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操作便捷且省时的具有加热或制冷功能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14967发布日期:2019-02-10 14:16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操作便捷且省时的具有加热或制冷功能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自加热或自制冷容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操作便捷且省时的具有加热或制冷功能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社会的进步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食用快餐已经成为了人们常见的一种生活习惯。现有的食用快餐琳琅满目,种类繁多,给许多习惯快节奏生活和工作以及旅途中的人们带来了方便快捷,但是,这些快餐食品一般都不带有自动加热或制冷装置,而大部分食品均在加热的状态下风味更佳;并且,有许多肠胃不好的人们遇到冷天不能食用低于体温的食品,因此,长期食用这些不带有自动加热装置的快餐食品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此外,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军队野营拉练、边防哨所、民警执行任务、抗洪抢险、野外勘探考察、长途行驶、外出旅游、自驾游者等户外人员来讲,在无电源、火源、无明火、无炊事用具、严禁烟火的情况下要想对食品、物品加热或者是满足消毒需求是非常困难的。因此人们迫切需要一种可以随时对食品、饮品进行加热或制冷的包装容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操作便捷且省时的具有加热或制冷功能的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操作便捷且省时的具有加热或制冷功能的装置,包括内容器、外容器以及位于内容器与外容器之间的空腔,所述空腔用于盛装加热或制冷物质,所述内容器和外容器均为顶部开口结构,所述外容器的开口向下延伸形成第一翻边,所述内容器的开口向下延伸形成与第一翻边匹配且可分离连接的第二翻边;

所述内容器的下方设有用于刺破加热或制冷物质包装袋的刺穿组件,所述外容器的底面与刺穿组件相对应处设有用于辅助刺穿组件动作的辅助组件,所述内容器和外容器之间设有支撑组件,初始状态下,所述支撑组件促使第一翻边与第二翻边处于分离状态,且刺穿组件与辅助组件处于分离状态,动作状态下,对内容器施加作用力促使所述第一翻边与第二翻边处于连接状态,且刺穿组件与辅助组件相套设配合将所述包装袋刺破,位于包装袋内的加热或制冷物质流出对位于内容器中的待处理物质进行加热或制冷。

进一步,所述第一翻边上设有向外容器侧壁凹陷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翻边上设有与第一凹槽匹配的第一凸缘。

进一步,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凹槽、隔断槽和支撑柱,所述支撑凹槽和隔断槽位于外容器上,所述隔断槽套设于支撑凹槽内部,且隔断槽与支撑凹槽的底部留有间隙,所述隔断槽的槽底留有通孔,所述支撑柱位于内容器上且支撑柱与通孔匹配,且支撑柱的顶部通过定位块与内容器连接,所述支撑柱上设有限位块。

进一步,所述支撑凹槽、隔断槽和限位块的纵截面为椭圆形。

进一步,所述刺穿组件为1个刺穿柱或至少2个相套设的刺穿柱,所述辅助组件为1个辅助柱或至少2个相套设的辅助柱,所述刺穿柱的底部作为具有刺穿齿的刺穿端,所述辅助柱的顶部作为具有辅助齿的辅助端,且刺穿柱和辅助柱均为中空结构。

进一步,所述刺穿柱和辅助柱表面均设有导流槽,所述辅助柱的侧壁上设有限位罩以及供加热或制冷物质流出的排出槽,动作状态下,刺穿柱与辅助柱间隔套设,且刺穿齿与限位罩相抵。

进一步,所述内容器上方设有覆盖内容器且与内容器可分离连接的顶盖,所述顶盖的顶面上设有斜面,所述斜面上留有倾斜设置的吸水口。

进一步,所述顶盖内部设有用于容纳与待处理物质配套使用配件的置物槽,所述置物槽的纵截面为半封闭形状。

进一步,所述顶盖的开口向下延伸形成第三翻边,所述第二翻边上设有向内容器侧壁凹陷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三翻边上设有与第二凹槽匹配的第二凸缘。

进一步,所述内容器的侧壁内表面上设有向外容器侧壁凹陷的第三凹槽,所述顶盖的外表面上设有与第三凹槽匹配的第三凸缘。

进一步,所述第一翻边与第二翻边螺纹配合,所述顶盖的开口向下延伸形成与第二翻边螺纹连接的第三翻边,所述刺穿组件为底部具有刀片的刺穿柱,所述辅助组件为表面具有导流槽的辅助柱,动作状态下,所述刀片的刀刃与辅助柱相抵。

进一步,所述内容器顶部设有密封薄膜。

进一步,所述外容器的侧壁上设有排气口,且排气口延伸至外容器的内部,所述内容器与排气口对应处设为向内容器内部凹陷的弧形槽。

进一步,所述内容器和外容器内部均设有加强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借助内容器和外容器,将待处理物质与加热或制冷物质完全隔开,保证待处理物质的食用安全性,初始状态下,支撑组件促使第一翻边与第二翻边处于分离状态,且刺穿组件与辅助组件处于分离状态,动作状态下,对内容器施加作用力促使刺穿组件和辅助组件配合以破坏加热或制冷物质包装袋,避免因疏忽导致外力破坏包装袋的缺陷,提高操作便捷性和使用安全性,节约时间,结构设计合理,便于推广应用,给客人提供完美的体验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2是外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内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顶盖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未包含堵头;

