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容器用定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58981发布日期:2018-09-05 00:23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容器用定量装置。



背景技术:

生活中我们会用到容器盛放各种各样的物品,如厨房用的柴米油盐等调味用品,米、面等五谷杂粮,以及奶粉、米粉等婴儿食品,在取出这些物品时一般都需要通过勺子类的辅助工具定量的取出需要的量,但是辅助工具容易丢失,需要时找不到,而且使用过后没有合适的地方放置,非常的不方便;如果不使用辅助工具,取物品时总是会多取或者少取,这样不仅会造成浪费,还不利于物品的存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容器用定量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容器用定量装置,包括底座、通道和推拉块;

所述通道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通道的上端设置有进口;

所述推拉块上设置有储物腔,所述储物腔为通孔,所述推拉块可沿着所述通道往复移动。

作为优选,还包括推块,所述推块铰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推块的一端伸出所述底座外,所述推块的另一端与所述推拉块的端部接触。

作为优选,所述推拉块的一端设置有弹片,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复位柱。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上紧靠所述通道的一侧设置有推块活动槽,所述推块位于所述推块活动槽内,所述推块可在与所述底座平行的方向上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通道上方的底座的圆周上设置有凸耳,所述推块通过凸耳铰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推块可在垂直底座的方向上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通道的下端设置有出口,所述出口与所述进口从上向下的投影没有交集。

作为优选,所述推拉块上设置有储物腔的一端设置有弹片。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的下方设置有让位槽。

作为优选,还包括推块,所述推块可推动所述推拉块在所述通道内移动,所述推块的一端伸出所述底座外,所述推块的另一端与所述推拉块的端部接触。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弹片轨道。

作为优选,所述通道延长至所述底座之外,所述推块铰接在所述通道延伸部分的左右两侧。

作为优选,所述推块铰接在所述通道端口的上下两侧。

作为优选,所述通道的上下两面延伸至底座外形成一个空腔,所述推块位于所述空腔内。

作为优选,所述出口还设置有内螺纹。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上位于设置进口的一侧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位于所述通道的两侧。

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配合各种容器使用,不需要另外使用勺子类辅助工具即可根据需要定量的取出物品,解决了取物品时找不到工具的麻烦,方便快捷,省时省力;

底盖上设计出口,在不需要将储物腔推至底座外的情况下即可从出口将物品取出,避免物品洒出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弹片的设计可在物品取出后,将推拉块自动复位,使容器内的物品得到更好的保存;

推块的设计,推拉推块即可通过推块使推拉块在通道内往复移动取出物品,另操作更加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容器用定量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容器用定量装置实施例一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容器用定量装置实施例二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容器用定量装置实施例二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容器用定量装置实施例二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容器用定量装置实施例三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容器用定量装置实施例三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容器用定量装置实施例三的推拉块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容器用定量装置实施例四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容器用定量装置实施例四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容器用定量装置实施例四的剖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容器用定量装置实施例五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容器用定量装置实施例五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容器用定量装置实施例五的推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容器用定量装置实施例六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容器用定量装置实施例六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容器用定量装置实施例六的推拉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容器用定量装置实施例七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容器用定量装置实施例七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容器用定量装置实施例八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容器用定量装置实施例八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容器用定量装置实施例九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容器用定量装置实施例九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容器用定量装置实施例九的推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容器用定量装置实施例十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容器用定量装置实施例十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容器用定量装置实施例十的推拉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8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容器用定量装置实施例十的推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9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容器用定量装置实施例十一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0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容器用定量装置实施例十一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容器用定量装置实施例十一的推拉块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底座;101、弹片轨道;102、复位柱;2、通道;201、进口;202、出口;3、推拉块;301、储物腔;302、弹片;4、推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容器用定量装置,包括底座1、通道2和推拉块3;

所述通道2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通道2的上端设置有进口201;

所述推拉块3上设置有储物腔301,所述储物腔301为通孔,所述推拉块3可沿着所述通道2往复移动。

本实用新型设置有进口201的一面与盛放物品的容器结合,初始状态下储物腔301的上口与进口201重合,容器中的物品经过进口201进入储物腔301,然后将推拉块3沿着通道2拉出,即可从储物腔301的下口取出物品,取过物品后将推拉块3推至原始位置即可。

实施例二

参见图3-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容器用定量装置,包括底座1、通道2和推拉块3;

所述通道2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通道2的上端设置有进口201;

所述推拉块3上设置有储物腔301,所述储物腔301为通孔,所述推拉块3可沿着所述通道2往复移动。

作为优选,还包括推块4,所述推块4铰接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推块4的一端伸出所述底座1外,所述推块4的另一端与所述推拉块3的端部接触。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1上紧靠所述通道2的一侧设置有推块4活动槽,所述推块4位于所述推块4活动槽内,所述推块4可在与所述底座1平行的方向上转动。

本实用新型设置有进口201的一面与盛放物品的容器结合,初始状态下储物腔301的上口与进口201重合,容器中的物品经过进口201进入储物腔301,然后转动推块4将推拉块3沿着通道2推出,即可从储物腔301的下口取出物品,取过物品后将推拉块3推至原始位置即可。

实施例三

参见图6-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推拉块3的一端设置有弹片302,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复位柱102。

本实用新型设置有进口201的一面与盛放物品的容器结合,初始状态下储物腔301的上口与进口201重合,容器中的物品经过进口201进入储物腔301,然后将推拉块3沿着通道2拉出,即可从储物腔301的下口取出物品,取过物品后松开推拉块3,推拉块3就会在弹片302和复位柱102的作用下自动复位。

