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吊筒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61845发布日期:2018-11-07 19:53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吊筒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零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吊筒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在机械零件的流水线加工过程中,当用滑槽供给齿轮或圆饼形工件时,需要对工件进行分离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进行加工。传统的圆饼形工件的分离常通过人工实现,人工分离费时费力,严重影响生产效率,目前,市面上常采用在直线式滑槽安装限制板的方式实现工件的分离,由于圆饼形工件的厚度比较薄,工件受摩擦力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不能以相等的匀速或匀加速运动移动,从而导致工件以不同的速度移动,当前一个工件在出口端没有移走时,下一个工件已移动至出口端口处,非常容易造成工件的堵塞,因此发明一种防止工件堵塞的分离装置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人工分离速度慢、效率低,工件易堵塞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吊筒分离装置,其结构设计合理,可快速实现工件的自动分离,省时省力,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并且可有效防止工件堵塞问题的出现。

一种吊筒分离装置,其包括横向的直线式滑槽,所述滑槽轨道的两侧分别安装有与所述滑槽轨道纵向垂直的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的中间部位正上方对应设置有吊筒,所述吊筒为中间部位开有通孔一的圆筒,所述圆筒的内侧筒壁设置成曲折形,所述吊筒的底端与所述滑槽之间设置有间隙,设工件的厚度为d,最大宽度为a,所述通孔一的最大直径为A,所述间隙的高度为D,那么D>d且D<2d,A>a;所述滑槽的入口端安装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上安装有与所述间隙对应的推杆,所述吊筒的出口端口处的筒壁上安装有光电开关。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为气缸;

所述吊筒的顶端通过螺钉固定于支撑板的底端,所述支撑板上开有与所述吊筒内的通孔一相对应的通孔二;

所述推杆的最大直径小于所述间隙的高度。

将本实用新型用于齿轮或圆饼形工件的分离,由于圆筒的通孔直径A大于工件的最大宽度a,因此工件可从圆筒的通孔内靠自身重力掉落到滑槽的滑轨上;由于圆筒与滑轨之间的间隙D大于工件的厚度d,且D<2d,因此,驱动装置驱动推杆撞击从圆筒中掉落的工件,使工件沿滑槽移动至下一工位;通孔的最大直径A大于工件的最大宽度a,使吊筒筒壁与工件之间为间隙配合,并且将圆筒的内侧筒壁设置成曲折形,可增大摩擦和移动距离,大大减缓工件从吊筒中掉落的速度,工件从吊筒出口端掉落时可触发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发信号给驱动装置,确保了驱动装置的驱动时间与工件的掉落速度相匹配,进而实现了工件之间的快速自动分离,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圆筒的内侧筒壁曲折形的设计及光电传感器的设置也有效防止了工件堵塞问题的出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吊筒分离装置,其包括横向的直线式滑槽1,滑槽1轨道的两侧分别安装有与滑槽1轨道纵向垂直的挡板2,滑槽1的中间部位正上方对应设置有吊筒3,吊筒3为中间部位开有通孔一4的圆筒,吊筒3的顶端通过螺钉固定于支撑板5的底端,支撑板5上开有与吊筒3内的通孔一4相对应的通孔二11;吊筒3的内侧筒壁设置成曲折形,吊筒3的底端与滑槽1之间设置有间隙6,设工件7的厚度为d,最大宽度为a,通孔一4的最大直径为A,间隙6的高度为D,那么D>d且D<2d,A>a;滑槽1的入口端安装有驱动装置8,驱动装置8为气缸,其上安装有与间隙6对应的推杆9,推杆9的最大直径小于间隙6的高度,吊筒3的出口端口处的筒壁上安装有光电开关10。

其具体工作原理如下所述:本实施例中的工件7为齿轮或圆饼形工件,工件7从通孔二11内进入吊筒3的通孔一1内,并依靠自身重力掉落到滑槽1与吊筒3之间的间隙6处,工件7经过吊筒3的出口端口时,触发光电开关10,光电开关10发信号给气缸8,气缸8动作,其活塞杆迅速伸缩,驱动推杆9撞击间隙6处的工件7,使工件7沿滑槽移动至下一工序,当后方工件71从吊筒3内下滑时,重复上述操作,即可实现工件之间的自动分离。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