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操纵盘及电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09212发布日期:2018-12-25 20:39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操纵盘及电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操纵盘及电梯。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逐步加快,电梯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操纵盘是乘客与电梯的信息交流平台,是整个电梯控制功能的集中体现。现有的操纵盘一般包括面板、电梯按钮和显示器,面板一般为不锈钢板,为了安装电梯按钮和显示器,需要在面板上开设有多个安装孔,然后将电梯按钮和显示器安装至安装孔内。

但是由于电梯按钮的数量与电梯需要停靠的楼层有直接关系,随着建筑楼层的逐渐增多,需要在面板上开设的安装孔的数量也随之增多,不仅浪费了大量时间和原材料,且电梯按钮和安装孔之间不可避免存在安装间隙,从而造成整个操纵盘整体性差,用户的视觉感官差。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整体性好、视觉感官好、原材料利用高且组装效率高的操纵盘是现在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纵盘,该操纵盘的整体性好、视觉感官好,原材料利用高且组装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该电梯的操纵盘与用户交互性强,使用体验佳,且组装快速,原材料利用率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操纵盘,包括盒体,还包括:

面板组件,由多个板状件拼接而成,并形成容置空间;

触摸显示组件,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并通过固定组件与所述面板组件连接,所述触摸显示组件的显示面朝向所述操纵盘的外部设置;

所述盒体扣装在所述面板组件和所述触摸显示组件上,并与所述面板组件固定连接;

控制组件,与所述触摸显示组件电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板状件包括左面板、右面板、上衬板和下衬板,所述左面板、所述上衬板、所述右面板和所述下衬板依次围绕在所述触摸显示组件的四周,并拼接形成所述容置空间。

作为优选,所述面板组件还包括上面板和下面板,所述上面板和所述下面板位于所述触摸显示组件的两端,所述上面板帖覆在所述上衬板的外侧,所述下面板帖覆在所述下衬板的外侧。

作为优选,所述上衬板和所述下衬板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左面板和所述右面板上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穿过所述连接孔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两个固定条,两个所述固定条位于所述触摸显示组件的两侧,其中一个所述固定条连接所述触摸显示组件和所述左面板,另一个所述固定条连接所述触摸显示组件和所述右面板。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条呈L型结构,其包括水平部和垂直部,所述垂直部与所述触摸显示组件连接,所述水平部与所述左面板或者所述右面板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右面板呈L型,其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一板与所述水平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板与所述盒体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左面板呈U型,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板、第四板和第五板,所述第三板与所述水平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板与盒体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盒体包括后盖、上封头和下封头,所述后盖扣装在所述面板组件上,所述上封头和所述下封头位于所述后盖和所述面板组件之间,且所述上封头封堵所述操纵盘的上端,所述下封头封堵所述操纵盘的下端。

作为优选,所述触摸显示组件包括触摸控制板和液晶显示器,所述触摸控制板帖覆在所述液晶显示器的外侧。

作为优选,所述触摸控制板包括上层控制板和下层控制板,所述上层控制板的宽度小于所述下层控制板的宽度。

一种电梯,包含上述所述的操纵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操纵盘,该操纵盘包括盒体、面板组件、触摸显示组件、固定组件和控制组件。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在整块面板上开孔,利用多个板状件拼接成面板组件有利于节约原材料,降低面板组件的制造成本,提高操纵盘的加工效率;通过利用触摸显示组件代替普通的电梯按钮,有利于提高操纵盘的整体性、美观性和客户的使用体验,且相较于多次按压电梯按钮对操纵盘造成的机械损伤,采用触摸显示组件能够提高操纵盘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操纵盘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操纵盘的第一轴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操纵盘去除后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操纵盘的第二轴测图;

图5是图4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左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右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后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下封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固定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上衬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触摸显示组件;101、触摸控制板;102、液晶显示器;

2、左面板;201、第三板;202、第四板;203、第五板;2031、第一部;2032、第二部;

3、右面板;301、第一板;302、第二板;

4、上面板;5、下面板;

6、后盖;601、固定孔;602、第一翻边;603、第二翻边;

7、下封头;701、第一折边;702、第二折边;703、第三折边;

8、上封头;9、下衬板;10、上衬板;1001、连接孔;

