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接环套式多功能双组份容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95949发布日期:2019-09-29 19:38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对接环套式多功能双组份容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同时盛装a、b双组分胶的容器,尤其是带简易搅拌杆便于混合和施用胶料的容器。



背景技术:

现有盛装双组份胶的容器,特别是筒状或袋状容器大都是分立的,使用时按比例将双组份注入另一容器,用棍棒或电动搅拌器搅拌均匀后施用,使用不方便,由于双组份胶固有的黏附及固化较快的特性,胶料和容器及人工浪费大,综合成本较高,携带与使用很不方便,特别是野外用胶尤为不便,严重影响双组份胶尤其是新近创新面世的环保复合双组份胶的推广。中国专利cn204602075u提供了一种双组份改性环氧树脂胶粘剂搅拌器,包括容器、搅拌装置以及能够支承搅拌装置的隔板,其搅拌装置包括搅拌杆、安装在搅拌杆顶端的手动摇杆,以及安装在搅拌杆下部的搅拌桨叶;隔板的中心安装有轴承,搅拌杆与轴承键连接。有较大的搅拌力度,还可以改变搅拌速度有利于胶液的均匀搅拌,但由于胶液稠厚,附着力大,加之搅拌器及其桨叶表面积大,用后清理非常麻烦,费时费事,胶料浪费大。中国专利cn202953321u“一种双组份胶粘剂包装容器”,公开了一种双组份胶粘剂包装容器,它是在作为容器的管体下端设置杯口带杯盖的内置杯,管体和内置杯均为软管型,可挤压出料,由于双组份可合二为一,携带比较方便,但不能直接搅拌混合和施用。中国专利cn203544719u“一种注射式双组份胶软包装袋”采取子母袋形式将双组份按比例组合配置,方便携带,适于野外施工,使用时先用尖锐工具刺穿,再用胶枪挤出经内壁设螺纹的锥状静力混合器施用。由于需要配置胶枪,使用不甚方便,其静力混合器无从充分搅混,难以使胶料均匀并使挤出的所有胶料达到适宜配比,而双组份胶又有较严格的比例关系,定然影响胶料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可用自身底盖充当活塞,并可自助搅拌的双组份胶容器,能够使双组份胶便于混合和施用,结构简单,成本低,可一次性使用。

一种对接环套式多功能双组份容器结构,包含上容器和下容器两个独立容器,两容器之间有隔离层,上下容器通过结合或可滑动水密套合形成内径趋同的主体为刚性的筒体,其特征在于下容器底部有贴近内壁的闭合的受力易脱离的预切环,上容器端口上设置可相对于下容器滑动和/或转动的搅拌杆或可安插外置搅拌杆的插座,所述隔离层为外隔离层或隔膜式内隔离层。

所述对接环套式多功能双组份容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上容器端口上设置旋转盖或筒盖,旋转盖或筒盖顶部位于容器中心轴位置设传动槽口。

所述对接环套式多功能双组份容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旋转盖内侧设安插搅拌杆的插座或搅拌杆一端固设在筒盖上。

所述对接环套式多功能双组份容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端固设在筒盖内的搅拌杆或设置在旋转盖内侧的搅拌杆插座偏离容器中心轴位置。

所述对接环套式多功能双组份容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盖盖合在上容器歪颈的端口上,上容器套在下容器外,可相对下容器转动和滑动。

所述对接环套式多功能双组份容器结构,其特征在于,上容器与下容器在连接彼此的密封套环内设可被搅拌杆戳破的隔膜或上容器、下容器分别密封连接在柔性膜袋的两端,并经扭拧、折叠、捆绑和/或卡箍在柔性膜袋外形成隔离层。

所述对接环套式多功能双组份容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连接上下容器的柔性膜袋外套有刚性环套,刚性环套的轴向长度大于展开后薄膜长度。

所述对接环套式多功能双组份容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下容器外壁位于刚性环套下沿处还设有起定位作用的环形凸棱。

其特征是它的搅拌件可旋转或可伸缩的搅拌杆,搅拌杆的端部有可刺破隔膜的刺头。

所述对接环套式多功能双组份容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盖与筒盖间隙配合,可自由旋转,外侧设可拆卸封闭保护盖,搅拌杆为伸缩结构、套合结构、螺旋式推杆结构或搅拌杆外置。

