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纱布切割成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81410发布日期:2019-02-01 19:09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一种纱布切割成卷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纱布切割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纱布切割成卷装置。



背景技术:

纱布是一种经纬稀疏的棉织品,因此纱布在纺织生产的过程中是成批量生产的,并且生产出来的每卷纱布的长宽均匀远远大于实际医疗使用长度,因此在纺织完成后需要将成卷的纱布进行切割,纱布的切割首先将宽度切割,然后进行长度切割最终切割成适合医疗使用的大小。

随着社会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机械设备出现在了我们的生活周围,尤其在医疗技术飞速发展的现在,各种各样的医疗器械出现在医院内,目前医用纱布切割装置已经十分普遍,医用纱布一般需要将宽度适宜的大纱布卷切割成一定的长度,然后卷成小卷备用,这样既能够实现使用的方便同时也方便纱布的消毒,但现有的医用纱布切割装置只能简单的将纱布进行等距切割而无法自动卷成小卷,在使用时没有卷成小卷的纱布在使用和备用的过程中极易沾染细菌从而造成纱布的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纱布切割成卷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纱布切割机不能将切好的纱布自动成卷的问题。

其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包括一个轴线水平前后方向的转盘,转盘的左侧设有一个与其间隔布置的竖板,转盘在无阻挡时可逆时针转动,转盘的前端面圆周均布有三个辊筒,三个辊筒均可沿转盘径向向转盘中心运动且可反向复位,辊筒的外圆面可伸出转盘外圆面,每个辊筒的芯轴均贯穿转盘并套装有一个置于转盘后侧的摩擦轮,转盘的后侧设有水平的摩擦传送带,转盘转动带动辊筒运动至最左侧位置时其上的摩擦轮压紧在摩擦传送带上,摩擦传送带阻挡转盘的转动的同时带动摩擦轮转动从而带动最左侧的辊筒转动;

所述每个辊筒的外缘面上圆周均布有多组可沿其径向内收缩并可向外复位的辊针,每组辊针沿辊筒轴线方向间隔均布有多个,辊筒转动至最左侧位置时,辊筒的转动经辊针卷起置于辊筒与竖板之间呈自然下垂状态的纱布并使其缠绕在辊筒上,纱布在辊筒上持续缠绕使得纱布卷直径变大,在竖板的作用下实现辊筒向转盘中心运动并使摩擦轮逐渐脱离摩擦传送带,每两个辊筒之间设有做一个安装在转盘外侧的切刀,转盘首次转动,转盘的转动带动切刀与竖板接触并将纱布切断;

所述每个辊筒内设有一个与其同轴且可与辊筒产生相对转动的卷线轴,卷线轴上圆周均布有多个与辊针一一对应的绳索,绳索的另一端与分别与其对应的辊针相连,卷线轴的后端贯穿辊筒芯轴并套装有置于摩擦轮后侧的齿轮,转盘的右侧设有可与齿轮持续啮合的弧形齿条,转盘首次转动带动齿轮与齿条接触并啮合,当转盘的再次转动时,齿轮啮合齿条转动并带动卷线轴与辊筒产生相对转动,使得卷线轴收紧绳索并使辊针向辊筒内收缩。

本发明构思新颖,结构巧妙,实用性强,通过转盘分三阶段转动,并在转动的过程中完成对纱布在辊筒上的缠绕、纱布的切割、纱布的取出,整个过程完美结合使得本装置更加高效快速并且具有人性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主视剖面图。

