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装自行车工具的收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00030发布日期:2019-01-14 20:14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装自行车工具的收纳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自行车组装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组装自行车工具的收纳装置。



背景技术:

自行车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面世之后一直饱受广大用户的欢迎,然而自行车的零部件较多,需要多种工具对自行车进行组装,明对繁杂的操作工具,由于重量体积等因素,使用人员往往不能对其很有效地进行收纳转移,现有的收纳工具箱大多数采用手动拖拽的方式进行移动,存在费时费力的确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装自行车工具的收纳装置,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组装自行车工具的收纳装置,包括机架主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机架主体中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右端壁中连通设置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中设置有可上下滑动的第一安装块,且所述第一安装块左侧伸入所述第一空腔中,所述第一安装块上下两侧端面分别与所述第二空腔上下两侧端壁之间固定安装有紧压弹簧,所述第一安装块左侧端壁中固定安装有动力电机,所述动力电机左端动力连接有向右延伸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空腔中设置有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转轴左端的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二空腔右侧端壁中连通设置有第三空腔,所述第一安装块右侧端面中固定安装有升降电机,所述升降电机右端动力连接有向右延伸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三空腔中设置有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转轴右端的第一传动齿轮,所述第三空腔上下端壁之间固定安装有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相啮合的第一传动齿条,所述机架主体中设置有开口向上并位于所述第一空腔上侧的第四空腔,所述第四空腔与所述第一空腔之间转动配合连接有上下延伸的第三转轴,所述第一空腔中设置有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三转轴下侧并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存在啮合配合关系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四空腔下端壁上滑动配合安装有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三转轴上端面的第四转轴,且所述第四转轴外表面设置有传动外螺纹,所述第四空腔中设置有升降块,所述升降块中设置有开口向下并与所述第四转轴相配合的螺纹槽,所述第四空腔左右端壁上均固定安装有与所述升降块滑动配合连接的限位块,且左右两个限位块均与所述第四空腔下端壁之间固定安装有导滑杆,所述升降块左右端面下侧分别与所述第四空腔左右端壁下侧之间固定安装有导滑块,且所述导滑杆穿过所述导滑块并与所述导滑块滑动配合连接,所述机架主体中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空腔以及所述第四空腔左侧并开口向上的存储腔,所述存储腔左端壁上侧设置有与外界相连通的开口,所述升降块上端固定安装有左右延伸并将所述第四空腔以及所述存储腔与外界相隔离的盖板,所述机架主体中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空腔以及所述存储腔下侧的传动腔,所述传动腔中设置有驱动装置。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开口中设置有可上下滑动并固定安装在所述盖板左端的隔离门,所述隔离门中设置有上下延伸的第五空腔,所述盖板中设置有第六空腔,所述第五空腔与所述第六空腔之间转动配合安装有左右延伸的第五转轴,且所述第五转轴左端与所述第五空腔左侧端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五转轴右端与所述第六空腔右侧端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六空腔中设置有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五转轴外表面的绕线轮,所述第六空腔中还设置有