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调节的无线供电式高位叉车视像系统供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30466发布日期:2018-10-23 17:09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位叉车视像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调节的无线供电式高位叉车视像系统供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物流行业的飞速发展,安全、高效的作业流程,便成为了各个物流公司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必要手段,而在许多物流仓库中,为了节约空间,通常会提高仓储架的高度,并设计相应的存取货的设备,而对于较大型或较重的物品,高位叉车便成为了物流仓库中既灵活有高效快速的存取工具。

现有的高位叉车大多包括3段升高架,有些甚至可升高到12米的高度进行存取货,鉴于叉车的稳定,这样的存取方式成为了许多物流公司通用的手段,但是,在对高处的货物进行存取时,其安全性和准确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提高高位叉车存取高处货物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便出现了在其前叉上设置摄像头的结构,操作员通过摄像头传送到屏幕上的影像,观察其前叉的位置是否符合货架取货高度要求,从而实现安全准确的存取货的操作。

但是上述设备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摄像头的工作需要电源支持,因此现有技术将蓄电池搁置于摄像头的附近用作电源,但是,由于高位叉车的前叉需要上下升降,因此不适用接外部电源,因此给摄像头供电的电池需要不断充电,而由于锂电池的性质,一般情况需对其进行8~10小时的充电,才会将电量充满,在实际使用中,需要操作员在白天工作结束后,利用夜晚的时间对电池充电,由于一辆叉车有多名操作员轮流使用,因此操作员轮换时对上述电源的电量并不了解,特别是在白天工作后,操作员需要对电池充电,以保证第二天的工作,但是由于一些操作员的疏忽忘记充电,因此,不及时的充电会直接影响摄像头的运作,进而影响整个存取工作,严重影响了物流仓储运输的效率。

现有技术中针对上述问题作出了改进,进而出现了一种通过触点充电的外部电源为摄像头的电池充电,但是,由于高位叉车的高位架会经常性的上下移动,因此,触点式充电会在平时高位架的上下移动工作中减少使用寿命,也就是说在不需要充电的时候,由于叉车高位架的上下移动,也会使供电部与充电座的触点接触,增加了外部电源的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问题作出的,通过提供一种自动调节的无线供电式高位叉车视像系统供电装置,以解决因高位架的上下移动影响触点供电设备的使用寿命较小的缺陷。具体的,高位叉车包括至少三组高位架,所述高位架之间套接且滑动连接,在内部的高位架以其外部的高位架为支点向上位移,最内侧的所述高位架上设有向远离叉车方向延伸的两个前叉,两个前叉中间设有朝向前叉方向延伸的摄像头以及激光指示器;

所述供电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设在最内侧的所述高位架上,最内侧的所述高位架上设有L型架板,所述底座固定设在所述L型架板上;

所述底座包括底台和侧台,所述侧台与底台一端垂直连接,所述底座上可拆卸的设有锂电池和控制器,所述锂电池立设在所述底台上,且所述锂电池一侧与所述侧台可拆卸的连接,所述锂电池远离侧台一侧与立设在底台上的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摄像头和激光指示器连接;

所述底台上还设有供电部,所述供电部以突出架板外部边缘的方式设在底台上;

所述供电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底座上还设有对所述底座准确定位的定位部;

所述侧台与底台连接处形成为与最内侧高位架上的凸台配合的连槽,所述侧台上设有与所述连槽位置对应的且向侧台内凹陷形成的上缺槽;

所述供电装置还包括充电座,所述充电座设在最外侧的所述高位架上,所述充电座上设有充电部,所述充电部以与供电部感应接触为锂电池充电的方式设在靠近所述底台一侧的充电座上;

所述供电装置还包括引导部,所述引导部以引导供电部移动至与充电部位置对应的感应充电工作位的方式设在所述充电部的周围。

优选的,所述引导部包括两个引导体,所述供电部下降至充电座上方时,两个所述引导体的相对侧分别与供电部的两侧滑动连接,两个所述引导体对称的设在所述充电座两侧的高位架上。

优选的,所述引导体包括外壳和轨道,所述轨道立设在所述外壳上,且位于所述外壳靠近充电座的一侧端面上,所述轨道与所述外壳转动连接。

具体的,上述结构保证,在供电部下降至轨道上时,两个轨道会在供电部的下压下,向互相靠近的方向转动,由于两个轨道是对称设置,那么在轨道之间的中间位置上就是充电部,这就保证了当两个轨道转动至竖直状态时,能准确的将供电部引导到充电部的对应位置,不会出现偏差。

优选的,所述轨道的上部沿轨道宽度方向上设有转轴,所述外壳的上部设有与所述转轴位置对应的轴槽,所述轨道以转轴为支点沿靠近或远离充电座的方向转动连接外壳。

具体的,上述结构保证了轨道转动的稳定性,在轨道上部设置转动部件,保证了供电部在下降与轨道接触时,两个轨道只会向相对侧转动,而不会产生向相背侧转动的情况,因此这个转轴只能设置在上方,不能设置在轨道下方或者中部。

