结构中,通过改变容纳部的连结数量,能够调整容纳行在横宽方向上的尺寸,因此,多个容纳行可以包括横宽方向上的尺寸互不相同的短容纳行及长容纳行。其结果,该自动仓库能够减少横宽方向上的侧部的死区从而能够提高容纳效率。

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仓库系统是根据这些见解与思想而提出的。以下,对其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的若干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各个实施方式、比较例及变形例中,对相同或同等的构成要件及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并适当省略重复说明。并且,在各附图中,为了便于理解,适当放大或缩小表示部件的尺寸。并且,在各附图中,省略在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并不重要的一部分部件。

并且,第1、第2等包含序数的术语用于说明多种构成要件,但是,该术语仅用于将一个构成要件区别于其他构成要件,该术语并不用于限定构成要件。

[第1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对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仓库系统10的结构进行说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仓库系统10是包括能够将多个货物12进行入库、出库的自动仓库的系统。图1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仓库系统10的俯视图。尤其,该图中示出了后述的保管架部20的最下层的容纳台22的俯视观察时的配置。图2是自动仓库系统10的主视图。尤其,该图中示出了后述的保管架部20的最前侧(图1中的下侧)的容纳块28的主视时的配置。

以下,利用xyz正交坐标系进行说明。x轴方向对应于水平方向上的左右方向,y轴方向对应于水平方向上的前后方向,z轴方向对应于铅垂方向上的高度方向。y轴方向及z轴方向均与x轴方向正交。尤其,后述的横宽方向、进深方向及高度方向分别与x轴方向、y轴方向及z轴方向相对应。进深方向及横宽方向是与水平面平行的方向。高度方向是与立面平行的方向。进深方向及横宽方向的术语用于区别彼此正交的两个方向,其并不限定于建筑物等的左右方向及前后的方向。在第1实施方式中示出了货物12包括物品及载置有该物品的托盘的例子。另外,货物12并非必须包括托盘。并且,y轴方向及z轴方向也可以不与x轴方向严格意义上正交,只要以一定程度上接近90度的角度(例如,89.5度等)与x轴方向交叉即可。

如图1及图2所示,自动仓库系统10主要包括建筑物32、保管架部20、横宽方向搬运机构4、进深方向搬运机构6、出入库部18及控制部30。建筑物32是内含有主要用于储藏保管架部20的内部空间32b的建筑物。内部空间32b主要被顶棚和壁部划定。建筑物32具有向内部空间32b突出的突出部34。突出部34包括倾斜壁部34b(参考图1)、柱部34c(参考图2)及顶棚倾斜部34d(参考图2)。柱部34c是为了支承屋顶和顶棚等建筑物32的上部结构的重量而垂直设置的棱柱状的部件。

(保管架部)

保管架部20是在建筑物32的内部空间32b中容纳并保管多个货物12的保管空间。保管架部20避开突出部34而设置。保管架部20可以包括一层或多层容纳台22。在自动仓库系统10中,保管架部20包括沿高度方向层叠的四层容纳台22。各个容纳台22包括沿着平面且沿进深方向排列的多个容纳行24。另外,在本发明中,将由构成保管架部20的多个容纳行24中的在z轴方向上位于相同位置的多个容纳行24构成的工作台称作一个容纳台22。换言之,容纳台22由多个容纳行24沿y轴方向排列而构成。

下面,参考图1对容纳行24的平面配置进行说明。在图1的例子中,容纳台22包括分别在进深方向搬运机构6的横宽方向上的两侧沿进深方向排列成八列的容纳行24。在图1中,将排列于进深方向搬运机构6的右侧的八列容纳行24从前侧(图1中的下侧)向后侧依次标记为容纳行24a、容纳行24b、容纳行24c、容纳行24d、容纳行24e、容纳行24f、容纳行24g及容纳行24h。在图1中,将排列于进深方向搬运机构6的左侧的八列容纳行24从前侧向后侧依次标记为容纳行24j、容纳行24k、容纳行24m、容纳行24n、容纳行24p、容纳行24q、容纳行24r及容纳行24s。

各个容纳行24可以包含一个或沿横宽方向连续的多个容纳部26。在图1的例子中,容纳行24a、容纳行24b及容纳行24d包含沿横宽方向连续的六个容纳部26。容纳行24c及容纳行24e包含沿横宽方向连续的五个容纳部26。容纳行24f包含沿横宽方向连续的四个容纳部26。容纳行24g包含沿横宽方向连续的三个容纳部26。容纳行24h包含沿横宽方向连续的两个容纳部26。容纳行24j、容纳行24k、容纳行24m、容纳行24n、容纳行24p、容纳行24q、容纳行24r及容纳行24s包含沿横宽方向连续的六个容纳部26。各个容纳部26构成为能够保管货物12。各个容纳行24中的各个容纳部26沿横宽方向连接在一起从而构成沿横宽方向延伸的容纳行24。通过后述的横宽方向搬运机构4可以在容纳行24中沿横宽方向搬运容纳部26的货物12。

各个容纳部26的横宽方向上的尺寸可以不同,也可以相同。在图1的例子中,各个容纳部26的横宽方向上的尺寸设定为相同。因此,各个容纳行24的横宽方向上的尺寸与构成该容纳行24的容纳部26的数量大致成正比。包含五个容纳部26的容纳行24c及容纳行24e在横宽方向上的尺寸比包含六个容纳部26的容纳行24a、容纳行24b及容纳行24d在横宽方向上的尺寸小。即,包含相对较少的容纳部26的容纳行24在横宽方向上的尺寸比包含相对较多的容纳部26的容纳行24在横宽方向上的尺寸小,包含相对较多的容纳部26的容纳行24在横宽方向上的尺寸比包含相对较少的容纳部26的容纳行24在横宽方向上的尺寸大。包含相同数量的容纳部26的容纳行24在的横宽方向上的尺寸实际上相等。容纳行24j、容纳行24k、容纳行24m、容纳行24n、容纳行24p、容纳行24q、容纳行24r及容纳行24s均包含相同数量的容纳部26,因此其横宽方向的尺寸实际上与容纳行24a在横宽方向的尺寸相等。

