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液体容器按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22176发布日期:2019-04-05 21:35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食用液体容器按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食用液体容器按压装置,尤其是指一种运用于饮食方面作为调理计量食用液体的按压装置。



背景技术:

人们常用按压装置来汲取容器内的各种液体,因按压装置具有易于操作及固定流出量等优点,而被广泛地应用在液体容器的抽汲上,而该液体容器与其按压装置的应用范围涵盖很广。

但在此,尤指一种食品范畴所使用的按压装置,在饮食业界中无论是烹调、调味(糖浆、酒)、添加各种食材(浓缩果汁…等等)或调味品均须精准,多一分少一分都会让美味尽失,故对于容器按压装置更是严格把关。如美国专利US5375746一种食物泵,此结构主要于阀体内设有两阀球,并于按压过程让两阀球于压力中分别对应出口和入口导通或关闭而形成按压泵的结构;然而,因阀球在球室自由滚动过程无法确定能完全顺利赌住出口和入口,且球体若非正圆球体时,与出口和入口难以达到完全密封的效果,也因如此容易导致内部非真空,使液体由管路滴漏的现象,会造成液体四处喷溅,甚至于会回弹溅到喷嘴上,令使用者于使用上相当头疼。由于该按压装置的适用场域相当广且多,故具有提升按压装置的操作性及防止液体残留于喷嘴等特征,则为从事该项行业的相关人士所研究的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食用液体容器按压装置,尤指一种运用于饮食方面作为调理计量食用液体的按压装置,以能提供将液体锁住于真空管道内达不滴漏为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食用液体容器按压装置,其安装在一容器的盖体上,包含有按压头、压缩部、储液容室、第一止漏阀、第二止漏阀及用以导出所述容器内部的液体的出液嘴,其中:

所述按压头活动组设于所述盖体上;

所述压缩部对应组装位于所述按压头的一端,所述压缩部包含有活塞及主弹性件,所述活塞及所述主弹性件通过所述按压头驱动;

所述储液容室设置在所述食用液体容器按压装置内部,并于两端分设有吸液口及导液口,所述第一止漏阀对应安装于所述吸液口端,其中所述第一止漏阀包含有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上嵌设一能活动位移的第一阀杆,所述第一阀杆的端部形成第一阀头,所述第一阀杆上套设一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座与所述第一阀头之间,所述第一阀头能对应密封所述吸液口或与所述吸液口分离;所述第二止漏阀对应安装于所述导液口端,其中所述第二止漏阀包含有第二固定座,于所述第二固定座上嵌设一能活动位移的第二阀杆,所述第二阀杆的端部形成第二阀头,所述第二阀杆上套设一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二固定座与所述第二阀头之间,所述第二阀头能对应密封所述导液口或与所述导液口分离;

所述出液嘴连结所述第二止漏阀,并与所述导液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食用液体容器按压装置被安装在一容器的盖体上,包含有按压头,所述按压头连结驱动一压缩部,让所述压缩部于一缩一放动作中可连动驱使第一止漏阀和第二止漏阀作动,使所述第一止漏阀和第二止漏阀的阀头于压放动作下呈一闭一开的交错动作,并让容器内的液体能通过吸液口而储放于储液容室,再经导液口将液体导送至出液嘴而压出;借此,利用所述止漏阀能有效并精确控制液体的出液计量及内部真空状态,使其液体于真空状态锁住在按压装置内而不会有滴漏现象,达到防漏、防喷溅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食用液体容器按压装置的较佳实施例,其中所述按压头设有一穿设所述盖体的杆部,所述杆部的一端对应嵌入于一外管,且所述外管的一端锁固于所述盖体,所述压缩部对应组装于所述外管的内部,所述压缩部的活塞设有一作动杆,所述作动杆的一端锁固于所述按压头,所述作动杆上设有上定位件和下定位件,所述主弹性件套设于所述作动杆外部并位于所述上定位件和所述下定位件之间;所述外管的另一端锁设一连结座,所述储液容室设置于所述连结座内,所述连结座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止漏阀的第一固定座对应组设于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固定座与所述第一开口间具有连通至所述储液容室的第一通道,所述吸液口设置于所述连结座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的一端,所述连结座具有第二开口,一接合座对应锁固于所述第二开口,所述导液口设置于所述接合座,并对应连通所述储液容室,所述接合座对应与所述第二止漏阀的第二固定座组设,所述第二阀头对应所述接合座上的所述导液口,且所述第二固定座与所述第二开口间具有连通至所述出液嘴的第二通道;所述出液嘴设置于所述盖体的一侧,且所述接合座的外部套设一软管,所述软管连接导通至所述出液嘴。

