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梯的安全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63332发布日期:2018-10-13 01:22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梯的安全钳。



背景技术:

电梯作为重要的生活产出工具,由于其使用的特殊性,对于其安全要求十分严格和有必要。电梯安全钳的主要功能有两点:一是当电梯发生故障,轿厢超速向下滑行时,安全钳应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将轿厢制停在升降轨道上,二是当电梯系统质量(自重+载重)较大时,其制停必须是渐进式的,以免在急停时减速度大于1g,使乘客和设备受到伤害。所以现在的电梯均采用安全钳,以保障电梯运行安全。

而现有安全钳中,滚珠零件没有保护装置,故在运动时存在滚珠与安全钳的调整垫块碰撞的情况,其会导致滚珠变形损坏,引起安全钳制动性能失效,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因此,亟需一种新型的用于电梯的安全钳,避免滚珠与安全钳的调整垫块碰撞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电梯的安全钳,其能够避免滚珠与安全钳的调整垫块碰撞的情况发生,消除由于滚珠变形而引起的安全钳制动性能失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电梯的安全钳,包括钳体、拉杆及制动机构,在所述钳体内表面设置有调整垫块,所述拉杆穿过所述钳体,所述制动机构包括:一U型弹性构件,与所述钳体可转动连接,所述调整垫块位于所述U型弹性构件的开口范围内;两个制导块,相对设置在所述U型弹性构件的两内侧壁;两个楔块,相对设置在所述两个制导块之间,两个楔块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允许电梯的导轨通过,所述楔块的楔形面与所述制导块相对,所述楔块通过提拉板与所述拉杆连接,以使得所述拉杆带动所述楔块移动;两个滚珠构件,设置在所述楔块的楔形面与所述制导块之间,每一滚珠构件的至少一侧面的下部具有一凸起的凸出螺杆;至少两个限位导向板,每一限位导向板对应一个滚珠构件设置,所述限位导向板包括一本体及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限位导向槽,所述本体的一部分固定在所述制导块的侧面,另一具有限位导向槽的部分朝向所述滚珠构件,所述凸出螺杆插入所述限位导向槽内;定义自然状态下所述凸出螺杆位于限位导向槽的位置为所述凸出螺杆的起点,定义所述限位导向槽顶部为所述凸出螺杆的终点,若拉动所述拉杆,所述拉杆带动所述楔块朝向所述钳体方向移动,则所述凸出螺杆在所述限位导向槽内由起点向终点变化,所述滚珠构件的顶部未触碰所述调整垫块。

进一步,所述安全钳包括四个限位导向板,每一所述滚珠构件的两个侧面的下部均设置有凸出螺杆,在每一所述滚珠构件的两个侧面均设置有一个限位导向板,每一凸出螺杆插入一限位导向槽内。

进一步,所述限位导向槽贯穿所述本体。

进一步,所述本体的一部分朝向本体背离所述滚珠构件的方向凹陷形成所述限位导向槽。

进一步,每一限位导向板通过多个螺栓固定在所述制导块的侧面。

进一步,所述滚珠构件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滚动元件、至少一个设置在多个滚珠元件之间的限位套及设置在所述滚珠构件两侧的侧板,所述限位套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侧板,以将滚珠构件的各部分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套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凸出螺杆穿过所述侧板与所述限位套连接。

进一步,所述楔块背离所述制导块的一面为矩型表面。

进一步,所述楔块背离所述制导块的一面的表面设置有波浪形凸起。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采用带限位导向槽的限位导向板将滚珠构件的运动轨迹可靠、有效地保持在限位导向槽内,避免了由滚珠构件与调整垫块发生碰撞引起的滚珠构件零件损坏,同时保证了安全钳在运动时的制动性能,消除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电梯的安全钳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滚珠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限位导向板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沿A-A向剖面示意图;

图5是限位导向板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电梯的安全钳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电梯的安全钳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1,所述安全钳包括钳体1、拉杆2及制动机构3。在所述钳体1内表面设置有调整垫块4,所述拉杆2穿过所述钳体1。所述钳体1与电梯的轿厢固定连接。其中,钳体1、拉杆2及调整垫块4均与现有的电梯的安全钳中的对应结构相同。

所述制动机构3包括一U型弹性构件30、两个制导块31、两个楔块32、两个滚珠构件33及至少两个限位导向板34。

所述U型弹性构件30与所述钳体1可转动连接,所述调整垫块4位于所述U型弹性构件30的开口范围内。所述U型弹性构件30在受到外力作用后时可发生变形。在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U型弹性构件30为在电梯的安全钳中常用的U型弹簧。