如此,针对横宽方向上的尺寸互不相同的多个容纳行,有时将横宽方向上的尺寸相对较小的容纳行标记为小容纳行,将横宽方向上的尺寸相对较大的容纳行标记为大容纳行。具体而言,相对于容纳行24a、容纳行24b及容纳行24d而言,容纳行24c、容纳行24e、容纳行24f、容纳行24g及容纳行24h为小容纳行。相对于容纳行24f、容纳行24g及容纳行24h而言,容纳行24c及容纳行24e为大容纳行。即,多个容纳行24包括横宽方向上的尺寸互不相同的小容纳行及大容纳行,小容纳行的横宽方向上的尺寸设定为比大容纳行的横宽方向上的尺寸小。在图1的例子中,小容纳行所包含的容纳部26的数量设定为比大容纳行所包含的容纳部26的数量少。

若从增加可容纳的货物数量的观点考虑,则优选容纳行24在横宽方向上的尺寸较大。另一方面,容纳行24在横宽方向上的尺寸受突出部34的限制。具体而言,容纳行24e、容纳行24f、容纳行24g及容纳行24h的横宽方向上的尺寸受倾斜壁部34b的限制,其横宽方向上的尺寸形成为比容纳行24a、容纳行24b及容纳行24d的横宽方向上的尺寸小。容纳行24c受柱部34c的限制,其横宽方向上的尺寸形成为比容纳行24a、容纳行24b及容纳行24d的横宽方向上的尺寸小。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在自动仓库系统10中能够减少建筑物32的突出部34与保管架部20之间的死区。这些特征对于沿高度方向层叠的其他层的容纳台22也相同。

在各层容纳台22之间,容纳行24在横宽方向上的尺寸可以不同,或者也可以相同。在图2的例子中,对应于顶棚倾斜部34d等建筑物32的突出部3,各层容纳台22的容纳行24的横宽方向上的尺寸4设为不同。在图2中,将层叠于前侧的容纳行24a上的容纳行从下朝上依次标记为容纳行24a1、容纳行24a2、容纳行24a3及容纳行24a4。并且,将层叠于容纳行24j上的容纳行从下朝上依次标记为容纳行24j1、容纳行24j2、容纳行24j3及容纳行24j4。另外,在本发明中,将由构成保管架部20的多个容纳行24中的在y轴方向上位于相同位置的多个容纳行24构成的工作台称为一个容纳块28。换言之,容纳块28由多个容纳行24沿z轴方向排列而构成。例如,图2所示的容纳块28由容纳行24a1~24a4及容纳行24j1~24j4构成。在图1的例子中,保管架部20由沿进深方向排列的八个容纳块28构成。

容纳块28中的容纳行24可以分别包含沿横宽方向排列的一个或多个容纳部26。在图2的例子中,容纳行24a1、容纳行24a2、容纳行24j1及容纳行24j2包含沿横宽方向连续的六个容纳部26。容纳行24a3及容纳行24j3包含沿横宽方向连续的四个容纳部26。容纳行24a4及容纳行24j4包含沿横宽方向连续的两个容纳部26。各个容纳部26构成为能够保管货物12。这些容纳行24中的各个容纳部26分别沿横宽方向连接在一起从而构成沿横宽方向延伸的容纳行24。通过横宽方向搬运机构4能够在容纳行24中沿横宽方向搬运容纳部26的货物12。

各个容纳部26在横宽方向上的尺寸可以不同,也可以相同。在图2的例子中,各个容纳部26在横宽方向上的尺寸设定为相同。因此,各个容纳行24在横宽方向上的尺寸与构成该容纳行24的容纳部26的数量大致成正比。包含四个或两个容纳部26的容纳行24a3、容纳行24a4、容纳行24j3及容纳行24j4的横宽方向上的尺寸比包含六个容纳部26的容纳行24a1、容纳行24a2、容纳行24j1及容纳行24j2的横宽方向上的尺寸小。即,在图2的例子中,包含相对较少的容纳部26的容纳行24在横宽方向上的尺寸比包含相对较多的容纳部26的容纳行24在横宽方向上的尺寸小,包含相对较多的容纳部26的容纳行24在横宽方向上的尺寸比包含相对较少的容纳部26的容纳行24在横宽方向上的尺寸大。包含相同数量的容纳部26的容纳行24在横宽方向上的尺寸实际上相等。

如此,针对横宽方向上的尺寸互不相同的多个容纳行,有时将横宽方向上的尺寸相对较小的容纳行标记为小容纳行,将横宽方向上的尺寸相对较大的容纳行标记为大容纳行。具体而言,相对于容纳行24a1、容纳行24a2、容纳行24j1及容纳行24j2而言,容纳行24a3、容纳行24a4、容纳行24j3及容纳行24j4为小容纳行。相对于容纳行24a4及容纳行24j4而言,容纳行24a3及容纳行24j3为大容纳行。即,多个容纳行24包括横宽方向上的尺寸互不相同的小容纳行及大容纳行。

容纳行24在横宽方向上的尺寸受突出部34的限制。具体而言,容纳行24a3、容纳行24a4、容纳行24j3及容纳行24j4的横宽方向上的尺寸受顶棚倾斜部34d的限制,其横宽方向上的尺寸形成为比容纳行24a1、容纳行24a2、容纳行24j1及容纳行24j2的横宽方向上的尺寸小。换言之,各个容纳行24的横宽方向上的尺寸设定成与储藏多个容纳行24的建筑物32的内表面形状相对应。即,多个容纳行24对应于建筑物32的内表面形状而组合小容纳行与大容纳行而构成。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在自动仓库系统10中能够减少建筑物32的顶棚倾斜部34d与保管架部20之间的死区。这些特征对于沿进深方向排列的其他容纳块28也相同。

接着,对搬运机构进行说明。横宽方向搬运机构4是在保管架部20中沿横宽方向搬运货物12的机构。作为横宽方向搬运机构4,可以采用基于各种原理的搬运机构。在图2的例子中,横宽方向搬运机构4包括横宽方向轨道44及在横宽方向轨道44上行驶的搬运台车(第1台车、子台车)14。搬运台车14在各个容纳行24中能够沿横宽方向搬运货物12。即,搬运台车14能够沿横宽方向在容纳行24的各个容纳部26之间行驶。在图2的例子中,各个容纳行24的一端分别与进深方向轨道46(即,行驶路)邻接,搬运台车14构成为能够从多个容纳行24换乘到进深方向搬运机构6的中间台车(第2台车、主台车)16。

进深方向搬运机构6是在保管架部20中使货物12或载置有货物12的搬运台车14沿进深方向移动的机构。作为进深方向搬运机构6,可以采用基于各种原理的搬运机构。在图2的例子中,进深方向搬运机构6包括沿进深方向延伸的行驶路(即,进深方向轨道46)及能够搭载搬运台车14而在进深方向轨道46上行驶的中间台车16。

