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润滑油包装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20398发布日期:2018-09-11 23:15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润滑油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润滑油包装瓶。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使用润滑油的机械逐年增加,包装瓶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

现有技术中的润滑油包装瓶在结构形式上存在许多不足,传统的润滑油包装瓶在将润滑油倒入机械设备的容器内时,包装瓶的瓶口需要对准容器的入口,而在倒油的过程中,由于容器的边缘较为光滑,容易出现打滑而导致包装瓶的瓶口偏移容器的入口,进而导致润滑油外溢,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给使用者带来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润滑油包装瓶,其优点在能够提高倒油时的稳定性,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润滑油包装瓶,包括瓶体、设置于所述瓶体一侧的把手和设置于所述瓶体顶部且远离所述把手一侧的瓶口,所述瓶口上螺纹连接有瓶盖,所述瓶口远离所述把手一侧的下方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呈弧形状,且所述定位槽的内凹处朝向所述瓶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打开瓶盖,并手持把手,再将瓶口对准容器的入口,同时将定位槽抵接在容器的边缘,避免瓶口偏移容器的入口而造成润滑油外溢,最后慢慢抬高瓶体的底部,使得润滑油从瓶口倾斜流入到容器内;而由于容器的边缘一般为弧形状,从而将定位槽设置为弧形,且使其内凹处朝向瓶口,从而能够增加定位槽与容器边缘的接触面积,提高使用润滑油包装瓶时的稳定性。因此,通过定位槽能够提高倒油时的稳定性,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槽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且沿所述瓶体的高度方向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定位槽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以上,能够根据瓶体内所剩的润滑油数量进行调整,当瓶体内所剩润滑油较少时,可选择靠近瓶口一侧的定位槽与容器的边缘抵接,从而能够便于降低瓶口的高度,以将瓶体底部的润滑油倒出;反之,当瓶体内所剩润滑油较多时,可选择远离瓶口一侧的定位槽,以防止瓶口过低的情况下,润滑油快速流出而造成润滑油溅出容器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槽的内壁两侧为光滑的曲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定位槽的内壁设置为光滑的曲面,能够使定位槽的内壁紧贴合于容器的边缘,提高定位槽与容器边缘抵接时的稳定性,同时能够减少定位槽与容器边缘的磨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把手面向瓶体一侧设置有与人体手指相适配的手持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手持槽与人体的手指相适配,即在使用时,使用者的手指能够完全贴合于手持槽的内壁,从而能够提高操作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把手上还设置有若干个位于所述手持槽两侧的防滑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槽的设置能够增加手部与把手的摩擦,避免持握时发生打滑。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瓶体上且与所述把手同一侧设置有透明条,所述透明条一侧设置有容量标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透明条的设置能够便于使用者清楚的看见瓶体内润滑油的剩余量,而通过容量标识能够便于使用者准确的判断出瓶体内润滑油所的剩余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瓶体远离所述把手一侧的表面设置有倾斜向内的斜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一些特殊的环境下,即不方便持握把手时,通过手部抵接在斜面上也能够起到支撑作用;同时,在正常情况下,使用双手分别抵接在把手和斜面上能够更加稳定的进行使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瓶体靠近所述斜面一侧且位于所述定位槽下方设置有若干个防滑凸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瓶体的表面较为光滑,通过防滑凸条能够增加瓶体表面与手部的摩擦,提高使用时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定位槽能够在使用时与容器的边缘抵触,提高倒油时的稳定性,从而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2、通过透明条能够清楚的看见瓶体内润滑油的剩余量,而通过容量标识能够便于使用者准确的判断出瓶体内润滑油所剩的容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施例凸显透明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瓶体;2、把手;3、瓶口;4、瓶盖;5、定位槽;6、手持槽;7、防滑槽;8、斜面;9、防滑凸条;10、透明条;11、容量标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润滑油包装瓶,如图1所示,包括瓶体1,瓶体1的一侧设置有把手2,瓶体1的顶部且远离把手2的一侧设置有瓶口3,瓶口3上螺纹连接有用于密封瓶口3的瓶盖4。

如图1和2所示,瓶口3远离把手2一侧下方且沿瓶体1的高度方向设置有定位槽5,定位槽5的数量为三个,且沿瓶体1的高度方向分布,通过定位槽5在倒油时与容器的边缘抵接,能够避免倒油时包装瓶的瓶口3脱离容器的入口,从而能够提高倒油时的稳定性,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同时,通过增设定位槽5的数量能够适应于不同的使用工况,即当瓶体1内所剩润滑油较少时,可选择靠近瓶口3一侧的定位槽5与容器的边缘抵接,从而能够便于降低瓶口3的高度,以将瓶体1底部的润滑油倒出;反之,当瓶体1内所剩润滑油较多时,可选择远离瓶口3一侧的定位槽5,以防止瓶口3过低的情况下,润滑油快速流出而造成润滑油溅出容器的情况。

如图1和2所示,定位槽5呈弧形状,且弧形的内凹处朝向瓶口3,由于容器的边缘一般为弧形状,从而能够增大定位槽5与容器边缘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倒油时的稳定性;定位槽5的内壁两侧为光滑的曲面,即在使用时能够使定位槽5的内壁紧贴合于容器的边缘,提高定位槽5与容器边缘抵接时的稳定性,同时能够减少定位槽5与容器边缘的磨损。

如图1和2所示,把手2面向瓶体1一侧设置有与人体手指相适配的手持槽6,且把手2上还设置有若干个位于手持槽6两侧的防滑槽7。因此,在使用时使用者的手指能够完全贴合在手持槽6的内壁,而防滑槽7抵接于使用者手心,以增加与手部的摩擦,从而能够提高使用者操作时的稳定性。

如图1和2所示,瓶体1远离把手2一侧的表面设置有倾斜向内的斜面8和靠近斜面8一侧且位于定位槽5下方的防滑凸条9,防滑凸条9有六个且等距设置。因此,在不方便持握把手2时,通过手部抵接在斜面8上也能够起到支撑作用,且在正常情况下,使用双手分别抵接在把手2和斜面8上能够使操作时更加的稳定;而由于瓶体1的表面较为光滑,通过防滑凸条9能够增加瓶体1表面与手部的摩擦,提高使用时的稳定性。

如图3所示,瓶体1的表面且与把手2同一侧设置有透明条10,且透明条10一侧设置有容量标识11,通过透明条10能够清楚的看见瓶体1内润滑油的剩余量,而通过容量标识11能够便于使用者准确的判断出瓶体1内润滑油的剩余量。

以上所述工作原理:在使用时,打开瓶盖4,并手持把手2或/和将手部贴合在斜面8上,再将瓶口3对准容器的入口,同时将定位槽5抵接在容器的边缘,避免瓶口3偏移容器的入口而造成润滑油外溢,最后慢慢抬高瓶体1的底部,使得润滑油从瓶口3倾斜流入到容器内。因此,通过定位槽5能够提高倒油时的稳定性,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