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动出米的储米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73305发布日期:2019-04-20 05:57阅读:25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自动出米的储米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储料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自动出米的储米桶。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大米多为真空塑料袋包装,开封后就无法再进行真空储存,若直接任其储存在塑料袋内,则非常容易受潮、长霉、变质,究于此问题,人们通常用使用米缸或米储米箱存放,传统的储米箱是简单的带有一定容置空间的普通箱体,仅用于存储大米,不能自动定量出米,使用起来不方便;另有自动出米的储米箱,储米箱在出米时,需要人工按着制动杆把手来控制装米的时间,装米时定量槽不能固定,并且如果定量槽翻转不到位,在回位的时候容易卡米,在出米时定量槽内有残余大米,定量取米器的取出量不准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可自动出米的储米桶,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储米箱在取米时容易出现卡米现象,取米量不准确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本方案如下:一种可自动出米的储米桶,包括桶体,所述桶体的顶部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处铰接有盖板,所述桶体的底部设有取米抽屉,所述桶体内滑动连接有敞口式的储料箱,所述储料箱的下方连通有伸缩式的导料管,所述导料管的下端连接有出料管,所述导料管与出料管的连接处安装有阀门组件,所述阀门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桶体内的环形支架,所述环形支架上等距离转动连接有若干转动套,且其中一个转动套上固定套接有第一齿轮,各个所述转动套的侧面均铰接有两个l型杆,位于不同转动套上的相邻的l型杆的一端共同连接有扇形挡板,各扇形挡板可拼接成圆形挡板,且圆形挡板位于导料管与出料管的连接处;所述桶体上还设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桶体外壁上的刻度盘,所述刻度盘上转动连接有旋钮,所述旋钮上连接有转动轴,且转动轴转动贯穿桶体侧壁,所述转动轴上同轴固定连接有发条和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同轴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相互啮合。

本方案的技术原理:取米时,转动旋钮,旋钮转动并通过转动轴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同时发条储能,第一锥齿轮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第二锥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转动带动第一齿轮正向转动,第一齿轮转动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转动套同步转动,铰接在转动套的l型杆带动各个扇形挡板向下摆动,各个扇形挡板脱离相互拼接的状态,从而实现阀门组件的打开;阀门组件打开后,储料箱内的大米即可顺利沿着出料管落到取米抽屉中。

当用户松开旋钮后,转动轴上的发条开始放能,在发条的作用下,旋钮逐渐向初始的位置转动,并且驱动装置上的各个零件反向转动,并逐渐向初始状态恢复;并且,第一齿轮逆时针转动,并通过转动套和l型杆带动各个扇形挡板向上摆动,使各个扇形挡板重新拼接完整的圆形挡板,即阀门组件恢复关闭状态。在阀门组件由打开到关闭的过程中,从储料箱经出料管向取米抽屉输送的大米的流量逐渐减小,当阀门组件完全关闭后,储料箱停止向取米抽屉输送大米,并且此时,用户所需的大米的量已经全部容纳在取米抽屉内。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1、取米时,用户只需用手旋转旋钮,将旋钮拨动至需要取米量所在的刻度,然后松开旋钮,等待出米即可,无需用手长时间的控制旋钮,对于用户使用更加方便。2、通过旋钮转动控制阀门组件自动打开,并且旋钮转动的角度可以控制阀门组件打开的大小以及阀门打开的时间从而实现定量取米。3、通过旋钮转动使发条储能,松开旋钮使发条放能,从而实现阀门组件自动关闭,保证阀门组件恢复关闭状态时,用户所需的大米的量已经全部容纳在取米抽屉内。

进一步地,所述盖板上设有第一把手。便于打开盖板,及时往储料箱内添加新的大米,避免储料箱内的大米余量不足而影响取米量的准确性。

进一步地,所述盖板的外缘包覆有橡胶材质的密封圈。使桶体内处于一个相对密封的环境,从而避免储米桶内的大米受潮、变质。

进一步地,所述桶体上还设有米量提示装置,所述米量提示装置包括电池箱、提示灯、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电池箱与提示灯分别固定安装在桶体外壁,所述第一基板固定连接在桶体内壁,所述第二基板滑动连接在桶体内壁,且第二基板的另一端与储料箱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连接有拉簧,所述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上分别安装有导电端子,且导电端子与电池箱、提示灯之间连接有导线。当储料箱内的大米余量不足时,储料箱以及第二基板受到拉簧的拉力向上移动,使两个导电端子接触,提示灯亮起,提醒用户及时添加新的大米。

进一步地,所述取米抽屉滑动连接在桶体的底部,所述桶体的侧壁开设有第二开口,且取米抽屉的一侧恰好封闭第二开口。在不使用储米桶时,使桶体内处于一个相对密封的环境,从而避免储米桶内的大米受潮、变质。