图2为本发明图1中a区域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转盘及其附属结构的主视剖面图。

图4为本发明转盘及其附属结构的后视图。

图5为本发明转盘及其附属结构的后视剖面图。

图6为本发明图5中b区域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转盘及其附属结构的俯视图。

图8为本发明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8可知,本发明包括一个轴线水平前后方向的转盘1,转盘1的左侧设有一个与其间隔布置的竖板2,转盘1在无阻挡时可逆时针转动,转盘1的前端面圆周均布有三个辊筒3,三个辊筒3均可沿转盘1径向向转盘1中心运动且可反向复位,辊筒3的外圆面可伸出转盘1外圆面,每个辊筒3的芯轴均贯穿转盘1并套装有一个置于转盘1后侧的摩擦轮4,转盘1的后侧设有水平的摩擦传送带5,转盘1转动带动辊筒3运动至最左侧位置时其上的摩擦轮4压紧在摩擦传送带5上,摩擦传送带5阻挡转盘1的转动的同时带动摩擦轮4转动从而带动最左侧的辊筒3转动;

所述每个辊筒3的外缘面上圆周均布有多组可沿其径向内收缩并可向外复位的辊针6,每组辊针6沿辊筒3轴线方向间隔均布有多个,辊筒3转动至最左侧位置时,辊筒3的转动经辊针6卷起置于辊筒3与竖板2之间呈自然下垂状态的纱布并使其缠绕在辊筒3上,纱布在辊筒3上持续缠绕使得纱布卷直径变大,在竖板2的作用下实现辊筒3向转盘1中心运动并使摩擦轮4逐渐脱离摩擦传送带5,每两个辊筒3之间设有做一个安装在转盘1外侧的切刀7,转盘1首次转动,转盘1的转动带动切刀7与竖板2接触并将纱布切断;

所述每个辊筒3内设有一个与其同轴且可与辊筒3产生相对转动的卷线轴8,卷线轴8上圆周均布有多个与辊针6一一对应的绳索9,绳索9的另一端与分别与其对应的辊针6相连,卷线轴8的后端贯穿辊筒3芯轴并套装有置于摩擦轮4后侧的齿轮10,转盘1的右侧设有可与齿轮10持续啮合的弧形齿条11,转盘1首次转动带动齿轮10与齿条接触并啮合,当转盘1的再次转动时,齿轮10啮合齿条转动并带动卷线轴8与辊筒3产生相对转动,使得卷线轴8收紧绳索9并使辊针6向辊筒3内收缩。

为了实现转盘1在无阻挡时可逆时针转动,所述转盘1的后侧同轴固定有一个固定盘12,固定盘12的外圆面上圆周均布有多个盲孔13,每个盲孔13内安装有一个外端可伸出盲孔13的弹块14,每个弹块14与其对应的盲孔13底部之间经第一压簧15连接,固定盘12的外侧同轴套有一个套筒16,套筒16与固定盘12之间存在间隔,套筒16的内缘面上圆周均布有多个弧形突起块17,套筒16的后侧固定电机,通过电机驱动套筒16转动,在转盘1不受阻挡时,套筒16的转动经弧形突起块17带动弹块14驱动转盘1转动,当转盘1受阻挡时,套筒16的转动弧形突起块17转动,弧形突起块17将弹块14挤压至盲孔13内实现套筒16的空转。

为了实现辊筒3可沿转盘1径向向转盘1中心运动且可反向复位,所述转盘1上设有三个长条状且与辊筒3一一对应的径向通槽18,每个径向通槽18内安装有一个可沿径向通槽18的槽壁滑动的滑块,径向通槽18内设有与滑块配合的滑轨19,辊筒3的芯轴贯穿滑块并可在滑块上转动,每个径向通槽18靠近转盘1中心的槽壁上固定有一个第二压簧20,每个第二压簧20的另一端固定在与其对应的滑块上,通过经向通槽、滑块和第二压簧20的配合实现辊筒3可沿转盘1径向向转盘1中心运动且可反向复位。

为了实现辊针6能够更加方便的穿过纱布从而将纱布卷起,所述竖板2靠近转盘1的端面上设有多个与辊针6相配合的竖槽21,辊筒3在转动时辊筒3的外圆面与竖板2接触,辊针6置于竖槽21内,通过竖槽21的设置,使得置于辊筒3与竖板2之间的纱布经辊针6穿刺并带动,方便了纱布的卷起。

