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样管及样本封装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45711发布日期:2018-12-28 23:08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取样管及样本封装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样本取存技术,特别是一种样本的取样及分装技术。

背景技术

在日常临床检验工作或者是科研实验中,会对液态样本(如水溶液、真溶液、油、溶剂、乳化液、膏剂、油膏、悬液、胶状物、糖浆等)进行取样,再进行取样之后对样本进行编号分装储储藏。

目前,惯常的做法是采用pe管来盛装样本,然后在pe管上编号标记,再用一次性吸样管或加样枪将样本转移至另外的pe管中,最后再装入保存盒放入冰箱保存。该操作虽然简单,但当样本数量较多时,分装工作会消耗较多的耗材和工作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极易出错造成混乱,污染概率大。

类似的问题,在申请号为:01803945.6,申请日为2001年10月18日,发明名称为一次性预充移液管的中国发明专利中有所解决,其中该专利公开了一种药物、化妆品产品的、一次性的预充移液管体,用于将药物等一次性封装于该移液管中,避免受污染。该专利是在将液态物品(如滴眼液),在原厂中预先封装于管体内,然后流向市场至使用者手中,便于使用者一次性使用而不会重复使用受污染。但是并不能解决将样本进行现场取样——分装——储存的工作,无法在日常临床检验工作或者是科研实验中进行完成取样工作的使用;同时当样本较多时,同样无法有效进行辨认,因此不能满足日常临床检验工作或者是科研实验中的样本取样及其现场封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取样管及样本封装器,主要解决现场/临时的样本取样、分装过程中,存在污染、标记混乱等风险和问题,使得取样管即为最终的样本容器,将样本密封封装于取样管内的同时进行编号,减少了取样转移及重新人工标号的过程,因此减少了取样管的耗材使用,同时减少对取样管的人工标号过程,最终样本取样管分装后形成带编号的小胶囊,占位空间小,查找容易。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取样管,包括容纳部,所述容纳部内设容纳样本的空腔;所述容纳部的壁上设有连通空腔内外的开口,所述容纳部的开口处密封连接有编号部,所述编号部上设有标记;其中在与开口形成密封关系的区域上设有拆封部,所述拆封部能拆开编号部与容纳部的密封,使容纳部的开口露出。

本专利中,将日常临床检验工作或者是科研实验中,惯常使用的吸样管在吸收了样本之后,通过封装设备制成类似于带编号的小胶囊,其中小胶囊(容纳部)中装盛有样本(如水溶液、真溶液、油、溶剂、乳化液、膏剂、油膏、悬液、胶状物、糖浆等),而其中编号部则被编号,便于后期的识别和辨认,另外为了便于拆开使用,在容纳部的开口处预设拆封部,使得通过拆分部能轻易地破坏密封而露出胶囊的开口,使用时扭开即可挤出样本,便于进行后期的使用。可见,本专利不用过多的编号和转移操作,解决了存在污染、标记混乱等风险和问题,吸样管直接作为最终容器,减少标记笔pe管等耗材使用;样本分装后形成一个带编号小胶囊,占位空间小,查找容易,胶囊封口处预留有拆封口,使用方便。

进一步地,所述容纳部与编号部之间为管体部,所述容纳部的开口处通过管体部密封连接有编号部,所述管体部通过开口与空腔内连通;所述拆封部设于管体部的外壁上。因取样管含有管体,因此在进行密封分装的过程中,可能存在容纳部开口位置的密封封装有所变差,使得容纳部与编号部之间仍保留了部分管体部,即可将拆封设于管体部的外壁上,使得在样本使用时,更容易将密封拆封挤出使用。

进一步地,所述拆封部为切口、凸块、压痕、断裂痕或断裂口。多种样式的拆封部能满足实际需求,拆封部的主要作用是,在需要使用样本时,可从该拆封部位置扭开即可将样本挤出使用。

样本封装器,包括机体,在机体上设有容纳取样管上管体部的槽/孔,所述槽/孔的边部/壁部对应设有热压编号机构,所述热压编号机构能作用于管体部上,使管体部的壁部被热压后密封成形且被标记。

