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次棉打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45237发布日期:2018-09-14 23:17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棉花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次棉打包机。



背景技术:

棉花打包是棉花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打包的任务是:将轧出的皮棉、剥下的棉短绒以及回收清理出的棉纤维,分别打成标准包,还要按照这些产品的不同品级、纤维长度分别打包,以利于运输、储藏和合理使用,棉花打包是整个棉花加工生产过程中直接面向市场的一个关键环节,所以,棉花打包最终制约着整个棉花加工生产的产量与效率,其中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制约着轧花机的生产效率,只有打包过程能够满足生产的需要,才能保证加工出来的棉花能够及时有效地流入市场,所以,棉花打包机的发展对棉花产业影响深远,现有的棉花打包机的料门虽然可实现自动开启,但为设置限位机构,会造成料门撞击液压缸的安全隐患,同时现在的打包机需要人工穿线,穿线的精确性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次棉打包机,能够检测料门开启的高度,避免料门撞击压缩箱体或液压缸,同时设置简易的穿线器,提高穿线的精确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次棉打包机,包括压缩箱体、第一液压缸、料门和料门开启机构,压缩箱体固定设置在地面,第一液压缸设置在压缩箱体的右端,第一液压缸活塞杆水平设置在压缩箱体内,第一液压缸活塞杆左端设置有压缩板,压缩箱体左端设置有料门,料门上设置有料门开启机构,料门开启机构包括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分别设置在压缩箱体前后两端,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上端之间设置有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板沿前后方向的中部设置有第二液压缸,第二液压缸竖直设置在第一固定板上,第二液压缸活塞杆与第一立柱平行设置,第二液压缸活塞杆下端设置有第二固定板,料门固定设置在第二固定板右端,第一立柱后端面设置有第一导轨,第二立柱前端面设置有第二导轨,料门前后两端分别卡设在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内且沿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上下滑动设置;第一固定板上还设置有料门限位机构,料门限位机构设置在第二液压缸前方,料门限位机构包括第三固定板和光电感应器,第三固定板设置在第一固定板上,光电感应器设置第三固定板上端,光电感应器右端铰接有限位开关,料门上端面设置有第三立柱,第三立柱左端面从上至下间隔设置有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限位开关设置在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之间。

压缩箱体前后端面从上至下均设置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设置有第一长槽,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之间设置有第二长槽,第一长槽和第二长槽均贯穿压缩箱体前后端面,压缩箱体前后两端的左部均设置有穿线机构,穿线机构包括第一固定轴、第二固定轴和第三固定轴,第一固定轴固定设置在第一隔板上,第一固定轴与第一隔板垂直设置且第一固定轴下端穿过第一隔板,第二固定轴固定设置在第二隔板上,第二固定与第二隔板垂直设置,第三固定轴固定设置在第三隔板上,第三固定轴与第三隔板垂直设置,第一固定轴、第二固定轴和第三固定轴同轴设置,第一固定轴下端设置有第一穿线器,第二固定轴上端设置第二穿线器,第二穿线器设置在第一穿线器正下方,第二穿线器与第一穿线器上下间隔3-5cm,第二固定轴下端设置第三穿线器,第三固定轴上端设置有第四穿线器,第四穿线器设置在第三穿线器正下方,第三穿线器与第四穿线器上下间隔3-5cm。

