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连续折叠的过渡缓冲机构及包括该机构的折叠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99173发布日期:2018-12-18 21:29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用于连续折叠的过渡缓冲机构及包括该机构的折叠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纸板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连续折叠的过渡缓冲机构及包括该机构的折叠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便捷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地方使用到标签。通常,标签以筒状卷纸的方式进行存储,需要利用虚线刀在标签的合适位置进行点断式切割,在标签上留下压撕线。然后再将标签折叠成叠层状再进行使用。

现有的点断式切割采用滚刀模切的方式进行,其虽然可以实现标签的连续切割和折叠,效率高。但是,结构复杂,且成本昂贵,不适宜大规模的推广及应用。

而采用平刀模切进行切割,虽然成本低,但是由于平刀模切的特性,无法连续的工作,故在标签传送过程中,当到达切割工位时,需要停顿片刻,以便精准切割。故一种既可以采用平刀模切又可以消除停顿的用于连续折叠的过渡缓冲机构及包括该机构的折叠机亟待提出。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连续折叠的过渡缓冲机构及包括该机构的折叠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用于连续折叠的过渡缓冲机构,设置于平刀模切工位与折叠工位之间,拉纸传动机构拉动标签,使标签从平刀模切工位传输到折叠工位,包括:

浮动过纸辊,其固定设置于浮动牵引组件上,浮动牵引组件用于对浮动过纸辊进行牵引;

至少两组感应开关,其分别设置于靠近浮动牵引组件上端和下端的位置;

控制器,与感应开关电连接,用于控制拉纸传动机构的拉纸速度;

标签从平刀模切工位输出后,绕过浮动过纸辊向折叠工位延伸,浮动过纸辊在标签拉力和其自身重力的作用下随着浮动牵引组件的牵引自由上、下滑动;

当靠近浮动牵引组件上端的感应开关检测到浮动过纸辊时,控制器控制拉纸传动机构降低拉纸速度;

当靠近浮动牵引组件下端的感应开关检测到浮动过纸辊时,控制器控制拉纸传动机构加快拉纸速度。

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连续折叠的过渡缓冲机构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便捷,其既可以采用平刀模切又可以有效消除平刀模切带来的停顿感,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可实现持续的连续折叠。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做如下改进:

作为优选的方案,在浮动牵引组件上还设有压力调整单元,压力调整单元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控制压力调整单元调整其施加给浮动过纸辊的压力。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可以有效调节浮动过纸辊受到的向下压力,使得浮动过纸辊的上、下滑动更稳定,可以与标签的运行速度得到配合。

作为优选的方案,浮动牵引组件包括:

导轨,其垂直设置;

滑块,其滑动设置于导轨上,可沿导轨上、下滑动,且浮动过纸辊固定设置于滑块上。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结构简单,成本低。

作为优选的方案,感应开关为光电开关或接近开关。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结构简单,成本低,安装便捷。

作为优选的方案,滑块包括:用于安装固定浮动过纸辊的安装部以及重量调节部,重量调节部包括:多个滑动设置于导轨上,且互相可拼接的拼接单元。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可以有效调节滑块的自重,使得滑块的滑动更稳定,可以与标签的运行速度得到配合。

作为优选的方案,浮动过纸辊固定设置于连接块上,在滑块上设有与连接块相匹配的连接孔,连接块可拆卸式设置于滑块上。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便于更换不同大小尺寸的过纸辊,以便适用于不同大小尺寸的标签。

作为优选的方案,连接块包括:用于安装固定浮动过纸辊的安装部和U形连接部,在滑块上设有上连接孔和下连接孔,U形连接部的上部伸入上连接孔,U形连接部的下部伸入下连接孔,且U形连接部的上部伸入滑块的距离小于U形连接部的下部伸入滑块的距离,U形连接部的上部与上连接孔下底面接触的连接面为倾斜设置。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安装更便捷,且连接块与连接孔的固定更牢固。

折叠机,包括:设置于平刀模切工位的平刀模切机构以及设置于折叠工位的折叠收料机构,还包括用于连续折叠的过渡缓冲机构。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折叠机,其结构简单,在利用平刀模切机构进行点断式切割的前提下,可以有效实现连续折叠。

作为优选的方案,还包括消振传输机构,消振传输机构用于将标签从过渡缓冲机构传输到折叠收料机构。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输送更稳定。