横宽方向轨道44是在保管架部20中沿横宽方向延伸的成对的导轨。进深方向轨道46是在保管架部20中或在其附近沿进深方向延伸的成对的导轨。有时将横宽方向轨道44及进深方向轨道46统称为轨道42。横宽方向轨道44是供搬运台车14行驶的轨道。进深方向轨道46是供中间台车16行驶的轨道。

搬运台车14沿x轴方向(即,横宽方向)在横宽方向轨道44上行驶,从而针对各个容纳部26取放货物12。中间台车16沿进深方向在进深方向轨道46上行驶,从而在保管架部20中沿进深方向搬运货物。中间台车16沿y轴方向(即,进深方向)在各个容纳行24之间以及各个容纳行24与出入库部18之间行驶。中间台车16搬运空载状态或装载有货物12的状态的搬运台车14。有时将搬运台车14、中间台车16、横宽方向轨道44及进深方向轨道46统称为中间搬运机构40。即,中间搬运机构40是在各个容纳部26之间以及在各个容纳部26与出入库部18之间搬运货物12的机构。

出入库部18是用于从保管架部20出库货物12或向保管架部20入库货物12的台部。在自动仓库系统10中,作为一例,在将货物12入库时,货物12通过外部搬运装置50搬入到出入库部18。在图1的例子中,外部搬运装置50为叉车。搬入到出入库部18的货物12通过中间搬运机构40搬运至保管架部20的规定的容纳部26从而保管货物12。在自动仓库系统10中,作为一例,在将货物12出库时,要出库的货物12通过中间搬运机构40预先从保管架部20的规定的容纳部26搬运到出入库部18。搬运到出入库部18的货物12通过外部搬运装置50搬出从而进行出库。

(轨道)

图1中示出了横宽方向轨道44及进深方向轨道46的配置的一例。横宽方向轨道44设置于保管架部20的、将各个容纳部26连接而成的容纳行24中。横宽方向轨道44以使搬运台车14沿横宽方向行驶的方式设置于各层的容纳台22。进深方向轨道46以使中间台车16沿进深方向行驶的方式设置于各层的容纳台22。横宽方向轨道44的延伸方向与进深方向轨道46的延伸方向正交。

(搬运台车)

下面,对搬运台车14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搬运台车14的一例的俯视图。图5是搬运台车14的侧视图。图6是表示搬运台车14的主视图。图5及图6表示搬运台车14以载置有货物12的状态在横宽方向轨道44上行驶的状态。搬运台车14是在横宽方向轨道44上沿横宽方向行驶从而进行搬运的行驶台车。搬运台车14分别配置于各层容纳台22的横宽方向轨道44上。搬运台车14构成为在各个容纳行24的下侧行驶。搬运台车14以空载状态或载置有货物12的状态换乘到中间台车16,并以该状态被搬运。搬运台车14主要包括车身14b、载置部14c、升降机构14d及四个车轮14e。

车身14b具有在上下方向上扁平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的轮廓。在车身14b的内部搭载有用于驱动车轮14e的马达(未图示)、用于驱动该马达的电池(未图示)及用于控制该马达及电池的控制电路(未图示)。载置部14c是抬升并保持货物12的部分。

升降机构14d是使载置部14c升降的机构,其还可以称作高度方向搬运机构。升降机构14d能够使载置部14c上升从而从容纳部26抬升货物12。并且,升降机构14d能够使载置部14c下降从而将货物12放到容纳部26。在该例子中,容纳部26设置于横宽方向轨道44之上,因此升降机构14d实际上将货物12放到横宽方向轨道44上,或者从横宽方向轨道44抬升货物12。

图5表示载置部14c从横宽方向轨道44抬升货物12的状态。车轮14e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车身14b的四个角。搬运台车14通过使四个车轮14e在轨道上旋转从而在轨道上行驶。如图5所示,搬运台车14能够以载置有货物12的状态在横宽方向轨道44上行驶。搬运台车14的行驶动作及升降机构14d的升降动作受控制部30的控制。载置部14c是在上下方向上较薄的大致板状的部分。载置部14c的平面形状并不受特别限制。作为一例,其可以具有大致矩形形状。

搬运台车14可以具备检测行驶方向(横宽方向)上的障碍物或距轨道端部为止的距离的位置传感器(未图示)。控制部30可以进行如下控制:不让搬运台车14靠近检测出的障碍物或轨道端部规定距离以上。

(中间台车)

下面,对中间台车16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中间台车16的一例的俯视图。图8是中间台车16的侧视图。中间台车16是在进深方向轨道46上沿进深方向行驶从而沿进深方向搬运货物12的行驶台车。中间台车16分别配置于各层容纳台22的进深方向轨道46上。通过在各层容纳台22设置中间台车16,能够使各个中间台车16独立且同时动作,从而能够提高搬运效率。中间台车16主要包括车身16b、装载部16c及四个车轮16d。车身16b具有在上下方向上较薄的扁平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的轮廓。在车身16b的内部搭载有用于驱动车轮16d的马达(未图示)、用于驱动该马达的电池(未图示)及用于控制该马达及电池的控制电路(未图示)。装载部16c是用于装载搬运台车14的部分,俯视观察时其呈大致矩形,侧视观察时其具有从车身16b的上表面朝向下方凹陷的凹形状。

如图7及图8所示,装载部16c的大小设为在搬运台车14的大小上加上足够的余量的大小,以便搬运台车14不与装载部16c的周围发生干扰而能够沿横宽方向行驶。四个车轮16d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车身16b的四个角。中间台车16通过使四个车轮16d在轨道上旋转从而在轨道上行驶。中间台车16能够以载置有货物12及搬运台车14的状态在进深方向轨道46上行驶。中间台车16的行驶动作受控制部30的控制。

(控制部)

接着,对控制部30进行说明。图9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仓库系统10的框图。关于图9所示的控制部30的各个块,在硬件上,能够通过以计算机的cpu(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unit)为首的元件或机械装置来实现,在软件上,能够通过计算机程序等来实现,但是,在此描绘了通过它们的协作来实现的功能块。因此,接触到本说明书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可以理解这些功能块能够通过硬件及软件的组合以各种形式实现。

控制部30是根据中间台车位置检测部54c及搬运台车位置检测部54d的检测结果主要控制中间台车16及搬运台车14的动作的控制单元。控制部30主要包括操作结果获取部30b、中间台车位置获取部30c、搬运台车位置获取部30d、显示控制部30g、搬运台车控制部30h及中间台车控制部30j。