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五转轴外表面并位于所述绕线轮左侧的扭力弹簧,且所述扭力弹簧首尾两端均通过第一固定块固定安装在所述第六空腔上下侧内壁上,所述机架主体中设置有开口向上并位于所述绕线轮下侧的开口槽,所述第六空腔下端壁中设置有位于所述开口槽上侧并与外界相连通的通孔,所述绕线轮外表面固定绕设有拉线,且所述拉线远离所述绕线轮的一端通过第二固定块固定安装在所述开口槽下侧端壁上,所述第五空腔中设置有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五转轴外表面的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五空腔上下端壁之间固定安装有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相啮合的第二传动齿条,所述隔离门下端面固定安装有缓冲垫片。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存储腔中设置有可上下滑动的且开口朝左的l形板,且所述l形板上端与所述盖板下端面固定配合,所述存储腔中设置有通过左右对称的支撑板安装在所述l形板上的放置板,左侧的支撑板与所述存储腔下端壁固定连接,右侧的支撑板与所述存储腔下端壁滑动配合连接,所述放置板与左侧的支撑板滑动配合连接,所述放置板与右侧的支撑板固定配合连接,所述放置板上放置有若干工具箱,所述工具箱中摆放有组装自行车所需的工具,所述l形板上固定安装有第二安装块,所述第二安装块左端面中固定安装有平移电机,所述平移电机左端动力连接有向右延伸的第六转轴,且所述第六转轴左端穿过右侧的支撑板并与其螺纹配合连接,同时所述第六转轴左端与左侧的支撑板转动配合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转动配合安装在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传动腔之间的第七转轴,所述第一空腔中设置有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七转轴上端并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存在啮合关系的第三锥齿轮,所述传动腔中设置有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七转轴下端的第一摆动板,所述第一摆动板远离所述第七转轴的一端转动配合连接有向下延伸的第八转轴,所述传动腔中设置有固定安装在所述第八转轴下端并左右延伸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下端通过左右对称的支撑杆固定安装在所述连接板下端的第二摆动板,所述支撑杆的圆心与所述第二摆动板的圆心不处于同一轴心处,从而提高了装置运行的传动效率,所述第二摆动板下端固定安装有向下延伸并可转动地穿过所述传动腔下端壁的第九转轴,所述第一安装块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三安装块,所述第三安装块中设置有动力腔,所述第三安装块右端壁中固定安装有前进电机,所述前进电机左端动力连接有向左延伸的主动轴,所述动力腔中设置有固定安装在所述主动轴左端的主动齿轮,所述第三安装块中设置有位于所述动力腔左侧并开口向下的从动腔,所述动力腔与所述从动腔之间转动配合连接有左右延伸的从动轴,且所述从动轴左端与所述从动腔左侧端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动力腔中设置有固定安装在所述从动轴右端并与所述主动齿轮相啮合的从动齿轮,所述从动腔中设置有固定安装在所述从动轴外表面的前进轮,所述驱动装置用以带动装置自动转动,从而降低了使用者的负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当需要对自行车车架进行组装时启动升降电机,升降电机通过第一传动齿轮与第一传动齿条之间的啮合关系带动第一安装块向上移动,待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相啮合时关闭升降电机,同时启动动力电机,动力电机通过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之间的啮合关系带动第三转轴转动,通过第四转轴与螺纹槽之间的螺纹配合带动升降块向上移动,此时升降块带动盖板以及l形板向上移动,同时通过固定在开口槽下端壁上的拉线带动第五转轴转动,第五转轴通过第二传动齿轮与第二传动齿条之间的啮合关系带动隔离门在盖板向上移动的同时继续向上运动,从而通过向上移动的隔离门将存储腔的开口打开,待放置板上端面与开口下端壁处于同一水平面时关闭动力电机,同时启动平移电机,平移电机通过右侧的支撑块与第六转轴之间的螺纹配合带动放置板向左移动,从而将工具箱从开口处移出,方便工作人员在组装自行车时对工具的使用,当将自行车组装完成后反向启动平移电机将装置恢复初始位置,此时反向启动升降电机并通过第一锥齿轮与第三锥齿轮之间的啮合关系带动第七转轴转动,第七转轴带动第一摆动板摆动,第一摆动板通过转动配合的第八转轴带动连接板左右摆动,连接板通过支撑杆带动第二摆动板摆动,从而带动第三安装块转动至前进所需要的角度,此时启动前进电机,前进电机通过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之间的啮合关系带动从动轴转动,从动轴通过前进轮带动装置前进,配合装置中的控制电路控制装置跟随工作人员移动。

