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系统及轿顶护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99655发布日期:2020-07-07 14:32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电梯系统及轿顶护栏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梯技术,特别涉及一种电梯系统及轿顶护栏。



背景技术:

在厢式电梯轿顶,按国标需设置轿顶护栏。其作用是为了避免维保人员在进行维保工作时从轿顶坠入井道,造成人员伤亡。

电梯控制屏作为电梯控制单元核心,例行维保时,需经常打开进行检修。由于控制屏门上设有安全回路,控制屏打开时电梯将会断电,无法运作。当井道没有设置机房时,电梯控制屏将安装在井道内壁上。

为了在正常检修时能够顺利打开控制屏,控制屏需设置在轿顶护栏以上的位置。在提升高度较小且轿厢外尺寸较高时,在轿厢运行至井道最上端后,为避免控制屏门打开后与轿顶护栏干涉,需额外占用顶层高度来设置控制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满足工人的对电梯维保作业要求的同时,能够减小电梯对于顶层高度要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电梯系统,其包括轿厢9、控制屏8、井道7、轿顶护栏1;

所述控制屏8安装在所述井道7上端右后角处的右侧壁上,用于控制电梯运行;

所述控制屏8包括控制屏主体81和控制屏门82;

所述控制屏主体81的近该井道右后角侧设置有一竖向铰接轴;

所述控制屏门82的后端通过所述铰接轴铰接在所述控制屏主体81上,当所述控制屏门81绕所述竖向铰接轴向井道7后侧壁转动时,所述控制屏门82同控制屏主体81打开;当所述控制屏门82绕所述竖向铰接轴向井道7右侧壁转动时,所述控制屏门82同控制屏主体81盖合;

所述轿厢9在井道7内上下运动;

所述轿顶护栏1固定在轿厢顶;

所述轿顶护栏1具有展开和折叠两个状态;

在展开状态时,所述轿顶护栏1为由前后左右四个框架围成的长方体;

当轿厢9运行至井道7上端限制位,展开状态时的轿顶护栏1的右上角,同盖合状态的控制屏门82不会干涉,并且展开状态时的轿顶护栏1的右上角会在控制屏门82同控制屏主体81打开的路径上,干涉控制屏门82打开;

当轿厢9运行至井道7上端限制位,折叠状态时的轿顶护栏1的右上角,同盖合状态的控制屏门82不会干涉,并且折叠状态时的轿顶护栏1的右上角不在控制屏门82同控制屏主体81打开的路径上,对控制屏门82打开无干涉。

较佳的,控制屏门82上设有安全回路,控制屏门82打开时,电梯曳引机的驱动供电回路断电。

较佳的,轿顶护栏1的后框架的上护栏包括后上固定段11及后上活动段12;

所述后上活动段12左端设有一圆孔,所述后上活动段12右端同该圆孔之间设有一长孔;

所述轿顶护栏1的右框架的上护栏包括右上固定段21及右上活动段22;

所述右上活动段22前后两端分别设有一圆孔;

通过第一铆钉31穿过所述后上活动段12左端的圆孔与所述后上固定段11右端连结,后上活动段12能绕第一铆钉31转动;

通过第二铆钉32穿过所述后上活动段12的长孔及所述右上活动段22后端的圆孔将所述后上活动段12同所述右上活动段22连结,右上活动段22能绕第二铆钉32转动,第二铆钉32能沿所述长孔左右移动;

通过第三铆钉33穿过所述右上活动段22前端的圆孔与所述后右上固定段21后端连结,右上活动段22能绕第三铆钉33转动;

所述轿顶护栏1展开时,第二铆钉32移动到所述长孔右端,后上活动段12垂直于右上活动段22;

所述轿顶护栏折叠时,第二铆钉32向所述长孔左端移动,后上活动段12同右上活动段22的夹角从90°逐渐增大直到180°。

较佳的,轿顶护栏1的后框架下护栏同右框架下护栏的连接结构与轿顶护栏1的后框架上护栏同右框架上护栏的连接结构一致。

较佳的,所述轿顶护栏1还包括三角定位板5;

所述三角定位板5后部设置有左右排列的至少两个定位孔;

所述三角定位板5的右侧边同右上活动段22上侧面固定在一起;

所述轿顶护栏1展开时,三角定位板5后部最左端的定位孔对应于所述长孔,通过方颈螺栓加蝶形螺母组件4,将三角定位板5同后上活动段12固定在一起,完成展开锁紧;