操作结果获取部30b从操作部54b获取其操作结果。中间台车位置获取部30c从中间台车位置检测部54c获取其检测结果。搬运台车位置获取部30d从搬运台车位置检测部54d获取其检测结果。显示控制部30g控制显示部54m以使其显示规定信息。搬运台车控制部30h控制搬运台车14的行驶及载置部14c的升降动作。中间台车控制部30j控制中间台车16的行驶。对于操作部54b、中间台车位置检测部54c、搬运台车位置检测部54d及显示部54m,将进行后述。

(作业空间)

自动仓库系统10中可以设置有供外部搬运装置50进行作业的作业空间58。在图1的例子中,作业空间58设置成在进深方向上与保管架部20邻接。作业空间58具有能够使外部搬运装置50搬入或搬出货物12的程度的立体大小。即,作业空间58具有能够搬入或搬出货物12的程度的横宽方向尺寸、进深方向尺寸及高度方向尺寸。通过设置作业空间58,货物12的搬入或搬出变得容易,作业效率得到提高。

接着,对第1实施方式的自动仓库系统10的其他结构进行说明。如图9所示,自动仓库系统10还包括操作部54b、显示部54m、中间台车位置检测部54c及搬运台车位置检测部54d。操作部54b是接收用于控制自动仓库系统10的操作并将其操作结果输出至控制部30的操作单元。操作部54b例如接收自动仓库系统10的启动或停止等的操作。显示部54m是通过控制部30的控制显示自动仓库系统10的动作情况的显示单元。显示部54m例如可以显示各个台车的动作情况或容纳部26中的货物12的保管情况等。操作部54b及显示部54m例如可以设置于控制部30的正面。中间台车位置检测部54c例如设置于进深方向轨道46上而检测中间台车16的位置,并将其检测结果发送至控制部30。搬运台车位置检测部54d例如设置于横宽方向轨道44上而检测搬运台车14的位置,并将其检测结果发送至控制部30。

接着,对上述结构的自动仓库系统10的动作进行说明。

(出库动作)

下面,参考图10及图11对自动仓库系统10的出库时的搬运动作的一例进行说明。该搬运动作包括将要出库的货物12从保管架部20的容纳部26搬运到出入库部18的动作。搬运到出入库部18的货物12通过外部搬运装置50被搬出。图10是表示出库时的搬运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其示出了与该动作相关的处理s60。图11是表示自动仓库系统10的出库时的搬运动作的一例的俯视观察时的说明图。图11中省略了与说明的关联性较低的部件。

若开始处理s60,则控制部30将搬运台车14控制成前进行驶模式。在前进行驶模式中,控制部30使空载状态的搬运台车14朝向搬运起始点的容纳部26而沿横宽方向行驶(步骤s61)。

若搬运台车14到达搬运起始点的容纳部26,则控制部30使搬运台车14停止,并使其抬升货物12(步骤s62)。在该步骤中,控制部30控制升降机构14d以使载置部14c上升,从而从容纳部26抬升货物12。通过该动作,货物12载置于载置部14c,货物12成为能够搬运的状态。

若货物12载置于载置部14c,则控制部30将搬运台车14切换为后退行驶模式。在后退行驶模式中,控制部30使载置有货物12的搬运台车14朝向出入口部25b移动(步骤s63、参考图11中(a))。

若搬运台车14到达出入口部25b,则控制部30使载置有货物12的搬运台车14从出入口部25b换乘到中间台车16的装载部16c上(步骤s64、参考图11中(b))。在该步骤中,控制部30使搬运台车14装载于中间台车16上。

控制部30使装载部16c上载置有搬运台车14的中间台车16向出入库部18移动(步骤s65、参考图11中(c))。在该步骤中,中间台车16在进深方向轨道46上朝向出入库部18而沿进深方向行驶。

若中间台车16到达出入库部18,则控制部30使中间台车16停止,并且搬出货物12(步骤s66、参考图11中(d))。在该步骤中,通过外部搬运装置50搬出货物12并装载于卡车等。

若货物12被外部搬运装置50搬出,则控制部30使载置有搬运台车14的中间台车16朝向规定的容纳行24移动(步骤s67)。

若中间台车16到达规定的容纳行24,则使搬运台车14从出入口部25b换乘到容纳行24(步骤s68)。若搬运台车14行驶至容纳行24的规定的位置并停止,则结束该处理s60。上述处理s60仅为一例,其还可以追加其他步骤,或变更或删除一部分步骤,或替换步骤的顺序。

(入库动作)

接着,参考图12及图13对自动仓库系统10的入库时的搬运动作的一例进行说明。图12是表示入库时的搬运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其示出了与该动作相关的处理s80。图13是表示自动仓库系统10的入库时的搬运动作的一例的俯视观察时的说明图。图13中省略了与说明的关联性较低的部件。入库时的搬运动作包括从出入库部18搬入货物12并将其搬运到保管架部20的容纳部26的动作。

若处理s80开始,则控制部30将载置有空载状态的搬运台车14的中间台车16移动到出入库部18并使其停止(步骤s81)。该步骤的动作与出库时动作大致相同,因此省略重复说明。

若载置有搬运台车14的中间台车16停止在出入库部18,则通过外部搬运装置50将要入库的货物12载置于搬运台车14上(步骤s82、参考图13中(a))。

若货物12载置于搬运台车14上,则控制部30使载置有货物12及搬运台车14的中间台车16移动到搬运目的地的容纳行24前(步骤s83、参考图13中(b))。在该步骤中,中间台车16在进深方向轨道46上沿进深方向行驶。

若中间台车16到达了容纳行24,则控制部30使载置有货物12的搬运台车14从出入口部25b换乘到搬运目的地的容纳行24(步骤s84、参考图13中(c))。

若载置有货物12的搬运台车14换乘到容纳行24,则控制部30使载置有货物12的搬运台车14向搬运目的地的容纳部26行驶(步骤s85、参考图13中(d))。在该步骤中,搬运台车14在横宽方向轨道44上沿横宽方向行驶。在该步骤中,也可以同时控制中间台车16以使其为了进行下一步动作而朝向其他容纳行24行驶。

若载置有货物12的搬运台车14到达了容纳部26,则控制部30使搬运台车14的载置部14c下降,从而将货物12放到容纳部26(步骤s86)。放下货物12的搬运台车14例如也可以控制成在该位置待机。通过将货物12放到容纳部26,结束该处理s80。上述处理s80仅为一例,其还可以追加其他步骤,或变更或删除一部分步骤,或替换步骤的顺序。