11、固定条;1101、水平部;1102、垂直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操纵盘,该操纵盘包括盒体、面板组件、触摸显示组件1、固定组件和控制组件。面板组件位于操纵盘的前部,面板组件由多个板状件拼接而成,并形成容纳触摸显示组件1的容置空间。触摸显示组件1与控制组件电连接,并通过固定组件与面板组件连接,在将触摸显示组件1安装至面板组件的容置空间内后,使触摸显示组件1的显示面朝向操纵盘的外部设置,触摸显示组件1的显示面上设置有触摸按钮,用户通过触摸特定触摸按钮即可控制电梯执行特定操作。盒体位于操纵盘的后方,用于将操作盘安装至电梯轿厢内,盒体为壳状结构,在将触摸显示组件1和面板组件组装完毕后,将盒体扣装在面板组件和触摸显示组件1上,并与面板组件固定连接。

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将整块不锈钢板弯折成型,并在不锈钢板上开设多个安装孔形成的操纵盘面板,本实施利用多个板状件拼接成面板组件,不仅省去了弯折整块不锈钢板的工艺流程,提高了操纵盘的加工效率,还有利于节约原材料,降低面板组件的制造成本;且通过利用触摸显示组件1代替普通的电梯按钮,不仅有利于提高操纵盘的整体性、美观性和客户的使用体验,还能够避免在面板上开孔,有利于简化面板的制作工艺。且相较于多次按压电梯按钮对操纵盘造成的机械损伤,采用触摸显示组件1能够提高操纵盘的使用寿命。

如图4所示,面板组件包括左面板2、右面板3、上面板4和下面板5,左面板2和右面板3平行设置,上面板4和下面板5平行设置,左面板2位于整个操纵盘的左侧,右面板3位于整个操纵盘的右侧,上面板4位于整个操纵盘的上方,下面板5位于整个操纵盘的下方,左面板2、右面板3、上面板4和下面板5拼接形成容置触摸显示组件1的矩形容置空间。左面板2、右面板3、上面板4和下面板5均采用不锈钢制成。

为了实现面板组件的连接,在左面板2和右面板3之间设置有上衬板10和下衬板9,上衬板10和下衬板9采用镀锌钢板制成,上衬板10和下衬板9位于触摸显示组件1的两端,上衬板10的一端与左面板2的内侧连接,另一端与右面板3的内侧连接,下衬板9一端与左面板2的内侧连接,另一端与右面板3的内侧连接,上面板4帖覆在上衬板10的外侧,下面板5帖覆在下衬板9的外侧。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上衬板10和下衬板9的结构相同,以上衬板10为例,如图11所示,上衬板10上的两端设置有多个连接孔1001,左面板2和右面板3的相对位置上设置有多个凸起,凸起穿过连接孔1001将上衬板10和左面板2、右面板3固定连接,从而将左面板2和右面板3的相对位置固定。

为了形成安装与操纵盘相关的元器件的安装空间,将左面板2设置U型结构,如图6所示,左面板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板201、第四板202和第五板203,第三板201的上下两端设置有多个凸起,用于与上衬板10、下衬板9固定连接,第四板202形成整个操纵盘的侧壁,第五板203形成操纵盘的部分后部结构,用于与盒体连接。

右面板3的结构和左面板2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降低操纵盘的组装难度,将右面板3设置为L型,如图7所示,右面板3包括第一板301和第二板302,第一板301的上下两端设置有多个凸起,用于与上衬板10、下衬板9固定连接,第二板302用于与盒体连接。如图5所示为操纵盘下端的结构示意图,由于第二板302的高度小于第四板202的高度,第二板302和盒体之间具有一定间隙,第二板302和盒体上设置有多个通孔结构,在组装操纵盘的最后步骤,需要利用封堵板(图中未示出)密封操纵盘的右侧,利用紧固件穿过封堵板和通孔将封堵板固定在操纵盘上。在组装过程中,操纵盘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设置有利于降低对操纵盘的零部件尺寸精度的要求以及对组装精度要求,在组装过程中,即使零部件的尺寸精度不高,也能够顺利完成组装。