作为优选的方案,消振传输机构设置于感应开关的上方。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输送更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连续折叠的过渡缓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消振传输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收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摆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调距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收料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收料框的侧面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消振传输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消振传输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其中:a标签、1过渡缓冲机构、11导轨、12滑块、13浮动过纸辊、14感应开关、15连接块、151安装部、152U形连接部、2消振传输机构、21传输架、22滚轮、23传输皮带、24吸风平台、25过纸辊、26过纸辊安装板、271、上夹轮、272下夹轮、28吹风板、3折叠收料机构、31折叠机架、311摆头安装端、32拉纸辊、321拉纸传动机构、322折纸传动机构、323折纸主轴、324折纸从动轴、325折纸偏心轮、326偏心轮滑块、327摆头连杆、33摆动主轴、341摆动架、342传动轴、351悬臂、352毛刷转动轴、353毛刷、36拉纸辊压轮、371支撑座、372调距滑块、373复位弹簧、374调距压杆、38第一压轮、39转杆、3010打标杆、3011收料框、3012输送平台、3013收料轴、3014固定支撑架、3015墙板、3016同步带轮、3017同步带、3018滑动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用于连续折叠的过渡缓冲机构及包括该机构的折叠机的其中一些实施例中,

用于连续折叠的过渡缓冲机构设置于平刀模切工位与折叠工位之间,拉纸传动机构拉动标签a,使标签a从平刀模切工位传输到折叠工位,如图1所示,包括:

浮动牵引组件,包括:垂直设置的导轨11以及滑块12,滑块12滑动设置于导轨11上,可沿导轨11上、下滑动;

浮动过纸辊13,其固定设置于滑块12上,随着滑块12沿导轨11上、下滑动;

至少两组感应开关14,其分别设置于靠近导轨11上端和下端的位置;

控制器,与感应开关14电连接,用于控制拉纸传动机构321的拉纸速度;

标签a从平刀模切工位输出后,绕过浮动过纸辊13向折叠工位延伸,浮动过纸辊13在标签拉力和其自身重力的作用下随着滑块12沿导轨11上、下滑动;

当靠近导轨11上端的感应开关14检测到浮动过纸辊13时,控制器控制拉纸传动机构321降低拉纸速度;

当靠近导轨11下端的感应开关14检测到浮动过纸辊13时,控制器控制拉纸传动机构321加快拉纸速度。

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连续折叠的过渡缓冲机构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便捷,其既可以采用平刀模切又可以有效消除平刀模切带来的停顿感,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可实现持续的连续折叠。

如图2所示,折叠机,包括:设置于平刀模切工位的平刀模切机构以及设置于折叠工位的折叠收料机构3,还包括用于连续折叠的过渡缓冲机构1。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折叠机,其结构简单,在利用平刀模切机构进行点断式切割的前提下,可以有效实现连续折叠。

针对上述折叠机,还包括消振传输机构2,消振传输机构2用于将标签从过渡缓冲机构1传输到折叠收料机构3,消振传输机构2设置于感应开关14的上方。

消振传输机构2,标签在拉纸传动机构的拉动下经过消振传输机构进行消振传输,包括:

传输组件,作为传输载体,用于对标签进行传输运载;

消振组件,设置于标签的上方和/或下方,设置于标签上方的消振组件用于对标签进行吹风,设置于标签下方的消振组件用于对标签进行吸风。

如图3所示,传输组件包括:传输架21、安装于传输架21上的两个滚轮22以及张紧于滚轮22外周面上的传输皮带23,标签a在拉纸传动机构321的拉动下通过传输皮带23进行传输。

设置于标签下方的消振组件为吸风平台24,吸风平台24设置于传输皮带23传输面的下方,在吸风平台24上设有多个吸风孔,且在传输皮带23上也设有多个通孔;

吸风平台24的吸风孔与外界抽真空装置连接。

本实用新型一种消振传输机构2可以实现在不同工位之间的运输,在运输过程中可以有效消除抖动,不会使得标签a出现褶皱、拱起的问题,稳定性好。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可以有效进行传输,且不会造成标签传输时松时紧的状态,标签在输送过程中不会发生撕裂。且采用通孔进行吸附,可以再一次降低标签传输中的停顿感和抖动,更便于后续标签的层叠状折叠。

进一步,在传输皮带23的输出端设有过纸辊25,过纸辊25用于将从传输皮带23输出端输出的标签a进行传输角度变化。

在传输皮带23输出端设有过纸辊安装板26,过纸辊安装板26的一端与传输架21转动连接,其相对另一端用于安装过纸辊25,且该端为自由活动端。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通过标签a的拉力和过纸辊25自身重力来调节过纸辊安装板26的转动角度,相对于固定的过纸辊25,其可以实现角度的自我调节。