接着,对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仓库系统10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仓库系统10包括能够保管货物12的容纳部,该自动仓库系统具备:容纳台22,其包括沿着平面上且沿进深方向排列的多个容纳行24;及搬运台车14,分别在各个容纳行24中能够沿横宽方向搬运货物12,其中,多个容纳行24分别包括一个或沿横宽方向连续的多个容纳部26,多个容纳行24包括横宽方向上的尺寸互不相同的小容纳行及大容纳行,小容纳行在横宽方向上的尺寸设定为比大容纳行在横宽方向上的尺寸小。根据该结构,由于多个容纳行24包括横宽方向上的尺寸互不相同的小容纳行及大容纳行,因此可以对应于包围容纳台22的建筑物的内表面形状而组合配置小容纳行及大容纳行。例如,可以在建筑物的内表面向内突出的区域配置小容纳行,在建筑物的内表面未突出的区域配置大容纳行。其结果,与多个容纳行的横宽方向上的尺寸恒定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死区从而能够提高容纳效率。自动仓库系统10还可以具备用于冷却内部空间32b的冷冻或冷藏机构。在自动仓库系统10具备冷冻或冷藏机构时,通过减少死区,能够提高仓库的冷却效率。

在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仓库系统10中,小容纳行所包含的容纳部26的数量设定为比大容纳行所包含的容纳部26的数量少。根据该结构,横宽方向上的尺寸较大的大容纳行中能够容纳比小容纳行更多的货物12。相比小容纳行中的容纳部的数量与大容纳行中的容纳部的数量相同的情况,能够提高货物12的容纳效率。

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仓库系统10还具备使搬运台车14沿进深方向移动的进深方向搬运机构6,搬运台车14构成为能够从多个容纳行24换乘到进深方向搬运机构6上。根据该结构,通过使搬运台车14换乘到进深方向搬运机构6上,能够使货物12沿横宽方向及进深方向移动。与搬运台车无法换乘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用于转移货物12的时间,从而能够提高运行效率。

在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仓库系统10中,进深方向搬运机构6包括沿进深方向延伸的行驶路及能够搭载搬运台车14而在行驶路上行驶的中间台车16,各个容纳行24的一端与行驶路邻接,搬运台车14构成为能够从多个容纳行24换乘到中间台车16。根据该结构,搬运台车14能够从容纳行24换乘到中间台车16,因此能够减少用于转移货物12的时间,从而能够提高运行效率。

在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仓库系统10中,搬运台车14构成为分别在各个容纳行24的下侧行驶。根据该结构,搬运台车14在各个容纳行抬升货物12并保持货物12,因此能够减少抓取货物12所需时间,从而能够提高运行效率。

在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仓库系统10中,各个容纳行24在横宽方向上的尺寸设定为与储藏多个容纳行24的建筑物32的内表面形状相对应。根据该结构,可以对应于建筑物32的内表面形状而组合配置小容纳行及大容纳行,因此与容纳行未与内表面形状相对应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死区,从而能够提高容纳效率。

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仓库系统10包括能够保管货物12的容纳部26,该自动仓库系统10具备:容纳块28,其包含沿着与横宽方向平行的立面且沿高度方向排列的多个容纳行24;及搬运台车14,在各个容纳行24中能够沿横宽方向搬运货物12,其中,多个容纳行24分别包括一个或沿横宽方向连续的多个容纳部26,多个容纳行24包括横宽方向上的尺寸互不相同的小容纳行及大容纳行,小容纳行在横宽方向上的尺寸设定为比大容纳行在横宽方向上的尺寸小。根据该结构,由于多个容纳行24包括横宽方向上的尺寸互不相同的小容纳行及大容纳行,因此可以对应于包围容纳块28的建筑物32的内表面形状而组合配置小容纳行及大容纳行。例如,可以在建筑物的内表面向内突出的区域配置小容纳行,在建筑物的内表面未突出的区域配置大容纳行。其结果,与多个容纳行的横宽方向上的尺寸恒定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死区从而能够提高容纳效率。

[第2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图14对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仓库系统21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4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仓库系统210的俯视图。图14与图1相对应。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仓库系统210主要包括建筑物232、保管架部220、横宽方向搬运机构4、进深方向搬运机构6、出入库部18及控制部30。自动仓库系统210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仓库系统10的不同点在于,建筑物232的俯视观察时的形状及保管架部220的俯视观察时的配置不同,其他结构则相同。因此,在此省略重复说明,重点说明不同的结构。保管架部220及保管架部220的构成要件对应于第1实施方式的保管架部20及保管架部20的构成要件而具备相同的特征,因此省略重复说明。

建筑物232内含有主要用于储藏保管架部220的内部空间232b。俯视观察时,建筑物232具有弯曲成大致l字形的形状,在内部空间232b突出有阳角部34e。阳角部34e是两个墙面以大致90°的角度相遇的部位的凸出的角部分,其进入到内部空间232b。最下层的容纳台222包括对应于阳角部34e而配置成大致l字形的多个容纳行224。多个容纳行224配置在进深方向搬运机构6的横宽方向上的两侧。最下层的容纳台222包括从前侧(图14中的下侧)朝向后侧(图14中的上侧)依次排列的八列容纳行224a~224h及八列容纳行224j~224s。

容纳行224a~224d包含沿横宽方向连续的两个容纳部26。容纳行224e~224h包含沿横宽方向连续的九个容纳部26。容纳行224j~224s包含沿横宽方向连续的三个容纳部26。容纳行224a~224h及容纳行224j~224s具有实际与其所包含的容纳部26的数量成正比的大小的横宽方向尺寸,相对地构成大容纳行及小容纳行。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自动仓库系统210能够减少建筑物232的阳角部34e与保管架部220之间的死区。这些特征对沿高度方向层叠的其他三个容纳台222也相同。

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仓库系统210具备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仓库系统10相同的结构,因此发挥与自动仓库系统10相同的作用效果。而且,自动仓库系统210的容纳行的横宽方向尺寸的选择自由度高,因此,即使在内部空间232b弯曲成大致l字形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少死区,从而能够提高容纳效率。