本实用新型的食用液体容器按压装置的较佳实施例,其中所述第一开口的内径设有内螺纹部,所述第一固定座为两侧呈平面的座体,并于外部设有外螺纹部,所述第一固定座的外螺纹部对应与所述第一开口的内螺纹部锁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座与所述第一开口之间形成有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储液容室相互导通。

本实用新型的食用液体容器按压装置的较佳实施例,其中所述第二开口的内径设有内螺纹部,所述第二固定座为两侧呈平面的座体,并于外部设有外螺纹部,所述第二固定座的外螺纹部对应与所述第二开口的内螺纹部锁设,于所述第二固定座与所述第二开口之间形成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出液嘴相互导通。

本实用新型的食用液体容器按压装置的较佳实施例,其中所述按压头组装于一中空管上,所述中空管的一端穿设所述盖体,并对应嵌入于一外管内部,且所述外管的一端锁固于所述盖体,所述外管内形成所述储液容室,位于所述外管内的所述中空管的一端对应锁设所述压缩部的活塞,所述导液口设置于所述活塞的底端,且所述第二止漏阀安装于所述活塞内部,所述第二固定座对应组设于所述活塞的开口,所述外管的底端组设一基座,所述吸液口设置于所述基座的底部,并与所述容器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一止漏阀安装于所述基座内部,所述第一固定座对应组设于所述基座的开口,所述压缩部的主弹性件对应安装于所述外管的所述储液容室内,所述主弹性件两端分设上定位件和下定位件,且所述上定位件位于所述活塞的下方,并对应所述导液口设有上穿孔,所述下定位件位于所述基座的上方,并对应所述吸液口设有下穿孔,所述出液嘴设置于所述中空管上,并连通所述导液口。

本实用新型的食用液体容器按压装置的较佳实施例,其中所述基座的开口内径设有内螺纹部,所述第一固定座为两侧呈平面的座体,并于外部设有外螺纹部,在所述第一固定座锁设于所述基座的开口内径状态下,所述第一固定座与所述基座的开口之间的第一通道与所述储液容室连结导通。

本实用新型的食用液体容器按压装置的较佳实施例,其中所述活塞的开口内径设有内螺纹部,所述第二固定座为两侧呈平面的座体,并于外部设有外螺纹部,在所述第二固定座锁设于所述活塞的开口内径状态下,所述第二固定座与所述活塞的开口之间的第二通道与所述出液嘴连结导通。

本实用新型的食用液体容器按压装置的较佳实施例,其中所述第一阀头和所述第二阀头为锥形头部,所述第一阀头和所述第二阀头的外部分别设有一垫圈。

本实用新型的食用液体容器按压装置的较佳实施例,其中所述外管上设有供所述下定位件抵卡的收束段。

本实用新型的食用液体容器按压装置的较佳实施例,其中于所述上定位件和所述下定位件对应嵌设所述主弹性件处分别设有一定位所述主弹性件的缺槽。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止漏阀和第二止漏阀的阀头的设计,能与出(导)液口呈完全密封的止逆效果,使其在一压一放的过程中,让内部管路形成不泄气的真空状态,确实改善传统滚珠无法紧密而使出嘴部位滴漏现象,有效达到防滴漏的功效。

