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周转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77405发布日期:2018-11-16 23:56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物流周转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运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物流周转箱。



背景技术:

物流周转箱可用于盛装物品,为运输物品带来便利,因此得到广泛应用。传统的物流周转箱包括箱体和箱盖,箱盖用于盖设于箱体的开口端以对容置于箱体内的物品进行保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上述结构的设计使得每一个物流周转箱都需要对应设计一个箱盖以与箱体相配合,无疑加大了物流周转箱的生产工序和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成本较低、适用性能强的物流周转箱。

一种物流周转箱,包括:

箱体,为一端开口的中空结构,用于盛装物品,所述箱体包括封闭端及与所述封闭端相对设置的开口端,所述开口端具有背离所述封闭端一侧的支撑面,所述支撑面为轴对称结构,所述支撑面上开设有第一辅助孔;及

第一扣合部,设置于所述支撑面上,并与所述第一辅助孔相匹配,且所述第一扣合部和所述第一辅助孔以所述支撑面的对称轴为中心线对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辅助孔与所述第一扣合部均包括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辅助孔呈阵列排布分布于所述支撑面的相对两侧,多个所述第一扣合部呈阵列排布分布于所述支撑面相对的另外两侧,多个所述第一扣合部与多个所述第一辅助孔一一对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面为正多边形结构,所述第一辅助孔与所述第一扣合部均包括多个,所述第一辅助孔的数量与所述第一扣合部的数量相等,多个所述第一辅助孔与多个所述第一扣合部依次交错分布于所述支撑面的四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扣合部的尺寸由所述封闭端向所述开口端的方向递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封闭端还开设有第一通气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面上还开设有第二辅助孔,所述第一扣合部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扣合部由所述第二辅助孔的内侧壁向背离所述封闭端的一侧延伸形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扣合部,所述第二扣合部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二扣合部由所述第一辅助孔的内侧壁向朝向所述封闭端的一侧延伸形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封闭端开设有第三辅助孔,所述物流周转箱还包括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为中空结构,所述定位部由所述第三辅助孔的内侧壁向朝向所述开口端的一侧延伸形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部的尺寸由所述封闭端向所述开口端的方向递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辅助孔与所述定位部均包括多个,多个所述第三辅助孔呈阵列排布分布于所述封闭端,多个所述第三辅助孔与多个所述定位部一一对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部内设置有第一加强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部远离所述封闭端的一端上开设有第二通气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横隔板和竖隔板,所述横隔板和所述竖隔板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底壁上,所述横隔板和所述竖隔板均包括多个,多个所述横隔板与多个所述竖隔板交错分布形成多个卡槽,所述卡槽用于盛装单个所述物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个所述卡槽的尺寸相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部位于所述横隔板和所述竖隔板的连接处,且所述定位部能够抵接所述物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箱体的外侧壁上开设有导向槽,所述物流周转箱还包括导向部,所述导向部由所述箱体的内侧壁向朝向所述箱体的内部的一侧延伸形成,所述导向部与所述导向槽相匹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箱体的截面为梯形结构,所述箱体的尺寸由所述开口端向所述封闭端的方向递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底壁和内侧壁的连接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扣合部远离所述开口端的一端开设有第一绑扎孔,所述第一绑扎孔与所述第一扣合部的内部相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封闭端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在所述封闭端的厚度方向上存在高度差。

上述物流周转箱,当两个物流周转箱分开时可通过各自的箱体分别盛装物品,当将其中一个物流周转箱与位于其下方的另一个物流周转箱通过各自的第一辅助孔和第一扣合部相互扣合时则可形成一个封闭的收容环境以对容置于另一个物流周转箱的箱体内的物品进行保护,从而使得物流周转箱能够同时作为普通箱体和箱盖进行使用,既节约了生产成本同时又扩大了物流周转箱的适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物流周转箱的状态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物流周转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物流周转箱的另一状态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物流周转箱的另一状态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物流周转箱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物流周转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物流周转箱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物流周转箱100用于盛装物品200。在本实施例中,物品200为椰子。物流周转箱100包括箱体110和第一扣合部120。箱体110为一端开口的中空结构。箱体110用于盛装物品200。箱体110包括封闭端112及与封闭端112相对设置的开口端113。开口端113具有背离封闭端112一侧的支撑面114。支撑面114为轴对称结构。支撑面114上开设有第一辅助孔115。第一扣合部120设置于支撑面114上,并与第一辅助孔115相匹配。第一扣合部120和第一辅助孔115以支撑面114的对称轴W为中心线对应设置。

