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塑包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45685发布日期:2018-09-28 20:47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吸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了一种吸塑包装结构。



背景技术:

吸塑盒是一种采用吸塑工艺将塑料制成特定的形状的塑料,可以用来放置及运输物件,在电子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可用于多种成品或半成品的保管、运输等。现有的吸塑盒在放置产品后,在运输储存时,通常是将多个放置好产品的吸塑盒叠加在一起,随后再采用橡皮筋等绑缚件紧固,形成一整个吸塑包装结构,继而整体进行运输。但是这样一方面紧固作业不方便且容易在绑缚紧固时损伤位于吸塑盒内的产品,另一方面在运输时也容易出现因紧固不稳固而出现的吸塑盒相互移位甚至脱落导致产品损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吸塑包装结构,它可以有效解决现在采用绑缚件紧固固定多个相互叠加的吸塑盒形成吸塑包装结构导致的作业不便且容易损坏产品的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吸塑包装结构,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多个第一吸塑盒和多个第二吸塑盒,所述第一吸塑盒上设有位置相互错开的第一定位孔和第一定位柱,所述第二吸塑盒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孔对应的第二定位柱和与所述第一定位柱对应的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吸塑盒和第二吸塑盒通过第一定位孔与第二定位柱的配合固定或通过第一定位柱与第二定位孔的配合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均包括卡位部和设于所述卡位部上方的引导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卡位部为鼓形卡位部,所述引导部为圆台形引导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定位孔和第一定位柱依次间隔布置于所述第一吸塑盒上,使所述第一吸塑盒通过旋转180度形成所述第二吸塑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吸塑盒包括第一横边挡壁和第一纵边挡壁,所述第一定位孔设于所述第一横边挡壁上,所述第一定位柱设于第一纵边挡壁上;所述第二吸塑盒包括第二横边挡壁和第二纵边挡壁,所述第二定位孔设于所述第二纵边挡壁上,所述第二定位柱设于第二横边挡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柱的数量分别为八个,所述第二定位孔和第一定位柱的数量分别为八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吸塑盒上每个所述第一定位孔与相邻的第一定位孔或第一定位柱之间的距离为100mm;所述第二吸塑盒上每个所述第二定位孔与相邻的第二定位孔或第二定位柱之间的距离为10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吸塑盒和第二吸塑盒均包括至少两层结构相互对应并叠加在一起的吸塑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吸塑层的材料为PE、PP、PET、ABS或PS中的至少两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吸塑层的厚度为0.7~1.5mm。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吸塑包装结构通过在吸塑包装结构设置两种结构对应的吸塑盒,即第一吸塑盒和第二吸塑盒,在依次层叠设置后,第一吸塑盒可以和位于其下方的第二吸塑盒通过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柱配合固定,和位于其上方的吸塑盒通过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孔配合固定,或者,和位于其下方的第二吸塑盒通过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孔配合固定,和位于其上方的吸塑盒通过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柱配合固定,从而有效保证了吸塑包装结构中每一吸塑盒都能够与其相邻吸塑盒的固定,保证了吸塑包装结构的稳定,且这样的固定方式只需将第一吸塑盒和第二吸塑盒对应叠加即可实现,固定作业方便,无需绑缚,不会影响在固定于吸塑包装结构内的产品,且运输过程中能够保证叠加后的吸塑盒的相对位置的固定,不会轻易脱落,有效保证了产品的安全,避免脱落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吸塑包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第一吸塑盒的第二吸塑