2.同上述,当管路中形成完全真空状态,在无按压动作下,能利用真空吸力将液体完全吸附在管路内,即便摇动容器也不会有液体滴漏或喷出的现象,达到防止喷溅的功效。

3.本实用新型内部的主弹性件能经由改变或调整粗细、长度,而达到可调定压的按压装置。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整体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止漏阀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止漏阀组合外观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整体剖视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下压动作剖视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复位动作剖视示意图。

图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整体剖视示意图。

图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下压动作剖视示意图。

图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复位动作剖视示意图。

图11:本实用新型的上定位件和下定位件实施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A 容器

B 盖体

C 垫圈

1 按压头

10 软管

11 杆部

12 中空管

2 压缩部

21 活塞

22 主弹性件

23 作动杆

24 上定位件

241 上穿孔

242 缺槽

25 下定位件

251 下穿孔

252 缺槽

3 储液容室

31 吸液口

32 导液口

4 第一止漏阀

41 第一固定座

42 第一阀杆

421 第一阀头

43 第一弹性件

44 第一通道

5 第二止漏阀

51 第二固定座

52 第二阀杆

521 第二阀头

53 第二弹性件

54 第二通道

6 出液嘴

7 外管

71 收束段

8 连结座

81 第一开口

82 第二开口

9 接合座

91 开口

92 基座

a 内螺纹部

b 外螺纹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目的和效果有更清楚的理解,现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阅图1、图4~图5所示,食用液体容器按压装置主要安装在一容器A的盖体B上,包含有按压头1、压缩部2、储液容室3、第一止漏阀4、第二止漏阀5及出液嘴6,其中:

所述按压头1活动组设于所述盖体B上,为供使用者施力按压并让所述按压头1相对所述盖体B活动位移而启动出液的构件;

所述压缩部2对应组装位于所述按压头1的一端,包含有活塞21及主弹性件22,能经由所述按压头1带动所述压缩部2,让所述主弹性件22呈现一缩一放的压缩动作,并带动所述活塞21位移;

所述储液容室3设置在所述按压装置内部,并于两端分设有吸液口31及导液口32,而所述第一止漏阀4对应安装于所述吸液口31端,其中所述第一止漏阀4包含有第一固定座41,于所述第一固定座41上嵌设一可活动位移的第一阀杆42,所述第一阀杆42的端部形成第一阀头421,并于所述第一阀杆42上套设一第一弹性件43,所述第一弹性件43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座41与所述第一阀头421之间,而所述第一阀头421能对应密封所述吸液口31或与所述吸液口31分离;所述第二止漏阀5对应安装于所述导液口32端,其中所述第二止漏阀5包含有第二固定座51,于所述第二固定座51上嵌设一可活动位移的第二阀杆52,所述第二阀杆52的端部形成第二阀头521,并于所述第二阀杆52上套设一第二弹性件53,所述第二弹性件53位于所述第二固定座51与所述第二阀头521之间,而所述第二阀头521能对应密封所述导液口32或与所述导液口32分离;

所述出液嘴6连结所述第二止漏阀5,并与所述导液口32连通,所述出液嘴6为用以导出所述容器A内部的液体。

当于实际实施时,本实用新型的食用液体容器按压装置主要用于各种能将容器内液体抽压出来的领域范畴,如饮品添加糖液、浓缩液或调酒用剂量添加…等等,而液体容装于不同类型的容器中,本实用新型的食用液体容器按压装置于相同原理下能运用于不同类型的按压容器中,以下举例说明:

