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便携式捕蚊器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71749发布日期:2018-10-26 21:24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捕蚊器辅助器械,具体地说,是一种新型便携式捕蚊器容器。



背景技术:

捕蚊器容器通常是社区卫生除害站开展病媒生物监测的有效工具之一。蚊虫的密度监测是蚊媒病预警和预防、蚊虫防治的基础,同时也是评价蚊虫防治效果的手段。现由蚊虫调查方法有多种,主要包括紫外线灯诱法、CO2诱捕法、人工小时法及黑箱法。CO2诱捕法是根据人体呼吸产生CO2和其他混合气体吸引蚊虫原理设计,其在工作状态下可模拟人体呼吸产生的CO2和其他混合气体,不断扩散到周边吸引、诱捕雌蚊。紫外线灯诱法是根据成蚊对某些光线有一定趋向性,特别是波长253.7nm的紫外线灯较日光灯的诱蚊能力强,从而起到较好的诱捕作用。无论是紫外线灯诱法或是CO2诱捕法,所采用的捕蚊器主要包括用于诱捕蚊虫的捕蚊器箱体和用于存放蚊虫标本的标本容器。通常的标本容器为一圆柱形或圆台形,上端与捕蚊器箱体固定连接,捕蚊器箱体表面开口,内部设置诱蚊灯(如图1)所示。在进行蚊虫的密度监测时,需要在社区的医院、公园、居民区等设置捕蚊器,每月检测1-2次,并统计蚊虫密度、分布构成、种属等进行统计鉴定。现有的捕蚊器存在如下缺点:(1)无捕蚊器专用容器,实验人员在开展蚊虫监测和运输途中时监测设备容易侧翻,造成浪费,严重会导致监测设备和标本遗失;(2)捕蚊器的标本容器不能有效固定隔离,在存放和运输途中蚊虫标本易受外界影响导致标本或设备外漏,影响病媒生物监测工作的监测质量。(3)实验人员在开展蚊虫监测时需要对每个捕蚊器的数据进行记录保存,目前通常是随身携带笔记本进行记录,实验人员无法直接在捕蚊器上记录实验数据,无法直接在捕蚊器上存放实验资料;(4)现有的捕蚊器容器不具备调节功能,容器大小固定,不能根据不同捕蚊器调节容器大小,兼容性差。

中国专利2013208249418公开一种具有备用驱蚊片收纳装置的野外驱蚊LED吊灯,包括灯体和灯罩,所述灯体分为前端和尾端,所述灯体前端包括LED灯珠,所述LED灯珠安装在散热器上,所述灯体上设置有电源开关,蓄电池,所述散热器表面设有至少一个凹槽,所述凹槽的大小与蚊香片大小相配合,所述凹槽上方还设有弧形罩;所述灯体的尾端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用于放置备用蚊香片,空腔的侧面开口处设置有侧拉式门,所述尾端设置有挂钩,该专利解决的是驱蚊装置方便保存和更换的技术问题。中国专利200620067601.5公开一种应用于捕蚊器上的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加固装置包括安装在捕蚊器顶板与底板之间的若干根螺杆,螺杆的两端分别用螺母固定,该装置可将捕蚊器的各部件牢固地组装在一起,防止捕蚊器被损坏。现有技术中,关于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捕蚊器容器,目前还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便携式捕蚊器容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便携式捕蚊器容器,所述捕蚊器容器包括捕蚊器箱体固定部(1)、标本容器固定部(2)、把手(3)、底座(11)组成,所述标本容器固定部(2)为一可折叠桶体,所述桶体由多个截面为V形的折叠片(4)组成,折叠片(4)之间的连接处为折横(5),桶体的下端与桶底(6)固定连接;所述箱体固定部(1)与标本容器固定部(2)的上端面连接,箱体固定部(1)由第一固定块(7)、第二固定块(8)、第三固定块(9)、第四固定块(10)组成,四个固定块等距周向分布在可折叠桶体的表面,每个固定块由相互垂直的挡片(12)和底板(13)组成;所述底座(11)包括固定板(14)和侧板(15),所述把手(3)与侧板(15)连接,固定板(14)包括桶底凹槽(16)和资料存放处(17),桶底凹槽(16)与桶底(6)匹配,桶底(6)可插入凹槽中进行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V形折叠片(4)由透明柔性塑料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折叠片(4)的数量为6个,折横(5)均匀排列在桶体上。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捕蚊器专用固定容器,适合社区除害站蚊虫监测时和存放时使用,供实验人员在开展蚊虫监测和运输途中时对捕蚊器监测设备进行固定,避免监测设备在运输途中侧翻造成浪费,避免监测设备和标本遗失。

2、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捕蚊器容器,可对捕蚊器进行有效的固定隔离,避免在存放和运输途中蚊虫标本受外界影响导致标本或设备外漏,提高病媒生物监测工作的监测质量和工作效率。