[第3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图15对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仓库系统31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5是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仓库系统310的俯视图。图15与图1相对应。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仓库系统310主要包括建筑物332、保管架部320、横宽方向搬运机构4、进深方向搬运机构6、出入库部18及控制部30。自动仓库系统310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仓库系统10的不同点在于,建筑物332的俯视观察时的形状及保管架部320的俯视观察时的配置不同,其他结构则相同。因此,在此省略重复说明,重点说明不同的结构。保管架部320及保管架部320的构成要件对应于第1实施方式的保管架部20及保管架部20的构成要件而具备相同的特征,因此省略重复说明。

建筑物332内含有主要用于储藏保管架部320的内部空间332b。俯视观察时,建筑物332及内部空间332b呈大致矩形形状。最下层的容纳台322包括配置成大致t字形的多个容纳行324。多个容纳行324配置在进深方向搬运机构6的横宽方向上的两侧。最下层的容纳台322包括从前侧(图15中的下侧)朝向后侧(图15中的上侧)依次排列的四列容纳行324a~324d及八列容纳行324j~324s。

容纳行324a~324d位于进深方向上的中央附近,在容纳行324a~324d的进深方向上的两侧设置有一对作业空间58。在各个作业空间58分别设置有出入库部18。容纳行324a~324d包含沿横宽方向连续的九个容纳部26。容纳行324j~324s包含沿横宽方向连续的三个容纳部26。容纳行324a~324d及容纳行324j~324s具有实际与其所包含的容纳部26的数量成正比的大小的横宽方向尺寸,相对地构成大容纳行及小容纳行。这些特征对沿高度方向层叠的其他三个容纳台322也相同。

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仓库系统310具备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仓库系统10相同的结构,因此发挥与自动仓库系统10相同的作用效果。而且,在自动仓库系统310中,通过在容纳行324a~324d的进深方向上的两侧设置作业空间58,在建筑物的进深方向上的尺寸较小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容纳效率。并且,通过设置多个出入库部18,能够实现出入库动作的高速化。

[第4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图16对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仓库系统41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6是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仓库系统410的主视图。图16与图2相对应。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仓库系统410主要包括建筑物432、保管架部420、横宽方向搬运机构4、进深方向搬运机构6、出入库部18及控制部30。自动仓库系统410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仓库系统10的不同点在于,建筑物432的主视时的形状及保管架部420的主视时的配置不同,其他结构则相同。因此,在此省略重复说明,重点说明不同的结构。保管架部420及保管架部420的构成要件对应于第1实施方式的保管架部20及保管架部20的构成要件而具备相同的特征,因此省略重复说明。

建筑物432内含有主要用于储藏保管架部420的内部空间432b。在内部空间432b突出有圆顶状的顶棚曲线部434f。保管架部420对应于顶棚曲线部434f而包含四层容纳台22。进深方向最前侧的容纳块从下朝上依次包括容纳行424a1~424a4及容纳行424j1~424j4。有时将容纳行424a1~424a4及容纳行424j1~424j4统称为容纳块428。即,保管架部420由沿进深方向排列的八个容纳块428构成。

容纳行424a1、容纳行424a2、容纳行424j1及容纳行424j2包含沿横宽方向连续的六个容纳部26。容纳行424a3及容纳行424j3包含沿横宽方向连续的五个容纳部26。容纳行424a4及容纳行424j4包含沿横宽方向连续的四个容纳部26。容纳行424a1~424a4及容纳行424j1~424j4具有实际与其所包含的容纳部26的数量成正比的大小的横宽方向尺寸,相对地构成大容纳行及小容纳行。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自动仓库系统410能够减少建筑物432的顶棚曲线部434f与保管架部420之间的死区。这些特征对沿进深方向排列的其他七个容纳块428也相同。

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仓库系统410具备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仓库系统10相同的结构,因此发挥与自动仓库系统10相同的作用效果。而且,自动仓库系统410的容纳行的横宽方向尺寸的选择自由度高,因此,能够在受顶棚曲线部434f限制的上部空间设置容纳行来提高容纳效率。

[第5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图17对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仓库系统51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7是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仓库系统510的主视图。图17与图2相对应。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仓库系统510主要包括建筑物532、保管架部520、横宽方向搬运机构4、进深方向搬运机构6、出入库部18及控制部30。自动仓库系统510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仓库系统10的不同点在于,建筑物532的主视时的形状及保管架部520的主视时的配置不同,其他结构则相同。因此,在此省略重复说明,重点说明不同的结构。保管架部520及保管架部520的构成要件对应于第1实施方式的保管架部20及保管架部20的构成要件而具备相同的特征,因此省略重复说明。

建筑物532内含有主要用于储藏保管架部520的内部空间532b。在内部空间532b突出有沿横宽方向以一定角度倾斜的顶棚倾斜部534d。保管架部520对应于顶棚倾斜部534d而包含六层容纳台22。进深方向最前侧的容纳块从下朝上依次包括容纳行524a1~524a6。将容纳行524a1~524a6统称为容纳块528。即,保管架部520由沿进深方向排列的八个容纳块528构成。

容纳行524a1及容纳行524a2包含沿横宽方向连续的十二个容纳部26。容纳行524a3包含沿横宽方向连续的十个容纳部26。容纳行524a4包含沿横宽方向连续的七个容纳部26。容纳行524a5包含沿横宽方向连续的四个容纳部26。容纳行524a6包含一个容纳部26。容纳行524a1~524a6具有实际与其所包含的容纳部26的数量成正比的大小的横宽方向尺寸,相对地构成大容纳行及小容纳行。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自动仓库系统510能够减少建筑物532的顶棚倾斜部534d与保管架部420之间的死区。这些特征对沿进深方向排列的其他七个容纳块528也相同。

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仓库系统510具备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仓库系统10相同的结构,因此发挥与自动仓库系统10相同的作用效果。而且,自动仓库系统510的容纳行的横宽方向尺寸的选择自由度高,因此,能够在受顶棚倾斜部534d限制的上部空间设置容纳行来提高容纳效率。

[第6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图18及图19对第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仓库系统71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8是第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仓库系统710的俯视图。图18与图1相对应。自动仓库系统710包括由从下朝上依次层叠的第1层(最下层)、第2层、第3层及第4层构成的四层容纳台。第1层与第2层容纳台的结构相同,在此将其标记为容纳台722(a)。第3层与第4层容纳台的结构相同,在此将其标记为容纳台722(b)。图18中(a)是表示第1层及第2层容纳台722(a)的俯视图。图18中(b)是表示第3层及第4层容纳台722(b)的俯视图。