在机体设置槽或孔,主要是便于吸样管(取样管)在吸取样本之后,将管体部分深入到槽或孔中,便于将管体部分进行定位;在槽或孔的边部外侧或壁部外侧设置热压编号机构,该热压编号机构对应于管体部,因此可控制热压编号机构在对管体部进行热压,由于高温可使管体的壁部被热压后密封成一体,同时在管体的壁部上形成有标记,因此使得原本管体的壁部形成编号部。可见本专利,主要解决了现场/临时的样本取样、分装过程中,存在污染、标记混乱等风险和问题,使得取样管即为最终的样本容器,将样本密封封装于取样管内的同时进行编号,减少了取样转移及重新人工标号的过程,因此减少了取样管的耗材使用,同时减少对取样管的人工标号过程,最终样本取样管分装后形成带编号的小胶囊,占位空间小,查找容易。

进一步地,在机体上设有容纳取样管上管体部的热压槽,所述热压编号机构包括电热夹和编号盘,所述电热夹和编号盘对应设于热压槽的两边,且电热夹和编号盘相互配合对体部的壁部进行热压密封和标记。优先地设置为热压槽,使取样管在放置于槽内进行热封时,因平置放置,可将管体内的部分样本流出,确保管体壁部的热压密封效果;其中电热夹和编号盘相互配合且置于热压槽的两边,当二者靠近并作用于取样管壁部时,能够通过高温的作用下,将管体的壁部融化粘合为一体,同时将取样管进行密封,避免样本外流;而编号盘则在热压的过程中在粘合为一体管体壁部上压印成编号(标记),从而使得原有的取样管最终被制成带有编号的胶囊,杜绝了编号混乱和污染的可能性。其中编号盘可采用现有的轮式编码盘、分块式编码盘等,当每次热压编号之后,该编号盘自动/手动拨动一个/多个字码,使前后两次压印成编号分别不同;当然根据实际需要,本领域技术人员可采用更为先进的其它编号盘,以解决本发明的技术问题为准。

进一步地,所述槽/孔的边部/壁部对应设有切刀机构,所述切刀机构临近热压编号机构设置,所述切刀机构作用于管体部上切除掉管头部和/或制成拆封部。由于取样管的管体过长,因此为了成本考虑,管体的头部及部分管体仍没有被热压融化为一体,需要将该部分切掉才能确保整个编号部便于辨认和识别,于是需要设置对应的切刀机构。同时拆封部也可被切刀机构在管体上设置形成。

进一步地,所述切刀机构包括前切刀和后切刀,所述前切刀和后切刀分别设于热压编号机构的两侧,其中所述后切刀设于靠近热压槽进口的一侧,前切刀设于远离热压槽进口的一侧。前切刀用于切除多余的管头部,而后切刀且在管体上制成拆封部,因此需要将后切刀设置于靠近取样管的容纳部。

进一步地,所述后切刀位于热压槽的设有编号盘的一边,所述后切刀的中部设有能缺口,用于容纳管体部,所述后切刀与电热夹配合,在管体部的壁上形成拆封部;所述前切刀为两组,分别设于热压槽的两边相互配合切除管体部的管头部。其中的后切刀中部为空(即后切刀的中部设有能缺口),用于容纳管体部,因此在进行热压的过程中,后切刀缺口两侧的刀口对管体进行作用力,形成一定的断裂切口,作为今后样本胶囊的拆封口。

进一步地,在所述机体内还设有用于收集切掉的管头部的收集盒,所述收集盒置于前切刀的下方;所述电热夹和编号盘分别连接于压制杆上,使压制杆能带动电热夹和编号盘之间的靠近与分离。收集盒收集切除掉的管头部和外流的样本,避免对外部环境的污染;制杆则用于手动控制整个热压密封编号的过程,大大降低成本,利于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取样管及样本封装器,主要解决现场/临时的样本取样、分装过程中,存在污染、标记混乱等风险和问题,使得取样管即为最终的样本容器,将样本密封封装于取样管内的同时进行编号,减少了取样转移及重新人工标号的过程,因此减少了取样管的耗材使用,同时减少对取样管的人工标号过程,最终样本取样管分装后形成带编号的小胶囊,占位空间小,查找容易。

2、本发明的取样管及样本封装器,操作简便:不用过多的编号和转移操作;耗材减少:吸样管直接作为最终容器,减少标记笔pe管等耗材使用;使用方便:样本分装后形成一个带编号小胶囊,占位空间小,查找容易,胶囊封口处预留有拆封口。