优选的,两个所述轨道间的距离沿远离充电座方向逐渐增加,并呈倾斜状的设在所述外壳上。

具体的,上述结构保证了,两个轨道呈喇叭状开口设置,在供电部下降时,能从开口处进入,进而与轨道接触,上述的倾斜设置能将供电部准确的引导至感应充电工作位,也避免了供电部与轨道的位置出现偏差引起的碰撞。

优选的,两个所述轨道长度方向的延长线的夹角α≤60°。

具体的,上述结构,一方面保证了供电部能准确的进入两个轨道之间,进而供电部两侧与轨道滑动连接,并且在供电部下降的过程中,靠重力驱动轨道转动,进一步达到准确的感应充电工作位,另一方面,上述角度的设置保证了两个轨道不会因为倾斜太多导致阻碍了供电部下降的问题。

优选的,所述轨道的轨道槽宽度沿靠近充电座的方向逐渐减小。

具体的,上述结构保证了,在供电部下降的过程中,与轨道接触时,能与较宽一侧的轨道槽先接触,进而在下降的过程中,由于轨道槽越来越窄,进一步被引导至预定位置,另外该结构,也不会出现由于轨道槽宽度一致,导致供电部下降时与轨道槽错位的缺陷。

优选的,所述外壳内部设有挡位件,所述挡位件以限制轨道与外壳之间的夹角为90°的方式设在轨道与外壳之间的外壳内部。

具体的,上述结构的设置,保证了轨道在供电部滑动下降过程中,始终保持竖直状态,不会因供电部下降的力,导致轨道之间继续向相对侧转动,因为挡位件相当于对轨道之间的距离进行固定限制。

优选的,所述挡位件设在所述外壳的底面上。

具体的,上述结构保证,供电部在下降时,保证了其对两个轨道之间宽度的限位。

优选的,所述轨道上设有弹性装置,所述弹性装置另一端与外壳连接,所述弹性装置以使轨道在转动后复位的方式同时连接轨道和外壳。

具体的,上述结构保证了轨道在供电部上升之后,可以回复原状,保证供电部再次下降时的正常转动。

有益效果

上述结构的供电装置,由于是感应充电,因此充电部和供电部不需要接触,极大的增加了使用寿命,解决了充电部与供电部触点接触式的寿命短的缺陷。

另外在充电座周围设置的引导部能在供电部随最内侧的高位架下降时,准确的将其引导至与充电部位置对应的感应充电工作位上,保证感应充电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例的底座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实施例的底座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实施例的底台的仰视图。

图4是表示实施例的底座与控制器未连接时的仰视图。

图5是表示实施例的高位架和前叉与底台和摄像头的组合示意图。

图6是表示实施例的供电部到达感应充电工作位时与充电部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7是表示实施例的充电座的侧视图。

图8是表示实施例的充电座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实施例的第二稳定体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实施例的引导体的主视图。

图11是表示实施例的引导体上的导轨向内转动的示意图。

图12是表示实施例的引导体上的导轨向内转动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台,11固定部,12上部电连键,13切面,14散热孔;

2锂电池;

3控制器;

4供电部,41充电座,42充电部,43引导部,44引导体,45外壳,46轨道,47转轴,48挡位件,49弹性装置,411第一稳定体,412凹槽,413抵接件,414第二稳定体,415嵌槽,416抵接槽;

5侧台,51上缺槽,52连槽;

6散热器;

7定位部,71底部定位孔,72侧面定位孔;

8高位架,81L型架板,82竖直连板;

9前叉;

10摄像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调节的无线供电式高位叉车视像系统供电装置,所述高位叉车包括三组高位架8,所述高位架8之间套接且滑动连接,在内部的高位架8以其外部的高位架8为支点向上位移,最内侧的所述高位架8上设有向远离叉车方向延伸的随高位架上升或下降两个前叉9,两个前叉9中间设有朝向前叉方向延伸的摄像头10以及激光指示器;

所述供电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设在最内侧的所述高位架8上,最内侧的所述高位架8上设有L型架板81,所述底座固定设在所述L型架板81上;

所述底座包括底台1和侧台5,所述侧台5与底台1一端垂直连接,所述底座上可拆卸的设有锂电池2和控制器3,所述锂电池2立设在所述底台1上,且所述锂电池2一侧与所述侧台5可拆卸的连接,所述锂电池2远离侧台5一侧与立设在底台1上的控制器3连接,所述控制器3分别与摄像头10和激光指示器连接;

所述底台1上还设有供电部4,所述供电部4以突出L型架板81外部边缘的方式设在底台1上;

所述供电部4与所述控制器3连接,所述底座上还设有对所述底座准确定位的定位部7;

所述侧台5与底台1连接处形成为与最内侧高位架8上的凸台配合的连槽52,所述侧台5上设有与所述连槽52位置对应的且向侧台5内凹陷形成的上缺槽51;

所述供电装置还包括充电座41,所述充电座41设在最外侧的所述高位架8上,所述充电座41上设有充电部42,所述充电部42以与供电部4感应接触为锂电池充电的方式设在靠近所述底台1一侧的充电座42上;