所述轿顶护栏向内最大程度折叠时,三角定位板5后部最右端的定位孔对应于所述长孔,通过方颈螺栓加蝶形螺母组件4,将三角定位板5同后上活动段12固定在一起,完成最大程度折叠锁紧。

较佳的,所述三角定位板5的右侧边同右上活动段22上侧面焊接固定在一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轿顶护栏,由前后左右四个框架围成,轿顶护栏的后框架的上护栏包括后上固定段11及后上活动段12;

所述后上活动段12左端设有一圆孔,所述后上活动段12右端同该圆孔之间设有一长孔;

所述轿顶护栏1的右框架的上护栏包括右上固定段21及右上活动段22;

所述右上活动段22前后两端分别设有一圆孔;

通过第一铆钉31穿过所述后上活动段12左端的圆孔与所述后上固定段11右端连结,后上活动段12能绕第一铆钉31转动;

通过第二铆钉32穿过所述后上活动段12的长孔及所述右上活动段22后端的圆孔将所述后上活动段12同所述右上活动段22连结,右上活动段22能绕第二铆钉32转动,第二铆钉32能沿所述长孔左右移动;

通过第三铆钉33穿过所述右上活动段22前端的圆孔与所述后右上固定段21后端连结,右上活动段22能绕第三铆钉33转动;

所述轿顶护栏1展开时,第二铆钉32移动到所述长孔右端,后上活动段12垂直于右上活动段22;

所述轿顶护栏折叠时,第二铆钉32向所述长孔左端移动,后上活动段12同右上活动段22的夹角从90°逐渐增大直到180°。

较佳的,轿顶护栏1的后框架下护栏同右框架下护栏的连接结构与轿顶护栏1的后框架上护栏同右框架上护栏的连接结构一致。

较佳的,所述轿顶护栏1还包括三角定位板5;

所述三角定位板5后部设置有左右排列的至少两个定位孔;

所述三角定位板5的右侧边同右上活动段22上侧面固定在一起;

所述轿顶护栏1展开时,三角定位板5后部最左端的定位孔对应于所述长孔,通过方颈螺栓加蝶形螺母组件4,将三角定位板5同后上活动段12固定在一起,完成展开锁紧;

所述轿顶护栏向内最大程度折叠时,三角定位板5后部最右端的定位孔对应于所述长孔,通过方颈螺栓加蝶形螺母组件4,将三角定位板5同后上活动段12固定在一起,完成最大程度折叠锁紧。

较佳的,所述三角定位板5的右侧边同右上活动段22上侧面焊接固定在一起。

本发明的电梯系统,轿顶护栏1对应于井道7内控制屏8处的一角可以向内折叠,在进行检修时,可以先将轿顶护栏1的该角向内折叠,以便于打开控制屏门82,待控制屏门82打开后,再展开轿顶护栏1的该角,进行维保,在满足工人的对电梯维保作业要求的同时,能够减小电梯对于顶层高度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本发明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电梯系统一实施例轿顶护栏展开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电梯系统一实施例轿顶护栏折叠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电梯系统一实施例轿顶护栏展开状态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电梯系统一实施例三角定位板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电梯系统的技术效果对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轿顶护栏;11后上固定段;12后上活动段;21右上固定段;22右上活动段;31第一铆钉;32第二铆钉;33第三铆钉;4方颈螺栓加蝶形螺母组件;5三角定位板;51定位孔;6后侧挡板;7井道;8控制屏;81控制屏主体;82控制屏门;9轿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所示,电梯系统包括轿厢9、控制屏8、井道7、轿顶护栏1;

所述控制屏8安装在所述井道7上端右后角处的右侧壁上,用于控制电梯运行;

所述控制屏8包括控制屏主体81和控制屏门82;

所述控制屏主体81的近该井道右后角侧设置有一竖向铰接轴;

所述控制屏门82的后端通过所述铰接轴铰接在所述控制屏主体81上,当所述控制屏门81绕所述竖向铰接轴向井道7后侧壁转动时,所述控制屏门82同控制屏主体81打开;当所述控制屏门82绕所述竖向铰接轴向井道7右侧壁转动时,所述控制屏门82同控制屏主体81盖合;

所述轿厢9在井道7内上下运动;

所述轿顶护栏1固定在轿厢顶;