附图说明

图1和图2分别是取样管取样前及最终状态示意图;

图3是该封装器的侧视图;

图4是该封装器的主视图;

图5和图6是取样管的分装过程示意图;

图7是封装器中切刀的示意图。

图中标记:1-取样管、101-容纳部、102-拆封部、103-编号部、104-管头部、105-管体部、2-pe管、3-样本、4-封装器、401-热压槽、402-电热夹、403-编号盘、404-前切刀、405-后切刀、406-收集盒、407-压制杆、408-电源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图1是现有的常规使用的取样管,其包括容纳部101,容纳部101为椭圆形或类似的结构,其中容纳部101内设空腔,且容纳部101上设有开口,开口上连接有管体,管体内中空的结构,且管体与容纳部的空腔连通,在使用时,可通过挤压容纳部,将样本通过管体的头部吸入管体直至容纳部的空腔内保存。

图2是本发明的取样管,基于现有的取样管,将其制成最终的储存样本的容器,因此其包括容纳部101,所述容纳部101内设容纳样本的空腔;所述容纳部101的壁上设有连通空腔内外的开口,所述容纳部101的开口处密封连接有编号部103(当热压过程中,将整个管体进行热压密封后,编号部可直接在容纳部101的开口处进行密封),所述编号部103上设有标记;其中在与开口形成密封关系的区域上设有拆封部104,所述拆封部104能拆开编号部103与容纳部101的密封,使容纳部101的开口露出,也可通过拆封部104处将编号部103扭断,露出容纳部的开口,便于将样本从中挤出。

当然,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有可能热压密封时,只是将部分管体进行热压密封,也即部分临近容纳部的管体部分没有被热压密封,因此在本专利的最终产品上仍保留了部分的管体,因此也可以在容纳部101与编号部103之间设为管体部105,所述容纳部101的开口处通过管体部105密封连接有编号部103,所述管体部105通过开口与空腔内连通;所述拆封部104设于管体部105的外壁上。

当然,拆封部104是为了便于在使用过程中,便于将编号部与容纳部之间的密封破坏,因此可以选择拆封部104为切口、凸块、压痕、断裂痕或断裂口,甚至其它相关对应功能的结构,其中本专利中,通过后切刀在管体壁部上形成两个切口,这两个切口相互对应。

为了制成本专利中的取样管,为了解决现场/临时的样本取样、分装过程中,存在污染、标记混乱等风险和问题,需要在取样的现场即可将样本进行封存,因此也就需要本专利中图3和图4的结构,其中图3和图4示出了本专利中的样本封装器,其中在机体上设有容纳取样管上管体部105的槽/孔,所述槽/孔的边部/壁部对应设有热压编号机构,所述热压编号机构能作用于管体部105上,使管体部105的壁部被热压后密封成形且被标记。在机体设置槽或孔,主要是便于吸样管(取样管)在吸取样本之后,将管体部分深入到槽或孔中,便于将管体部分进行定位;在槽或孔的边部外侧或壁部外侧设置热压编号机构,该热压编号机构对应于管体部,因此可控制热压编号机构在对管体部进行热压,由于高温可使管体的壁部被热压后密封成一体,同时在管体的壁部上形成有标记,因此使得原本管体的壁部形成编号部。

其中在机体上设有容纳取样管上管体部105的热压槽401,所述热压编号机构包括电热夹402和编号盘403,所述电热夹402和编号盘403对应设于热压槽401的两边,且电热夹402和编号盘403相互配合对体部105的壁部进行热压密封和标记。优先地设置为热压槽,使取样管在放置于槽内进行热封时,因平置放置,可将管体内的部分样本流出,确保管体壁部的热压密封效果;其中电热夹和编号盘相互配合且置于热压槽的两边,当二者靠近并作用于取样管壁部时,能够通过高温的作用下,将管体的壁部融化粘合为一体,同时将取样管进行密封,避免样本外流;而编号盘则在热压的过程中在粘合为一体管体壁部上压印成编号(标记),从而使得原有的取样管最终被制成带有编号的胶囊,杜绝了编号混乱和污染的可能性。当然,对应地可以将热压槽水平设置或垂直布置,以实际需要为准。