具体的,盒体包括后盖6、上封头8和下封头7,后盖6采用镀锌板制成,后盖6扣装在面板组件上,上封头8和下封头7位于后盖6和面板组件之间,且上封头8封堵操纵盘的上端,下封头7封堵操纵盘的下端。如图8所示,后盖6包括后盖板,后盖板上设置有多个固定孔601,通过固定孔601将整个操纵盘固定在电梯轿厢上。后盖板的左侧向下翻折形成第一翻边602,在将盒体扣装在面板组件上时,第一翻边602用于与左面板2的第五板203连接。为了提高连接强度,将第五板203设置为L型,具体的,第五板203包括垂直连接的第一部2031和第二部2032,第一部2031与第四板202垂直连接,第二部2032与第一部2031垂直连接,并与第四板202位于第一部2031的同一侧,第二部2032与第一翻边602固定连接。后盖板的右侧向下翻折形成第二翻边603,第二翻边603用于与封堵板连接。

上封头8用于封堵操纵盘的上方,下封头7用于封堵操纵盘的下方。以下封头7为例,如图9所示,下封头7整体呈U型,下封头7具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折边701、第二折边702和第三折边703,第二折边702的形状与操纵盘的上方开口的形状相同,在安装下封头7时,将下封头7插接入操纵盘的上方开口处,并将第一折边701和后盖6固定连接,第三折边703和下衬板9连接,连接方式可以粘接或者螺钉连接。为了限定下封头7的安装位置,将第二折边702靠近第二翻边603的一端设置为阶梯状,并将第二翻边603设置为该阶梯状相同的阶梯状,利用第二翻边603限定第二折边702的位置,防止下封头7向操纵盘的内部移动。在本实施例中,上封头8和下封头7的结构相同,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上封头8和下封头7的结构也可以不同,只要能够起到封堵操纵盘上下端开口的目的即可。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触摸显示组件1与面板组件相对位置的精度,将固定组件设置为两个固定条11,两个固定条11分别位于触摸显示组件1的两个,即其中一个固定条11位于触摸显示组件1和左面板2之间,另一个固定条11位于触摸显示组件1和右面板3之间,固定条11一端与触摸显示组件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左面板2或者右面板3固定连接。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固定条11整体呈L型,其包括水平部1101和垂直部1102,水平部1101用于与左面板2或者右面板3固定连接,垂直部1102用于与触摸显示组件1,水平部1101和垂直部1102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第三板201和第一板301的中间部位设置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凸起,凸起穿过安装孔将左面板2和右面板3与固定条11连接,触摸显示组件1的两侧壁上同样设置有多个安装孔,紧固件穿过垂直部1102上的安装孔和触摸显示组件1上的安装孔将触摸显示组件1和固定条11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条11也可以为其他形状,比如U型,只要能够达到连接触摸显示组件1和左面板2、右面板3的目的即可。

具体的,触摸显示组件1包括触摸控制板101和液晶显示器102,触摸控制板101具有触摸功能,用于可以通过按压触摸控制板101的特定部位执行特定功能。在本实施例中,液晶显示器102包括两块液晶显示屏,两块液晶显示屏平行帖覆在触摸控制板101的内侧,液晶显示屏的显示屏采用有机玻璃制成,颜色可以处理为白色或者黑色或者其他颜色。由于触摸控制板101边沿需要设置成阶梯状,现有的技术无法实现,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将触摸控制板101的数量设置为两个,分别为上层控制板和下层控制板,上层控制板和下层控制板叠加在一起并通过胶装固定在一起,由于上层控制板的宽度小于下层控制板的宽度,因此整个触摸控制板101边沿呈阶梯状。上层控制板和下层控制板的材质为玻璃。

整个操纵盘的组装过程如下:首先利用上衬板10和下衬板9将左面板2和右面板3固定在一起,最大限度保证组装精度和连接强度;然后将触摸控制板101和液晶显示器102组装形成的触摸显示组件1置于左面板2和右面板3之间,并通过固定条11与左面板2和右面板3固定;再将上面板4和下面板5分别帖覆在触摸显示组件1的上方和下方;最后将盒体的后盖6扣装在面板组件和触摸显示组件1上,利用上封头8封堵操纵盘的上方开口,利用下封头7封堵操纵盘的下方开口。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上述操纵盘的电梯,该电梯的操纵盘与用户交互性强,使用体验佳,且组装快速,原材料利用率高。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