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井道电梯轿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20852发布日期:2018-10-09 22:06阅读:129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井道电梯轿厢。



背景技术:

在无井道的开放空间中运行的家用电梯,楼板上留有供电梯穿过的孔洞,在电梯运行过程中,如果出现停电等意外状况,电梯轿厢运行至楼板中间,轿门将无法开启,人员被困。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自主救援的无井道电梯轿厢。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无井道电梯轿厢的技术方案是:

无井道电梯轿厢包括轿壁板和安装框架,轿壁板卡在安装框架中,安装框架包括立柱和横梁,立柱上铰接有旋转臂,旋转臂的另一端通过铰接点铰接在轿壁板上,旋转臂位于轿壁板与横梁之间,轿壁板与横梁之间还设有沿横梁长度方向导向配合并相对转动的导向防脱结构,轿壁板位于安装框架中时,旋转臂与横梁平行。

所述导向防脱结构包括设在轿壁板上的导向轮和设在横梁上的导向槽,导向轮位于导向槽中。

横梁采用U型槽。

轿壁板上下两侧与安装框架之间的连接结构相同且上下对称设置。

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中,电梯正常运行时,轿壁板、旋转臂、横梁所对应的摇杆滑块机构位于死点位置;当需要自主救援时,人在轿厢内对轿壁板的一侧施力,在导向防脱结构的导向限位作用下,轿壁板会绕铰接点旋转,旋转臂向轿厢内或轿厢外做旋转运动,轿壁板开启,一人也可实施自主救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无井道电梯轿厢的拆分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无井道电梯轿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打开轿壁板时运动趋势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从轿厢内打开轿壁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5为无井道电梯轿厢的自主救援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无井道电梯轿厢包括轿壁板1、旋转臂4和安装框架,轿壁板1卡在安装框架中,安装框架包括垂直连接的立柱2和横梁3,立柱2上铰接有旋转臂4的一端,旋转臂4的另一端通过铰接点5铰接在轿壁板1上,铰接点5为凸设在轿壁板1上侧或下侧的铰轴。旋转臂4位于轿壁板1与横梁3之间,轿壁板1与横梁3之间还设有导向防脱结构,导向防脱结构包括设在轿壁板1上的导向轮6和设在横梁3上的导向槽7,导向轮6位于导向槽7中,两者沿横梁6长度方向导向配合并能够相对转动。铰接点5和导向轮6位于轿壁板的左右两端之间。横梁3采用U型槽,轿壁板上侧的导向槽开口朝下,轿壁板下侧的导向槽开口朝上。轿壁板1上下两侧与安装框架之间的连接结构相同且上下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中,轿壁板、旋转臂、横梁通过立柱、铰接点、导向防脱结构的连接,形成摇杆滑块机构,且轿壁板安装在安装框架中时,横梁、旋转臂、轿壁板上下平行且共面,即电梯正常运行时,摇杆滑块机构位于死点位置。当需要自主救援时,人在轿厢内对轿壁板的靠近立柱的一侧施加一个向轿厢内的力F,轿壁板便会绕铰接点旋转,此时导向槽内的导向轮便会沿着导向槽靠近立柱做水平运动并带动旋转臂以立柱为圆心向轿厢内做旋转运动,此时轿壁板向轿厢内开启。另外,如果轿厢停在孔洞之外的区域,也可对轿壁板施加向外的力,使轿壁板向轿厢外开启。由于无井道家用电梯中轿厢深度较浅,内部空间有限,而且轿厢与楼板孔洞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利用摇杆滑块机构相较于使轿壁板直接铰接在安装框架上,更好地利用了空间,而且平时轿壁板不易误打开,提高了安全性。

在其他实施例中,导向防脱结构还可以采用开设在轿壁板一侧的导向槽和设在横梁上的导向轮。导向轮还可以替换为可转动的滑块或导向柱。

在其他实施例中,轿壁板下侧也可以只设导向防脱结构,而不设旋转臂。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