第一穿线器、第二穿线器、第三穿线器和第四穿线器均为半圆形。

压缩箱体上端面右部设置有进料斗。

限位开关右端铰接有滚轮。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设置料门限位机构,能够检测料门开启高度,避免料门与压缩箱体上壁面发生碰撞提高设备运行稳定性,进一步设置穿线机构,对穿线位置进行定位,提高穿线的精确度,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检测料门开启的高度,避免料门撞击压缩箱体或液压缸,同时设置简易的穿线器,提高穿线的精确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料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进料斗2、第一液压缸3、压缩箱体4、第一隔板 4-1、第二隔板4-2、第三隔板5、第一固定轴6、第一穿线器7、第二穿线器8、第二固定轴9、第三穿线器10、第四穿线器11、第三固定轴12、第一立柱 13、第二立柱14、第一固定板15、第二液压缸16、第二导轨16-1、第一导轨17、第二固定板18、料门19、第三固定板20、光电感应器21、限位开关22、第三立柱23、第一限位块24、第二限位块25、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次棉打包机,包括压缩箱体3、第一液压缸2、料门18和料门开启机构,压缩箱体3固定设置在地面,压缩箱体3上端面右部设置有进料斗1,第一液压缸2设置在压缩箱体3的右端,第一液压缸2活塞杆水平设置在压缩箱体3内,第一液压缸2活塞杆左端设置有压缩板,压缩箱体3左端设置有料门18,料门18上设置有料门开启机构,料门开启机构包括第一立柱12和第二立柱13,第一立柱12和第二立柱13下端面设置在地面上且与压缩箱体3底面平齐,第一立柱12和第二立柱13分别设置在压缩箱体3前后两端,第一立柱12和第二立柱13上端之间设置有第一固定板14,第一固定板14沿前后方向的中部设置有第二液压缸15,第二液压缸15竖直设置在第一固定板14上,第二液压缸15活塞杆与第一立柱12平行设置,第二液压缸15活塞杆下端设置有第二固定板17,料门18固定设置在第二固定板17右端,第一立柱12后端面设置有第一导轨16-1,第二立柱13前端面设置有第二导轨16,料门18前后两端分别卡设在第一导轨16-1和第二导轨16内且沿第一导轨16-1和第二导轨16上下滑动设置;第一固定板14上还设置有料门限位机构,料门限位机构设置在第二液压缸15前方,料门限位机构包括第三固定板19和光电感应器20,第三固定板19设置在第一固定板14上,光电感应器20设置第三固定板19上端,光电感应器20右端铰接有限位开关21,料门18上端面设置有第三立柱22,第三立柱22左端面从上至下间隔设置有第一限位块23和第二限位块24,限位开关21设置在第一限位块23和第二限位块24之间,限位开关21右端铰接有滚轮25。

压缩箱体3前后端面从上至下均设置有第一隔板4、第二隔板4-1和第三隔板4-2,第一隔板4和第二隔板4-1之间设置有第一长槽,第二隔板4-1和第三隔板4-2之间设置有第二长槽,第一长槽和第二长槽均贯穿压缩箱体3前后端面,压缩箱体3前后两端的左部均设置有穿线机构,穿线机构包括第一固定轴5、第二固定轴8和第三固定轴11,第一固定轴5固定设置在第一隔板4上,第一固定轴5与第一隔板4垂直设置且第一固定轴5下端穿过第一隔板4,第二固定轴8固定设置在第二隔板4-1上,第二固定与第二隔板4-1垂直设置,第三固定轴11固定设置在第三隔板4-2上,第三固定轴11与第三隔板4-2垂直设置,第一固定轴5、第二固定轴8和第三固定轴11同轴设置,第一固定轴5下端设置有第一穿线器6,第二固定轴8上端设置第二穿线器7,第二穿线器7设置在第一穿线器6正下方,第二穿线器7与第一穿线器6上下间隔3-5cm,第二固定轴8下端设置第三穿线器9,第三固定轴11上端设置有第四穿线器10,第四穿线器10设置在第三穿线器9正下方,第三穿线器9与第四穿线器10上下间隔3-5cm,第一穿线器6、第二穿线器7、第三穿线器9和第四穿线器10均为半圆形。

本实用新型在实施时,首先操作人员通过第一穿线器6和第二穿线器7,第三穿线器9和第四穿线器10将捆扎线沿前后方向依次穿过压缩箱体3前后两端的第一长槽和第二长槽,穿线结束后,关闭料门18,启动第二液压缸15,第二液压缸15活塞杆通过第二固定板17带动料门18沿着第一导轨16-1和第二导轨16向下运动,待第一限位块23接触到限位开关21后,第二液压缸15自动关闭,棉花从进料斗1进入压缩箱体3,启动第一液压缸2,第一液压缸2活塞杆带动压缩板向左运动,压缩板与料门18相互配合将棉花压缩,待棉花压缩成块后,启动第二液压缸15,第二液压缸15活塞杆通过第二固定板17带动料门18沿着第一导轨16-1和第二导轨16向上运动,待第二限位块24接触限位开关21后,第二液压缸15自动关闭,第一液压缸2活塞杆将成块的棉花向左推动,棉花压缩块左端接触到捆扎线后,随着压缩板继续向左运动,捆扎线分别第一穿线器6和第二穿线器7的间隔、第三穿线器9和第四穿线器10间隔滑出并捆扎在棉花压缩块的前后端面,待棉花压缩块推出压缩箱体3后,由人工将前后两端的捆扎线拧在一起。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