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布带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50974发布日期:2018-08-24 19:51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布带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布带机。



背景技术:

土工格室在路基建设、边坡绿化等土工领域已有广泛应用。土工格室是由多根筋带通过接点按照不同的方式连接而构成的蜂窝状或网状的三维立体结构。插接土工格室生产过程中有一道工序是把筋带按一定长度一层一层折叠起来,然后通过冲切插接.筋带的折叠都是人工操作,筋带的松紧不一、长短不一工人劳动强度大且效率低。

因此,如何提高布带质量和效率并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布带机,能够自动完成布带操作,大幅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且布带质量好、效率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布带机,其包括驱动组件、筋带板、布带板和相互垂直设置的第一滑道、第二滑道和第三滑道;所述筋带板设有两排沿所述第二滑道等间隔设置的多根立柱,所述立柱的轴向与所述第三滑道平行;所述布带板设有两个布带件,筋带可滑动地穿过两个所述布带件,两个所述布带件的间距大于所述立柱的直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一部、驱动二部和驱动三部;所述驱动一部能够使所述布带板和所述筋带板沿所述第一滑道相对移动;所述驱动二部能够使所述布带板和所述筋带板沿所述第二滑道相对移动;所述驱动三部能够使所述布带板和所述筋带板沿所述第三滑道相对移动。

筋带板设有两排立柱,且各排立柱均包括沿第二滑道等间隔设置的多根立柱,也就是说,两排立柱与第二滑道平行,并且各立柱的轴向与第三滑道平行设置。筋带穿过两个布带件,其一端与一根立柱固定,并且筋带可沿布带件滑动,在布带过程中,两个布带件之间的筋带处于被抻开的状态,并且两个布带件之间的距离大于立柱的直径,以便两个布带件随筋带板带动筋带往复缠绕于第一排立柱和第二排立柱之间。

具体的,筋带的一端穿过两个布带件后与第一排的第一根立柱(此处,第一根立柱是指筋带布带的初始位置,不限其具体设置位置)固定,在驱动二部的驱动下,布带板和筋带板能够沿第二滑道相对移动,使得筋带板带动筋带移动至第二排立柱处,并在驱动三部的驱动下,布带板和筋带板沿第三滑道相对移动,即增加布带板和筋带板之间的距离,使得布带板高于立柱的高度而绕过立柱至其外侧(远离第一排立柱的一侧),此时,在驱动一部的驱动下,布带板和筋带板沿第一滑道相对移动,使得两个布带件带动筋带移动至第二根立柱(设于第二排立柱,并与第一根立柱相对应),并在第二根立柱位于两个布带件之间时,通过驱动三部反向驱动以减小布带板和筋带板之间的距离至原位,然后,在驱动二部的驱动下,布带板和筋带板沿第二滑道相对移动,使得布带件带动筋带移动至第三根立柱(设于第一排立柱,并与第一根立柱相邻),即完成第一根立柱和第二根立柱之间的布带过程。

第二根立柱和第三根立柱之间的布带过程、第三根立柱和第四根立柱(设于第二排立柱并与第二根立柱相邻)之间的布带过程均与第一根立柱和第二根立柱之间的布带过程相同,也就是说,重复上述操作即可实现布带件带动筋带在两排立柱之间进行往复布带。

由于上述布带过程均通过驱动组件进行自动布带,其相对于通过操作人员手工布带的方式来说,能够自动完成布带操作,大幅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同时,布带一致性好、质量好、效率高。

可选地,所述布带件包括两个垂直设于所述布带板的导向柱,所述导向柱设于所述布带板朝向所述筋带板的一侧,所述筋带穿过两个所述导向柱,并可沿两个所述导向柱间滑动。

可选地,所述布带件还包括端盖,所述端盖位于所述导向柱朝向所述筋带板的一端,用于阻挡所述筋带。

可选地,两排所述立柱对齐设置。

可选地,还包括底座和设于所述底座的支架,所述第一滑道设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二滑道和所述第三滑道设于所述支架,所述驱动一部能够驱动所述筋带板沿所述第一滑道滑动。

可选地,所述驱动三部能够带动所述第二滑道和所述布带板沿所述第三滑道滑动。

可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和驱动气缸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和与所述第一电机传动连接的丝杠;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电机和与所述第二电机传动连接的带轮及与所述带轮相适配的同步带。