所述供电装置还包括引导部43,所述引导部43以引导供电部4移动至与充电部42位置对应的感应充电工作位的方式设在所述充电部42的周围。

所述引导部43包括两个引导体44,所述供电部4下降至充电座42上方时,两个所述引导体44的相对侧分别与供电部4的两侧滑动连接,两个所述引导体44对称的设在所述充电座42两侧的高位架8上。

所述引导体44包括外壳45和轨道46,所述轨道46立设在所述外壳45上,且位于所述外壳45靠近充电座41的一侧端面上,所述轨道46与所述外壳45转动连接。

所述轨道46的上部沿轨道46宽度方向上设有转轴47,所述外壳45的上部设有与所述转轴47位置对应的轴槽,所述轨道46以转轴47为支点沿靠近或远离充电座41的方向转动连接外壳45。

两个所述轨道46间的距离沿远离充电座41方向逐渐增加,并呈倾斜状的设在所述外壳45上。

两个所述轨道46长度方向的延长线的夹角α≤60°。

所述轨道46的轨道槽宽度沿靠近充电座41的方向逐渐减小。

所述外壳上设有挡位件48,两个所述挡位件48分别设在所述引导体44的外壳45的底面上。

所述轨道46上设有弹性装置49,所述弹性装置49另一端与外壳45连接,所述弹性装置49以使轨道在转动后复位的方式同时连接轨道46和外壳45。

所述弹性装置为推簧,用于将轨道向靠近充电座方向推出,形成倾斜状的轨道。

所述充电座41上还设有第一稳定体411,所述第一稳定体411以使充电部42与供电部4之间距离恒定的方式设在所述充电座41上。

所述第一稳定体411为长条形,所述第一稳定体411的长度方向的中线,与两个所述轨道46的中心线方向一致且重合,所述充电座41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稳定体411嵌合的凹槽412,所述第一稳定体411的两端分别设有与充电座41弹性连接的弹簧,所述第一稳定体411在所述凹槽412中可沿第一稳定体411的长度方向弹性位移。

所述第一稳定体411的上方靠近底座方向的一侧设有抵接件413,与所述抵接件413位置相对的第一稳定体411的上方的另一侧设有充电部42。

所述底台1下方设有与所述抵接件413卡合连接的抵接槽416,所述供电部4下降至所述抵接槽416与抵接件413卡合时停止。

所述充电部42随抵接件413的弹性移动而位移,因此抵接件413的设置一方面保证底座在下降时,与抵接件413卡合后停止,另一方面第一稳定体411的弹性结构,保证其会随着底座的位移而产生位移,保证底座上的抵接槽416能准确的与抵接件413卡合。而充电部42设在第一稳定体411上,因此,无论抵接件413怎么移动,充电部42在抵接件413与抵接槽416卡合后,都会与供电部4的位置距离保持恒定。

所述底台1和供电部4之间设有第二稳定体414,所述第二稳定体414以使供电部4与底台1位置恒定的方式设在底台4与供电部4之间。

所述底台1上设有与所述第二稳定体414嵌合的嵌槽415,所述第二稳定体414的两端分别设有与底台1弹性连接的弹簧,所述第二稳定体414在所述嵌槽415中可沿第二稳定体414的长度方向弹性位移。

所述第二稳定体414的长度方向为与所述第一稳定体411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

所述第二稳定体414的下方向本体内部凹陷形成抵接槽416,所述第二稳定体414靠近充电座41的一侧端面上连接供电部4。

上述第二稳定体414的结构保证了,在底座下降过程中因晃动产生位移,而供电部4在第二稳定体414的结构下,产生弹性晃动,而该弹性晃动会将抵接槽416与抵接件413卡合时,起到辅助引导作用,避免了因位置不对应产生的碰撞。

所述控制器3与所述锂电池2抵接的一侧设有散热器6,所述散热器6的面积与控制器3一侧面积相同,且所述散热器6的高度高于锂电池2的高度,所述底台1上设有至少两个向内凹陷的散热孔14,所述散热孔14与所述控制器3位置对应。

所述底座上设有向外凸起的固定部11,所述固定部11内设有上部电连键12,所述控制器3上设有向内凹陷且与所述固定部11对应的限制部,所述控制器3与底座连接时,所述固定部11伸入限制部内,将控制器3位置固定。

所述固定部11的一端设有两个对称的切面13,所述限制部的形状与带有所述切面13的固定部11的形状一致,所述固定部11伸入限制部时,限制了控制器3方向的单一性。

所述供电部4设在所述底座靠近充电座41的一侧,所述供电部4与上部电连键12连接。

所述定位部7包括分别设在底台1和侧台5的底部定位孔71和侧面定位孔72。

所述底部定位孔71和侧面定位孔72均为圆形凹孔,且所述侧面定位孔72设于侧台5的中间位置。

所述L型架板81竖直端面与最内侧的所述高位架8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L型架板81水平端面与所述最内侧的所述高位架8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底座设在所述L型架板81水平端面上,且所述水平端面的一侧为斜切面,所述供电部4伸出所述斜切面的边缘;

所述水平端面上向上凸起有竖直连扳82,所述竖直连扳82与所述侧台5连接,所述竖直连扳82与水平端面的连接处设有与所述连槽52卡合的凸台。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