图6是顶盖的俯视图;

图7是本发明处于初始状态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处于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附图中:1-外容器、2-内容器、3-顶盖、4-第一翻边、5-辅助组件、501-辅助柱、502-辅助柱、503-辅助齿、6-第一凹槽、7-支撑凹槽、8-隔断槽、9-排气口、10-第一导向槽、11-加强筋、12-导流槽、13-排出槽、14-限位罩、15-第二翻边、16-刺穿组件、1601-刺穿柱、1602-刺穿柱、1603-刺穿齿、17-第一凸缘、18-第二凹槽、19-第二导向槽、20-加强筋、21-第三凹槽、22-弧形槽、23-支撑柱、24-限位块、25-第三翻边、26-第二凸缘、27-第三凸缘、28-斜面、29-吸水口、30-堵头槽、31-置物槽、32-置物槽、33-堵头、34-定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操作便捷且省时的具有加热或制冷功能的装置,包括外容器1和内容器2,所述内容器2由热传导材料制成,其用于盛装待处理物质,所述内容器2与外容器1之间留有用于盛装加热或制冷物质的空腔。同时,为了增加稳定性,所述外容器1内部设有加强筋11,所述内容器2内部设有加强筋20,加强筋11和加强筋20可根据实际需要做成任一常规形状,如三角式或台阶式等。

如图1-4所示,所述外容器1和内容器2均为顶部开口结构,所述外容器1的开口向下延伸形成第一翻边4,所述内容器2的开口向下延伸形成与第一翻边4匹配且可分离连接的第二翻边15,本实施例中,第一翻边4与第二翻边15相扣合。具体的,所述第一翻边4上设有向外容器1侧壁凹陷的第一凹槽6,所述第二翻边15上设有与第一凹槽6匹配的第一凸缘17。对内容器2施加作用力(本实施例中,使用者向下按压内容器2),促使第一凸缘17嵌入第一凹槽6中,即可扣合内容器2和外容器1,防止空腔内加热或制冷物质发生反应时产生的蒸汽或者水珠等溢出。

所述内容器2的下方设有用于刺破加热或制冷物质包装袋的刺穿组件16,所述外容器1的底面与刺穿组件16相对应处设有用于辅助刺穿组件16动作的辅助组件5。所述内容器2和外容器1之间设有支撑组件,初始状态下,所述支撑组件促使所述第一翻边4与第二翻边15处于分离状态,且刺穿组件16与辅助组件5处于分离状态,如图7所示,此时,未进行加热或制冷。动作状态下,对内容器2施加作用力,促使所述第一翻边4与第二翻边15处于连接状态,本实施例中,第一翻边4与第二翻边15处于扣合状态,且刺穿组件16与辅助组件5相套设配合将所述包装袋刺破,如图8所示,包装袋被刺破后,位于包装袋内的加热或制冷物质流出对位于内容器2中的待处理物质进行加热或制冷,此时,加强筋11对内容器2起到支撑作用。

具体的,所述刺穿组件16为刺穿柱,刺穿柱的端部与内容器2相接处设为圆弧结构或设置加强筋,所述辅助组件5为辅助柱,辅助柱与外容器1相接处设为圆弧结构或设置加强筋,以提高稳固性,所述刺穿柱和辅助柱均至少设为1个。同时,刺穿组件16和辅助组件5均可至少设置为1组。当刺穿柱和辅助柱为多个时,多个刺穿柱依次由内向外套设且相邻的刺穿柱之间留有间隙,多个辅助柱亦依次由内向外套设且相邻的辅助柱之间留有间隙。本实施例中,刺穿组件16包括刺穿柱1601、刺穿柱1602,辅助组件5包括辅助柱501和辅助柱502。此外,所述刺穿柱1601、刺穿柱1602的底部均作为具有锯齿状刺穿齿1603的刺穿端,所述辅助柱501、辅助柱502的顶部均作为具有波浪状辅助齿503的辅助端。刺穿柱1601、刺穿柱1602、辅助柱501、辅助柱502均为中空结构,且四者表面均设有导流槽12。按压内容器2时,刺穿齿1603向辅助齿503移动以刺破包装袋,位于包装袋内的加热或制冷物质沿着导流槽12流出,同时,为了便于加热或制冷物质自辅助柱501、辅助柱502之间的间隙流出,辅助柱501的侧壁上设有限位罩14以及供加热或制冷物质流出的排出槽13,也就是说,加热或制冷物质沿着排出槽13流入外容器1中。动作状态下,辅助柱502、刺穿柱1602、辅助柱501和刺穿柱1601依次间隔套设,且刺穿柱1601依与限位罩14相抵。