可选地,所述驱动一部为所述第一驱动装置时,所述第一电机为伺服电机并通过所述丝杠驱动所述筋带板沿所述第一滑道滑动。

可选地,所述驱动二部为所述第二驱动装置时,所述布带板与所述同步带固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所提供的布带机的机构示意图;

图2是图布带过程示意图。

附图1和附图2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筋带板;2-布带板;3-第一滑道;4-第二滑道;5-第三滑道;6-立柱,61-第一根立柱,62-第二根立柱,63-第三根立柱,64-第四根立柱,65-第一排立柱,66-地二排立柱;7-布带件;81-第一电机,82-丝杠;91-第二电机,92-带轮,93-同步带;10-驱动气缸;11-筋带;12-底座;13-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所提供的布带机的机构示意图;图2是图布带过程示意图。

如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布带机,其包括驱动组件、筋带板1、布带板2和相互垂直设置的第一滑道3、第二滑道4和第三滑道5。其中,筋带板1设有两排沿第二滑道4等间隔设置的多根立柱6,也就是说,两排立柱(包括第一排立柱65和第二排立柱66)与第二滑道4平行,并且各立柱6的轴向与第三滑道5平行设置。布带板2设有两个布带件7,筋带11穿过两个布带件7,其一端与一根立柱6固定,并且筋带11可沿布带件7滑动,在布带过程中,两个布带件7之间的筋带11处于被抻开的状态,由于两个布带件7的间距大于立柱6的直径,两个布带件7随筋带板1带动筋带11往复缠绕于第一排立柱65和第二排立柱66之间。

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一部、驱动二部和驱动三部;在驱动一部的驱动下,布带板2和筋带板1能够沿第一滑道3相对移动;在驱动二部的驱动下,布带板2和筋带板1能够沿第二滑道4相对移动;在驱动三部的驱动下,布带板2和筋带板1能够沿第三滑道5相对移动。

具体的,筋带11的一端穿过两个布带件7后与第一排的第一根立柱61(此处,第一根立柱61是指筋带11布带的初始位置,不限其具体设置位置)固定,在驱动二部的驱动下,布带板2和筋带板1能够沿第二滑道4相对移动,使得筋带板1带动筋带11移动至第二排立柱66处,并在驱动三部的驱动下,布带板2和筋带板1沿第三滑道5相对移动,即增加布带板2和筋带板1之间的距离,使得布带板2高于立柱6的高度而绕过立柱6至其外侧(远离第一排立柱65的一侧),此时,在驱动一部的驱动下,布带板2和筋带板1沿第一滑道3相对移动,使得两个布带件7带动筋带11移动至第二根立柱62(设于第二排立柱66,并与上述第一根立柱61相对应),并在第二根立柱62位于两个布带件7之间时,通过驱动三部反向驱动以减小布带板2和筋带板1之间的距离至原位,然后,在驱动二部的驱动下,布带板2和筋带板1沿第二滑道4相对移动,使得布带件7带动筋带11移动至第三根立柱63(设于第一排立柱65,并与第一根立柱61相邻),即完成第一根立柱61和第二根立柱62之间的布带过程。

第二根立柱62和第三根立柱63之间的布带过程、第三根立柱63和第四根立柱64(设于第二排立柱66,并与第二根立柱62相邻)之间的布带过程均与第一根立柱61和第二根立柱62之间的布带过程相同,也就是说,重复上述操作即可实现布带件7带动筋带11在两排立柱之间进行往复布带。

由于上述布带过程均通过驱动组件进行自动布带,其相对于通过操作人员手工布带的方式来说,能够自动完成布带操作,大幅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同时,布带一致性好、质量好、效率高。

在上述实施例中,布带件7包括两个垂直设于布带板2的导向柱,两个导向柱设于布带板2朝向筋带板1的一侧,两个导向柱之间留有缝隙以供筋带11穿过,并且,筋带11可沿两个导向柱间滑动。当然,在本实施例中,对该布带件7的具体结构并不做具体限制,如还可以将其设置为具有条形孔的部件,筋带11穿过该条形孔并可沿该条形孔滑动。而将布带件7设置为两个导向柱的结构时,两个导向柱的一端具有开口,筋带11可从开口处进入两个导向柱之间的缝隙中,安装方便。