实施例四

参见图9-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所述推拉块3的一端设置有弹片302,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复位柱102。

本实用新型设置有进口201的一面与盛放物品的容器结合,初始状态下储物腔301的上口与进口201重合,容器中的物品经过进口201进入储物腔301,然后转动推块4将推拉块3沿着通道2推出,即可从储物腔301的下口取出物品,取过物品后松开推块4,推拉块3就会在弹片302和复位柱102的作用下自动复位。

实施例五

参见图12-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四的区别仅在于,所述推块4设置的位置不同,所述推块4设置在所述底座1的圆周上且位于所述通道2的上方,所述推块4可在处置底座1的方向上转动。

本实用新型设置有进口201的一面与盛放物品的容器结合,初始状态下储物腔301的上口与进口201重合,容器中的物品经过进口201进入储物腔301,然后转动推块4将推拉块3沿着通道2推出,即可从储物腔301的下口取出物品,取过物品后松开推块4,推拉块3就会在弹片302和复位柱102的作用下自动复位。

实施例六

参见图15-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容器用定量装置,包括底座1、通道2和推拉块3;

所述通道2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通道2的上端设置有进口201;

所述推拉块3上设置有储物腔301,所述储物腔301为通孔,所述推拉块3可沿着所述通道2往复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通道2的下端设置有出口202,所述出口202与所述进口201从上向下的投影没有交集。

作为优选,所述推拉块3上设置有储物腔301的一端设置有弹片302。

本实用新型设置有进口201的一面与盛放物品的容器结合,初始状态下储物腔301的上口与进口201重合,容器中的物品经过进口201进入储物腔301,然后将推拉块3沿着通道2推至储物腔301的下口与出口202重合,储物腔301内的物品即可从储物腔301的下口经出口202流出,取过物品后松开推拉块3,推拉块3就会在弹片302和底座1的作用下自动复位。

实施例七

参见图18-图19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六的区别仅在于,所述底座1上设置出口202的一侧设置有让位槽。

实施例八

参见图20-图2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六的区别仅在于,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弹片轨道101,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进口201的一侧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位于所述通道2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设置有进口201的一面与盛放物品的容器结合,初始状态下储物腔301的上口与进口201重合,容器中的物品经过进口201进入储物腔301,然后将推拉块3沿着通道2推至储物腔301的下口与出口202重合,储物腔301内的物品即可从储物腔301的下口经出口202流出,取过物品后松开推拉块3,推拉块3就会在弹片302和弹片轨道101的作用下自动复位。

实施例九

参见图22-图2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六的区别仅在于,还包括推块4,所述推块4可推动所述推拉块3在所述通道2内移动,所述推块4的一端伸出所述底座1外,所述推块4的另一端与所述推拉块3的端部接触。

作为优选,所述通道2延长至所述底座1之外,所述推块4铰接在所述通道2延伸部分的左右两侧,所述推块4可在垂直底座1的方向上转动。

本实用新型设置有进口201的一面与盛放物品的容器结合,初始状态下储物腔301的上口与进口201重合,容器中的物品经过进口201进入储物腔301,然后转动推块4将推拉块3沿着通道2推至储物腔301的下口与出口202重合,储物腔301内的物品即可从储物腔301的下口经出口202流出,取过物品后松开推块4,推拉块3就会在弹片302和底座1的作用下自动复位。

实施例十

参见图25-图2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八的区别仅在于,还包括推块4,所述推块4可推动所述推拉块3在所述通道2内移动,所述推块4的一端伸出所述底座1外,所述推块4的另一端与所述推拉块3的端部接触。

作为优选,所述通道2的上下两面延伸至底座1外形成一个空腔,所述推块4位于所述空腔内。

作为优选,所述推拉块3与所述推块4接触的部位均为圆弧形状。

本实用新型设置有进口201的一面与盛放物品的容器结合,初始状态下储物腔301的上口与进口201重合,容器中的物品经过进口201进入储物腔301,然后推动推块4将推拉块3沿着通道2推至储物腔301的下口与出口202重合,储物腔301内的物品即可从储物腔301的下口经出口202流出,取过物品后松开推块4,推拉块3和推块4就会在弹片302和弹片轨道101的作用下自动复位。

实施例十一

参见图29-图3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八的区别仅在于,还包括推块4,所述推块4可推动所述推拉块3在所述通道2内移动,所述推块4的一端伸出所述底座1外,所述推块4的另一端与所述推拉块3的端部接触。

作为优选,所述推块4铰接在所述通道2端口的上下两侧,所述推块4可在与底座1平行的方向上转动。

本实用新型设置有进口201的一面与盛放物品的容器结合,初始状态下储物腔301的上口与进口201重合,容器中的物品经过进口201进入储物腔301,然后转动推块4将推拉块3沿着通道2推至储物腔301的下口与出口202重合,储物腔301内的物品即可从储物腔301的下口经出口202流出,取过物品后松开推块4,推拉块3和推块4就会在弹片302和弹片轨道101的作用下自动复位。

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配合各种容器使用,不需要另外使用勺子类辅助工具即可根据需要定量的取出物品,解决了取物品时找不到工具的麻烦,方便快捷,省时省力;

底盖上设计出口202,在不需要将储物腔301推至底座1外的情况下即可从出口202将物品取出,避免物品洒出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弹片302的设计可在物品取出后,将推拉块3自动复位,使容器内的物品得到更好的保存;

推块4的设计,推拉推块4即可通过推块4使推拉块3在通道2内往复移动取出物品,另操作更加方便快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