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芯线90度转向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23920发布日期:2019-03-02 02:53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芯线90度转向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流动线体移载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组芯线90度转向机构。



背景技术:

在砂芯的组装生产过程中,常利用自动化流水线以提高组装的效率。现有的流水线体的传动机构包括电机、串联的复数个双排链轮、传动轴,每一个双排链轮与一传动轴连接,电机带动串联的双排链轮转动,从而带动传动轴转动。

上述的流水线体只能将工件由线体的一端运动送至线体的某一选定段的末端或者是线体的另一端,也就是说工件的运动轨迹是直线状。若工件在运动过程中发生转向,则需要机械臂等将工件由一第一线体夹持至与所述的第一线体衔接的第二线体上,从而完成工件运动轨迹的转换。

然而上述通过机械臂等转换工件方向的方式需要购置机械臂,机械臂购置成本较高;此外,机械臂需要安装在线体的上方会占用线体的上方的空间,若上方由干涉机构还需要进行防干涉的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芯线90度转向机构,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组芯线90度转向机构,包括第一线体和与所述第一线体垂直衔接的第二线体,所述第一线体包括第一线体本体,所述第一线体本体包括一铝型材支架、固设于所述铝型材支架外侧的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一电机相连接的链轮以及与所述链轮连接的复数根并排设置的传动辊轴;所述第一线体还包括顶升转角组件,所述第一线体主体的选定区段设置有避让位,所述顶升转角组件位于所述避让位处,所述顶升转角组件至少用于将承接由所述第一线体本体运送至其上方的工件并将所述工件顶升至高出所述铝型材支架并沿垂直于所述第一线体长度的方向转移至所述第二线体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顶升转角组件包顶升组和转角组,所述顶升组包括分别沿所述铝型材支架的两侧边分布的气缸固定板、两气缸以及顶升板,两所述气缸的缸体分别固设于两个所述气缸固定板的下方,且两所述气缸的伸缩杆分别穿过两所述气缸固定板而与位于所述气缸固定板的上方的所述顶升板连接,所述转角部包括固设于所述顶升板的上方并用以将所述工件由所述第一线体本体运送至所述第二线体上的小转角线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小转角线体包括主动部和从动部,所述主动部包括固设于所述顶升板的下方的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二电机连接的主动轮、通过链条与所述主动轮连接的从动轮,所述从动轮位于所述顶升板的上方,所述从动部包括穿插于所述从动轮中的第一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两端分别匹配第一副从动轮,两个所述第一副从动轮分别通过输送链带与第二副从动轮连接,且两个所述第二副从动轮之间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转动轴平行的第二转动轴,所述输送链带垂直于所述第一线体主体的长度方向,且所述输送链带的顶端面与所述第一线体本体的传动辊轴齐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气缸固定板中对称地设置有两个导套,所述顶升板的下方固设有导柱,所述导柱与所述导套相匹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至少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芯线90度转向机构设置有两个相互垂直的线体,其中第一线体设置有顶升转角组件,通过顶升转角组件可以实现工件的转向移动的目的,该顶升转角组件结构简单合理,成本低廉,避免了上方空间的占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描述中或现有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种组芯线90度转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顶升转角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顶升转角组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具体、清楚、完整地描述。

参见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组芯线90度转向机构,包括第一线体1和与第一线体1垂直衔接的第二线体(图中未示出,第二线体为常见的传送辊轴式的输送线体),第一线体1包括第一线体本体11,第一线体本体11包括一铝型材支架111、固设于铝型材支架111外侧的第一电机(图中未示出)、与第一电机相连接的链轮以及与链轮连接的复数根并排设置的传动辊轴112;第一线体1还包括顶升转角组件12,第一线体1主体的选定区段设置有避让位A,顶升转角组件12位于避让位A处,顶升转角组件12至少用于将承接由第一线体本体11运送至其上方的工件并将工件顶升至高出铝型材支架111并沿垂直于第一线体1长度的方向转移至第二线体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之一,顶升转角组件12包顶升组和转角组,顶升组包括分别沿铝型材支架111的两侧边分布的气缸固定板121、两气缸122以及顶升板123,两气缸122的缸体分别固设于两个气缸固定板121的下方,且两气缸122的伸缩杆分别穿过两气缸固定板121而与位于气缸固定板121的上方的顶升板123连接,转角组包括固设于顶升板123的上方并用以将工件由第一线体本体11运送至第二线体上的小转角线体124。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之一,小转角线体124包括主动部和从动部,主动部包括固设于顶升板123的下方的第二电机1241、与第二电机1241连接的主动轮1242、通过链条(图上未示出)与主动轮1242连接的从动轮1244,从动轮1244位于顶升板123的上方,从动部包括穿插于从动轮1244中的第一转动轴1245,第一转动轴1245的两端分别匹配第一副从动轮1249,两个第一副从动轮1249分别通过输送链带1247与第二副从动轮1246连接,且两个第二副从动轮1246之间设置有与第一转动轴1245平行的第二转动轴1248,输送链带1247垂直于第一线体1主体的长度方向,且输送链带1247的顶端面与第一线体本体11的传动辊轴112齐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之一,气缸固定板121中对称地设置有两个导套125,顶升板123的下方固设有导柱126,导柱126与导套125相匹配。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工件由第一线体1主体移动至顶升转角组件12所在位置处,顶升机构动作,具体是:气缸122带动顶升板123上升至设定高度,在此设定高度,使得工件高出铝型材支架111,在此上升过程中导套125和导柱126配合起到导向的作用以保证上升过程平稳;第二电机1241转动带动主动轮1242转动,主动轮1242转动带动从动轮1244转动,从而带动输送链带1247转动,输送链带1247从而将工件输送至第二线体上。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芯线90度转向机构设置有两个相互垂直的线体,其中第一线体1设置有顶升转角组件12,通过顶升转角组件12可以实现工件的转向移动的目的,该顶升转角组件12结构简单合理,成本低廉,避免了上方空间的占用。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和结构特征,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相关人士能够据以实施,但以上所述内容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所作的任何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