同理,可以将热压槽替换为热压孔,可用于取样管的管体部分从热压孔的口部伸入其中,其中所述热压编号机构包括电热夹402和编号盘403,所述电热夹402和编号盘403对应设于热压孔的壁上,且电热夹402和编号盘403相互配合对体部105的壁部进行热压密封和标记。

本专利中优选地,在所述槽/孔的边部/壁部对应设有切刀机构,所述切刀机构临近热压编号机构设置,所述切刀机构作用于管体部105上切除掉管头部104和/或制成拆封部102。所述切刀机构包括前切刀404和后切刀405,所述前切刀404和后切刀405分别设于热压编号机构的两侧,其中所述后切刀405设于靠近热压槽401进口的一侧,前切刀404设于远离热压槽401进口的一侧。所述后切刀405位于热压槽401的设有编号盘403的一边,所述后切刀405的中部设有能缺口,用于容纳管体部105,所述后切刀405与电热夹402配合,在管体部105的壁上形成拆封部104;所述前切刀404为两组,分别设于热压槽401的两边相互配合切除管体部105的管头部104。由于取样管的管体过长,因此为了成本考虑,管体的头部及部分管体仍没有被热压融化为一体,需要将该部分切掉才能确保整个编号部便于辨认和识别,于是需要设置对应的切刀机构。同时拆封部也可被切刀机构在管体上设置形成。前切刀用于切除多余的管头部,而后切刀且在管体上制成拆封部,因此需要将后切刀设置于靠近取样管的容纳部。其中的后切刀中部为空(即后切刀的中部设有能缺口),用于容纳管体部,因此在进行热压的过程中,后切刀缺口两侧的刀口对管体进行作用力,形成一定的断裂切口,作为今后样本胶囊的拆封口。

在所述机体内还设有用于收集切掉的管头部104的收集盒406,所述收集盒406置于前切刀404的下方;收集盒收集切除掉的管头部和外流的样本,避免对外部环境的污染。当然,本专利的样本封装器中设置有电热夹402和编号盘403,因此需要通过电源线408连接到电源上。

所述电热夹402和编号盘403分别连接于压制杆407上,使压制杆能带动电热夹402和编号盘403之间的靠近与分离,制杆则用于手动控制整个热压密封编号的过程,显然,图3-图7中显示,本专利采用手动操作,其成本极为低廉,极易进行推广,当然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将整个设备制成自动化控制,例如,将热压槽/热压孔设为若干个,同时每个热压槽/孔对应设有一组自动热压机构,该机构可以在需要进行热压时,夹持住取样管的管体壁部进行热压密封,同时在自动热压机构上设置编码盘,从而对其进行标记。当需要分离时,自动控制分离即可,在专利的发明构思下,这些都是极易被实现的。

如图5和图6所示,样本封装器对取样管的热压密封、切口标记过程,其具体过程为:设备通电预热,调好起始编码;

吸样步骤:用一次性塑胶吸样管吸取样本;

放置步骤:将取样管放入从样本封装器的槽口,放入到热压槽中;

热压步骤:按压手杆,电热夹402和编号盘403挤压吸管的管颈,同时前后切刀前后进行切割;

其中,热压板与编码盘将管颈密封,并形成编号;

前切刀为全切,将管头切掉,管头直接掉落至垃圾盒;

后切刀片中部为空(后切刀的中部设有能缺口,如图7),切口之外的后切刀口部分对管体部分进行切割,作为今后样本胶囊的拆封口;

完成一次热压后手杆、热压板和刀片复位,编号盘自动跳一位,可继续往下进行。

本发明的取样管及样本封装器,主要解决现场/临时的样本取样、分装过程中,存在污染、标记混乱等风险和问题,使得取样管即为最终的样本容器,将样本密封封装于取样管内的同时进行编号,减少了取样转移及重新人工标号的过程,因此减少了取样管的耗材使用,同时减少对取样管的人工标号过程,最终样本取样管分装后形成带编号的小胶囊,占位空间小,查找容易。

本发明的取样管及样本封装器,操作简便:不用过多的编号和转移操作;耗材减少:吸样管直接作为最终容器,减少标记笔pe管等耗材使用;使用方便:样本分装后形成一个带编号小胶囊,占位空间小,查找容易,胶囊封口处预留有拆封口。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