同时,当内容器2和外容器1不需要扣合时,即装置处于初始状态时,支撑组件对内容器2起到定位和支撑作用。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凹槽7、隔断槽8和支撑柱23,其中,支撑凹槽7和隔断槽8位于外容器1的外沿(开口水平延伸形成外沿)上,所述隔断槽8套设于支撑凹槽7内部,且隔断槽8与支撑凹槽7的底部留有间隙,同时,所述隔断槽8的槽底留有通孔,支撑柱23位于内容器2的外沿上且支撑柱23与通孔匹配,也就是说,支撑柱23可贯穿通孔,且支撑柱23的顶部通过定位块34与内容器2连接,所述支撑柱23上设有2个限位块24。初始状态下,在限位块24的作用下,支撑柱23未能完全贯穿通孔,即通孔位于2个限位块24之间,此时,内容器2被定位支撑在外容器1沿上,防止运输中的意外情况或误操作等压破包装袋。当需要加热或制冷时,使用者只需按压内容器2即可使支撑柱23完全贯穿通孔,此时,定位块34的底部与通孔相抵,同时,第一翻边4与第二翻边15扣合形成封闭的加热或制冷腔体。为了便于支撑柱23能够顺畅的贯穿通孔,所述支撑凹槽7、隔断槽8和定位块的纵截面优选为椭圆形,起到导向作用。在按压过程中,支撑凹槽7用来保护使用者的手部,避免支撑柱23贯穿通孔后划伤使用者。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支撑凹槽7和隔断槽8还可位于外容器1的内壁上,相对应的,支撑柱23位于内容器2的外壁上。

所述外容器1的侧壁上设有排气口9,且排气口9延伸至外容器1的内部,既能有助于防止加热或者制冷时产生的水珠流出,又能尽量减轻操作失误导致装置侧倒时伤人,提高使用安全性。与此同时,所述内容器2与排气口9对应处设为向内容器2内部凹陷的弧形槽22,既能有助于排气和向外容器1底部导水,防止水珠溢出,同时,又能增加内容器2的异形面积,给待处理物质留出便于撕破封口膜的位置。此外,外容器1的内壁上设有第一导向槽10,内容器2的外壁上设有与第一导向槽10匹配的第二导向槽19,在按压内容器2的过程中,第一导向槽10与第二导向槽19相配合起到导向作用。

实施例二:

如图1、图5和图6所示,所述内容器2上方设有覆盖内容器2且与内容器2可分离连接的顶盖3。

具体的,所述顶盖3的顶面上设有斜面28,所述斜面28上留有堵头槽30和倾斜设置的吸水口29,同时,顶盖3的侧面上连接有通用的堵头33,既可以堵住排气口9,也可以堵住吸水口29。同时,所述顶盖3内部设有用于容纳与待处理物质配套使用配件的置物槽,所述置物槽可设置为多个,且置物槽纵截面为半封闭形状,优选为矩形或c形。本实施例中,置物槽31的纵截面为矩形,用于放置勺子等,置物槽32的纵截面为c型,用于放置吸管等。

本实例中,顶盖3与内容器2相扣合。具体的,所述顶盖3的开口向下延伸形成第三翻边25,同时,所述第二翻边15上设有向内容器2侧壁凹陷的第二凹槽18,所述第三翻边25上设有与第二凹槽18匹配的第二凸缘26。使用时,只需按压顶盖3促使第二凸缘26嵌入第二凹槽18,即可扣合顶盖3和内容器2,防止待处理物质溢出。

此外,顶盖3还可倒置使用,具体的,所述内容器2的侧壁内表面上设有向外容器1侧壁凹陷的第三凹槽21,所述顶盖3的外表面上设有与第三凹槽21匹配的第三凸缘27,同时,顶盖3的外轮廓与内容器2的顶部外轮廓呈镜像,便于顶盖3倒置嵌入内容器2中。倒置时,按压顶盖3,促使第三凸缘27嵌入第三凹槽21即可,此时,倒置的顶盖3可用于盛放其他物品。同时,顶盖3倒置时,倾斜设置的吸水口29亦可正常使用。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容器2顶部无需设置顶盖3,内容器2顶部采用密封薄膜密封即可,如铝膜、纸膜或塑料膜。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相同的部分不再赘述,不同的是:

所述第一翻边4与第二翻边15螺纹配合,同时,第三翻边25与第二翻边15螺纹配合。相对应的,所述刺穿组件16为底部具有刀片的刺穿柱,所述辅助组件5为表面具有导流槽的辅助柱,动作状态下,旋转内容器2,促使刀片的刀刃与辅助柱相抵,以破坏包装袋。

此外,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提前将盛有加热或制冷物质的包装袋固定在外容器1底部并引入导线等连接物体,使用时,扣拉连接物体破坏包装袋,即可。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将加热或制冷物质放置在装置外部,使用时,通过外力将加热或制冷物质送进外容器1内部,即可。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