在两容器接缝处与套筒间或上下容器内壁设沟槽及绳线,绳线一端与隔膜相连,另一端封闭地引出容器外,沟槽被隔膜分隔使双组份不相混合。

所述对接环套式多功能双组份容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容器下部有与下容器外壁配合的限位结构。

所述对接环套式多功能双组份容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为上容器位于密封环下端的由若干纵向裂沟形成的端头带向内突起的若干环块与下容器外壁上的环槽或环凸构成。

所述对接环套式多功能双组份容器结构,其特征在于,下容器外壁上接近底部的位置设与上容器配合的限位环凸。

所述对接环套式多功能双组份容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杆的一端设置在旋转盖或筒盖内侧位于容器筒中心轴上,搅拌杆上有弯折部。

所述对接环套式多功能双组份容器结构用于水和/或硅溶胶和/或水玻璃与多异氰酸酯和/或预聚体双组份胶。

所述环套为c形,其位于上容器一端可设内收的凸缘,在上容器上与环套配合的区域还可设若干环沟,手握环套用预切环底部形成的活塞排胶时,环套收紧,凸缘嵌置于环沟中,起强化定位作用。

所述搅拌杆设置为套合结构或螺旋式推杆结构,使搅拌杆留在上容器内,解除隔离时套在上部搅拌杆上的加长杆藉自重和搅拌运动进入下容器;而反向旋接在旋转盖或筒盖内的螺纹套管内并有限位设计的螺旋式推杆可在电钻带动下边搅拌边伸长从而完成上下容器内胶料的搅拌。

本发明中上下容器的横截面为均一的圆形或椭圆形,也可为矩形等,为增强密封效果,可在密封部位或整个容器外用薄膜密封;还可在上下容器内籿一层薄膜。另外,低密度组分最好位于下容器,高密度组分最好放在上容器,有利于均匀混合。

本发明由于在上容器端口上设置有搅拌杆或可安插外配搅拌杆的插座,在使用时有助于隔膜破裂和胶料混合;由于搅拌杆偏离容器中心轴设置,或设置在中心轴上的搅拌杆有弯折部,旋转盖或筒盖上位于容器中心轴位置设传动槽口,可在电钻或启子带动下搅拌,因而可获得较好的搅拌速度和效果;由于上下容器以及必要时其间连接的柔性膜袋形状和截面均一,在下容器底部设预切环,在胶枪或推杆推动下可离开本体充当活塞,有利于双组份混匀后排胶;由于结构比较简单,内部表面积小,使用时无须配置其它容器,胶料浪费少,省工省时,因而综合成本,可一次性使用,携带和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滑动式直搅拌杆歪颈结构示意

图2本发明组合式外配搅拌杆结构示意

图3本发明组合式外配搅拌杆结构示意

图4本发明组合式外配搅拌杆结构示意

以上示图均倒置绘制

图中,2传动槽口5弹性膜9搅拌杆9a弯折部9b套杆9c插座10上容器11定位槽12定位环块或刚性环套13纵向裂沟14上下容器隔膜或外隔离层14上容器隔膜14b紧束件16下容器18上容器颈部或注胶咀18a筒盖18b旋转盖20底部21预切环22密封套筒23密封薄膜24膜袋25内衬薄膜或涂层26环形凸棱。

