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折叠包装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69101发布日期:2018-12-14 22:07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环保折叠包装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装箱,特别是关于一种环保折叠包装箱。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电子商务的繁荣,加上物流的快速发展,2017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252.8万亿元,物品的包装问题成为重要环节。但是目前的快递包装箱以纸箱加胶带反复缠绕为主,包装箱重复利用率低,不可降解的胶带等材料严重污染环境。

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包装环保、可重复利用、可折叠且成本较低的包装箱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环保折叠包装箱,其能重复利用、包装环保、可折叠且包装成本较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环保折叠包装箱,其特征在于:该包装箱包括底板、前面板、左面板、气囊、后面板、铰链、上端盖、右面板和输气管;所述底板、前面板、后面板、左面板和右面板构成所述包装箱的箱体;所述底板前端和后端分别与所述前面板底部和后面板底部通过所述铰链连接,所述左面板和右面板底部与所述底板左右两端采用轴连接,所述左面板和右面板两侧卡设在所述前面板和后面板之间;所述上端盖两侧设置有折边,折边内侧设置有滑槽,该滑槽与所述后面板两侧配合,位于所述后面板两侧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限位柱;位于所述前面板、后面板、左面板和右面板的内侧壁均设置有所述气囊,各所述气囊底部均通过管路与所述输气管连通,所述输气管位于各面板内侧底部,并处于连接件下方。

进一步,位于所述前面板底部设置有与所述输气管连通的气孔,外部气源经所述气孔向所述输气管内传输气体,对各所述气囊进行充气。

进一步,位于所述后面板的所述气囊顶部设置有排气管,并在所述上端盖上设置有与所述排气管配合的排气管塞。

进一步,所述左面板和右面板内侧面的左右两侧垂直方向分别设置有U型扣,竖杆滑动设置在所述U型扣内;位于两所述竖杆之间上部横向设置有拉杆,在两所述竖杆顶部分别设置有弹簧装置。

进一步,位于所述前面板和后面板的左右两侧端部分别设置有卡槽,位于所述左面板和右面板的所述竖杆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卡槽配合的卡扣;通过所述卡扣与所述卡槽之间的配合实现所述左面板、右面板两侧与所述前面板和后面板之间的卡设连接。

进一步,所述卡扣采用楔形块结构;所述卡槽采用空心管结构,在空心管中部设置有与所述卡扣配合的槽口,且所述槽口下部的端面设置为楔形面,所述槽口的长度大于所述卡扣的长度。

进一步,位于所述左面板和右面板底端设置有轴心,位于所述底板左右两端设置有与所述轴心配合的轴心孔,通过所述轴心与所述轴心孔配合实现所述左面板、右面板与所述底板之间的轴连接。

进一步,所述底板上位于所述轴心与所述轴心孔配合处设置有所述凸圆柱进行限位;所述凸圆柱采用1/4圆柱面结构。

进一步,所述上端盖上设置有电子密码锁。

进一步,各面板都采用无污染聚乙烯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具有耐摔、抗摔的特性,能满足多次循环使用的要求。2、本实用新型占用空间小,箱体为可折叠箱体,因而在箱体使用前或使用后,可将箱体折叠放置,以减少箱体的占用体积,从而便于箱体的保管和降低运输成本。3、本实用新型各面板都采用无污染聚乙烯材料制成,材料环保安全,达到食品级安全且无污染。4、本实用新型在各面板内侧壁都设置有气囊,通过气囊能实现填充保护,克服了现有包装箱在包装过程中需要大量使用不同规格类型的保护填充物,且保护填充物不能重复利用的问题,有效节省了包装时间并降低包装成本。5、本实用新型气囊具有弹性,从而气囊充气后的体积,可随充气量的多少而变化,即充气量越多,气囊体积越大,充气量越少,则气囊的体积也就相对越小,因而,在具体包装时,可根据物品的大小,适当的调节气囊体积,使其使用范围更具灵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前面板内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前面板前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右面板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右面板和后面板连接时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竖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卡槽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底板和右面板装配立体图;

图9是图10中E处放大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包装箱进行折叠式过程的立体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包装箱闭合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环保折叠包装箱,其包括底板1、前面板2、后面板3、左面板4、右面板5、铰链6、上端盖7、气囊8、输气管9、气孔10、排气管11和排气管塞12。