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紧凑的传动结构完成了对工具箱的收纳,同时采用传动结构配合控制电路的方式,实现了装置在前进时自动跟随人员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组装自行车工具的收纳装置内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图1中a-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图1中b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图1中c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4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为叙述方便,现对下文所说的方位规定如下:下文所说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与图1本身投影关系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一致。

参照图1-4,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种组装自行车工具的收纳装置,包括机架主体100以及设置在所述机架主体100中的第一空腔127,所述第一空腔127右端壁中连通设置有第二空腔131,所述第二空腔131中设置有可上下滑动的第一安装块143,且所述第一安装块143左侧伸入所述第一空腔127中,所述第一安装块143上下两侧端面分别与所述第二空腔131上下两侧端壁之间固定安装有紧压弹簧130,所述第一安装块143左侧端壁中固定安装有动力电机146,所述动力电机146左端动力连接有向右延伸的第一转轴144,所述第一空腔127中设置有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转轴144左端的第一锥齿轮145,所述第二空腔131右侧端壁中连通设置有第三空腔132,所述第一安装块143右侧端面中固定安装有升降电机133,所述升降电机133右端动力连接有向右延伸的第二转轴134,所述第三空腔132中设置有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转轴134右端的第一传动齿轮135,所述第三空腔132上下端壁之间固定安装有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135相啮合的第一传动齿条136,所述机架主体100中设置有开口向上并位于所述第一空腔127上侧的第四空腔124,所述第四空腔124与所述第一空腔127之间转动配合连接有上下延伸的第三转轴125,所述第一空腔127中设置有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三转轴125下侧并与所述第一锥齿轮145存在啮合配合关系的第二锥齿轮126,所述第四空腔124下端壁上滑动配合安装有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三转轴125上端面的第四转轴122,且所述第四转轴122外表面设置有传动外螺纹,所述第四空腔124中设置有升降块119,所述升降块119中设置有开口向下并与所述第四转轴122相配合的螺纹槽120,所述第四空腔124左右端壁上均固定安装有与所述升降块119滑动配合连接的限位块118,且左右两个限位块118均与所述第四空腔124下端壁之间固定安装有导滑杆121,所述升降块119左右端面下侧分别与所述第四空腔124左右端壁下侧之间固定安装有导滑块123,且所述导滑杆121穿过所述导滑块123并与所述导滑块123滑动配合连接,所述机架主体100中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空腔127以及所述第四空腔124左侧并开口向上的存储腔108,所述存储腔108左端壁上侧设置有与外界相连通的开口,所述升降块119上端固定安装有左右延伸并将所述第四空腔124以及所述存储腔108与外界相隔离的盖板117,所述机架主体100中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空腔127以及所述存储腔108下侧的传动腔142,所述传动腔142中设置有驱动装置。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开口中设置有可上下滑动并固定安装在所述盖板117左端的隔离门116,所述隔离门116中设置有上下延伸的第五空腔162,所述盖板117中设置有第六空腔155,所述第五空腔162与所述第六空腔155之间转动配合安装有左右延伸的第五转轴161,且所述第五转轴161左端与所述第五空腔162左侧端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五转轴161右端与所述第六空腔155右侧端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六空腔155中设置有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五转轴161外表面的绕线轮154,所述第六空腔155中还设置有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五转轴161外表面并位于所述绕线轮154左侧的扭力弹簧156,且所述扭力弹簧156首尾两端均通过第一固定块157固定安装在所述第六空腔155上下侧内壁上,所述机架主体100中设置有开口向上并位于所述绕线轮154下侧的开口槽151,所述第六空腔155下端壁中设置有位于所述开口槽151上侧并与外界相连通的通孔153,所述绕线轮154外表面固定绕设有拉线152,且所述拉线152远离所述绕线轮154的一端通过第二固定块150固定安装在所述开口槽151下侧端壁上,所述第五空腔162中设置有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五转轴161外表面的第二传动齿轮165,所述第五空腔162上下端壁之间固定安装有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165相啮合的第二传动齿条163,所述隔离门116下端面固定安装有缓冲垫片115。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存储腔108中设置有可上下滑动的且开口朝左的l形板105,且所述l形板105上端与所述盖板117下端面固定配合,所述存储腔108中设置有通过左右对称的支撑板107安装在所述l形板105上的放置板110,左侧的支撑板107与所述存储腔108下端壁固定连接,右侧的支撑板107与所述存储腔108下端壁滑动配合连接,所述放置板110与左侧的支撑板107滑动配合连接,所述放置板110与右侧的支撑板107固定配合连接,所述放置板110上放置有若干工具箱111,所述工具箱111中摆放有组装自行车所需的工具,所述l形板105上固定安装有第二安装块113,所述第二安装块113左端面中固定安装有平移电机112,所述平移电机112左端动力连接有向右延伸的第六转轴106,且所述第六转轴106左端穿过右侧的支撑板107并与其螺纹配合连接,同时所述第六转轴106左端与左侧的支撑板107转动配合连接。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转动配合安装在所述第一空腔127与所述传动腔142之间的第七转轴140,所述第一空腔127中设置有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七转轴140上端并与所述第一锥齿轮145存在啮合关系的第三锥齿轮137,所述传动腔142中设置有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七转轴140下端的第一摆动板141,所述第一摆动板141远离所述第七转轴140的一端转动配合连接有向下延伸的第八转轴104,所述传动腔142中设置有固定安装在所述第八转轴104下端并左右延伸的连接板103,所述连接板103下端通过左右对称的支撑杆102固定安装在所述连接板103下端的第二摆动板101,所述支撑杆102的圆心与所述第二摆动板101的圆心不处于同一轴心处,从而提高了装置运行的传动效率,所述第二摆动板101下端固定安装有向下延伸并可转动地穿过所述传动腔142下端壁的第九转轴143,所述第一安装块143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三安装块170,所述第三安装块170中设置有动力腔175,所述第三安装块170右端壁中固定安装有前进电机176,所述前进电机176左端动力连接有向左延伸的主动轴177,所述动力腔175中设置有固定安装在所述主动轴177左端的主动齿轮178,所述第三安装块170中设置有位于所述动力腔175左侧并开口向下的从动腔171,所述动力腔175与所述从动腔171之间转动配合连接有左右延伸的从动轴173,且所述从动轴173左端与所述从动腔171左侧端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动力腔175中设置有固定安装在所述从动轴173右端并与所述主动齿轮178相啮合的从动齿轮174,所述从动腔171中设置有固定安装在所述从动轴173外表面的前进轮172,所述驱动装置用以带动装置自动转动,从而降低了使用者的负担。

