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生态营养液存放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82469发布日期:2019-02-01 19:14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植物生态营养液存放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存放箱,具体为一种植物生态营养液存放箱。



背景技术:

植物生态营养液是采用环境生物生态共生技术和菌根共生原理经生物发酵、化学螯合、物理活化等工艺合成的一种新型营养液。营养液是无土栽培的关键,不同作物要求不同的营养液配方。目前世界上发表的配方很多,但大同小异,因为最初的配方本源于对土壤浸提液的化学成分分析。营养液配方中,差别最大的是其中氮和钾的比例。

植物生态营养液在配制好后需要进行储存,目前的存放箱都是对单一的营养液进行存放,且存放后营养液中的营养物质会产生沉淀,影响营养液的功效,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植物生态营养液存放箱。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目前的存放箱都是对单一的营养液进行存放,且存放后营养液中的营养物质会产生沉淀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植物生态营养液存放箱。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植物生态营养液存放箱,包括存放箱本体,所述存放箱本体的内部通过两个隔板分隔成四个放置箱,四个所述放置箱顶端的中部均设有滚动轴承,所述滚动轴承的内圈与搅拌轴穿插连接,所述搅拌轴的一端固定设有转盘,所述转盘的一侧设有转把,所述搅拌轴的另一端的两侧分别设有若干个搅拌桨,四个所述放置箱顶端的一侧均设有进液管,四个所述放置箱底部的一侧均设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的中部设有调节阀门。

进一步的,所述存放箱本体正面和背面的板壁均为透明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四个所述放置箱的一侧均设有刻度线。

进一步的,四个所述进液管的顶端均设有管盖。

进一步的,所述存放箱本体顶部的两侧对称设有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种植物生态营养液存放箱,通过两个隔板将存放箱本体分隔成四个放置箱,便于存放不同的营养液,通过设置的搅拌轴和搅拌桨便于对营养液进行搅拌,防止存放时间较长营养液中的营养物质发生沉淀,降低了营养液的营养价值,通过设置的把手便于对该存放箱进行移动,通过设置的刻度线便于工作人员观察营养液的倒出量,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且存放箱本体正面和背面的板壁均为透明材料制成,便于工作人员观察放置箱中的营养液的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植物生态营养液存放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植物生态营养液存放箱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植物生态营养液存放箱的存放箱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存放箱本体;2、隔板;3、刻度线;4、搅拌轴;5、滚动轴承;6、转盘;7、转把;8、进液管;9、出液管;10、调节阀门;11、管盖;12、搅拌桨;13、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一种植物生态营养液存放箱,包括存放箱本体1,存放箱本体1的内部通过两个隔板2分隔成四个放置箱,四个放置箱便于存放不同的营养液,四个放置箱顶端的中部均设有滚动轴承5,滚动轴承5的内圈与搅拌轴4穿插连接,搅拌轴4的一端固定设有转盘6,转盘6的一侧设有转把7,搅拌轴4的另一端的两侧分别设有若干个搅拌桨12,通过转把7转动带动搅拌轴4进行转动,通过搅拌桨12便于对营养液进行搅拌,四个放置箱顶端的一侧均设有进液管8,四个放置箱底部的一侧均设有出液管9,出液管9的中部设有调节阀门10,通过调节阀门10便于控制放置箱中的营养液的倒出量。

其中,存放箱本体1正面和背面的板壁均为透明材料制成,便于工作人员观察放置箱中的营养液的量。

其中,四个放置箱的一侧均设有刻度线3,通过刻度线3便于观察营养液的倒出量,便于工作人员进行工作,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其中,四个进液管8的顶端均设有管盖11,管盖11防止该存放箱倾倒造成营养液的泄漏。

其中,存放箱本体1顶部的两侧对称设有把手13,通过把手13便于对该存放箱进行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植物生态营养液存放箱,具体工作时,首先工作人员打开四个进液管8的管盖11,将不同的营养液倒入到四个放置箱中,存放箱本体1正面和背面的板壁均为透明材料制成,便于工作人员观察放置箱中的营养液的量,然后关闭管盖11进行存放,当需要使用营养液时,通过转把7转动转盘6带动搅拌轴4转动,通过搅拌桨12对放置箱中的营养液进行搅拌,对营养液中的沉淀物质进行搅拌,确保营养液的营养价值,打开调节阀门10,将放置箱中的营养液倒出进行使用,通过刻度线3便于观察营养液的倒出量,便于工作人员进行工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