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将上容器10套在下容器16之外,上容器内壁有与下容器外壁水密配合的弹性膜5,上容器隔膜14a贴近搅拌杆10的前端,颈部18斜置,使固定在筒盖18a内侧上的条状搅拌杆偏离筒体中心轴;而在盖体位于筒体中心轴位置上设一传动槽口2,可用以配合电钻或启子转动,当然也可在盖体外侧设纵向凸槽或者在盖体外侧设环槽和缠绕其中的拉线,以方便手动转动(未示出);在上容器10的尾部设均布的由若干纵向裂沟13分割形成的环块12,其端头向内突出使用过程中可先后与下容器16外壁的上下两段环槽11配合。下容器16的前端有隔膜14,底部20上与下容器16内壁相接的位置有预冲或预切或预先设置的能确保密封又易于在外力推动下脱落的预切环21。使用时上容器10与下容器16相对推动,挂持上容器10在下容器16外壁第一个环槽11上的若干环状分布的环块12跳出环槽11,推进中,上容器10前端的隔膜14a受下容器前端隔膜14阻挡,在继续的相对运动和张力作用下,搅拌杆9前端刺破两隔膜14、14a,两组份开始逐渐混合,推至尽头时环块12进入第二环槽11中,上容器10又呈挂持状态,这时可颠转整个容器筒,手持下容器16,用电钻抵住传动槽口2,由于搅拌杆偏心设置可获得较大的转动半径和线速度,从而实现快速搅;最后开启瓶盖,取出搅拌杆必要时上容器10颈部套接注胶咀,用胶枪或启子柄用力推动下容器底20使其从预切环21处脱开,并充当活塞,将搅拌均匀的胶料推出。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还可将上下容器10、16藉密封套筒22水密固定在一起,也可直接将隔膜14设置在一个容器内,将其分隔为上容器10下容器16,上容器颈口较大以保证套在其上的旋转盖18b内插座9c插接的外配搅拌杆9能够正常转动,插座9c所在凸台伸进颈口充当内盖。转盖18b与上容器10颈口的配合可以藉油封、o型密封圈等可转动间隙配合,使用前用薄膜密封。在旋转盖18b上位于容器筒中轴线位置设有可藉以由电钻带动搅拌杆9转动的传动槽口2,在旋转盖18b之外设置一带外盖18a的锥形注胶咀18,注胶咀18内设有可压紧外盖18b的台阶,可藉o型密封圈等密封件5密闭地旋接在上容器10的外壁。下容器16的后端设带预切环21的后盖20。使用时,先旋下注胶咀18,取下旋转盖18b,将贴附在容器筒外壁的带方头的搅拌杆9插置于转盖内的带方孔的插座9c中,让下容器16朝下,套上旋转盖18b,此时搅拌杆9刺破隔膜14,双组份开始混合,再用电钻抵接传动槽口2带动搅拌杆转动十几秒至均匀即可取出旋转盖18b,装上注胶咀,用玻璃枪或其他胶枪以及螺丝刀柄推动下容器盖20,这时,后盖20从预切环21上脱离并在持续推动的作用下,把胶料从注胶咀18胶挤出。还可在离搅拌杆距离最近的内壁设置可容纳隔膜和/或搅拌杆的环形和/或轴向沟槽,环形沟槽可为可有上下容器接缝及容器与套筒内壁的空间形成,沟槽局限在套筒内;轴向沟槽贯穿上下容器隔膜延伸到沟槽,形成隔离的上下沟槽;隔膜与绳线相连,绳线穿过沟槽密封地引出容器外;还可以将隔膜四周设计成易撕的结构;也可以将搅拌杆的下端设计成向沟槽方向倾斜的形状和/或逐渐变薄的鍥状;使用时或将隔膜拉掉拽入环形沟槽中,或拉掉后搅拌中隔膜缠绕在搅拌杆上,一同拉向沟槽后,再行活塞排胶。

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还可将两个截面均一的质地较硬的塑料上容器10和下容器16的开口端用塑料薄膜袋24热合在一起,构成统一的封闭空间。下容器底部20有预先冲压形成的有环状冲切痕的、用力抵推即会与本体分离的预切环21。一端粘结固定在旋转盖18b内侧的插孔内的塑料搅拌杆9穿过上容器10的颈部的部分有一弯折部9a,它可使穿越上下容器的搅拌杆9以弯折部所确定的半径绕容器中心轴旋转,旋转盖18b内侧的插孔所在凸台充当内塞。用绳线束缚薄膜袋中部,通过在所在位置的搅拌杆上捆扎、折叠和卡箍紧固等形成隔离层14。在隔离层14附近的上下容器间隙配合有刚性环套12,其轴向长度大于展开后薄膜长度,起支持和保护作用。在下容器外壁位于刚性环套12下沿处还设有起定位作用的环形凸棱26。上容器10颈部和转盖18b内壁间设自润滑密封垫5,为进一步强化密封效果,同时为了固定转盖18b,在转盖18b下方端沿与上容器10外壁之间的区域覆有封闭膜23。装胶时,按cn103627330a,将a组份1重量份注入上容器10,将b组份1.2重量份注入下容器16。