在上述实施例中的布带件7还包括端盖,该端盖位于导向柱朝向筋带板1的一端,用于阻挡筋带11,详细的说,筋带11穿过两个导向柱之间,并可在两个导向柱之间滑动,该端盖可防止筋带11在沿两个导向柱之间滑动的过程中脱离布带件7。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两排立柱6的各立柱6相互对齐设置,此时,第一根立柱61和第二根立柱62对齐,第三根立柱63和第四根立柱64对齐,即相互对齐的两根立柱6之间的轴向连线与第二滑道4平行。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二根立柱62和第三根立柱63之间的布带过程完成后,当两个布带件7带动筋带11移动至第二排立柱66外侧时,驱动一部进行反向驱动,使得两个布带件7带动筋带11向后(第四立柱6位于第二立柱6的后侧)移动至第四立柱6,并在驱动二部的驱动下向第一排立柱65移动,即完成第三根立柱63和第四根立柱64之间的布带过程。

当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排立柱65和第二排立柱66也可以相互错开设置,此时,第二根立柱62位于第一根立柱61和第三根立柱63之间,第三根立柱63位于第二根立柱62和第四根立柱64之间,并且在布带过程中,驱动一部仅需向同一方向驱动即可。而第一排立柱65和第二排立柱66对齐设置可使得在有限的空间内,使结构更紧凑,单排立柱的数量设置更多。

在上述实施例中,该布带机还包括底座12和设于底座12的支架13,其中,第一滑道3设于底座12,第二滑道4和第三滑道5设于支架13,此时,布带板2与第一滑道3的相对位置固定,筋带板1与第二滑道4和第三滑道5的相对位置固定。筋带板1和布带板2之间沿第一滑道3之间的相对移动,是驱动一部通过驱动筋带板1沿第一滑道3滑动所实现的。而筋带板1和布带板2之间沿第二滑道4和第三滑道5之间的相对移动,均是通过驱动二部和驱动三部驱动布带板2实现的。

当然,在本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筋带板1与第一滑道3的相对位置固定,驱动一部通过驱动支架13沿第一滑道3以实现筋带板1和布带板2沿第一滑道3的相对移动。由于筋带板1相较于支架13更轻便,因此,驱动一部驱动筋带板1沿第一滑道3滑动的方案可减轻驱动一部的负荷。

在上述实施例中,驱动三部能够带动第二滑道4和布带板2沿第三滑道5滑动,以实现筋带板1和布带板2之间沿第三滑道5的相对移动。当然,也可以通过驱动二部带动第三滑道5和布带板2沿第二滑道4滑动实现。而布带板2沿第二滑道4的移动距离为两排立柱之间的间距,布带板2沿第三滑道5的移动距离接近立柱6的高度,因此,布带板2沿第二滑道4移动的距离较大,因此,将驱动三部带动第二滑道4和布带板2沿第三滑道5滑动的方案可减轻驱动组件的整体负荷。

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81和与该第一电机81传动连接的丝杠82;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电机91和与该第二电机91传动连接的带轮92及与带轮92相适配的同步带93,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和驱动气缸10均可实现双向驱动。在上述实施例中,对驱动组件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驱动二部和驱动三部需能实现双向驱动功能,而驱动一部在两排立柱6错开设置时可以是单向驱动,在两排立柱6对齐设置时需能双向驱动。该驱动组件可以包括上述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和驱动气缸10中的至少一种,并且,驱动一部、驱动二部和驱动三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上述实施例中,当驱动一部为第一驱动装置时,该驱动一部包括第一电机81和丝杠82,该第一电机81为伺服电机,并通过丝杠82驱动筋带板1沿第一滑道3滑动,伺服电机能够实现前后精准的定位控制,便于在第一排立柱65和第二排立柱66之间进行多次布带后不会发生错位的情况,以便布带过程顺利进行。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驱动二部为第二驱动装置,驱动三部为驱动气缸10,此时,驱动二部包括第二电机91、带轮92和同步带93,布带板2与同步带93固定,第二电机91通过正反双向驱动带动带轮92双向旋转,进而通过同步带93带动布带板2往复运动于第一排立柱65和第二排立柱66之间。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