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图7所示,其所述按压头1设有一穿设所述盖体B的杆部11,所述杆部11的一端对应嵌入于一外管7,且所述外管7的一端锁固于所述盖体B,所述压缩部2对应组装于所述外管7内部,所述压缩部2的活塞21设有一作动杆23,所述作动杆23的一端锁固于所述按压头1,并于所述作动杆23上设有上定位件24和下定位件25,所述主弹性件22套设于所述作动杆23外部并位于所述上定位件24和下定位件25之间;于所述外管7的另一端锁设一连结座8,所述储液容室3设置于所述连结座8内,所述连结座8具有第一开口81,所述第一止漏阀4的第一固定座41对应组设于第一开口81,所述第一固定座41与所述第一开口81间具有第一通道44,该第一通道44连通至所述储液容室3,而所述吸液口31设置于所述连结座8相对第一开口81的另一端,所述连结座8具有第二开口82,一接合座9对应锁固于该第二开口82,所述导液口32设置于所述接合座9,并对应连通所述储液容室3,所述接合座9对应与所述第二止漏阀5的第二固定座51组设,并让所述第二阀头521应所述接合座9上的所述导液口32,且所述第二固定座51与所述第二开口82间具有第二通道54,该第二通道54连通至所述出液嘴6;所述出液嘴6设置于所述盖体B的一侧,且于所述接合座9外部套设一软管10,所述软管10连接导通至所述出液嘴6。

其中,所述第一止漏阀4与第二止漏阀5的结构大致相同,其差异为组装位置不同,请参阅图2~图3、图6~图7所示,于所述连结座8的第一开口81内径设有内螺纹部a,而所述第一固定座41为两侧呈削平面的座体,并于外部设有外螺纹部b,而所述第一固定座41锁设于第一开口81的内径时,能让所述第一固定座41与所述第一开口81之间的第一通道44与所述储液容室3连结导通;同样地,于所述接合座9的开口91内径设有内螺纹部a,而所述第二固定座51为两侧呈削平面的座体,并于外部设有外螺纹部b,而所述第二固定座51锁设于第二开口82内径时,能让所述第二固定座51与所述第二开口82之间的第二通道54与所述出液嘴6连结导通;进一步所述第一阀头421和第二阀头521均为锥形座体,能利用锥形设计而紧密封闭于所述吸液口31、所述导液口32;再进一步于所述第一阀头421和第二阀头521外部分别设有一垫圈C,能通过垫圈C的设置,而让所述第一阀头421和第二阀头521与所述吸液口31、所述导液口32,达到更加的密封效果,使其完全不渗漏。

当实施例一实际操作时,请参阅图6~图7所示,于一开始盖体B覆合于内部填装有液体的容器A时,是需通过多次反复按压所述按压头1,而能让内部空间如储液容室3注满液体的真空状态;之后,于将按压头1下压后,所述杆部11带动作动杆23及活塞21于外管7内活动位移,当下定位件25抵卡于外管7的收束段71时,使所述压缩部2的主弹性件22被挤压,而所述活塞21将外管7中的气体推挤过第一通道44,而推使储液容室3中的液体往第二止漏阀5方向,而在气体推挤液体的同时,也一并使第一止漏阀4的第一阀杆42的第一阀头421能紧密密封于所述吸液口31,让容器A内的液体不会逆流至吸液口31,而储液容室3中的液体推使第二止漏阀5的第二阀杆52位移压缩第二弹性件53,让第二阀头521脱离所述导液口32,使液体由所述导液口32经第二通道54、软管10而由出液嘴6导出。反之,于松放按压头1之后,通过所述压缩部2的主弹性件22回复弹力,而将活塞21复位,再真空吸引下,通过第一通道44而带动第一止漏阀4的第一阀杆42于第一固定座41上位移,并压缩第一弹性件43,使第一阀头421脱离所述吸液口31,而在此动作执行的同时,复位的引力吸引第二止漏阀5的第二阀杆52位移回复,让所述第二阀头521紧密密封于所述导液口32,并同时通过此真空吸力将容器A内的液体由所述吸液口31吸入储液容室3中。