底板1、前面板2、后面板3、左面板4和右面板5构成包装箱箱体。底板1前端和后端分别与前面板2底部和后面板3底部通过铰链6连接,左面板4和右面板5底部与底板1左右两端采用轴连接,左面板4和右面板5两侧卡设在前面板2和后面板3之间,以便于进行上下折叠。上端盖7两侧设置有折边,折边内侧设置有滑槽,该滑槽与后面板3两侧配合,使上端盖7通过滑槽滑动连接在后面板3后方;位于后面板3两侧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限位柱,以避免上端盖7从后面板3滑脱;当上端盖7滑动至后面板3顶端时,则上端盖7扣设在箱体顶部,形成封闭容置空间。位于前面板2、后面板3、左面板4和右面板5的内侧壁均设置有气囊8,各气囊8底部均通过管路与输气管9连通,输气管9位于各面板内侧底部,并处于连接件下方;输气管9采用环形结构,环绕箱体设置一周,通过输气管9对各气囊8进行同时充放气,以确保各气囊8充放气均匀;连接件包括铰链6和轴连接件。位于前面板2底部设置有与输气管9连通的气孔10,外部气源经气孔10向输气管9内传输气体,对各气囊8进行充气。位于后面板的气囊8顶部设置有排气管11,并在上端盖7上设置有与排气管11配合的排气管塞12,上端盖7闭合后可以有效防止气囊8排气,当上端盖7打开时,排气管塞12与排气管11自动分离,此时,气囊8自动排气。

上述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左面板4和右面板5内侧面的左右两侧垂直方向分别设置有U型扣13,竖杆14滑动设置在U型扣13内,由U型扣13对竖杆14进行限位。位于两竖杆14之间上部横向设置有拉杆15,在两竖杆14顶部分别设置有弹簧装置16。使用时,通过拉杆15带动竖杆14在垂直方向上下移动,移动时由弹簧装置16使竖杆14和拉杆15能够恢复到其原来的位置,并由U型扣13防止竖杆14脱离左右面板。

上述各实施例中,如图2、图10所示,位于前面板2和后面板3的左右两侧端部分别设置有卡槽17,位于左面板4和右面板5的竖杆14上分别设置有与卡槽17配合的卡扣18。通过卡扣18与卡槽17之间的配合实现左面板4、右面板5两侧与前面板2和后面板3之间的卡设连接。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6、图7所示,卡扣18采用楔形块结构;卡槽17采用空心管结构,在空心管中部设置有与卡扣18配合的槽口,且槽口下部的端面设置为楔形面。槽口的长度远大于卡扣18的长度。使用时,在包装箱打开时,卡扣18进入到卡槽17内起到限位的作用,防止左右面板晃动;在提动拉杆15时卡扣18从卡槽17内沿着楔形面滑出并且其限位作用消失,使左右面板向内合并。

上述各实施例中,如图8、图9所示,位于左面板4和右面板5底端设置有轴心B,位于底板1左右两端设置有与轴心B配合的轴心孔C,通过轴心B与轴心孔C配合实现左面板4、右面板5与底板1之间的轴连接。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为了防止左面板4和右面板5与底板1之间开合的角度大于90°,在底板1上位于轴心B与轴心孔C配合处设置有凸圆柱A进行限位。其中,凸圆柱A采用1/4圆柱面结构。

上述各实施例中,在上端盖7上还设置有电子密码锁,每个包装箱设置有一个单独的二维码,通过微信扫一扫,输入用户自己的手机号,随后通过发来的密码解锁,安全,便捷。

上述各实施例中,各气囊8内分别设置有感应装置,用于感应气体的压力大小,防止气体压力过大损伤物品。感应装置可以采用压力传感器。

上述各实施例中,各面板都采用无污染聚乙烯材料制成。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在对包装箱展开时,打开上端盖7,之后打开左面板4和右面板5,左、右面板沿着底板1的轴心孔C进行旋转,再使前面板2和后面板3沿着铰链6、16进行旋转使其与底板1垂直,使卡槽17和卡扣18在接触时卡扣18沿着卡槽17开口的下端斜面滑进卡槽17的内孔内,对面板之间进行固定。当左右面板上的所有卡扣都已进入到前后面板的卡槽17内部,这时包装箱已经完全的被展开。

当包装箱被展开时,就可以装填物品,填入物品后从充气孔10沿着输气管9对各气囊8进行充气。

当进行取物品时,首先打开上端盖7并且使在上端盖7上的排气管塞12和后面板3上气囊19的排气管11分离使各气囊8内的气体全部排出,随之可以取出物品。

如图10、图11所示,在对包装箱进行合闭时,首先提起拉杆15随之竖杆14也被提起,在竖杆14上的卡扣18从卡槽17的槽口分离,使左右面板沿着轴心B进行往里旋转,旋转到左、右面板与底板1接触,然后合闭前后面板,使前、后面板与左、右面板接触,使上端盖7内的滑槽沿着后面板3滑到滑槽的后端,使上端盖7内的凹槽与底板1的凸圆柱A进行配合防止箱体在闭合过程中被打开。

上述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的结构、尺寸、设置位置及形状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凡根据本实用新型原理对个别部件进行的改进和等同变换,均不应排除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