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挖孔提升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23494发布日期:2018-12-28 19:29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工挖孔提升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挖孔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人工挖孔提升机构。



背景技术:

人工挖孔桩是山区等环境复杂地区桥梁下部施工中应用较普遍的一种施工方法。人工挖孔桩施工没有专用的提升设备,一般由用于建筑方面的提升机来提升渣土(洞渣)由于不是针对性设计,所以在施工中不能最好的提高作业效率和人员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人工挖孔提升机构,该机构包括第一框架、第二框架以及工作轨道,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左右对称布置,且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均由立柱和横梁构成,所述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立柱底部分别设有第一组行走轮和第二行走轮,所述第一组行走轮和第二组行走轮分别设在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上;工作轨道一端固定在第一框架的横梁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二框架的横梁上,工作轨道的一端设有第一行走电机,另一端设有第二行走电机,所述第一行走电机和第二行走电机分别与第一电动葫芦和第二电动葫芦连接,所述第一电动葫芦和第二电动葫芦均包括起吊电机、卷筒、卷筒架、钢丝绳及吊钩,所述第一电动葫芦一侧设有固定架,第一电动葫芦下方设有滑轮,所述滑轮通过固定座下方设有升降平台,所述第一电动葫芦的钢丝绳一端卷绕在卷筒器上,另一端绕过滑轮且其末端设有的吊钩挂设在固定架上;第二电动葫芦下方设有工作桶,所述工作桶具有桶提梁,第二电动葫芦的吊钩钩进工作桶的提梁上;其中,第一电动葫芦和第二电动葫芦均通过控制开关控制工作。

作为优选,所述升降平台由平台以及位于平台周侧的围栏组成。

作为优选,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立柱之间设有两组交叉斜撑。

作为优选,所述工作轨道分为第一行走区间和第二行走区间;第一行走区间与第二行走区间的重叠区间为工作区间。

本发明针对人工挖孔作业提升设备针对设计,可同时实现将工作桶与升降作业人员的升降工作,且升降平台的设置安全有效,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大大提高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人工挖孔提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人工挖孔提升机构,该机构包括第一框架1、第二框架2以及工作轨道3,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2左右对称布置,且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2均由立柱11,21和横梁12,22构成,所述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立柱底部分别设有第一组行走轮4和第二组行走轮5,所述第一组行走轮4和第二组行走轮5分别设在第一导轨6和第二导轨7上,阻止第一行走轮和第二行走轮脱轨,安全性能高;工作轨道3一端固定在第一框架1的横梁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二框架2的横梁上,工作轨道的一端设有第一行走电机8,另一端设有第二行走电机9,所述第一行走电机8和第二行走电机9分别与第一电动葫芦10和第二电动葫芦11连接,所述第一电动葫芦10和第二电动葫芦11均包括起吊电机、卷筒14、卷筒架、钢丝绳12及吊钩13,所述第一电动葫芦一侧设有固定架15,第一电动葫芦下方设有滑轮16,所述滑轮16通过固定座161下方设有升降平台17,所述第一电动葫芦的钢丝绳12一端卷绕在卷筒器14上,另一端绕过滑轮16且其末端设有的吊钩13挂设在固定架15上;第二电动葫芦11下方设有工作桶20,所述工作桶20具有桶提梁201,第二电动葫芦11的吊钩钩进工作桶20的提梁上201;其中,第一电动葫芦和第二电动葫芦均通过控制开关18,19控制工作。所述升降平台由平台以及位于平台周侧的围栏组成。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立柱之间设有两组交叉斜撑23。第二行走电机所述工作轨道分为第一行走区31间和第二行走区间32;第一行走区间31与第二行走区间32的重叠区间为工作区间33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挖孔提升机构的工作过程为:

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通过行走轮和导轨可实现前后移动,且避免脱轨。第一行走电机8驱动第一电动葫芦10沿工作轨道的第一行走区31间前进或者退回,第二行走电机9驱动第二电动葫芦11在第二行走区间32前进或者后退;第一行走区间31与第二行走区间32的重叠区间为工作区间33,工作区间为下方的挖孔A,在工作区间33内,第一行走电机和第二行走电机停止工作,第一电动葫芦驱动升降平台上的作业人员实现升降功能,第二电动葫芦驱动工作桶升降,从而将挖孔过程中的渣土运送出孔外。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