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存放袋装中药的药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81637发布日期:2018-09-18 22:48阅读:45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药包装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存放袋装中药的药盒。



背景技术:

中药即中医用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由于中药的副作用少,对胃肠道无损伤,对肝肾刺激小,许多人往往选择中药来治疗疾病,在目前的技术中,患者不需自己熬制中药,只需将在药店熬制好的袋装中药带回家服用即可。由于袋装中药的保质期很短,需要放进冰箱冷藏保存,经常会出现中药袋破损的现象,在现有的技术中,还没有用来存放袋装中药的药盒。如何设计一种能存放袋装中药的药盒,防止中药袋破损,是当前本领域技术人员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存放袋装中药的药盒,该药盒可存放袋装中药,防止中药袋破损,起到保护袋装中药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存放袋装中药的药盒,包括盒体;盒体为有前、后、底面三个面的长方体,盒体内部设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一隔板将盒体分为左右两部分,第二隔板将盒体分为前后两部分,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整个盒体分为四个盒体腔;每个盒体腔内设有冷藏腔,冷藏腔由盒体腔的内壁、同与盒体腔内壁相平行设置的堵板、抽屉两侧的外端堵板围成的空腔,用于放置冰块或冷水;每个盒体腔对应设有一个抽屉盒,抽屉盒内设有第三隔板,将抽屉盒分成多个单独的容腔,每个容腔内可盛放一袋中药;每个抽屉盒外部上方都设有长方体镂空拉手;盒体上方设有盒盖,盒盖为实心长方体,盒盖中间位置设有提手;盒盖中心设有圆柱通孔,圆柱通孔内设有第一磁铁;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交叉位置处设有圆柱孔,圆柱孔内设有第二磁铁;盒盖和盒体通过磁铁吸引在一起。

优选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整个盒体分为四个体积相同的盒体腔。

进一步的,盒盖的尺寸与盒体顶面尺寸一致。

进一步的,盒盖上第一磁铁的位置与盒体上第二磁铁的位置相对应,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的直径相同。

进一步的,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分别通过胶粘在盒体和抽屉盒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存放袋装中药的药盒,该药盒分为四个药盒腔,可存放不同种类的中药;两端抽屉的设置,保证了从盒子内抽拉抽屉和拿取药物时的盒子稳固性,方便省力;且抽屉式容腔可方便存药和取药,防止中药袋破损,有效保护中药袋;在无冰箱的情况下,冷藏腔可冷藏中药,防止药物变质,有效延长药物保质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盒盖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交界处细节图。

图中1.盒体,2.盒盖,3.盒体腔,4.第一磁铁,5.第二磁铁,6.提手,7.抽屉盒,8.容腔,9.镂空拉手,10.冷藏腔,11.第一隔板,12.第二隔板,13.第三隔板,14.圆柱通孔,15.圆柱孔,16.堵板,17.外端堵板。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一种存放袋装中药的药盒,包括盒体1;盒体1为有前、后、底面三个面的长方体,盒体1内部设有第一隔板11和第二隔板12,第一隔板11将盒体1分为左右两部分,第二隔板12将盒体1分为前后两部分,第一隔板11和第二隔板12将整个盒体1分为四个体积相同的盒体腔3;第一隔板11、第二隔板12通过胶粘在盒体内;每个盒体腔3内设有冷藏腔10,冷藏腔10由盒体腔3的内壁、同与盒体腔3内壁相平行设置的堵板16、抽屉两侧的外端堵板17围成的空腔,用于放置冰块或冷水;每个盒体腔3对应设有一个抽屉盒7,抽屉盒7内设有第三隔板13,将抽屉盒7分成多个单独的容腔8,每个容腔8盛放一袋中药;第三隔板13通过胶粘在抽屉盒7内;每个抽屉盒7外部上方都设有长方体镂空拉手9;盒体1上方设有盒盖2,盒盖2的尺寸与盒体1顶面尺寸一致;盒盖2为实心长方体,盒盖2中间位置设有提手6;盒盖2中心设有圆柱通孔14,圆柱通孔14内设有第一磁铁4;第一隔板11和第二隔板12交叉位置处设有圆柱孔15,圆柱孔15内设有第二磁铁5;盒盖2上第一磁铁4的位置与盒体1上第二磁铁5的位置相对应,第一磁铁4与第二磁铁5的直径相同。盒盖2和盒体1通过磁铁吸引在一起。

工作流程,盒体1的左右侧面和顶面均无封面,盒体1的顶面用于向冷藏腔10放置冰块,在第一隔板11与第二隔板12交叉位置的圆柱孔15中放置第二磁铁5,在盒盖2上的圆柱通孔处放置第一磁铁4,当两磁铁相互吸引,盒体1顶面被盒盖2盖住,盒体1的左右侧面用于抽屉盒7抽拉取药,将装有中药的抽屉盒7放入盒体腔3中,将药盒放入冰箱保存,当没有冰箱时,打开盒盖2,向冷藏腔10中放入冰块,也可达到冷藏中药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