所述轿顶护栏1具有展开和折叠两个状态;

在展开状态时,所述轿顶护栏1为由前后左右四个框架围成的长方体;

当轿厢9运行至井道7上端限制位,展开状态时的轿顶护栏1的右上角,同盖合状态的控制屏门82不会干涉(有间隙,不会碰撞),并且展开状态时的轿顶护栏1的右上角会在控制屏门82同控制屏主体81打开的路径上,干涉控制屏门82打开;

当轿厢9运行至井道7上端限制位,折叠状态时的轿顶护栏1的右上角,同盖合状态的控制屏门82不会干涉(有间隙,不会碰撞),并且折叠状态时的轿顶护栏1的右上角不在控制屏门82同控制屏主体81打开的路径上,对控制屏门82打开无干涉。

较佳的,控制屏门82上设有安全回路,控制屏门82打开时,电梯曳引机的驱动供电回路断电,电梯无法运作。

较佳的,在井道、控制屏支架或者其他部件上安装有后侧挡板6,用于确保轿顶护栏折叠后,轿顶护栏边缘至井道壁距离满足国标gb75888.13.3.2的最大距离要求。

实施例一的电梯系统,轿顶护栏1对应于井道7内控制屏8处的一角可以向内折叠,在进行检修时,可以先将轿顶护栏1的该角向内折叠,以便于打开控制屏门82,待控制屏门82打开后,再展开轿顶护栏1的该角,进行维保,在满足工人的对电梯维保作业要求的同时,能够减小电梯对于顶层高度要求,如图5所示。

实施例二

基于实施例一的电梯系统,如图3所示,轿顶护栏1的后框架的上护栏包括后上固定段11及后上活动段12;

所述后上活动段12左端设有一圆孔,所述后上活动段12右端同该圆孔之间设有一长孔;

所述轿顶护栏1的右框架的上护栏包括右上固定段21及右上活动段22;

所述右上活动段22前后两端分别设有一圆孔;

通过第一铆钉31穿过所述后上活动段12左端的圆孔与所述后上固定段11右端连结,后上活动段12能绕第一铆钉31转动;

通过第二铆钉32穿过所述后上活动段12的长孔及所述右上活动段22后端的圆孔将所述后上活动段12同所述右上活动段22连结,右上活动段22能绕第二铆钉32转动,第二铆钉32能沿所述长孔左右移动;

通过第三铆钉33穿过所述右上活动段22前端的圆孔与所述后右上固定段21后端连结,右上活动段22能绕第三铆钉33转动;

所述轿顶护栏1展开时,第二铆钉32移动到所述长孔右端,后上活动段12垂直于右上活动段22;

所述轿顶护栏折叠时,第二铆钉32向所述长孔左端移动,后上活动段12同右上活动段22的夹角从90°逐渐增大直到180°。

较佳的,轿顶护栏1的后框架下护栏同右框架下护栏的连接结构与轿顶护栏1的后框架上护栏同右框架上护栏的连接结构一致。

实施例二的电梯系统,轿顶护栏结构简单,便于对一角向内折叠。

实施例三

基于实施例一的电梯系统,所述轿顶护栏1还包括三角定位板5;

如图4所示,所述三角定位板5后部设置有左右排列的至少两个定位孔51;

所述三角定位板5的右侧边同右上活动段22上侧面固定在一起;

所述轿顶护栏1展开时,三角定位板5后部最左端的定位孔对应于所述长孔,通过方颈螺栓加蝶形螺母组件4,将三角定位板5同后上活动段12固定在一起,完成展开锁紧;

所述轿顶护栏向内最大程度折叠时,三角定位板5后部最右端的定位孔对应于所述长孔,通过方颈螺栓加蝶形螺母组件4,将三角定位板5同后上活动段12固定在一起,完成最大程度折叠锁紧。

较佳的,所述三角定位板5的右侧边同右上活动段22上侧面焊接固定在一起。

实施例三的电梯系统,拆卸方颈螺栓+蝶形螺母组件后,后上活动段12、右上活动段22分别可以绕第一铆钉31、第二铆钉32进行转动,上活动段12、右上活动段22之间利用第三铆钉32在长孔内进行滑动,以保持护栏整体结构稳定,折叠完成后通过重新安装方颈螺栓+蝶形螺母进行锁紧固定,三角定位板的定位孔分别为护栏在展开、折叠时提供锁紧定位。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