胀紧件管控牢靠的胀紧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80737发布日期:2018-12-07 22:46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胀紧件管控牢靠的胀紧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与机械设备配套,能在一根主轴上多节串装起来,成为有一定长度使用的多种结构的机械式全钢珠或钢珠加长方形胀块式胀紧圈的收卷轴,尤其适合配置在对塑料、纸张、胶片、纸塑复合、包装、彩印和超薄型金属膜等的分切、收卷、放卷和复卷的机械设备上。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正在使用的国产和进口的多种型式的全钢珠或钢珠加长方形胀块的胀紧圈,是采用带有多个方形豁口的外壳,带动钢珠或长方形小胀块在渐开线的工作面上滑动,使钢珠或长方形胀块凸出在外壳表面,从而卡紧纸管或塑料管。

但目前的各种型式的全钢珠或钢珠加长方形胀块式的胀紧圈存在一个致命的弊病,是此胀紧圈管控钢珠的外壳采用多个方形豁口来管控钢珠或长方形胀块。这种方形豁口实际上只有豁口的两边能管控住钢珠或胀块,但使用了一段时间后,就产生了三种胀紧圈不能工作的情况:第一,钢珠或胀块极易从豁口中滑脱,钢珠脱掉后,胀紧圈就无法起到胀紧纸管的作用了;第二,外壳上的豁口过多,纸管或塑料管内掉下的垃圾极易进入外壳与圈座之间的间隙中,用不了多久,垃圾一多就将外壳和圈座卡死,外壳就不能转动了;第三钢珠或胀块一旦脱落后,会导致用于弹起钢珠的弹簧钢片损坏,外壳和圈座卡死,外壳也不能转动了。这几种情况经常会影响生产,导致胀紧圈需要经常清理垃圾和维护保养,但拆开后再装配时又必须使用专用工具,费时费力,若徒手操作的话比较难安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胀紧圈上的钢珠或胀块很容易从外壳的豁口中滑落,以及垃圾极易进入外壳与圈座之间的间隙中,弹簧钢片损坏后导致外壳与圈座卡死,从而影响生产的情况,现重新设计全部结构,这样可以使胀紧圈内的钢珠或长方形胀块不会从外壳的管控的孔中滑脱,垃圾也不易进入外壳与圈座之间,维修时拆卸方便,可以徒手操作,使胀紧圈大大延长了使用时间,减少了维护次数,节省了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胀紧件管控牢靠的胀紧圈,它包括前胀紧圈座、后胀紧圈座、后顶圈、管控胀紧件的外壳、多个胀紧件以及多个弹簧钢片,所述前胀紧圈座、后胀紧圈座、后顶圈均为空心柱体,外壳为一个圆环,所述前胀紧圈座的左端设有径向设置的左限位台肩,左限位台肩右侧为前胀紧圈台肩,前胀紧圈座在前胀紧圈台肩的右侧设有安装台肩,安装台肩上安装有后胀紧圈座和后顶圈,所述后顶圈的左端设有外壳安装台肩,外壳套装在前胀紧圈座的前胀紧圈台肩和后顶圈的外壳安装台肩上,外壳的外周面的同一条经线上至少有六个胀紧件孔,胀紧件安装在外壳内侧。

胀紧件孔为喇叭形圆孔或是喇叭形长方形小孔,胀紧件孔的数量与胀紧件数量相同,其中胀紧件孔在径向上至少设有一排。

当胀紧件孔在径向上有多排时,相邻两排胀紧件孔的相邻两个孔与孔之间在轴向上可以是均在同一直线上,或者在同一轴向上呈30°夹角。

前胀紧圈台肩右端带有至少六条前圈座径向滑动渐开线工作面,前圈座径向滑动渐开线工作面上突出的高位上每隔开一个滑动面就带有前圈座螺纹孔,带有前圈座螺纹孔的前圈座径向滑动渐开线工作面上装有弹簧钢片。

所述后胀紧圈座左端设有限位台肩,右端带有至少六个后圈座径向滑动渐开线工作面,后圈座径向滑动渐开线工作面上突出的高位上每隔一个滑动面就带有后圈座螺纹孔,限位台肩上开有与后胀紧圈座径向滑动渐开线工作面数量相等的,位于后胀紧圈座径向滑动渐开线工作面凹下部处的胀紧件通过的豁口,后胀紧圈座相邻的径向滑动渐开线工作面之间设有至少一个后圈座销孔。

后顶圈的左端面上有至少一个后顶圈销孔,后顶圈的外周面上有至少一个轴向螺纹孔。

安装台肩上有至少一个轴向螺纹孔。

胀紧件为钢珠或长方形胀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胀紧件管控牢靠的胀紧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图1中拿去胀紧件和、弹簧钢片、外壳后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前胀紧圈座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的后胀紧圈座的示意图。

图6为图3中的后顶圈的示意图。

图7为图2中的外壳的示意图。

图8为外壳上全是喇叭形圆孔时的示意图。

图9为外壳上既有喇叭形圆孔,又有喇叭形长方形小孔时的示意图

其中:前胀紧圈座1、左限位台肩1.1、前胀紧圈台肩1.2、安装台肩1.3、前圈座径向滑动渐开线工作面1.4、前圈座螺纹孔1.5、轴向螺纹孔1.6、后胀紧圈座2、限位台肩2.1、后圈座径向滑动渐开线工作面2.2、后圈座螺纹孔2.3、胀紧件通过的豁口2.4、后圈座销孔2.5、后顶圈3、外壳安装台肩3.1、轴向螺纹孔3.2、后顶圈销孔3.3、外壳4、胀紧件孔4.1。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9,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胀紧件管控牢靠的胀紧圈,包括前胀紧圈座1、后胀紧圈座2、后顶圈3、管控胀紧件的外壳4、多个胀紧件(钢珠或长方形胀块)以及多个弹簧钢片,所述前胀紧圈座1、后胀紧圈座2、后顶圈3均为空心柱体,外壳4为一个圆环。