上述物流周转箱100,当两个物流周转箱100分开时可通过各自的箱体110分别盛装物品200,当将其中一个物流周转箱100与位于其下方的另一个物流周转箱100通过各自的第一辅助孔115和第一扣合部120相互扣合时则可形成一个封闭的收容环境以对容置于另一个物流周转箱100的箱体110内的物品200进行保护,从而使得物流周转箱100能够同时作为普通箱体和箱盖进行使用,既节约了生产成本同时又扩大了物流周转箱100的适用性能。

结合图3及图4所示,需要注意的是,当需要将两个物流周转箱100相互扣合时,可通过将其中一个物流周转箱100移动至另一个物流周转箱100的上方并翻转,然后将其中一个物流周转箱100沿垂直于另一个物流周转箱100的支撑面114的方向旋转预设角度,以使其中一个物流周转箱100的第一辅助孔115和第一扣合部120与位于其下方的另一个物流周转箱100的第一扣合部120和第一辅助孔115的位置分别对应,从而实现两个物流周转箱100之间的相互扣合。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箱体110的截面为梯形结构。箱体110的尺寸由开口端113向封闭端112递减。如此设置,当未盛装物品200的物流周转箱100要进行运输时,可将一个物流周转箱100的封闭端112与上一个物流周转箱100的开口111相配合,并将该物流周转箱100的开口111与下一个物流周转箱100的封闭端112相配合,由此依次叠加起来,减小占用空间。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实施例中,支撑面114为正方形结构。支撑面114的对称轴W为支撑面114的一斜对角线。支撑面114具有多条不同的对称轴,该对称轴W还可以为支撑面114长度方向的中心线、支撑面114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以及支撑面114的另一斜对角线,只需满足将第一扣合部120和第一辅助孔115以支撑面114对应的对称轴W为中心线对应设置即可。同样地,支撑面114也可以为其他轴对称结构,例如,等腰三角形结构、圆形结构以及其他正多边形结构等。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辅助孔115与第一扣合部120均包括多个。多个第一辅助孔115呈阵列排布分布于支撑面114的相对两侧。多个第一扣合部120呈阵列排布分布于支撑面114相对的另外两侧。多个第一扣合部120与多个第一辅助孔115一一对应,进一步地提高两个物流周转箱10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辅助孔115与第一扣合部120均包括四个。四个第一辅助孔115呈矩阵排布分布于支撑面114的相对两侧。四个第一扣合部120呈矩阵排布分布于支撑面114相对的另外两侧。四个第一扣合部120与四个第一辅助孔115一一对应。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辅助孔115与第一扣合部120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三个及五个以上,具体设置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结合图1、图5及图6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支撑面114上还可开设有第二辅助孔116。第一扣合部120为中空结构。第一扣合部120由第二辅助孔116的内侧壁向背离封闭端112的一侧延伸形成。如此设置,当未盛装物品200的物流周转箱100要进行运输时,可将一个物流周转箱100的第一扣合部120与上一个物流周转箱100的第二辅助孔116相配合,并将该物流周转箱100的第二辅助孔116与下一个物流周转箱100的第一扣合部120相配合,由此依次叠加起来,进一步减小占用空间。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扣合部120的尺寸由封闭端112向开口端113的方向递减。如此设置,能够给一个物流周转箱100的第一扣合部120相对于另一个物流周转箱100的第一辅助孔115的插设提供一定的导向作用,从而提高两个物流周转箱100之间的扣合固定效率。

另一方面,通过该结构的设置,能够给一个物流周转箱100的第一扣合部120相对另一个物流周转箱100的第二辅助孔116的插设提供一定的导向作用,提高各个物流周转箱100之间的叠放效率。

进一步地,封闭端112可开设有第一通气孔117。第一通气孔116与箱体110的内部相连通。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气孔117包括多个。多个第一通气孔117间隔分布于封闭端112上。通过第一通气孔117的设置,以便于箱体110内的空气流通,防止箱体110内的物品200因空气不对流发生腐烂变质。另一方面,第一通气孔117的设置可以减小物流周转箱100的重量,降低成本。

如图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物流周转箱100还可包括第二扣合部130。第二扣合部130为中空结构。第二扣合部130由第一辅助孔115的内侧壁向朝向封闭端112的一侧延伸形成。如此设置,当未盛装物品200的物流周转箱100要进行运输时,可将一个物流周转箱100的第一辅助孔115与上一个物流周转箱100的第二扣合部130相配合,并将该物流周转箱100的第二扣合部130与下一个物流周转箱100的第一辅助孔115相配合,由此依次叠加起来,进一步减小占用空间。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扣合部130包括多个。多个第二扣合部130与多个第一辅助孔115一一对应。多个第二扣合部130呈阵列排布分布于开口端113朝向封闭端112的一侧。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扣合部130包括四个。四个第二扣合部130呈矩阵排布分布于开口端113朝向封闭端112的一侧。四个第二扣合部130与四个第一辅助孔115一一对应。