进一步,当标签a绕过过纸辊25后进入折叠工位。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消振传输机构2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多个吸风孔均匀分布于吸风平台24上。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对标签a的吸附力更均匀。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消振传输机构2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设置于传输皮带23上通孔的孔径不大于吸风平台24上吸风孔的孔径。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对标签a的吸附力更均匀。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消振传输机构2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吸风平台24内部设有密封的吸风腔体,该吸风腔体与所有吸风孔贯通,吸风腔体通过一条吸风管与外部抽真空装置连接。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仅需要一条吸风管即可实现吸附,更节省成本。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消振传输机构2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吸风平台24与升降驱动机构传动连接,升降驱动机构用于调节吸风平台24与传输皮带23传输面之间的距离。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通过调节吸风平台24与传输皮带23传输面之间的距离来调节标签a受到的吸附力的大小,更简单便捷。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消振传输机构2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吸风平台24与传输皮带23传输面之间设有过滤网。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通过设置的过滤网可以有效防止灰尘进入吸风孔,造成堵塞。

如图10所示,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消振传输机构2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传输组件包括:传输架、安装于传输架上的至少两组夹轮组件,每组夹轮组件包括:成对设置的上夹轮271和下夹轮272,标签a从上夹轮271和下夹轮272之间穿过。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结构简单,对标签进行稳定的传输。

如图11所示,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消振传输机构2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设置于标签a上方的消振组件为吹风板28,吹风板28上的吹风孔与吹风装置连接,且吹风板28吹出的风的风向与标签的传输方向相反。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可以有效对标签进行捋平顺。

如图4和5所示,折叠工位上的折叠收料机构3包括:

折叠机架31;

拉纸辊32,其转动安装于折叠机架31上,且与拉纸传动机构321通过同步带传动连接;

折叠摆头组件,安装于折叠机架31的摆头安装端311上,在摆头安装端311设有一个与第一电机传动连接的摆动主轴33,折叠摆头组件包括:摆动架341以及设置于摆动架341下端的两个传动轴342,其中一个传动轴342与第二电机传动连接,摆动架341的上端与摆动主轴33固定连接,摆动主轴33带动摆动架341摆动;

两组折纸毛刷组件,安装于折叠机架31上,分别设置于折叠摆头组件的两侧,每组折纸毛刷组件包括:上端固定于折叠机架31上的悬臂351、设置于悬臂351下端的毛刷转动轴352以及设置于毛刷转动轴352上的毛刷353,毛刷转动轴352与第三电机传动连接,毛刷转动轴352带动毛刷353转动;

收料组件,设置于折纸摆头组件的下方,用于对层叠状的标签进行收料;

标签依次绕过拉纸辊32和摆动主轴33后,伸入两个传动轴342之间,在摆动架341的下端来回往复摆动及毛刷353的作用下,实现标签折叠,落入收料组件。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拉纸传动辊采用同步带传动,其声音轻、精度高、安全性能高。同时,折叠摆头组件采用一个摆头主轴33带动摆动架341摆动,结构更巧妙。

具体而言,第一电机为折纸传动机构322,折纸传动机构322带动折纸主轴323转动,折纸主轴323带动折纸从动轴324转动,而在折纸从动轴324上设有折纸偏心轮325,折纸偏心轮325上设有偏心轮滑块326,偏心轮滑块326通过摆头连杆327与摆动主轴33传动连接,从而实现摆动架341摆动,实现折纸。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折叠收料机构3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6所示,还包括:拉纸辊压轮36,设置于拉纸辊32上方,安装于折叠机架31上,且在折叠机架31上设有用于调节拉纸辊压轮36与拉纸辊32之间距离的调距组件,调距组件包括:支撑座371、设置于支撑座371空腔内的调距滑块372、设置于调距滑块372下表面的复位弹簧373以及设置于调距滑块372上表面的调距压杆374;