如图4,所述前胀紧圈座1的左端设有径向设置的左限位台肩1.1,限位台肩1.1与外壳4的左侧面相抵,防止外壳4轴向位移,外壳4套装在中间的前胀紧圈台肩1.2上,并能径向转动,前胀紧圈台肩1.2右端带有至少六条前圈座径向滑动渐开线工作面1.4,前圈座径向滑动渐开线工作面1.4上突出的高位上每隔一个滑动面就带有前圈座螺纹孔1.5,带有前圈座螺纹孔1.5的前圈座径向滑动渐开线工作面1.4上装有弹簧钢片,弹簧钢片用螺丝固定,前胀紧圈座1在前胀紧圈台肩1.2的右侧设有安装台肩1.3,安装台肩1.3上安装有后胀紧圈座2和后顶圈3,安装台肩1.3上有至少一个轴向螺纹孔1.6。

所述后胀紧圈座2套在前胀紧圈座1上,如图6,所述后胀紧圈座2左端设有限位台肩2.1,右端带有至少六个后圈座径向滑动渐开线工作面2.2,后圈座径向滑动渐开线工作面2.2上突出的高位上每隔一个滑动面就带有后圈座螺纹孔2.3,限位台肩2.1上开有与后圈座径向滑动渐开线工作面2.2数量相等的,位于后胀紧圈座2径向滑动渐开线工作面2.2凹下部处的胀紧件通过的豁口2.4,后胀紧圈座2的右端面上,后胀紧圈圈座2相邻的径向滑动渐开线工作面2.2之间设有至少一个后圈座销孔2.5。

所述后顶圈3套装在前胀紧圈座1的安装台肩1.3上,如图7,所述后顶圈3的左端设有外壳安装台肩3.1,外壳4套装在外壳安装台肩3.1上,外壳4的右侧面与外壳安装台肩3.1右端相抵,限止外壳4轴向位移,后顶圈3的左端面上有至少一个后顶圈销孔3.3,后顶圈3的外周面上有至少一个轴向螺纹孔3.2。

如图7,外壳4的外周面的同一条经线上至少有六个胀紧件孔4.1,胀紧件孔4.1为喇叭形圆孔或是喇叭形长方形小孔,胀紧件孔4.1的数量与胀紧件数量相同,其中胀紧件孔4.1可以在径向上是单排,也可以是多排的,相邻两排胀紧件孔4.1的相邻两个孔与孔之间在轴向上可以是均在同一直线上,或者在同一轴向上呈30°夹角,胀紧件安装在外壳4内侧时便会被胀紧件孔4.1挡住,防止胀紧件向外滑脱,并且能让外壳4带着胀紧件一起径向转动。

这种胀紧件管控牢靠的胀紧圈安装时顺序是:在带有至少六个以上比胀紧件稍宽一些,并且胀紧件可在上面径向滑动工作的渐开线工作面的前胀紧圈座1上,在每隔一个渐开线滑动工作面的高位面上有螺纹孔,并用螺丝固定住不超出渐开线工作面宽度和长度的多个弹簧钢片,将多个胀紧件放入胀紧件管控牢靠的外壳4的各自对应的孔内,然后装满胀紧件的外壳4套入前胀紧圈座1上面的安装台肩1.3上,同时,多个胀紧件各自坐落在渐开线的工作面和弹簧钢片上,在后胀紧圈座2上每隔一个渐开线滑动工作面的高位面上有螺纹孔,并用螺丝固定住不超出渐开线工作面宽度和长度的多个弹簧钢片,然后将后胀紧圈座2套装入前胀紧圈座1的安装台肩1.3上,后胀紧圈座2的限位台肩2.1侧面与前胀紧圈座的渐开线滑动工作面的侧面紧靠,后胀紧圈座2的滑动工作面与前胀紧圈座1的滑动工作面在轴向位置上转过30°,也可以并排安装,此时胀紧件就各自进入对应的胀紧件管控牢靠的外壳4的喇叭形孔中和前胀紧圈座1、后胀紧圈座2的各个渐开线滑动工作面的间隙中间,再把后顶圈3套装入前胀紧圈座1的安装台肩1.3上,后胀紧圈座2的轴向侧面的后圈座销孔2.5内有圆柱销,后顶圈轴向侧面有后顶圈销孔3.3,两个侧面相抵,圆柱销进入后顶圈销孔3.3内就起到了定位作用,此后再用螺丝把后顶圈3固定在前胀紧圈1的安装台肩1.3上。安装完成后,可抓住外壳4径向转动,外壳4带着胀紧件转动,胀紧件在渐开线滑动工作面上径向滑动,胀紧件就会凸出在外壳4外表面,或者收缩到外壳4外表面里边,从而起到胀紧纸管内孔或者放松纸管内孔的作用。胀紧件被外壳的喇叭形孔管控牢靠,不会从孔中滑脱,同时垃圾还不易进入外壳4与圈座之间,而且维修时拆卸方便,可以徒手操作,使胀紧圈延长了使用时间,减少了维护次数,节省了成本,大大起到了节能和环保的作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