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吸塑包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第一定位柱、第二定位柱、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的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其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吸塑包装结构,该吸塑包装结构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多个第一吸塑盒1和多个第二吸塑盒2,所述第一吸塑盒1上设有位置相互错开的第一定位孔11和第一定位柱12,所述第二吸塑盒2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孔11对应的第二定位柱22和与所述第一定位柱12对应的第二定位孔21;所述第一吸塑盒1和第二吸塑盒2通过第一定位孔11与第二定位柱22的配合固定或通过第一定位柱12与第二定位孔21的配合固定。这样,通过在吸塑包装结构设置两种结构对应的吸塑盒,即第一吸塑盒1和第二吸塑盒2,在依次层叠设置后,即第一吸塑盒1和第二吸塑盒2一对一逐个叠加设置,第一吸塑盒1可以和位于其下方的第二吸塑盒2通过第一定位孔11和第二定位柱22配合固定,和位于其上方的吸塑盒通过第一定位柱12和第二定位孔21配合固定,或者,第一吸塑盒1可以和位于其下方的第二吸塑盒2通过第一定位柱12和第二定位孔21配合固定,和位于其上方的吸塑盒通过第一定位孔11和第二定位柱22配合固定,从而有效保证了吸塑包装结构中每一个吸塑盒都能够与其相邻吸塑盒的固定,保证了吸塑包装结构的稳定,且这样的固定方式只需将第一吸塑盒1和第二吸塑盒2对应叠加即可实现,固定作业方便,无需绑缚,不会影响在固定于吸塑包装结构内的产品,且运输过程中能够保证叠加后的吸塑盒的相对位置的固定,不会轻易脱落,有效保证了产品的安全,避免脱落损坏。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定位柱12和第二定位柱均包括卡位部A和设于所述卡位部A上方的引导部B。具体地,所述卡位部A为鼓形卡位部,所述引导部B为圆台形引导部。这样,引导部B可以方便第一定位孔11与第二定位柱22或第二定位孔21与第一定位柱12的装配,提高叠加布置工艺的效率,卡位部A可以更加有效保证第一定位孔11与第二定位柱22或第二定位孔21与第一定位柱12之间装配完成后的固定。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定位孔11和第二定位柱22的数量分别为八个,同样的,所述第二定位孔21和第一定位柱12的数量也分别对应为八个。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孔11和第一定位柱12依次间隔布置于所述第一吸塑盒1上,使所述第一吸塑盒1通过旋转180度形成所述第二吸塑盒2。这样,在生产时只需生产出一批吸塑盒产品就可以实现同时形成第一吸塑盒1和第二吸塑盒2两种形态,从而能有效提高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吸塑盒1上每个所述第一定位孔11与相邻的第一定位孔11或第一定位柱12之间的距离为100mm;所述第二吸塑盒2上每个所述第二定位孔21与相邻的第二定位孔21或第二定位柱22之间的距离为100mm。即在第一吸塑盒1上每隔100mm就布置一个第一定位孔11或第二定位柱12,在第二吸塑盒2也同样地每隔100mm就布置一个第二定位孔21或第二定位柱22,这样能够有效保证第一吸塑盒和第二吸塑盒的装配固定效果,提高吸塑包装结构的稳定性。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前一实施例结构类似,原理相同,其区别仅在于,如图4-5所示,所述第一吸塑盒1包括第一横边挡壁110和第一纵边挡壁120,所述第一定位孔11设于所述第一横边挡壁110上,所述第一定位柱12设于第一纵边挡壁120上。所述第二吸塑盒2包括第二横边挡壁210和第二纵边挡壁220,所述第二定位孔21设于所述第二纵边挡壁220上,所述第二定位柱22设于第二横边挡壁210上。这样设置的第一吸塑盒1和第二吸塑盒2容易分辨,在叠加布置时不会轻易弄错,降低叠加布置的难度,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吸塑盒1和第二吸塑盒2均包括至少两层结构相互对应并叠加在一起的吸塑层。所述吸塑层的材料为PE、PP、PET、ABS或PS中的至少两种。所述吸塑层的厚度为0.7~1.5mm。采用两层吸塑层制成的第一吸塑盒1和第二吸塑盒2的厚度大,强度更好,且采用了两层材料各异的材料制成后能够兼顾两种材料的优点,提供一种性能优异的吸塑包装结构,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吸塑层的材料可以为PET和PP。PET材料表面平滑而有光泽,耐抗疲劳性、耐磨擦和尺寸稳定性好,磨耗小而硬度高,具有热塑性塑料中最大的韧性,电绝缘性能好,受温度影响小,吸水率低;PP材料密度小,质量轻,加工性能好,耐热性高,透明性好。这样设置的第一吸塑盒1和第二吸塑盒2能同时具备PET材料的强度及PP材料的低硬度,既能有效防止外界磨损又能有效保护内部产品。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形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