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滑防冲击编织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72413发布日期:2019-01-29 18:27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滑防冲击编织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编织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滑防冲击编织袋。



背景技术:

编织袋是一种常见的包装物,一般是以塑料为原料,经挤出、拉伸成扁丝后,再经编织后得到。在包装运输过程中,编织袋主要受到包装物体的重力作用一直呈受拉状态,由于编织采用纵横交错传递,使得编织袋具有了良好的抗拉性及防刺穿性能,不会轻易的破裂,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现有技术中的编织袋,一般存在以下问题:一、装满货物的编织袋以堆叠方式进行堆积后易滑落,极易造成安全隐患;二、编织袋的强度有待提高;三、防潮性较差,物品在运输过程中,尤其在雨季,容易受潮发霉;四、编织袋的抗冲击性较差,物品容易在挤压过程中破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编织袋易滑落、易受潮、物品易被挤破损的技术问题,进一步提高编织袋的强度,提供一种防滑防冲击编织袋。

防滑防冲击编织袋,包括第一编织层、防潮层、纤维层、泡沫层和第二编织层;

所述第一编织层、泡沫层和第二编织层均为袋状,且从外至内依次设置,第一编织层、泡沫层和第二编织层的底部密封固定在一起,顶部沿开口固定在一起,固定后,整体成顶端开口的袋状;

所述第一编织层包括内袋和外袋,内袋和外袋均由垂直编织的经线和纬线组成,内袋的纬线平行于水平面,外袋的纬线与水平面成45°角;外袋的后表面上均布有多个防滑条,外袋的前表面设有承印层;外袋套装在内袋外,且外袋的内壁与内袋的外壁紧密贴合,内袋和外袋的底部密封固定在一起,顶部沿开口固定在一起;

所述防潮层设置在内袋的内壁上;

所述泡沫层为气泡袋,材料为聚乳酸;

所述第二编织层由垂直编织的经线和纬线组成,且纬线平行于水平面;

所述纤维层由多个纤维球组成,多个纤维球均匀的填充在防潮层和泡沫层之间,所述纤维球的材料为聚乳酸纤维。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编织层的材料为聚丙烯。

进一步的,所述防潮层的材料为环保防潮涂料。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编织层和第二编织层的材料为聚丙烯。

进一步的,多个防滑条沿外袋的经线方向平行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防潮层和泡沫层之间充满纤维球。

进一步的,所述防潮层覆盖内袋的内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编织袋,背部设有防滑条,在堆叠过程中不易滑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编织袋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安全系数高。

2、本实用新型的编织袋,最外层采用双层不同角度的经纬线,强度高,不易破损。

3、本实用新型的编织袋设有防潮层和纤维层,不易受潮。

4、本实用新型的编织袋设有泡沫层和纤维层,提高了抗冲击性,降低装载的物品被挤压破损的概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编织袋的第一编织层的后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编织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编织层,11、防滑条,2、防潮层,3、纤维层,31、纤维球, 4、泡沫层,5、第二编织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2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防滑防冲击编织袋包括第一编织层1、防潮层2、纤维层3、泡沫层4和第二编织层5。

其中,第一编织层1、泡沫层4和第二编织层5均为袋状,且从外至内依次设置。第一编织层1、泡沫层4和第二编织层5的底部密封固定在一起,顶部沿开口固定在一起。固定后,整体仍成顶端开口的袋状。

第一编织层1包括内袋和外袋,内袋和外袋均由垂直编织的经线和纬线组成,内袋的纬线平行于水平面,外袋的纬线与水平面成45°角。外袋的后表面上均布有多个防滑条11,具体个数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优选多个防滑条11沿外袋的经线方向设置。外袋的前表面设有承印层。外袋套装在内袋外,且外袋的内壁与内袋的外壁紧密贴合,底部密封固定在一起,顶部沿开口固定在一起。通常,第一编织层1的材料为聚丙烯。

防潮层2设置在内袋的内壁上,防潮层2的材料为环保防潮涂料,优选防潮层2覆盖内袋的内壁,可通过商购获得。

泡沫层4为气泡袋,材料为聚乳酸。

第二编织层5由垂直编织的经线和纬线组成,且纬线平行于水平面。通常,第二编织层5的材料为聚丙烯。

纤维层3由多个纤维球31组成,多个纤维球31均匀的填充在防潮层2和泡沫层4之间,优选防潮层2和泡沫层4之间充满纤维球31。纤维球31的材料为聚乳酸纤维,即纤维球31为聚乳酸纤维形成的球状物。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