为了实现辊针6可沿辊筒3径向内收缩并可向外复位,所述每个辊针6的均贯穿辊筒3的筒壁,辊筒3内壁上设有多个与辊针6一一对应且与辊针6同轴的圆筒22,辊针6置于辊筒3内的一端固定有与其同轴且可与圆筒22内壁贴壁滑动的圆盘23,圆盘23的内端与辊针6对应绳索9相连,圆盘23的外端固定有拉簧24,拉簧24的另一端固定在辊筒3的内壁上,通过拉簧24的设置实现了在拉动绳索9时可经圆盘23带动辊针6向辊筒3中心运动,绳索9放松后在拉的复位作用下实现辊针6向外复位。

为了切刀7能够在转盘1转动将纱布切断,所述每个切刀7与转盘1之间均设有一弧形杆25,弧形杆25的一端与切刀7固定连接,另一端铰接在转盘1上,每个弧形杆25的内侧设有一个第三压簧26,第三压簧26的一端固定在转盘1上另一端固定在固定杆上,通过弧形杆25内侧安装第三压簧26使得转盘1的转动能够带动切刀7在第三压簧26的作用下挤压竖板2,并在竖板2的阻挡作用下将纱布切断。

为了实现纱布可自然下垂至竖板2与转盘1之间,所述转盘1上端设有支撑架27,大卷纱布固定在支撑架27上,竖板2与转盘1间隔的正上方设有落料孔28,落料孔28的左侧设有两个上下布置的传送辊29,通过传送辊29的设置使得纱布被匀速的传送至落料口,并在纱布自身重力作用下落至竖板2与转盘1之间备卷。

为了实现摩擦传送带5的支撑和传动,所述转盘1的后侧设有固定在支撑架27上的支撑杆30,摩擦传送带5的转轴均转动连接在支撑杆30上,摩擦传送带5的下侧设置有固定在支撑杆30上的张紧轮31。

本发明的具体工作过程是:本装置在使用首先打开传送辊29的驱动电机保证传送辊29能够将纱布的端头均匀的运送至落料口处,此时依次打开套筒的驱动电机和摩擦传送带5的驱动电机使得转盘1和摩擦传送带开始转动。

在初始状态下有传送辊29传送的纱布端头经落料孔28落至转盘1与竖板2之间,此时套筒16上连接的驱动电机带动套筒16转动,套筒16的转动带动其内缘面固定的多个弧形突起块17转动,弧形突起块17拨动伸出固定盘12上的弹块14,在弧形突起块17的带动下弹块14带动固定盘12转动,固定盘12转动带动转盘1转动,转盘1的转动使得其中一个辊筒3运动至最左侧位置,此时该辊筒3后侧的摩擦轮4运动至摩擦传送带5上在摩擦传送带5的阻挡作用下实现转盘1转动受阻,转盘1转动受阻后套筒16转动不变,此时套筒16有带动固定盘12转动的趋势,而转盘1在摩擦传送带5的阻挡作用下不能转动,因此在弧形突起块17会挤压弹块14,弹块14受到挤压并向盲孔13内收缩,在此收缩过程中,第一压簧15被压缩并使其具有反弹的趋势和弹性势能,因此转盘1有了转动趋势但在阻挡作用下不能转动。

