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打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56930发布日期:2019-03-30 09:24阅读:4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打包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打包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打包机。



背景技术:

打包机又称捆包机、打带机或捆扎机,是使用捆扎带捆扎产品或包装件,然后收紧并将两端通过发热烫头热融粘接方式结合,打包机的功能是加固包装物品的,使物品在搬运过程中、贮存中不因捆扎不牢而散落,同时还应捆扎整齐美观,中国的自动打包机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最初在书籍、报刊发行部门获得推广,这几年来发展异常迅速,已广泛应用于轻工、食品、外贸、百货、印刷、医药、化工、邮电、纺织行业,目前打包机生产厂家已实现封箱打包一体化,控制方面主要采用plc实现,粘合方式普遍采用热熔接,打包速度处于20-30道/min,在打包机研究方面,主要是对一些专用打包机进行了研发,如捆钞机、钢管打捆机、钢卷打捆机、木片压缩打包机、书本打包机、芦苇打包机,促进了打包机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传统的打包机输送带在驱动滚筒上没有足够的张力,输送带容易松动,输送带和驱动滚筒之间不能产生足够的摩擦力,导致输送带打滑,在输送过程中容易造成物料掉落,使打包机的打包速度较慢,降低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打包机输送带在驱动滚筒上没有足够的张力,输送带容易松动,输送带和驱动滚筒之间不能产生足够的摩擦力,导致输送带打滑,在输送过程中容易造成物料掉落,使打包机的打包速度较慢,降低工作效率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打包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打包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内固定安装有拨料装置,所述拨料装置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张紧装置,所述张紧装置的一侧固定接有带槽,所述张紧装置包括:导带块、张紧从动轮、张紧摆针、张紧轮、第一张紧臂、第二张紧臂和张紧电机,所述导带块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张紧电机,所述导带块的另一侧设有张紧轮,所述张紧电机的输出轴与张紧轮的输入轴相连,所述张紧轮的一侧通过齿轮连接有张紧从动轮,所述张紧从动轮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张紧摆针,所述张紧摆针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张紧臂,所述第一张紧臂远离张紧摆针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张紧臂。

优选的,所述拨料装置包括:壳体、驱动电机、主动轮、第二从动轮、皮带、连杆机构,所述壳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皮带与主动轮相连,所述主动轮一侧通过齿轮连接有第二从动轮,所述第二从动轮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杆机构。

优选的,所述连杆机构包括:曲柄、连架杆、连杆和第二机架,所述曲柄的一侧上端通过铰链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一侧通过铰链连接有连架杆,所述连架杆远离连杆的一侧下方通过铰链连接有第二机架。

优选的,所述带槽包括带槽内圈和带槽外圈,所述带槽内圈与带槽外圈通过铆接固定在一起。

优选的,所述张紧电机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进退带电机。

优选的,所述曲柄与连杆铰接处远离曲柄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耙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打包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一种打包机,通过设置张紧装置,在工作时,张紧电机提供驱动力,外凸轮轴向凸轮曲线变化使得第二张紧臂往复转动角度,第二张紧臂带动第一张紧臂转动,第一张紧臂带动张紧摆针转动,把张紧从动轮内圈固定在张紧摆针上,从而实现夹紧的动作,使输送带在驱动滚筒上有足够的张力,输送带不易松动,输送带和驱动滚筒之间产生足够的摩擦力,输送带不打滑,在输送过程中不容易造成物料掉落。

2、该一种打包机,通过设置拨料装置,驱动电机经过壳体外的第一级皮带轮减速和第二链轮减速后驱动后驱动位于壳体内的连杆机构,连杆上装有一组耙齿,耙齿作轨迹运动,每转一周拨一次料,拨完设定的次数后,驱动电机倒转停到拨料的起始位置,挡住物料进入,在对物料进行拨动防止堵塞的同时,还能控制进料量。

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打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打包机a部分的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打包机b部分的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打包机张紧装置的侧视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打包机连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打包机带槽的剖视图。