调距滑块372可沿支撑座371空腔内壁滑动,且拉纸辊压轮37转动设置于调距滑块372上。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可以有效调节拉纸辊压轮36与拉纸辊32之间的距离,保证标签a可以顺利平稳的进行传输。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折叠收料机构3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还包括:第一压轮38,设置于拉纸辊32上方,且第一压轮38安装于转杆39的一端,转杆39的相对另一端与折叠机架31转动连接。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可以给拉纸辊32进行不同方向上的压力,保证标签a可以顺利平稳的进行传输。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折叠收料机构3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还包括:打标杆3010,设置于拉纸辊32的外侧,且安装于折叠机架31上,用于对标签a进行打标。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在折叠收纳前进行打标,更便利。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折叠收料机构3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拉纸辊32表面设有用于增加辊面粗糙度的沟槽。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标签a不会发生打滑。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折叠收料机构3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悬臂351的上端与折叠机架31转动连接。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可以有效调节毛刷353与摆动架341之间的距离。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折叠收料机构3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8所示,收料组件包括宽度可调节的收料框3011、两组分别安装于收料框3011两侧内沿其长度方向放置的带传动装置以及设置于收料框3011下方倾斜角度可调的输送平台3012,带传动装置包括三根平行放置的收料轴3013、设置于中间一根收料轴3013上的同步带轮3016以及张紧于收料轴3013圆周表面和同步带轮3016一侧的同步带3017。同步带轮3016与第四电机传动连接,第四电机驱动同步带轮3016转动,带动同步带3017运动。

本实用新型一种收料组件结构简单,采用至少三根收料轴进行传动,传动更稳定,且同步带的缠绕方式更简单,更不易与标签出现打滑。而两组带传动装置分别与两个第四电机传动连接,动力源更稳定,相较于传统的只驱动一组带传动装置,本申请的结构更可以有效稳定的对标签a进行传递堆叠。

采用至少三根平行放置的收料轴3013进行传动,其更不易打滑。通过收料组件使松散的标签a呈层叠状依次叠加,并使标签a整齐放置。

进一步,同步带3017与收料轴3013的接触面为光滑面,其背面为齿面。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传统的同步带即为一面光滑面,一面齿面,齿面与传动轴啮合,而在本申请中,直接将现有的同步带应用过来,将齿面与标签接触,使得标签与同步带不易打滑,标签可以稳定下落。

三根收料轴3013由上至下平行放置,而第四电机带动中间的收料轴3013转动,中间的收料轴3013带动同步带轮3016转动。同步带3017张紧于上、下两根收料轴3013的圆周面上,且同步带3017张紧于同步带轮3016的一侧。收料时,同步带轮3016带动同步带3017向下运动,使松散的标签a呈层叠状依次叠加,并使标签a整齐放置。

进一步,中间的收料轴3013和同步带轮3016同轴设置,且其设置于滑动组件3018上。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滑动组件3018可以带动中间的收料轴3013和同步带轮3016实现左、右位置的调整,从而调整同步带3017的张力。

如图7所示,进一步,收料框3011的相对两侧通过固定支撑架3014与墙板3015或其他固定组件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可以有效对收料框3011进行固定。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及第四电机均为伺服电机。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过渡缓冲机构1的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感应开关14为光电开关,且每组感应开关14包括:光电发射器和光电接收器。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结构简单,成本低,安装便捷。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过渡缓冲机构1的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感应开关14设置于平刀模切工位与折叠工位的下方。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可以有效实现感应。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过渡缓冲机构1的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滑块12包括:用于安装固定浮动过纸辊13的安装部以及重量调节部,重量调节部包括:多个滑动设置于导轨上,且互相可拼接的拼接单元。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可以有效调节滑块12的自重,使得滑块12的滑动更稳定,可以与标签的运行速度得到配合。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过渡缓冲机构1的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浮动过纸辊13固定设置于连接块15上,在滑块12上设有与连接块15相匹配的连接孔,连接块15可拆卸式设置于滑块12上。

如图9所示,连接块15包括:用于安装固定浮动过纸辊的安装部151和U形连接部152,在滑块12上设有上连接孔和下连接孔,U形连接部152的上部伸入上连接孔,U形连接部的下部伸入下连接孔,且U形连接部的上部伸入滑块的距离小于U形连接部152的下部伸入滑块的距离,U形连接部的上部与上连接孔下底面接触的连接面为倾斜设置。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便于更换不同大小尺寸的过纸辊,以便适用于不同大小尺寸的标签。安装更便捷,且连接块15与连接孔的固定更牢固。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过渡缓冲机构1的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浮动牵引组件上还设有压力调整单元,压力调整单元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控制压力调整单元调整其施加给浮动过纸辊的压力。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可以有效调节浮动过纸辊受到的向下压力,使得浮动过纸辊13的上、下滑动更稳定,可以与标签a的运行速度得到配合。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