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五谷收纳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26796发布日期:2018-11-02 23:51阅读:55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厨房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五谷收纳盒。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饮食的多样化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在熬制粥的时候,人们为了营养丰富和均衡,常使用不同种类的谷物混合配比进行熬制,为了防止谷物的受潮,人们将谷物盛装在收纳盒中,使用时,打开收纳盒的盖体,用较小的器具进入收纳盒内部,将所需要的谷物盛出,但是由于收纳盒的开口较小,使用者需要将器具伸入收纳盒的底部取出谷物,然而在器具盛装谷物时很难估计盛装的量,需要将其盛装好的五谷移动至收纳盒的开口位置,再将多余的五谷倒入收纳盒内,操作繁琐,并且在盛出谷物的时候,还经常会洒落,造成浪费,另外,在使用五谷收纳盒时,由于五谷收纳盒内的谷物食用的时间较长,五谷收纳盒内的五谷越来越接近收纳盒的底部,使用者在盛出谷物时,需要更深入其收纳盒的底部,非常不便,而且放置时间长的五谷很容易出现霉变等问题,因此要时刻观察谷物的干燥情况,适时通风,但是每次观察,使用者都需要深入收纳盒底部,非常不便,特别需要盛取多种类谷物时,更增加了其取出的繁琐程度,造成多种不便,因此,现有的五谷收纳盒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盛取方便,可精确盛取,方便观察谷物品质变化的五谷收纳盒。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五谷收纳盒,包括盒本体,盒本体内上方通过数个第一隔挡板分隔成数个第一容纳腔,第一隔挡板的板面垂直于盒本体的底面,第一隔挡板的边沿与盒本体的侧壁固定连接,盒本体内下方设有上方开口的抽拉盒,抽拉盒内通过数个第二隔挡板分隔成数个上方开口的第二容纳腔,第一容纳腔与第二容纳腔的数量相同且横截面相同,第一容纳腔下方与第二容纳腔相对设置,第一容纳腔的上端面设有进谷口,进谷口上设有与其配合使用的橡皮塞,第一容纳腔内设有按压装置,按压装置包括第一圆筒,第一容纳腔设有供第一圆筒自上而下通过的第一通孔,第一容纳腔下方的第一通孔与第一圆筒侧壁之间具有供谷物通过的间隔,第一圆筒的上端伸出第一容纳腔且固定连接顶盘,第一圆筒上套设弹簧,弹簧位于顶盘与第一容纳腔上端面之间,第二圆筒的下端伸出第一容纳腔固定底盘,顶盘的半径大于弹簧横截面的半径和第一通孔的半径,底盘的半径大于第一通孔的半径,盒本体的侧面还设有供抽拉盒通过的抽拉口。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圆筒侧壁上设有第一取样口,第一圆筒内套设取谷件,取谷件包括第二圆筒,顶盘上设有供第二圆筒自上而下通过的第二通孔,第二圆筒侧壁上设有第二取样口,第二圆筒的上端固定手拉部,第二圆筒的下端为封闭结构,第二圆筒的长度大于第一圆筒。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取样口与第一圆筒的下端之间的间距等于第二取样口与第二圆筒的下端之间的间距。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取样口和第二取样口呈条状,第一取样口和第二取样口的长度方向相同,第一取样口与第二取样口的长度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的抽拉盒的外侧壁上自上而下设有刻度线。

进一步的,所述的盒本体由透明塑料材质制作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的抽拉盒由透明塑料材质制作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的盒本体、抽拉盒、第一容纳腔、第二容纳腔都呈长方体状。

进一步的,所述的抽拉盒外侧壁与盒本体的内侧壁相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的抽拉盒朝向抽拉口的一侧面上设有拉环。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打开进谷口,将不同的谷物倒入不同的第一容纳腔内,第一容纳腔为数个,可以满足多种谷物盛放,在盛取多种谷物时,无需重复打开数个收纳盒进行盛取,将橡皮塞塞住进谷口,当需要称量谷物时,按压顶盘,底盘向盒本体的下方移动,谷物从第一容纳腔与第一圆筒侧壁之间的间隔处流向第一容纳腔下方的第二容纳腔内,无需借用其他任何器具,操作简单,由于抽拉盒由透明塑料制作而成,且抽拉盒的侧壁上设有刻度线,可以测量落入第二容纳腔中的谷物量,还可以通过透明的抽拉盒观察多种谷物的相对比例,对多种谷物的配比精确把控,当进入第二容纳腔内的谷物达到所需的用量,立即松开顶盘,弹簧使底盘随顶盘向上方移动,并且底盘迅速与第一容纳腔的下端面紧密贴合,使第一容纳腔与第一圆筒侧壁之间的间隔被覆盖住,谷物无法再从间隔处流出,该方式也防止了谷物在盛取过程中洒落;当需要检测观看谷物的质量变化时,转动第二圆筒,将第一取样口和第二取样口重合,谷物通过第一取样口和第二取样口进入第二圆筒中,使用者抓住手拉部,向上拉起,第二圆筒内的谷物被随之向上拉出,观察第二取样口中谷物的情况,如果需要,还可以将第二圆筒中的谷物从第二取样口中适量倒出,该方法取样方便,节约时间,便于观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盒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盒本体与抽拉盒的位置关系图;