图中:1、机架;2、拨料装置;3、张紧装置;4、带槽;5、导带块;6、张紧从动轮;7、张紧摆针;8、张紧轮;9、第一张紧臂;10、第二张紧臂;11、张紧电机;12、壳体;13、驱动电机;14、主动轮;15、第二从动轮;16、皮带;17、连杆机构;18、曲柄;19、连架杆;20、连杆;21、第二机架;22、带槽内圈;23、带槽外圈;24、进退带电机;25、耙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参照图1-6,一种打包机,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内固定安装有拨料装置2,所述拨料装置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张紧装置3,所述张紧装置3的一侧固定接有带槽4,所述张紧装置3包括:导带块5、张紧从动轮6、张紧摆针7、张紧轮8、第一张紧臂9、第二张紧臂10和张紧电机11,所述导带块5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张紧电机11,张紧电机11的型号为bm-t70,所述导带块5的另一侧设有张紧轮8,张紧轮8可以改变皮带轮的包角或控制皮带的张紧力而压在皮带上的随动轮,能够调节带的中心距,所述张紧电机11的输出轴与张紧轮8的输入轴相连,所述张紧轮8的一侧通过齿轮连接有张紧从动轮6,所述张紧从动轮6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张紧摆针7,所述张紧摆针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张紧臂9,张紧摆针7的另一侧连接在机架1上,把张紧从动轮6内圈固定在张紧摆针7上,从而实现夹紧的动作,所述第一张紧臂9远离张紧摆针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张紧臂10,第二张紧臂10一端带有凸轮跟随器与外凸轮相切,凸轮跟随器的型号为n52010,另一端与第一张紧臂9相连,中部与机架1连接。

实施例2:

所述拨料装置2包括:壳体12、驱动电机13、主动轮14、第二从动轮15、皮带16、连杆机构17,所述壳体1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13,所述驱动电机13的输出轴通过皮带16与主动轮14相连,所述主动轮14一侧通过齿轮连接有第二从动轮15,所述第二从动轮1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杆机构17,驱动电机13经过壳体12外的第一级皮带轮减速和第二链轮减速后驱动后驱动位于壳体12内的连杆机构17,所述曲柄18与连杆20铰接处远离曲柄1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耙齿25,耙齿25由不锈钢材料制成,耙齿25作轨迹运动,每转一周拨一次料,拨完设定的次数后,驱动电机13倒转停到拨料的起始位置,挡住物料不进入张紧装置3内;

所述连杆机构17包括:曲柄18、连架杆19、连杆20和第二机架21,所述曲柄18的一侧上端通过铰链连接有连杆20,所述连杆20的一侧通过铰链连接有连架杆19,所述连架杆19远离连杆20的一侧下方通过铰链连接有第二机架21,连架杆19为最短杆,第二机架21为最长杆,当曲柄18变为0°或360°时,连架杆19运动到最下端,当曲柄18变为180°时,连架杆19上升到最高点,当定耙齿25拨料频率在1~1.5sr比较适宜,转的太快物料来不及落下,转的太慢又影响打包频率,对进料量进行控制可以提高拨料的速度,,使用寿命更长;

所述带槽4包括带槽内圈22和带槽外圈23,所述带槽内圈22与带槽外圈23通过铆接固定在一起,带槽4的材料为尼龙6,是半透明或不透明乳白色粒子,具有热塑性、轻质、韧性好、耐化学品和耐久性好,带槽内圈22与带槽外圈23分别采用注塑成型工艺制造,然后铆接为一体,保证带道宽度大于打包带宽度,带道宽度取18~19mm,带道高度大于打包带厚度,并且要有一定的余量,通常取打包带厚度的3~5倍,取3mm,能实现打开闭合带槽4的速度与打包的整个动作同步进行,增加了打包的速度,提高工作效率;

所述张紧电机1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进退带电机24,进退带电机24的型号为80ygj25,进退带电机24带动进退带主动轮14转动,在摩擦力作用下,打包带进入带槽里到达预定位置,触发启动开关,进退带电机24反转,把打包带附在包装物的表面。

需要说明的是,在打包机正常工作时,张紧电机11提供驱动力,外凸轮轴向凸轮曲线变化使得第二张紧臂10往复转动角度,最终实现张紧轮8与张紧从动轮6夹紧,第二张紧臂10一端带有凸轮跟随器与外凸轮相切,另一端与第一张紧臂9相连,中部与机架1连接,张紧摆针7一端连接机架1,另一端与第一张紧臂9相连,把张紧从动轮6内圈固定在张紧摆针7上,从而实现夹紧的动作,使输送带在驱动滚筒上有足够的张力,输送带不易松动,输送带和驱动滚筒之间产生足够的摩擦力,输送带不打滑,在输送过程中不容易造成物料掉落,防止由张紧轮8与张紧从动轮6之间进入,从导带块5进入带槽4,进退带电机24带动进退带主动轮转动,在摩擦力作用下,打包带进入带槽里到达预定位置,触发启动开关,进退带电机24反转,把打包带附在包装物的表面,此时,张紧轮8与张紧从动轮6夹紧,张紧电机11根据设定打包力大小转动一角度,实现张紧打包带的功能,打包的速度增加,提高了打包机的工作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