初始状态时,所述升降电机133处于关闭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安装块143在所述第二空腔131中处于中间位置,从而所述第一锥齿轮145与所述第二锥齿轮126以及所述第一锥齿轮145与所述第三锥齿轮137均脱离啮合,同时所述升降块119在所述第四空腔124中最大程度向下移动,此时所述第四转轴122上端面与所述螺纹槽120上端壁相抵接,从而通过所述盖板117以及所述隔离门116将所述存储腔108封闭,所述平移电机112处于关闭状态,此时右侧的支撑板107最大程度向右滑动。

使用时,当需要对自行车车架进行组装时启动所述升降电机133,所述升降电机133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齿轮135与所述第一传动齿条136之间的啮合关系带动所述第一安装块143向上移动,待所述第一锥齿轮145与所述第二锥齿轮126相啮合时关闭所述升降电机133,同时启动所述动力电机146,所述动力电机146通过所述第一锥齿轮145与所述第二锥齿轮126之间的啮合关系带动所述第三转轴125转动,通过所述第四转轴122与所述螺纹槽120之间的螺纹配合带动所述升降块119向上移动,此时所述升降块119带动所述盖板117以及所述l形板105向上移动,同时通过固定在所述开口槽151下端壁上的所述拉线152带动所述第五转轴161转动,所述第五转轴161通过所述第二传动齿轮165与所述第二传动齿条163之间的啮合关系带动所述隔离门116在所述盖板117向上移动的同时继续向上运动,从而通过向上移动的所述隔离门116将所述存储腔108的开口打开,待所述放置板110上端面与所述开口下端壁处于同一水平面时关闭所述动力电机146,同时启动所述平移电机112,所述平移电机112通过右侧的支撑块107与所述第六转轴106之间的螺纹配合带动所述放置板110向左移动,从而将所述工具箱111从所述开口处移出,方便工作人员在组装自行车时对工具的使用,当将自行车组装完成后反向启动所述平移电机112将装置恢复初始位置,此时反向启动所述升降电机133并通过所述第一锥齿轮145与所述第三锥齿轮137之间的啮合关系带动所述第七转轴140转动,所述第七转轴140带动所述第一摆动板141摆动,所述第一摆动板141通过转动配合的所述第八转轴104带动所述连接板103左右摆动,所述连接板103通过所述支撑杆102带动所述第二摆动板101摆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三安装块170转动至前进所需要的角度,此时启动所述前进电机176,所述前进电机176通过所述主动齿轮178与所述从动齿轮174之间的啮合关系带动所述从动轴173转动,所述从动轴173通过所述前进轮172带动装置前进,配合装置中的控制电路控制装置跟随工作人员移动。

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紧凑的传动结构完成了对工具箱的收纳,同时采用传动结构配合控制电路的方式,实现了装置在前进时自动跟随人员的功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当需要对自行车车架进行组装时启动升降电机,升降电机通过第一传动齿轮与第一传动齿条之间的啮合关系带动第一安装块向上移动,待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相啮合时关闭升降电机,同时启动动力电机,动力电机通过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之间的啮合关系带动第三转轴转动,通过第四转轴与螺纹槽之间的螺纹配合带动升降块向上移动,此时升降块带动盖板以及l形板向上移动,同时通过固定在开口槽下端壁上的拉线带动第五转轴转动,第五转轴通过第二传动齿轮与第二传动齿条之间的啮合关系带动隔离门在盖板向上移动的同时继续向上运动,从而通过向上移动的隔离门将存储腔的开口打开,待放置板上端面与开口下端壁处于同一水平面时关闭动力电机,同时启动平移电机,平移电机通过右侧的支撑块与第六转轴之间的螺纹配合带动放置板向左移动,从而将工具箱从开口处移出,方便工作人员在组装自行车时对工具的使用,当将自行车组装完成后反向启动平移电机将装置恢复初始位置,此时反向启动升降电机并通过第一锥齿轮与第三锥齿轮之间的啮合关系带动第七转轴转动,第七转轴带动第一摆动板摆动,第一摆动板通过转动配合的第八转轴带动连接板左右摆动,连接板通过支撑杆带动第二摆动板摆动,从而带动第三安装块转动至前进所需要的角度,此时启动前进电机,前进电机通过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之间的啮合关系带动从动轴转动,从动轴通过前进轮带动装置前进,配合装置中的控制电路控制装置跟随工作人员移动。

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紧凑的传动结构完成了对工具箱的收纳,同时采用传动结构配合控制电路的方式,实现了装置在前进时自动跟随人员的功能。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明确,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总体精神以及构思的情形下,可以做出对于以上实施例的各种变型,其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方案以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