两个制导块31相对设置在所述U型弹性构件30的两内侧壁。即两个制导块31相对设置在所述U型弹性构件30的开口处。

两个楔块32相对设置在所述两个制导块31之间,具体地说,所述两个楔块32相对设置在所述制导块31侧后方。所述楔块32的楔形面与所述制导块31相对。所述楔块32上端的宽度小于所述楔块32下端的宽度,进而形成一楔形的结构。两个楔块32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允许电梯的导轨(附图中未绘示)通过。所述楔块32通过提拉板5与所述拉杆2连接,以使得所述拉杆2带动所述楔块32移动。所述楔块32向上移动,可向所述电梯的导轨提供夹紧力,进而起到制动的作用。具体地说,当安全钳开始制动时,拉杆2带动楔块32向上运动使U型弹性构件30张开,U型弹性构件30反作用力挤压楔块32,进而下个所述导轨提供夹紧力。进一步,所述楔块32背离所述制导块31的一面为波浪型表面,以增大对所述导轨的摩擦。制导块31通过滚珠构件与楔块32组成楔形运动副,拉杆2做提拉动作后,通过该运动副使U型弹性构件30张开。

所述滚珠构件33设置在所述楔块31的楔形面与所述制导块31之间。若没有所述滚珠构件33,则制导块31与楔块32之间为滑动摩擦,若设置所述滚珠构件33,则两者之间变成滚动摩擦。图2是滚珠构件33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1及图2,所述滚珠构件33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滚动元件332、至少一个设置在多个滚珠元件之间的限位套333及设置在所述滚珠构件33两侧的侧板334。所述限位套333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滚珠构件33的两个侧板334,以起到将滚珠构件33的各部分固定连接的作用。

将所述滚珠构件33放置在所述楔块31的楔形面与所述制导块31之间后,所述楔块32运动过程中,所属滚珠构件33受到楔块332向上的分力也会随之运动,进而减小所述述制导块31与楔块32之间的摩擦。所述滚珠构件33为电梯安全钳中常规构件。

所述滚珠构件33向上移动,可能会触碰到调整垫块4,从而使所述滚珠构件33变形损坏,引起安全钳制动性能失效,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用于电梯的安全钳在制动机构3中设置了限位导向板34。图3是限位导向板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每一限位导向板34对应一个滚珠构件33设置。所述限位导向板34包括本体341及所述本体341上的限位导向槽342。所述本体341的一部分固定在所述制导块31的侧面,另一具有限位导向槽342的部分朝向所述滚珠构件33,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具有限位导向槽342的部分朝向所述滚珠构件33的侧板334。每一限位导向板34可以通过多个螺栓35固定在所述制导块31的侧面。

每一滚珠构件33的至少一侧面的下部具有一凸起的凸出螺杆331,例如,可以位于所述滚珠构件33的侧面的最底部。所述限位套333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凸出螺杆331穿过所述侧板334与所述限位套333连接。所述凸出螺杆331插入所述限位导向槽342内。定义自然状态下所述凸出螺杆331位于限位导向槽342的位置为所述凸出螺杆331的起点,定义所述限位导向槽342顶部为所述凸出螺杆331的终点。所述自然状态指的是所述滚珠构件33未受到挤压力的状态。若拉动所述拉杆2,所述拉杆2带动所述楔块32朝向所述钳体1方向移动,则所述凸出螺杆331在所述限位导向槽342内由起点向终点变化。当所述凸出螺杆331抵达所述终点时,所述滚珠构件33的顶部未触碰所述调整垫块4。在终点处,所述凸出螺杆331被所述限位导向槽342限位,若此时所述滚珠构件33继续受到挤压力,滚珠构件33不再向上移动,而所述滚珠构件33内部的滚珠依然转动,从而既能避免所述滚珠构件33触碰所述调整垫块4,又能够不影响所述滚珠构件33的功能。

图4是图3沿A-A向剖面示意图,请参阅图4,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导向槽342贯穿所述本体341,即所述限位导向槽342为镂空结构。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还提供一种限位导向板34的结构。图5是限位导向板的另一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5,所述本体341的一部分朝向本体341背离所述滚珠构件33的方向凹陷形成所述限位导向槽342。

进一步,所述安全钳包括四个限位导向板34,每一所述滚珠构件33的两个侧面的下部均设置有凸出螺杆331,在每一所述滚珠构件33的两个侧面均设置有一个限位导向板34,每一凸出螺杆331插入一限位导向槽342内。其优点在于,在所述滚珠构件33的两侧均设置限位导向板34,避免所述滚珠构件33由于受力不均而发生倾斜。

本实用新型用于电梯的安全钳工作原理描述如下:

在自然状态下(即滚珠构件不受挤压力的状态下),凸出螺杆331置于限位导向板的限位导向槽342中。当安全钳开始制动时,拉杆2带动楔块32向上运动使U型弹性构件30张开,U型弹性构件30反作用力挤压楔块32。该过程中滚珠构件33受到楔块32向上的分力也会随之运动,滚珠构件33沿着限位导向板34的限位导向槽342向上直线运动,直至凸出螺杆331顶至限位导向槽342最上端(此时滚珠构件33未顶至调整垫块4);楔块32继续向上运动直至顶至调整垫块4,此时楔块32夹紧导轨,实现安全钳制动过程。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