在其中一个辊筒3靠近竖板2的过程中,竖板2上的辊针6在拉簧24的回缩作用下伸出辊筒3外圆面,当该辊筒3的摩擦轮4与摩擦传送带5接触时,摩擦轮4在转盘1转动趋势下压紧摩擦传送带5,在摩擦力的作用下摩擦传送带5带动摩擦轮4开始转动,此时摩擦轮4的转动经辊筒3芯轴带动辊筒3转动,辊筒3的转动带动辊针6转动,辊针6转动将插在辊针6上的纱布卷在辊筒3上,随着辊筒3上的纱布缠绕的圈数不断地增多,即辊筒3与竖板2之间的纱布越来越厚,纱布数量增推动辊筒3向转盘1中心运动,此运动过程会实现辊筒3带动其芯轴向转盘1中心运动,芯轴的运动的带动滑块沿滑轨19滑动,此过程既保证滑块滑动的顺畅同时也保证了滑块不会脱离径向槽,随着滑块的向转盘1中心运动,第一压簧15受到挤压并使其具有反弹的趋势和弹性势能,随着纱布厚度的不断增加当摩擦轮4运动到摩擦传送带5的最内端时,转盘1的转动趋势迫使该辊筒3脱离摩擦传送带的束缚。

摩擦轮4脱离的瞬间转轮开始转动120度,在这个转动过程中切刀7逐渐接触纱布并在转盘1转动力的作用下将纱布切断,下一个辊筒3上的摩擦轮4置于摩擦传送带5上并开始下一卷纱布的缠绕,已经缠绕完成的在转动120度后静止并使得其上的齿轮10开始接触转盘1右侧的弧形齿条11,在下一个辊筒3成卷脱离后,第一个辊筒3上的齿轮10啮合弧形齿条11开始转动,弧形齿条11经固定杆固定在支撑架27上,此转动过程齿轮10带动卷线轴8转动,值得注意的是,辊筒3芯轴与滑块之间的摩擦力要大于卷线轴8与芯轴之间的摩擦力,因此齿轮10在转动带动卷线轴8转动的时候芯轴有转动趋势但不能转动,卷线轴的转动使得绳索9在卷线轴8上缠绕,从而实现绳索9的收紧,绳索9收紧过程中带动圆通内的圆盘23向辊筒3中心运动,此运动过程使得辊针6向辊筒3内收缩并使得拉簧被拉伸并使其具有反弹的趋势和弹性势能,随着齿轮10在弧形齿条11上滚动,辊针6逐渐缩回辊筒3内,当辊针6完全缩回辊筒3内时,辊筒3又转动120度并静止,此时没有辊针6的阻挡可顺利取出纱布卷,当该辊筒3再次转动时就会脱离弧形齿条11,没有弧形齿条11的束缚,在拉簧24的复位作用下多个辊针6重新回位,并为下一轮缠绕纱布做准备。

本装置对比传统的拖装置有以下好处:

1、本装置通过大卷纱布在传送辊29的作用下传送至辊筒3与竖板2之间,在辊筒3辊针6的穿刺固定下开始缠绕在辊筒3上,使得自然下垂状态下的纱布能够快速高效的完成在辊筒3上的缠绕,使得在更换不同辊筒3时纱布均能自然缠绕在辊筒3上解决了纱布在辊筒3上初期缠绕时需要增加固定装置的问题。

2、通过摩擦轮4和摩擦传送带5的配合使得纱布缠绕在辊筒3上的厚度成为决定辊筒3脱离缠绕的决定变量,本装置中还可以调整摩擦传送带5的长度来决定纱布在辊筒3上的缠绕圈数从而决定纱布卷的实际长度,使得纱布卷的长度可调,从而使得本装置更加具柔性化。

3、通过在转盘1上安装切刀7,并在转盘1右侧安装弧形齿条11使得本装置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进行缠绕,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度时经切刀7将纱布切断静止,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度时,齿轮10与弧形齿条11啮合使得辊针6回缩,当完成第三阶段后纱布可直接取出,而取出的时间为一个纱布成卷的时间,充分给与工人取纱布的时间,使得本装置更加具有人性化,第三阶段向第一阶段过渡时重新复位方便再次使用。

本发明构思新颖,结构巧妙,实用性强,通过转盘分三阶段转动,并在转动的过程中完成对纱布在辊筒上的缠绕、纱布的切割、纱布的取出,整个过程完美结合使得本装置更加高效快速并且具有人性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