进一步地,所述取米抽屉上设有第二把手。便于取出取米抽屉内的大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可自动出米的储米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阀门组件关闭时的状态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阀门组件打开时的状态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刻度盘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桶体1、盖板11、第一把手12、取米抽屉13、第二把手14、储料箱2、导料管21、出料管22、阀门组件3、环形支架31、驱动装置4、转动套5、第一齿轮51、l型杆52、扇形挡板53、旋钮6、刻度盘61、转动轴62、发条63、第二齿轮7、第一锥齿轮71、第二锥齿轮72、第一基板8、提示灯81、电池箱82、第二基板9、拉簧91、导电端子92。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至5所示:一种可自动出米的储米桶,包括桶体1,桶体1的顶部设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处铰接有盖板11,盖板11上设有第一把手12,且盖板11的外缘包覆有橡胶材质的密封圈,桶体1的底部设有取米抽屉13,取米抽屉13上设有第二把手14,桶体1的侧壁开设有第二开口,且取米抽屉13的一侧恰好封闭第二开口;桶体1内滑动连接有敞口式的储料箱2,储料箱2的下方连通有伸缩式的导料管21,导料管21的下端连接有出料管22,导料管21与出料管22的连接处安装有阀门组件3,阀门组件3包括固定连接在桶体1内的环形支架31,环形支架31上等距离转动连接有若干转动套5,且其中一个转动套5上固定套接有第一齿轮51,各个转动套5的侧面均铰接有两个l型杆52,位于不同转动套5上的相邻的l型杆52的一端共同连接有扇形挡板53,各扇形挡板53可拼接成圆形挡板,且圆形挡板位于导料管21与出料管22的连接处;桶体1上还设有驱动装置4,驱动装置4包括固定安装在桶体1外壁上的刻度盘61,刻度盘61上转动连接有旋钮6,旋钮6上连接有转动轴62,且转动轴62转动贯穿桶体1侧壁,转动轴62上同轴固定连接有发条63和第一锥齿轮71,第一锥齿轮71啮合有第二锥齿轮72,第二锥齿轮72同轴连接有第二齿轮7,第二齿轮7与第一齿轮51相互啮合。

具体来说,桶体1上还设有米量提示装置,米量提示装置包括电池箱82、提示灯81、第一基板8和第二基板9,电池箱82与提示灯81分别固定安装在桶体1外壁,第一基板8固定连接在桶体1内壁,第二基板9滑动连接在桶体1内壁,且第二基板9的另一端与储料箱2固定连接,第一基板8与第二基板9之间连接有拉簧91,第一基板8与第二基板9上分别安装有导电端子92,且导电端子92与电池箱82、提示灯81之间连接有导线。

本方案具体实施方式如下:首先打开盖板11,将足够量的大米倒入到储料箱2内,盖上盖板11,使桶体1内处于相对密封的状态,防止大米受潮、变质。

需要取米时,用户只需用手旋转旋钮6,将旋钮6拨动至需要取米量所在的刻度,然后松开旋钮6,等待出米即可。具体的出米方式如下:旋钮6转动带动转动轴62转动,同时发条63储能,转动轴62转动带动第一锥齿轮71转动,第一锥齿轮71转动带动第二锥齿轮72转动,第二锥齿轮72转动带动第二齿轮7转动,第二齿轮7转动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一齿轮51顺时针转动,第一齿轮51转动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转动套5转动一定角度,铰接在转动套5的l型杆52带动各个扇形挡板53向下摆动,各个扇形挡板53脱离相互拼接的状态,从而实现阀门组件3的打开(如图3所示);阀门组件3打开后,储料箱2内的大米即可顺利沿着出料管22落到取米抽屉13中。当用户松开旋钮6后,转动轴62上的发条63开始放能,在发条63的作用下,旋钮6逐渐向初始的位置转动,并且驱动装置4上的各个零件反向转动,并逐渐向初始状态恢复;并且,第一齿轮51逆时针转动,并通过转动套5和l型杆52带动各个扇形挡板53向上摆动,使各个扇形挡板53重新拼接完整的圆形挡板,即阀门组件3恢复关闭状态。在阀门组件3由打开到关闭的过程中,从储料箱2经出料管22向取米抽屉13输送的大米的流量逐渐减小,当阀门组件3完全关闭后,储料箱2停止向取米抽屉13输送大米,并且此时,用户所需的大米的量已经全部容纳在取米抽屉13内。

桶体1内的储料箱2的大米经多次拿取后,储料箱2内的大米逐渐减少,储料箱2的质量逐渐减小,在拉簧91的作用下,第二基板9带着储料箱2逐渐向第一基板8的方向移动,直至第一基板8与第二基板9上的导电端子92接触,并通过导线与电池箱82、提示灯81共同形成一个闭合回路,提示灯81亮起,此时表明储料箱2内的大米的余量所剩不多,提醒用户及时添加新的大米。用户重新添加大米后,储料箱2在重力的作用下带动第二基板9向下移动,使两个导电端子92脱离接触,提示灯81因断路而熄灭。当用户再一次拿取大米时,处于储料箱2底部的陈米优先落到取米抽屉13被取出食用,避免了传统的储米桶易堆积陈米的问题。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技术方案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