进一步地,第二扣合部130的尺寸由开口端113向封闭端112的方向递减。如此设置,能够给一个物流周转箱100的第二扣合部130相对于另一个物流周转箱100的第一辅助孔115的插设提供一定的导向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各个物流周转箱100之间的叠放效率。

如图2及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封闭端112可开设有第三辅助孔118。上述物流周转箱100还可包括定位部140。定位部140为中空结构。定位部140由第三辅助孔118的内侧壁向朝向开口端113的一侧延伸形成。

需要指出的是,当将其中一个物流周转箱100与位于其下方的另一个物流周转箱100相互扣合时,其中一个物流周转箱100的定位部140能够与另一个物流周转箱100的定位部140相抵接,从而另一个物流周转箱100的定位部140可以给位于其上方的其中一个物流周转箱100提供一定的辅助支撑作用,从而提高该其中一个物流周转箱100的承压作用力,以便于盛装物品200后的物流周转箱100的叠放运输效果。

如图5所示,另一方面,当未盛装物品200的物流周转箱100要进行运输时,可将一个物流周转箱100的定位部140与上一个物流周转箱100的第三辅助孔118相配合,并将该物流周转箱100的第三辅助孔118与下一个物流周转箱100的定位部140相配合,由此依次叠加起来,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各个物流周转箱100之间发生相对滑动,具有结构简单,运输方便的特点。

如图2及图5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定位部140的尺寸由封闭端112向开口端113的方向递减。通过该结构的设置,能够给一个物流周转箱100定位部140相对另一个物流周转箱100的第三辅助孔118的插设提供一定的导向作用,提高各个物流周转箱100之间的叠放效率。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定位部140为锥形结构。定位部140的直径由封闭端112向开口端113的方向递减。

在一实施例中,第三辅助孔118与定位部140均包括多个。多个第三辅助孔118呈阵列排布分布于封闭端112。多个定位部140呈阵列排布分布于封闭端112朝向开口端113的一侧。多个第三辅助孔118与多个定位部140一一对应。通过多个第三辅助孔118与多个定位部140的相互配合,能够进一步地提高各个物流周转箱100之间的定位效果,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各个物流周转箱100之间发生相对滑动。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三辅助孔118与定位部140均包括四个。四个第三辅助孔118呈矩阵排布分布于封闭端112上。四个定位部140呈矩阵排布分布于封闭端112朝向开口端113的一侧。四个辅助孔与四个定位部140一一对应。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辅助孔118与定位部140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三个及五个以上,具体设置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如图7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定位部140内设置有第一加强筋150,以便于提高定位部140的强度。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加强筋150可以为横向加强筋、竖向加强筋、斜向加强筋或者相互交错的加强筋。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加强筋150为相互交错的加强筋。

如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上述物流周转箱100还可包括横隔板160和竖隔板170。横隔板160和竖隔板170设置于箱体110的底壁上。横隔板160和竖隔板170均包括多个。多个横隔板160与多个竖隔板170交错分布形成多个卡槽172。卡槽172用于盛装单个物品200。在本实施例中,横隔板160和竖隔板170均包括两个。两个横隔板160与两个竖隔板170交错分布形成九个卡槽172。

当物品200放置到卡槽172内以后,横隔板160和竖隔板170能够对物品200形成不同方向和角度的抵顶,从而提高物品200在箱体110内的放置稳定性,减小运输过程中物品200在箱体110内的晃动,大大提高物品200的运输质量。

在一实施例中,各个卡槽172的尺寸相等。由于各个卡槽172的尺寸相等,使得放置其中的各个物品200的尺寸相同,从而可以对物品200的尺寸大小提供一定的辅助筛选作用,避免箱体110内出现尺寸大小各异的物品200,大大提高物品200的质量。

在一实施例中,定位部140位于横隔板160和竖隔板170的连接处。定位部140能够抵接物品200。当物品200放置到卡槽172内以后,定位部140能够对物品200形成一定方向和角度的抵顶,从而进一步地提高物品200在箱体110内的放置稳定性,减小运输过程中物品200在箱体110内的晃动,大大提高物品200的运输质量。