实施例四

在图4所示结构中,上容器10和下容器内涂覆保护膜25,具同样截面的金属上容器10和下容器16的开口的端部分别粘接塑料薄膜袋24的两头。下容器底部20有预先冲压形成的预切环21。搅拌杆9的端部略有锥度的方形头部安插在转盖18b内侧的方形插孔内,旋转盖18b内侧的插孔所在区域有容纳颈部薄膜袋的空间。搅拌杆9与套在其外的加长杆9b组成套合结构,它的下端有直径大于加长杆9b上端孔径小于加长杆内腔直径的限位翼,上部穿过上容器10颈部的部分有一弯折部9a,薄膜袋中部束紧后并经折叠后用卡箍箍紧,形成隔离层14。解除隔离时套在上部搅拌杆上的加长杆藉自重和搅拌运动进入下容器。在形成隔离层的区域的内壁可设密封内衬或弹性密封涂层或橡胶膜。在上下容器之间间隙套合塑料环套12,其轴向长度大于展开后薄膜长度,在下容器外壁位于塑料环套12下沿处设有起定位作用的环形凸棱26,塑料环套12内壁有密封内衬起密封加强作用。在转盖18b下方端沿与上容器10外壁之间的区域覆有固定和封闭作用的胶带或封闭膜23。还可将图示中的上下容器内的防腐/低表面能涂层和上下容器间及上容器颈部的薄膜袋换成一整体薄膜袋,对应于图示的涂层部分最好通过热合或粘合紧贴上下容器的内壁,当然也可将薄膜袋设置在上下容器之外,对应于图示的涂层部分最好通过热合或粘合紧贴上下容器的外壁。紧束件14b可为绳线、橡筋、卡箍等。装胶时,先用导管将一份重量的cn104910817a公开的b组份胶注入下容器16,插入搅拌杆9,在薄膜袋形成隔离层14后再用另一导管将cn104910817a公开的1份重量的a组份胶注入上容器10,最后束紧袋口或盖合密封。

本发明所称上容器是指带有进出料口并设置搅拌杆的容器;上下容器可用钢、铁、铝及其合金、不锈钢、塑料、塑铝、纸塑、玻璃钢等材料制做;扁平搅拌杆容易产生更多紊流利于混合,棍状搅拌杆可用于较稠厚的胶料,它们都有结构简洁、表面积较小、黏附胶较少、易于清洁的优点,当然也可以配置其它形状或带桨叶的搅拌杆,混合均匀后取出搅拌杆。搅拌杆可以用金属、塑料、竹木、合金或复合材料制造;上下容器内壁可籿膜或涂膜;所用隔膜可为高表面能材料,上下容器和内衬薄膜袋可为低表面能材料;上下容器间的薄膜袋袋口经捆扎后可用紧束件14b固定在搅拌杆9上。所述环套可为c形,其位于上容器一端可设内收的凸缘,在上容器上与环套配合的区域还可设若干环沟,手握环套用预切环底部形成的活塞排胶时,环套收紧,凸缘嵌置于环沟中,起强化定位作用。搅拌杆也可以设置为螺旋式推杆结构,搅拌杆留在上容器内,而反向旋接在旋转盖或筒盖内螺纹套管内并有限位设计的螺旋式推杆可在电钻带动下边搅拌边伸长从而完成上下容器内胶料的搅拌,使隔离层更容易达到密封效果。上容器10所装组份最好为密度较大的组份,下容器16组分最好为密度较小的组分,以利于混合。由于水和/或硅溶胶和/或水玻璃与多异氰酸酯和/或预聚体双组份胶粘度300~5000mpa.s,反应温和,适应期可调,加之安全环保,特别适于本发明。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发明的技术方案和实质性特点,在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界定的技术范围内,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实施例和现有技术所做的变形与组合都将落入本发明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