图4为抽拉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按压装置和取谷件的位置关系图;

图6为按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取谷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7的一种五谷收纳盒,包括盒本体1,盒本体1内上方通过两个第一隔挡板101分隔成三个第一容纳腔102,第一隔挡板101的板面垂直于盒本体1的底面,第一隔挡板101的边沿与盒本体1的侧壁固定连接,盒本体1内下方设有上方开口的抽拉盒2,抽拉盒2内通过两个第二隔挡板201分隔成三个上方开口的第二容纳腔202,第二隔挡板201的板面垂直于抽拉盒2的底面,第二隔挡板201的边沿与抽拉盒2的侧壁固定连接,第一容纳腔102与第二容纳腔202的横截面相同,第一容纳腔102下方与第二容纳腔202相对设置,第一容纳腔102的上端面设有进谷口103,进谷口103上设有与其配合使用的橡皮塞104,第一容纳腔102内设有按压装置3,按压装置3包括第一圆筒301,第一容纳腔102设有供第一圆筒301自上而下通过的第一通孔105,第一容纳腔102下方的第一通孔105与第一圆筒301侧壁之间具有供谷物通过的间隔,第一圆筒301的上端伸出第一容纳腔102且固定连接顶盘302,第一圆筒301上套设弹簧4,弹簧4位于顶盘302与第一容纳腔102上端面之间,第二圆筒601的下端伸出第一容纳腔102且固定连接底盘303,顶盘302的半径大于弹簧4横截面的半径和第一通孔105的半径,底盘的303半径大于第一通孔105的半径,盒本体1的侧面还设有供抽拉盒2通过的抽拉口5,所述的第一圆筒301侧壁上设有第一取样口304,第一圆筒301内套设取谷件6,取谷件6包括第二圆筒601,顶盘302上设有供第二圆筒601自上而下通过的第二通孔305,第二圆筒601侧壁上设有第二取样口602,第二圆筒601的上端固定手拉部603,第二圆筒601的下端为封闭结构,第二圆筒601的长度大于第一圆筒301,所述的第一取样口304与第一圆筒301的下端之间的间距等于第二取样口602与第二圆筒601的下端之间的间距,所述的第一取样口304和第二取样口602呈条状,第一取样口304和第二取样口602的长度方向相同,第一取样口304与第二取样口602的长度相同,所述的抽拉盒2的外侧壁上自上而下设有刻度线203,所述的盒本体1和抽拉盒2由透明塑料材质制作而成,所述的盒本体1、抽拉盒2、第一容纳腔102、第二容纳腔202都呈长方体状,所述的抽拉盒2外侧壁与盒本体1的内侧壁相接触,所述的抽拉盒2朝向抽拉口5的一侧面上设有拉环7,拉环7通过胶粘剂粘在抽拉盒2的侧壁上。

使用时,打开进谷口103,将不同的谷物倒入不同的第一容纳腔102内,将橡皮塞104塞住进谷口103,当需要称量谷物时,按压顶盘302,底盘303向盒本体1的下方移动,谷物从第一容纳腔102与第一圆筒301侧壁之间的间隔处流向第一容纳腔102下方的第二容纳腔202内,由于抽拉盒由透明塑料制作而成,且抽拉盒的侧壁上设有刻度线203,可以测量所需的谷物量,对多种谷物的配比精确把控,当进入第二容纳腔202内的谷物达到所需的用量,立即松开顶盘302,底盘303随顶盘302向上方移动,并且底盘303迅速与第一容纳腔102的下端面紧密贴合,使第一容纳腔102与第一圆筒301侧壁之间的间隔被覆盖住,谷物无法再从间隔处流出,;当需要检测观看谷物的质量变化时,转动第二圆筒601,将第一取样口304和第二取样口602重合,谷物从第一取样口304和第二取样口602进入第二圆筒601中,使用者抓住手拉部603,向上拉起,第二圆筒601内的谷物被随之向上拉出,观察第二取样口602中谷物的情况,如果需要,还可以将第二圆筒601中的谷物从第二取样口602中适量倒出,便于观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