3、现有实验人员在开展蚊虫监测时需要对每个捕蚊器的数据进行记录保存,通常是随身携带笔记本进行记录,实验人员无法直接在捕蚊器上记录实验数据,无法直接在捕蚊器上存放实验资料,本实用新型的捕蚊器容器,在底座上设置资料存放处,在检测过程中实验人员可将记录的数据存放在底座上的资料存放处,或者使用粘贴式标签直接在资料存放处进行数据记录,避免每次实验需要随身携带实验资料的麻烦。

4、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捕蚊器容器,具有调节功能,可根据不同捕蚊器调节标本容器固定部的大小,兼容性好。

附图说明

附图1为现有技术捕蚊器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捕蚊器容器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桶体折叠后的容器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可折叠桶体各部位标记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捕蚊器箱体固定部端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记载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

1.捕蚊器箱体固定部 2.标本容器固定部 3.把手

4.折叠片 5.折横 6.桶底

7.第一固定块 8.第二固定块 9.第三固定块

10.第四固定块 11.底座 12.挡片

13.底板 14.固定板 15.侧板

16.桶底凹槽 17.资料存放处

实施例1

请参见图1-图5。附图1为现有技术捕蚊器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捕蚊器容器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桶体折叠后的容器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可折叠桶体各部位标记结构示意图,附图5为捕蚊器箱体固定部端面结构示意图。

一种新型便携式捕蚊器容器,所述捕蚊器容器包括捕蚊器箱体固定部1、标本容器固定部2、把手3、底座11组成,所述标本容器固定部2为一可折叠桶体,所述桶体由多个截面为V形的折叠片4组成,折叠片4之间的连接处为折横5,所述V形折叠片4由透明柔性塑料制成(例如聚氯乙烯),所述折叠片4的数量为六个,折横5均匀排列在桶体上,V形折叠片具有一定的柔性,可方便折叠和张开,并维持在该状态,按压桶体上端可将V形折叠片折叠,桶体处于折叠状态(如图3所示),桶体体积变小;当使用时,将桶体展开,此时V形折叠片处于展开状态(如图2所示),方便放置和固定捕蚊器,可根据目前市场上不同规格和型号的捕蚊器,调节标本容器固定部的大小,适用范围更广。所述桶体的下端为一固定桶底6;所述箱体固定部1与标本容器固定部2的上端面连接,捕蚊器箱体固定部1由第一固定块7、第二固定块8、第三固定块9、第四固定块10组成,四个固定块等距周向分布在可折叠桶体的表面,每个固定块由相互垂直的挡片12和底板13组成,使用时箱体固定部1可用于固定捕蚊器箱体,底板13用于支撑,挡片12用于固定防止捕蚊器箱体在运输途中颠簸左右晃动。所述底座11包括固定板14和侧板15,所述把手3与侧板15连接,固定板14包括桶底凹槽16和资料存放处17,桶底凹槽16与桶底6外形尺寸匹配,桶底6可插入凹槽中进行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标本容器固定部为一可折叠桶体,所述桶体由多个截面为V形的折叠片组成,不同折叠片之间的连接处为折横,所述V形折叠片由透明柔性塑料制成(例如聚氯乙烯),由于塑料具有一定的柔性,可方便折叠和张开,并维持在该状态,在使用时,可根据不同捕蚊器调节标本容器固定部的大小,兼容性好,不用时可将折叠桶取出折叠存放,体积小巧,存储方便。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捕蚊器箱体固定部由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第三固定块、第四固定块组成,四个固定块等距周向分布在可折叠桶体的表面,每个固定块由相互垂直的挡片和底板组成,使用时箱体固定部可用于固定捕蚊器箱体,底板用于支撑,挡片1用于固定捕蚊器箱体,防止捕蚊器箱体在运输途中颠簸左右晃动,防止标本在运输途中因外界颠簸而致丢失。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底座包括固定板,固定板包括桶底凹槽和资料存放处,桶底凹槽与桶底外形尺寸匹配,桶底可插入凹槽中进行固定,实验人员可直接在捕蚊器上记录实验数据,或直接在捕蚊器上存放实验资料,避免每次实验需要随身携带实验资料的麻烦。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捕蚊器专用固定容器,适合社区除害站蚊虫监测时和存放时使用,供实验人员在开展蚊虫监测和运输途中时对捕蚊器监测设备进行固定,避免监测设备在运输途中侧翻造成浪费,避免监测设备和标本遗失。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捕蚊器容器,可对捕蚊器进行有效的固定隔离,避免在存放和运输途中蚊虫标本受外界影响导致标本或设备外漏,提高病媒生物监测工作的监测质量和工作效率。现有实验人员在开展蚊虫监测时需要对每个捕蚊器的数据进行记录保存,通常是随身携带笔记本进行记录,实验人员无法直接在捕蚊器上记录实验数据,无法直接在捕蚊器上存放实验资料,本实用新型的捕蚊器容器,在底座上设置资料存放处,在检测过程中实验人员可将记录的数据存放在底座上的资料存放处,或者使用粘贴式标签直接在资料存放处进行数据记录,避免每次实验需要随身携带实验资料的麻烦。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捕蚊器容器,具有调节功能,可根据不同捕蚊器调节标本容器固定部的大小,兼容性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