第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仓库系统710主要包括建筑物732、保管架部720、横宽方向搬运机构4、进深方向搬运机构6、出入库部18及控制部30。自动仓库系统710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仓库系统10的不同点在于,建筑物732的俯视观察时的形状及保管架部720的俯视观察时的配置不同,其他结构则相同。因此,在此省略重复说明,重点说明不同结构。保管架部720及保管架部720的构成要件对应于第1实施方式的保管架部20及保管架部20的构成要件而具备相同的特征,因此省略重复说明。

建筑物732内含有主要用于储藏保管架部720的内部空间732b。俯视观察时,建筑物732及内部空间732b呈大致矩形形状。第1层及第2层容纳台722(a)包括配置成大致t字形的多个容纳行724。多个容纳行724配置在进深方向搬运机构6的横宽方向上的两侧。第1层及第2层容纳台722(a)包括从前侧(图18中的下侧)向后侧(图18中的上侧)依次排列的四列容纳行724c~724f及八列容纳行724j~724s。

容纳行724c~724f位于进深方向上的中央附近,在容纳行724c~724f的进深方向上的两侧设置有一对作业空间58。在各个作业空间58分别设置有出入库部18。容纳行724c~724f包含沿横宽方向连续的九个容纳部26。容纳行724j~724s包含沿横宽方向连续的三个容纳部26。容纳行724c~724f及容纳行724j~724s具有实际与其所包含的容纳部26的数量成正比的大小的横宽方向尺寸,相对地构成大容纳行及小容纳行。

第3层及第4层容纳台722(b)与第1层及第2层容纳台722(a)的不同点在于,在与一对作业空间58相对应的空间设置有容纳行724a、容纳行724b、容纳行724g及容纳行724h,其他结构则相同。图19是表示自动仓库系统710的作业空间58的周边的主视图。尤其,该图中示出了保管架部720的最前侧(图18中的下侧)的容纳块728的主视时的配置。如图19所示,在第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仓库系统710中,在高度方向上的比作业空间58更高的位置配置有容纳行724。尤其,在自动仓库系统710中,在作业空间58的上方的n(n≥2)层以上的区域也设置有容纳行724。另外,作业空间58不只限于设置在地上一层,也可以设置在比地上一层更靠上方的层或比地上一层更靠下方的层(地下层)。

自动仓库系统710具备使搬运台车14沿高度方向移动的高度方向搬运机构8。高度方向搬运机构8能够沿高度方向搬运载置有货物12的搬运台车14。高度方向搬运机构8可以是公知的各种搬运机构。在本例子中,高度方向搬运机构8包括升降机构。

第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仓库系统710具备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仓库系统10相同的结构,因此发挥与自动仓库系统10相同的作用效果。而且,在自动仓库系统710中,在高度方向上的比作业空间58更高的位置设置有容纳行724,因此能够加大仓库的容纳量。并且,关于在比作业空间更高的位置设置容纳行,很难仅利用堆垛起重机来实现,但是通过利用搬运台车14及中间台车16能够轻松地设置容纳行。

以上,对本发明的若干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这些各个实施方式为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能够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及变更,并且这种变形例及变更也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因此,本说明书中的记述及附图应作为例证使用而不应用于限定本发明。

以下,对变形例进行说明。在变形例的附图及说明中,对与各个实施方式相同或同等的构成要件及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并且,适当省略与各个实施方式重复的说明,重点说明与各个实施方式不同的结构。

(第1变形例)

在第1实施方式的自动仓库系统10的说明中,对中间台车16不具备升降机构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中间台车可以是具有升降机构的堆垛起重机。此时,能够沿进深方向搬运货物12并且能够沿上下方向升降货物12。通过具备堆垛起重机,能够将货物12从任意的容纳台22移动到其他层的容纳台22。并且,还可以另行设置使货物12沿高度方向移动的升降机构。

(第2变形例)

在第1实施方式的自动仓库系统10的说明中,对载置有货物12的搬运台车14换乘到中间台车16从而针对中间台车16取放货物12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中间台车也可以具备可动臂等公知的移载机构,从而通过该移载机构针对搬运台车14取放货物。

(第3变形例)

在第1实施方式的自动仓库系统10的说明中,对通过中间台车16沿进深方向搬运搬运台车14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例如,搬运台车也可以构成为能够沿横宽方向及进深方向自行。此时,搬运台车可以构成为能够从横宽方向轨道44换乘到进深方向轨道46。搬运台车还可以构成为能够切换车轮的行进方向。搬运台车可以具备用于沿横宽方向行驶的车轮及用于沿进深方向行驶的车轮。

(第4变形例)

在第1实施方式的自动仓库系统10的说明中,对通过外部搬运装置50(叉车)针对出入库部18取放货物12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起重装置等其他种类的移载装置针对出入库部18取放货物12。

(第5变形例)

在第1实施方式的自动仓库系统10的说明中,对如图5及图6所示那样货物12包括托盘12p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货物并非必须包括托盘,自动仓库系统也可以处理不包括托盘的货物。

(第6变形例)

在第1实施方式的自动仓库系统10的说明中,对搬运台车14及中间台车16不沿上下方向移动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设置包括使搬运台车14及中间台车16中的至少一个沿上下方向升降的升降装置的高度方向搬运机构,从而使搬运台车14或中间台车16能够在各层容纳台22之间移动。

(第7变形例)

在第1实施方式的自动仓库系统10的说明中,对搬运台车14及中间台车16通过搭载电池的电力而驱动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从设置于轨道的供电线等供电机构向搬运台车14及中间台车16供电。此时,搬运台车14及中间台车16通过供给过来的电力而驱动,因此搭载或不搭载电池均可。

(第8变形例)

在第1实施方式的自动仓库系统10的说明中,对搬运台车14设置于各个容纳行24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搬运台车14并非必须设置于各个容纳行24。

(第9变形例)

在第1实施方式的自动仓库系统10的说明中,对搬运台车14具备车轮14e等行驶机构并且能够自行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保管架侧设置基于皮带或链条等的搬运机构,并且通过该搬运机构沿横宽方向或进深方向搬运搬运台车。此时,搬运台车具备或不具备行驶机构均可。

(第10变形例)

在第1实施方式的自动仓库系统10的说明中,对各个容纳行24分别设置有一个搬运台车14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对应于要容纳的各个货物而设置搬运台车。此时,搬运台车也可以构成为能够沿横宽方向及进深方向自行。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够提高仓库的运行效率。

(第11变形例)

在第1实施方式的自动仓库系统10的说明中,对多个容纳行24沿y轴方向及z轴方向排列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多个容纳行24也可以沿y轴方向及z轴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排列。