实施例二:请参阅图8~图10所示,所述按压头1组装于一中空管12上,所述中空管12的一端穿设所述盖体B,并对应嵌入于一外管7内部,且所述外管7的一端锁固于所述盖体B,而所述外管7内形成储液容室3,位于所述外管7的所述中空管12的该一端对应锁设所述压缩部2的活塞21,所述导液口32设置于所述活塞21的底端,且所述第二止漏阀5安装于所述活塞21内部,让所述第二固定座51对应组设于所述活塞21的开口,而所述外管7的底端对应组设一基座92,所述吸液口31设置于所述基座92的底部,并与容器A内部连通,所述第一止漏阀4安装于所述基座92内部,让所述第一固定座41对应组设于所述基座92的开口,所述压缩部2的主弹性件22对应安装于所述外管7的所述储液容室3内,并于所述主弹性件22两端分设上定位件24和下定位件25,且所述上定位件24位于所述活塞21的下方,并设有上穿孔241对应所述导液口32,而所述下定位件251位于所述基座92的上方,并设有下穿孔251对应所述吸液口31,所述出液嘴6设置于所述中空管12上,并连通所述导液口32。

其中,所述第一止漏阀4和第二止漏阀5的结构大致相同,其差异为组装位置不同,请参阅图8~图10所示,于所述基座92的开口内径设有内螺纹部a,而所述第一固定座41为两侧呈削平面的座体,并于外部设有外螺纹部b,而所述第一固定座41锁设于开口内径时,能让所述第一固定座41与所述开口之间的第一通道44与所述储液容室3连结导通;同样地,于所述活塞21的开口内径设有内螺纹部a,而所述第二固定座51为两侧呈削平面的座体,并于外部设有外螺纹部b,而所述第二固定座51锁设于开口内径时,能让所述第二固定座51与所述第二开口82之间的第二通道54与所述出液嘴6连结导通;阀头形状设计如实施例一。

当实施例二实际操作时,请参阅图8~图10所示,于一开始盖体B覆合于内部填装有液体的容器A时,需通过多次反复按压所述按压头1,而能让内部空间如储液容室3注满液体的真空状态;之后,于将按压头1下压后,所述中空管12带动活塞21于外管7内活动位移,当下定位件251抵卡于外管7的收束段71时,使所述压缩部2的主弹性件22被挤压,而所述活塞21将外管7的储液容室3中的液体因下压推挤,而让第一止漏阀4的第一阀头421能紧密密封于所述吸液口31,让容器A内的液体不会往吸液口31逆流至储液容室3,同时,因外管7底部的第一止漏阀4密封,而使储液容室3内的液体被往上挤压,以通过上定位件24的上穿孔241并往上顶掣第二阀头521压缩第二弹性件53而上升,液体通过第二通道54由中空管12经出液嘴6导出。反之,于松放按压头1之后,通过所述压缩部2的主弹性件22回复弹力,而将活塞21复位,再真空吸引下,通过第一通道44而带动第一止漏阀4的第一阀杆42于第一固定座41上位移,并压缩第一弹性件43,使第一阀头421脱离所述吸液口31,而在此动作执行的同时,复位的引力吸引第二止漏阀5的第二阀杆52位移回复,让所述第二阀头521紧密密封于所述导液口32,并同时通过此真空吸力将容器A内的液体由所述吸液口31经第一通道44、下穿孔251而吸入储液容室3中。

请参阅图11所示,进一步于所述上定位件24和下定位件25对应嵌设所述主弹性件22处分别设有一缺槽242、252,利用所述缺槽242、252定位所述主弹性件22。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止漏阀和第二止漏阀的阀头的设计,能与出(导)液口呈完全密封的止逆效果,使其在一压一放的过程中,让内部管路形成不泄气的真空状态,确实改善传统滚珠无法紧密而使出嘴部位滴漏现象,有效达到防滴漏的功效。

2.同上述,当管路中形成完全真空状态,在无按压动作下,能利用真空吸力将液体完全吸附在管路内,即便摇动容器也不会有液体滴漏或喷出的现象,达到防止喷溅的功效。

3.本实用新型内部的主弹性件能经由改变或调整粗细、长度,而达到可调定压的按压装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而且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各组成部分并不仅限于上述整体应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描述的各技术特征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一项单独采用或选择多项组合起来使用,因此,本实用新型理所当然地涵盖了与本案发明点有关的其它组合及具体应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