如图2所示,进一步地,箱体110的外侧壁上开设有导向槽119。上述物流周转箱100还可包括导向部180。导向部180由箱体110的内侧壁向朝向箱体110的内部的一侧延伸形成。导向部180与导向槽119相匹配。如此设置,能够给一个物流周转箱100的封闭端112相对另一个物流周转箱100的开口111的插设提供一定的导向作用,提高各个物流周转箱100之间的叠放效率。此外,通过导向槽119的设置,还可方便搬运工的施力,从而提高搬运工在搬运物流周转箱100时的搬运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进一步地,导向槽119与导向部180可均包括多个。多个导向槽119对应分布于箱体110的多个外侧壁上。多个导向部180对应分布于箱体110的多个内侧壁上。多个导向槽119与多个导向部180一一对应。通过该结构的设置,能够进一步地提高一个物流周转箱100的封闭端112相对另一个物流周转箱100的开口111的插设的导向效果,从而进一步地提高各个物流周转箱100之间的叠放效率。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导向槽119与导向部180均包括八个。八个导向槽119与八个导向部180一一对应。其中四个导向槽119分布于箱体110相对的两个外侧壁上。对应地,其中四个导向部180分布于箱体110相对的两个内侧壁上。四个第一辅助孔115分别对应开设于其中四个导向部180上。另外四个导向槽119分布于本体相对的另外两个外侧壁上。对应地,另外四个导向部180分布于箱体110相对的另外两个内侧壁上。四个第二辅助孔116分别对应开设于另外四个导向部180上。

进一步地,上述物流周转箱100还可包括第二加强筋190。第二加强筋190设置于箱体110的底壁和内侧壁的连接处,以便于提高箱体110的强度。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加强筋190可以为横向加强筋、竖向加强筋、斜向加强筋或者相互交错的加强筋。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加强筋190为斜向加强筋。

在一实施例中,箱体110任意相邻的两侧圆滑过渡。如此设置,从而可以对箱体110内的物品200提供一定的保护作用,避免运输过程中物品200在箱体110内的晃动而被刮伤,保证物品200的质量。

如图2及图6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扣合部120远离开口端113的一端开设有第一绑扎孔122。第一绑扎孔122与第一扣合部120的内部相连通。如此设置,可利用外部绑扎带依次穿过叠放在一起的各个物流周转箱100的第一绑扎孔122而将其捆绑固定,提高各个物流周转箱10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如图1所示,类似地,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扣合部130远离开口端113的一端开设有第二绑扎孔132。第二绑扎孔132与第二扣合部130的内部相连通。如此设置,可利用外部绑扎带依次穿过叠放在一起的各个物流周转箱100的第二绑扎孔132而将其捆绑固定,进一步地提高各个物流周转箱10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在一实施例中,封闭端112远离开口端113的一侧可设置防滑机构,以便于增强堆叠在一起的各物流周转箱100之间的摩擦阻力,防止各物流周转箱100之间发生相对滑动。在一实施例中,防滑机构可以为防滑粗纹。

如图8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在另一实施例中,支撑面114为正多边形结构。第一辅助孔115与第一扣合部120均包括多个。第一辅助孔115的数量与第一扣合部120的数量相等。多个第一辅助孔115与多个第一扣合部120依次交错分布于支撑面114的四周。

如此设置,当需要将两个物流周转箱100相互扣合时,可通过将其中一个物流周转箱100移动至另一个物流周转箱100的上方并翻转,其中一个物流周转箱100的第一辅助孔115和第一扣合部120与位于其下方的另一个物流周转箱100的第一扣合部120和第一辅助孔115的位置即可分别对应,从而克服两个物流周转箱100各自的第一扣合部120和第一辅助孔115之间相互对位方向的限制,进而实现两个物流周转箱100之间的快速扣合。

具体的,在另一实施例中,支撑面114为正方形结构。第一辅助孔115与第一扣合部120均包括四个。四个第一辅助孔115与四个第一扣合部120依次交错分布于支撑面114的四周。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辅助孔115与第一扣合部120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三个及五个以上,具体设置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如图8所示,进一步地,在另一实施例中,定位部140远离封闭端112的一端上可开设有第二通气孔142,以便于进一步增强箱体110内的空气流通,防止箱体110内的物品200因空气不对流发生腐烂变质。

如图9所示,进一步地,在另一实施例中,上述物流周转箱100还可包括第三加强筋192。第三加强筋192设置于第二扣合部130朝向箱体110内部的一侧,以便于提高第二扣合部130的强度。第三加强筋192可以为横向加强筋、竖向加强筋、斜向加强筋或者相互交错的加强筋。具体的,第三加强筋192为竖向加强筋。

如图10所示,需要指出的是,在另一实施例中,封闭端112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12a和第二连接部112b。第一连接部112a与第二连接部112b在封闭端112的厚度方向上存在高度差,以便于增强堆叠在一起的各物流周转箱100之间的摩擦阻力,防止各物流周转箱100之间发生相对滑动。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