(第12变形例)

在第1实施方式的自动仓库系统10的说明中,对多个容纳部26沿x方向连续配置而构成一个容纳行24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由沿x方向延伸的连续的一个部件构成一个容纳行24。

这些各变形例发挥与第1实施方式的自动仓库系统10相同的作用效果。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概要如下。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自动仓库系统10,其能够保管货物12,所述自动仓库系统具备:容纳台22,其具有用于保管货物12且沿横宽方向延伸的多个容纳行24,并且所述容纳行24由多个容纳行24沿与横宽方向交叉的进深方向排列而构成;及第1台车14,能够在多个容纳行24和各个容纳行中沿横宽方向搬运货物12,多个容纳行24包括大容纳行及横宽方向上的尺寸比大容纳行在横宽方向上的尺寸小的小容纳行。根据该实施方式,由于包括横宽方向上的尺寸互不相同的小容纳行及大容纳行,因此能够对应于包围容纳台22的建筑物的内表面形状而组合配置小容纳行及大容纳行。

多个容纳行24分别由一个或沿横宽方向连续的多个容纳部26构成,小容纳行所包含的容纳部26的数量比大容纳行所包含的容纳部26的数量少。此时,能够在横宽方向上狭窄的空间配置小容纳行,在横宽方向上宽敞的空间配置大容纳行。

自动仓库系统还可以具备进深方向搬运机构6,其使第1台车14沿进深方向移动,第1台车14可以构成为,能够从多个容纳行24换乘到进深方向搬运机构6上。此时,由于第1台车能够换乘到进深方向搬运机构6上,因此能够使货物12沿进深方向移动。

进深方向搬运机构6可以包括沿进深方向延伸的行驶路及能够搭载第1台车14并且能够在行驶路上行驶的第2台车16,多个容纳行24的横宽方向上的一端均与行驶路邻接,第1台车14可以构成为,能够从多个容纳行24换乘到第2台车16上。此时,由于进深方向搬运机构6包括能够搭载第1台车的第2台车,因此能够缩短用于移载货物12的时间。

第1台车14可以构成为,在多个容纳行24的各个容纳行的下侧行驶。此时,由于第1台车从下侧抬升并保持货物12,因此能够缩短用于装载货物12的时间。

多个容纳行24的各个容纳行的横宽方向上的尺寸可以设定为与包围多个容纳行24的建筑物的内表面形状相对应的尺寸。此时,各个容纳行24的尺寸设定为与内表面形状相对应,因此能够减少死区。

自动仓库系统还可以具备其他容纳台,其在与横宽方向及进深方向交叉的高度方向上位于与容纳台22不同的位置,容纳台22中的小容纳行的数量与其他容纳台的小容纳行的数量互不相同。此时,能够将高度方向上的位置互不相同的各个容纳台中的小容纳行的数量设为与建筑物的内表面形状相对应。

自动仓库系统10包括能够保管货物12的容纳部26,自动仓库系统具备:容纳块28,其具有用于保管货物12且沿横宽方向延伸的多个容纳行24,并且容纳块28由多个容纳行24沿与横宽方向交叉的高度方向排列而构成;及第1台车14,能够在多个容纳行24的各个容纳行中沿横宽方向搬运货物12,多个容纳行24包括大容纳行及横宽方向上的尺寸比大容纳行在横宽方向上的尺寸小的小容纳行。此时,由于包括横宽方向的尺寸互不相同的小容纳行及大容纳行,因此能够对应于包围容纳块28的建筑物的内表面形状而组合配置小容纳行及大容纳行。

在具备容纳块28的情况下,多个容纳行24分别由一个或沿横宽方向连续的多个容纳部26构成,小容纳部26所包含的容纳部26的数量比大容纳部26所包含的容纳部26的数量少。此时,由于小容纳部26所包含的容纳部26的数量比大容纳部26所包含的容纳部26的数量少,因此能够将小容纳部26的横宽方向上的尺寸相应的设为较小。

在具备容纳块28的情况下,自动仓库系统还可以具备:其他容纳块,其在与横宽方向及高度方向交叉的进深方向上位于与容纳块28不同的位置;及进深方向搬运机构,其使第1台车14沿进深方向移动,第1台车14可以构成为,能够从容纳块28的容纳行24及其他容纳块28的容纳行24换乘到进深方向搬运机构6上。此时,由于第1台车能够从各个容纳块28换乘到进深方向搬运机构6上,因此进深方向搬运机构6能够沿进深方向搬运载置有货物12的第1台车。

在具备容纳块28的情况下,进深方向搬运机构6可以包括沿进深方向延伸的行驶路及能够搭载第1台车14并且能够在行驶路上行驶的第2台车16,多个容纳行24的横宽方向上的一端均与行驶路邻接,第1台车14可以构成为,能够从容纳块28的容纳行24及其他容纳块28的容纳行24换乘到第2台车16上。此时,由于第1台车能够从各个容纳块28换乘到进深方向搬运机构6上,因此第2台车能够沿进深方向搬运载置有货物12的第1台车。

在具备容纳块28的情况下,第1台车14可以构成为,在多个容纳行24的各个容纳行的下侧行驶。此时,由于第1台车从下侧抬升并保持货物12,因此能够缩短用于装载货物12的时间。

在具备容纳块28的情况下,多个容纳行24的各个容纳行的横宽方向上的尺寸可以设定为与包围多个容纳行24的建筑物的内表面形状相对应的尺寸。此时,由于各个容纳行24的尺寸设定为与内表面形状相对应,因此能够减少死区。

在具备容纳块28的情况下,自动仓库系统还可以具备高度方向搬运机构,其使第1台车14沿高度方向移动。此时,高度方向搬运机构能够沿高度方向搬运载置有货物12的第1台车。

在具备容纳块28的情况下,自动仓库系统还可以具备作业空间58,其在向多个容纳行24的各个容纳行的横宽方向上的一端搬运货物12时使用,在比作业空间58在高度方向上更高的位置设置有容纳行。此时,由于容纳行设置在比作业空间58更高的位置,因此能够增大仓库的容纳量。

在具备容纳块28的情况下,多个容纳行24中的大容纳行在横宽方向上的尺寸均相同,多个容纳行24中的小容纳行在横宽方向上尺寸有一部分不同。此时,为了提高装载容量,能够将大容纳行在横宽方向上的尺寸设定为最大,并且对应于突出部的形状而能够改变各个小容纳行在横宽方向上的尺寸。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